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医学》1973,(12)
1964年以来我院吸取前人豆油治疗肠扭转(中华外科杂志7(5):463,1959)和民间应用花生油治疗蛔虫腹痛的经验,结合我院具体情况,采用花生油内服配合其他综合措施治疗肠梗阻9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蛔虫性肠梗阻是农村儿童比较常见的急腹症。自1958年9月份健康报介绍内服豆油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报告后,各地已有试用报告,效果均较满意,而豆油一般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李海玲  宁艳  姚彦琳 《护理研究》2005,19(19):1708-1708
从胃管内注入豆油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肠梗阻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传统方法是用50 mL注射器推注.推注的缺点是:如推注力量稍小,则因油脂黏稠使推注操作困难;用力过大,则使病人出现恶心,甚至呕吐.针对上述情况,我科自2004年1月至今,采用改进后的一次性引流袋代替注射器用于从胃管内注入豆油,临床观察180例肠梗阻病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长武县洪家公社曹公大队赤脚医生曹春琪来稿介绍:用花椒3克、杏干30克(无杏干时可用好陈醋代替)、去皮尖的苦杏仁7个(小孩用3~5个)、大枣1个(缺大枣可用生甘草1.5克代替),水煎,1日1剂,分三次口服。治疗胆道蛔虫症5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编者按:花椒又名川椒,药用红色为好,果皮名椒红,有健胃、驱蛔虫作用。据报导用花椒6克(微炒)加乌梅9克,水煎,1日1剂,分2~3次口服,治疗胆道蛔虫症有效。  相似文献   

5.
从胃管内注入豆油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肠梗阻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传统方法是用50mL注射器推注。推注的缺点是:如推注力量稍小,则因油脂黏稠使推注操作困难;用力过大,则使病人出现恶心,甚至呕吐。针对上述情况,我科自2004年1月至今,采用改进后的一次性引流袋代替注射器用于从胃管内注入豆油,临床观察180例肠梗阻病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骐  徐方明  郗健伟  徐汤舟  邱冰峰 《新医学》2012,43(12):865-86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我院1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和对照组(鼻胃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梗阻缓解率、中转手术率、肠梗阻缓解时间及CRP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肠梗阻缓解率为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P<0.01),中转手术率为30%,肠梗阻缓解时间为(3.78±2.46)d,CRP恢复时间为(5.12±3.7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有效解除肠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研究组)和普通鼻胃管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胃肠解压引流量、腹围变化、动态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胃肠引流量(900.5±165.8) mL/d,腹围减少量(11.3±3.5)cm,气液平消失时间(9.6±2.5)d;对照组胃肠引流量(500.2±125.5)mL /d,腹围减少量(5.4±1.8)cm,气液平消失时间(14.2±4.3)d,研究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地进行胃肠解压、减轻腹胀、缩短肠梗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思他宁对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他宁6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维持24 h.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腹痛腹胀的缓解率93.9%和恢复排便排气的比率9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和65.4%,P均<0.05.结论: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他宁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胃管与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在不同位置和类型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鼻胃管组和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组,每组各49例。鼻胃管组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组患者采用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不同位置和分类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组和鼻胃管组患者在高位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效:10例(83.33%) vs.12例(85.71%);有效:2例(16.67%) vs.2例(14.28%);无效:0例(0.00%) vs.0例(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在低位性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比率显著高于鼻胃管组[31例(83.78%) vs.11例(31.43%),χ~2=17.812,P 0.001]。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组患者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比率在粘连性、肿瘤性和动力性三种类型的肠梗阻中均显著高于鼻胃管组[25例(86.21%) vs.15例(57.69%)χ~2=4.386,P=0.036;12例(80.00%) vs.7例(41.18%),χ~2=4.161,P=0.041; 4例(80.00%) vs.1例(16.67%),χ~2=4.122,P=0.042]。结论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对低位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肿瘤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微创科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了小柴胡汤加味方治疗。2组均3天复查一次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导管的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进食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普遍长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指标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比单纯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是腹部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具有一定的复发性,放置胃管并鼻饲生豆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缓解和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实施此种方法以来,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治疗,参考组采用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梗阻改善疗效指数、治疗后腹围缩小程度、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梗阻改善疗效指数及腹围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肠梗阻症状,促进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73例肠梗阻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除外科基础治疗外还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外科基础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中转手术率。结果:2组有效率和中转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能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中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14.
二年来,我们采用腹部热敷的方法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9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导如下: 治疗方法:用食盐500克(也可用糠麸),加入食醋50~100毫升,放入锅内搅拌,炒热后放人双层纱布(或一般棉布)包内。使患者仰卧屈膝,将布包放至患儿梗阻处热敷。食盐(或糠麸)温度降低后,可用上法再次加温,继续热敷。一般热敷1~3小时。如有脱水、酸中毒,应给予补液。肠梗阻解除后可给予驱虫药(驱虫净或驱蛔灵)治疗。  相似文献   

15.
开塞露插管注入法辅助治疗便秘所致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开塞露辅助治疗肠梗阻的效果。方法:208例因便秘所致单纯性肠梗阻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吸痰管(或细肛管、导尿管)与抽吸有开塞露的60mL注射器相连,戴手套,用石蜡油润湿肛门并扩肛后,轻轻将吸痰管插入肛门20~25cm后,注入开塞露40~80mL,拔出吸痰管堵住肛门,让患者平卧,双膝屈曲,注前扩肛,注后加用腹部按摩。对照组按传统给药方法直接肛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1%,对照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开塞露插管注入法并上腹按摩可提高辅助治疗便秘所致肠梗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3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中药敷脐组)和对照组(16例,西医治疗组)。研究组给予中药芒硝(肠腑热结证)和吴茱萸(肠腑寒凝证)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山莨菪碱和生长抑素治疗。疗程中分别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腹部X线平片变化,并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以及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消失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急性胰腺炎致麻痹性肠梗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急性胰腺炎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按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第1次排便所需时间及肠梗阻好转时间.结果:观察组出现第1次排便时间、肠梗阻好转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急性胰腺炎致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62例病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前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1)大承气汤胃管注入;(2)大承气汤保留灌肠;(3)吴茱萸与粗盐热炒烫敷;(4)电针双侧足三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1.6%、63.09%;对照组分别为83.33%、42.3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情况。结果:35例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及中药健脾养胃、行气活血、润肠通便等治疗而痊愈。缓解时间3~21d,平均9.2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中药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中药肠粘连松解汤治疗组31例;对照组27例,就2组消化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消化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P<0.05),而治疗组有效率也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肠粘连松解汤治疗有利于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