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54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贝克抑郁自评问卷相关条目评估自杀倾向,运用M ann-W h itney非参数检验和B 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与对照组情感虐待分量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情感虐待分(β=0.410,P〈0.001)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总分(β=0.134,P〈0.001)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方程的预测准确率为81.1%。结论抑郁症患者有较多早年情感虐待经历;早年情感虐待经历与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密切相关,可能增加患者自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谢军  耿峰  董毅  周珊珊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71-1173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童年期虐待经历特点,并探讨其与患者自我病耻感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7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童年期虐待问卷、贝克抑郁量表评估,并对200例正常被试者进行童年期虐待问卷评估。 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在童年期虐待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②抑郁症患者童年期虐待问卷中情感虐待因子得分与患者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243,P<0.05)。③抑郁症患者贝克抑郁量表得分与自我病耻感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6~0.603,均P<0.05),与童年期虐待问卷中的情感忽视因子、躯体忽视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24~0.453,均P<0.01)。④抑郁症患者童年期虐待问卷躯体虐待因子、情感忽视因子、躯体忽视因子得分及总分均与患者自我病耻感中受歧视因子、积极效应因子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1~0.413,均P<0.05)。 结论 抑郁症患者较正常被试者有更多的童年期虐待经历,且会对自我病耻感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依赖、自我批评人格特质与童年期虐待经历及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各入组8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体验问卷(DEQ)及儿童虐待问卷(CTQ)对其进行分别评估.结果 抑郁患者人格特质中依赖[(90.77±14.54)分]和自我批评[(68.00±15.02)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96±11.81)分,(50.02±1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赖与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虐待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自我批评则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虐待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依赖、自我批评可直接预测抑郁症状[分别为(β=0.283,P<0.05)、(β=0.284,P<0.05)],情感虐待通过依赖、自我批评的中介作用影响抑郁症状.结论 情感虐待对抑郁的影响可以通过依赖和自我批评人格特质间接发生作用,依赖、自我批评人格特质在情感虐待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317例抑郁症患者和124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首次发病年龄、精神疾病遗传史、总病程、发作总次数、工作情况和家庭状态);以早年创伤自评简表(包括普通创伤、躯体创伤、情感虐待和性创伤4个维度)评估早年创伤情况,并对两种疾病患者的得分情况进行非参数检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型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发生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双相障碍患者的普通创伤发生率及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抑郁症患者(P<0.05)。在抑郁症患者中,普通创伤与患者家庭状态相关(P<0.001),躯体创伤与患者性别、家庭状态及工作情况存在显著关联(P<0.05),情感虐待与患者家庭状态和疾病总发作次数相关(P<0.05)。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普通创伤与患者家庭状态和精神疾病遗传史存在存在显著关联(P<0.05),情感虐待与患者家庭状态存在显著关联(P<0.01),性创伤与患者性别相关(P<0.01)。结论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具有关联性,不同创伤类型在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期虐待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符合入组标准的9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0例正常人群进行对照,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史率(36.7%)明显高于正常人(9.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分别为(17.95±5.72)分,(13.89±5.40)分.(10.45±3.47)分,(13.99±4.85)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8±4.86)分,(11.61±4.19分)分,(8.02±2.98)分,(11.14±3.76)分],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抑郁症状与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因子及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98~0.540,P<0.05或P<0.01),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50~-0.508,P<0.05或P<0.01).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和虐待总分与父母养育方式多个因子分存在显著相关(r=-0.479~0.523,P<0.05或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儿童期遭遇过较多的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儿童虐待的发生,儿童期被受虐待经历和父母不良养育方式与抑郁症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兵积极心理品质在童年期创伤经历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南方某部1 925名16~24岁的男性新兵,运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新兵积极心理品质评估问卷(PMCS-R)进行测评.结果 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的情感虐待为(6.11±1.69)分,躯体虐待为(5.49±1.32)分,性虐待为(5.61±1.45)分,情感忽视为(9.15±3.66)分,躯体忽视为(9.57±2.93)分;抑郁严重指数(0.45±0.11);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分(3.80±0.64)分.童年期创伤经历、抑郁症状和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两两显著相关(均P<0.05);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和情感虐待能有效预测抑郁症状,可共同解释其总变异的28.6% (F=256.72,P<0.05);积极心理品质在情感忽视和抑郁症状、躯体忽视和抑郁症状、情感虐待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中均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为0.19,0.15和0.09),但只在情感忽视和抑郁症状间调节效应显著(F=24.73,P<0.05).结论 童年期创伤经历不仅直接作用于新兵的抑郁症状,也能通过积极心理品质间接作用;同时,新兵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改变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中庸核心价值与其个性特征及抑郁程度的关系.方法:选用中庸信念/价值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贝克抑郁量表对11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1)69.9%~85.45%的抑郁症患者会选择中庸陈述句为其价值取向,且对所选的中庸陈述句的赞同评分均在5.52分(中点为4)以上;(2)贝克抑郁分和艾森克人格问卷之精神质分呈正相关(r=0.215,P<0.001),而中庸核心与该精神质分呈负相关(r=-0.279,P<0.01);(3)中庸核心调节精神质与贝克抑郁间的关系.结论:自评高精神质者,如同时具有高中庸核心价值,高的价值观与不如意的现状对比之下,令其抑郁加重.反之,自评低精神质者,因自身价值与现状的冲突少,抑郁程度变得较为缓和.对具低中庸核心价值者而言,精神质与抑郁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李燕  汪庆  陈莉  唐闻捷 《医学与社会》2011,24(10):91-9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与儿童期受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对温州272名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结果:在这次调查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躯体忽视,而得分最高的是情感忽视。各类型虐待之间存在正相关。除躯体虐待,各类型的虐待与自杀意念成正相关。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的抑郁患者有自杀意念的几率似乎要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童年期心理创伤对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和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 纳入抑郁症患者(n=78)和正常对照被试者(n=80),采用童年期创伤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两组测评.结果 ①相比对照组,抑郁症组较少采用认知重评策略(P<0.01),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P<0.01),童年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经历较高(P<0.01,P<0.05);②相关分析中,认知重评和性虐待、情感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述情量表总分和情感虐待、性虐待呈显著正相关性(P <0.05,P<0.01),外向型思维与性虐待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情绪调节功能失调和述情障碍,可能与童年期心理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自杀倾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家庭环境量表(FEC-CV)对165名伴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并对焦虑、抑郁分数与家庭环境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焦虑、抑郁分数与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独立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家庭环境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487例为研究对象,于孕龄>35周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问卷调查,于产后28 d内再次进行SDS问卷调查,评定为产前抑郁患者209例做为研究组,评定无产前抑郁患者278例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抑郁增加了产后抑郁的危险性,对于产前抑郁应积极治疗,以减少或减轻产后抑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NMD)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PMD)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的异同。方法 选取重度抑郁症患者150例,其中PMD组100例、NMD组50例,并设健康组60例作为对照。将PMD组随机分为PMD联合用药组59例、PMD单药组41例;NMD组和PMD单药组服用帕罗西汀,PMD联用组联合服用帕罗西汀、奥氮平,在初次就医、治疗后1、3、9个月四个时刻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① 初次就医时NMD与PMD的HAMD量表总分分别为(53.22±6.00)分和(58.30±5.20)分(P>0.05);PMD组自杀、迟滞、认知障碍因子评分较高;② 9个月后联用组PMD的HAMD评分低于PMD单药组,NMD组低于PMD单药组;③ 入组时进行第一次测评,此时PMD组与NMD组的睡眠障碍严重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重于健康组(P<0.05);经过9个月治疗,NMD组和PMD组评分总分、主因子因子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在一级因子的“主观睡眠质量”和“白天功能紊乱”、二级因子的“夜间醒来或早醒”上仍有差异。结论 ① PMD与NMD病情严重程度相当;PMD患者迟滞、认知障碍、自杀念头较重,而NMD患者抑郁症状较重;② 帕罗西汀加奥氮平治疗PMD好于单用帕罗西汀;单用帕罗西汀治疗NMD患者较合适;③ 重度抑郁症或者睡眠功能严重受损,经过适当的治疗其睡眠功能可明显恢复,但仍残留部分睡眠障碍;精神症状不影响睡眠功能的障碍程度和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102-104+113
目的 探讨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择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单相抑郁患者为A组,同期47例双相抑郁患者为B组,回顾性调研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差异性,归纳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另外,采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对两组进行治疗,随访观察两组疗效,评价预后。结果 B组发病年龄为(21.70±5.14)岁,早于A组的(25.39±8.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HAMD-17自知力因子分、双相障碍家族史、心境不稳定、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AMD-17评分为(9.67±4.42)分,低于B组的(14.15±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存在较明显差异,后者起病相对较早,认知功能损害相对更严重,多伴心境不稳、精神病性症状等,预后也相对欠理想。  相似文献   

14.
Immunity and depres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Suicide is considered to be a symptom or sequel of depression. Depressive patients (15-20%) die after committing suicide. Aetiology of suicide comprises social factors,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biological factors. Suicide, ideational or operational must receive immediate therapeutic attention. Pharmacotherapy,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constitute the management of suicide--Preventive strategies include primary, secondary or tertiary preventions.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88-91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症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37例,按照患者病情不同分为单相组(19例)和双相组(18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后的健康人群1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T3、T4、TSH等指标,并行HAMD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双相组、单相组患者T3水平为(2.05±0.63)nmol/L、(2.01±0.36)nmol/L,高于对照组的(1.65±0.65)nmol/L,差异显著(P0.05);双、单相组患者的T4、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相组和双相组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HAMD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单相组评分为(4.75±0.51)分,优于双相组的(6.65±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异常,治疗后单相抑郁障碍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双相抑郁障碍明显,激素水平得到改善,提示单相抑郁障碍的发生主要与其激素水平变化有密切关系,与双相抑郁障碍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和分析首发抑郁症(FED)与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以26例FED患者(FED组)和27例TRD患者(TR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4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Heathy controls,HC)。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临床严重程度,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任务进行注意偏向测试,并进行3组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①TRD组与FED组在 HAMD、SDS 量表得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注意偏向测试显示 FED 组[(1213.07±391.28)ms,(1128.73±318.39)ms,(1184.90±386.40)ms]与TRD组[(1403.28±345.34)ms,(1333.71±331.38)ms,(1325.92±300.16)ms]在负性词、中性词、正性词的反应时均高于HC组[(754.08±212.88)ms,(763.43±209.01)ms,(763.45±192.6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79,P=0.000;F=36.065,P=0.000;F=35.440,P=0.000);③TRD组在负性词错误数方面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6,P=0.021);④TRD组在负性词、中性词、正性词的反应时均高于F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79,P=0.000;F=36.065,P=0.000;F=35.440,P=0.023)。结论 TRD与FED均存在明显的注意偏向方面和执行功能方面的损伤,与FED患者相比,TRD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更为严重。SDS、HAMD量表评估并不能反映TRD的临床严重程度,对消极词汇的注意偏向可能是TRD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
Depression is a disabling illness which decreases quality of life and productivity. The point prevalence of major depression ranges from 5% to 9% among adults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 Both pharmac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