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宗红心 《中成药》2007,29(6):936-936,I0001
“消症丸”是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全方十几味中药,在临床中应用了几十年,治疗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痰凝证)疗效确切,能减轻乳房疼痛,减小乳房肿块,降低腺体厚度,调节性激素水平,减轻乳腺组织增生,缓解有关症状。具有舒肝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的作用。主治气滞血瘀痰凝所致的乳腺增生病。在按新药研究过程中对本品的工艺、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方法:将260例乳腺增生患者运用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虚痰凝3种证型,分别予以疏肝理气、开郁散结;理气活血、化痰散结;益气温阳、化痰散结的中药进行调治和临床观察。结果:260例患者均有显著疗效。结论:乳腺增生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虚痰凝3种,可运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阳化痰来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苏凤哲教授从湿论治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乳腺增生相当于中医"乳核、乳癖"范畴。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问题,其病因主要是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滞血瘀痰凝,乳中结块。其病机多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郁化火,痰凝血瘀;肝郁脾虚,经脉不畅;肝肾亏虚,乳络不通。苏凤哲教授认为乳腺增生可由痰湿所致,痰湿重浊,起病隐匿,病程绵长。用药贵在疏理,调理脾胃,条达气机。这种化湿疏理的治法贯穿于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之中。常用疏肝解郁、清肝化痰、健脾疏肝、滋补肝肾等方法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病,以乳腺肿块和发作性疼痛为特点.认为其发病与气滞血瘀痰凝有关,因此以行气化瘀散结为法论治乳腺增生病40例,并设中成药逍遥丸对照32例,结果显示自拟方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1.86%.  相似文献   

5.
乳痛消颗粒系列方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群  王战军 《河北中医》2000,22(2):105-106
观察乳痛消颗粒系列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乳痛消颗粒Ⅰ、Ⅱ、Ⅲ号方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分别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冲任不调型、气虚痰凝型和气滞血瘀型380例,并与服用乳癖消胶囊者320例对照。  相似文献   

6.
杜旭隆  席武 《四川中医》2008,26(8):87-88
乳腺增生是以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并随月经潮止加重、减轻,有明显的结节、肿块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疾病。其发病机理为“郁、瘀、痰、虚(阳虚寒凝)”致气滞血瘀、乳络阻塞、结连成节、集节成块而成。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乳癖类似现代医学的乳腺纤维瘤、乳房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病等,其病因主要为情志内伤,思虑伤脾,气阻痰凝,痰瘀交阻,结聚成核,或因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所致。本病临证可分为三型:其一,肝气郁结型:忧思恼怒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气滞痰瘀互结而成肿核。其二,肝肾不足型:肝肾亏损、冲任失调,痰瘀互结,聚而成核。其三,阴虚痰凝型:肝肾阳虚致阴虚火旺,肺律不布,灼津为痰,痰火循经,瘀结乳房。笔者认为应宜舒肝解郁、调摄冲任、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为本病治则。方用逍遥散灵活变通,拟乳腺Ⅰ号。药用柴胡15g,香附2…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增生病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等范畴,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可分为气滞、痰凝、血瘀等3方面。作者在长期运用冷光透照检查乳房疾病中发现乳腺增生呈现3种图像。搜集桂林市中医院门诊729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乳房冷光透照图像,按其特征分气滞、痰凝、血瘀3型,使其与临床辨证分型相吻合。本文拟对乳腺增生病冷光透照所见的气滞、痰凝、血瘀3型图像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情志异常是女子乳腺增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肝藏血主疏泄,肝气宜舒畅条达。若情志异常,肝气郁结,失疏泄条达,致气滞肝经,蕴结于乳房,乳络不通,致使乳腺按照气滞—气滞痰凝—气滞痰凝血瘀的规律演变为乳腺增生病。所以治疗乳腺增生病当从肝论治,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辅以活血祛瘀、调理冲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乳腺增生病针灸综合治疗前后的B超检查对比观察疗效。方法:把B超诊断为乳腺增生的81例患者,根据声像图表现与患者症候群,采用脏腑、经络、气血辩证将其分为肝郁气滞、气郁痰凝、肝火上炎、气滞血瘀等等,采用针灸配合电针、经验效穴、艾灸等综合疗法进行对症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前后B超检查对比,临床总有效率为96.9%。结论:针灸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前后B超检查对比,诊断明确,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夏枯草颗粒对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大鼠采用肌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夏枯草颗粒4周,测定大鼠第二对乳房大小,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测定血清中相关性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夏枯草颗粒可显著降低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血清中E2含量(P0.05),血清中P含量和5-HT有所升高;乳腺病理切片显示腺泡增生减轻,分泌物减少。结论:夏枯草颗粒可抑制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的增生,可能与调节大鼠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乳腺增生病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乳腺增生病证型分类提供影像依据。方法399例健康体检者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发现病灶704个,按照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BI—RADS标准对其分级,并针对2、3级病灶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399例患者中2、3级病灶共604个,通过针对2、3级病灶的临床辨证,并予以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活血祛瘀等方法治疗,其有效率达到90%以上,证明BI—RADS分级中2、3级病灶大多与乳腺小叶增生病相符合,临床大致可分为肝郁痰凝型、冲任失调型、气滞血瘀型3型。结论说明乳腺增生病可结合临床症状及乳腺X线摄影检查帮助诊断,并指导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136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前乳房胀痛、刺痛,月经后减轻;间断性乳房隐痛;乳房胀痛且有肿块等。中医称为“乳癖”,系郁怒损肝,思虑伤脾,导致气滞痰凝,冲任失调而成。男性亦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乳房疼痛、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为主症。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或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笔者于2001~2007年应用自拟乳康汤治疗乳腺增生5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6例患者全部来自本院门诊,随机分成治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疾患,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由于该病病机复杂、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量化标准,故目前该病中医辨证分型多元化,且临床大多病例证候兼杂。宋爱莉教授根据多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认为痰瘀互结为乳腺增生病的主要病机。1气滞血瘀、痰浊结聚为乳腺增生病共有病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情志、饮食、先天不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凝滞,阻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痛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口服乳痛消治疗,对照组口服乳疾灵颗粒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乳腺肿块大小,疼痛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肿块大小评分、疼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乳痛消可以减轻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乳房肿块大小、疼痛程度、改善中医证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治疗思路及优化治疗方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以气滞血瘀、痰浊结聚为病机,在辨证论治中应强调散瘀化痰和脏腑调理。目前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缺乏统一性,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相对滞后,缺少较为成熟的客观化量化技术指标。建立针对乳腺增生病患者疗效确切的可供推广应用的中医辨证治疗规范,确定简洁、可操作性强和可推广的乳腺增生病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从而对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进行规范化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结节和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因素影响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这2种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患有2种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吴敏教授认为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两者有共同的致病机理,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痰凝且多责之于气滞血瘀。临床上,运用脏腑辨证法从肝论治,运用疏肝活血法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从中医角度看,乳腺增生症是由于肝郁气滞、肝肾亏虚等,导致乳房局部气滞血瘀痰凝,进而形成乳房肿块、疼痛,其中肝郁气滞、肝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中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疏肝理气、调补肝肾、活血散结,从而标本兼治、消除乳房肿块。在此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棱针点刺肝俞、膏肓俞穴为主,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采用三棱针点刺肝俞、肾俞穴0.1~0.2寸,随后在两穴处用闪火法拔罐出血,若伴乳房胀痛加刺臂中穴,痰盛者加刺丰隆穴。对照组40例予以口服乳癖消片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即时止痛效果比较,治疗组即时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棱针点刺肝俞、膏肓俞穴为主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