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软组织损伤早期应用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的效果。[方法]将240例软组织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持续冷疗组和间歇冷疗组各120例。持续冷疗组采用Aircast Cryo/Cuff加压冷疗系统,持续冷疗至受伤后72h;间歇冷疗组一般护理措施同持续冷疗组,冷疗方式为隔3h冷疗1h至受伤后72h。分别测量并记录病人冷疗前及冷疗后24h、48h、停用冷疗时的疼痛分值、肢体肿胀值。[结果]冷疗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间歇冷疗组较持续冷疗组高;冷疗后48h及停止冷疗时间歇冷疗组病人肢体肿胀值较持续冷疗组高。[结论]持续加压冷疗用于软组织损伤早期治疗可减轻肢体疼痛和肿胀。  相似文献   

2.
郭战冰 《全科护理》2013,11(21):1969-1970
冷凝集素综合征是指最适反应温度在30℃以下的自身红细胞产生的抗体为冷抗体,由冷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为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冷抗体溶血性贫血包括冷凝激素/冷溶血素引起的冷凝集素/冷溶血素综合征(cold autoagglutin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加压冷疗在软组织损伤早期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1例四肢闭合性损伤应用持续加压冷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冷疗前及冷疗后1,2,4,24,48 h腋窝温度、患肢体表温度、健肢体表温度、脉搏、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记录冷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患肢体表温度冷疗后较冷疗前低,冷疗后各个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在冷疗后比冷疗前低(P0.05),冷疗后4,24,48 h比冷疗后1 h低(P0.05),冷疗后24,48 h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在冷疗后较冷疗前低,冷疗后各个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疗前及冷疗后腋窝温度、健肢体表温度、末梢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冷疗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软组织损伤早期应用持续加压冷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靳美娜  刘春梅  邓丽  闫秀杰 《全科护理》2021,19(12):1619-1621
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冷疗的作用、冷疗方法、冷疗持续时间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冷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冷疗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显示正常,但机内冷风扇都不转.分析与检修:该机冷风扇共有6个,均为直流24V轴流风扇,由数字电源提供的±12V电源电压经导线馈入冷风扇,控制电路后,经TB3加到各个冷风扇上,使冷风扇正常运转(图1).根据上述障碍现象分析,故障出在冷风扇电源配电线路、DC电源配电电路或冷风扇控制电路中.首先,拔掉P2接插头,使温度传感器与冷风扇控制电路板脱离开,观察冷风扇仍不转.然后继续下面检查.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绝大多数是抗-Ⅰ自身冷抗体,且效价都在1:8以下,高效价的冷抗体可导致冷凝集素综合征.抗-SP1是一种较少见的自身冷抗体,本文报道一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由高效价抗-SP1引起的冷凝集素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答 :(1 )患有全身性血液循环不良疾患者 ,应禁用冷疗 ,尤其是全身性冷疗。因冷疗会进一步使血管收缩 ,而加重病情 ,如水肿的病人 ;(2 )局部肿胀后 ,不应用冷疗。因冷引起血液减慢 ,减少对间质液的吸收。故烧伤、扭伤超过 2 4h局部水肿形成时 ,用冷疗易延缓愈合过程 ;(3)枕部、耳廓、阴囊等处皮肤薄 ,血液循环量小 ,易形成冻伤 ;麻疹病儿禁用全身冷疗退热 ,因冷刺激使血管收缩 ,末梢循环减少 ,可导致皮疹骤退 ,不利于疹子全部出透和毒素排出。冷疗的禁忌证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并与使用低温融化箱制备的冷沉淀作质量比较,从而选择合适的冷沉淀制备方法。方法将60袋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为2组:制备仪组和融化箱组,每组30袋,1组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另1组使用低温融化箱制备,将2组制备的冷沉淀进行质量对比。结果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和低温融化箱制备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分别为(121.80±11.87)IU和(87.27±10.03)IU,t=14.306,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22.87±20.91)mg和(204.4±17.01)mg,t=4.131,P0.05;容量分别为(45.7±2.95)m L和(45.3±2.53)m L,t=1.659,P0.05。结论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不仅质量更优于低温融化箱制备的,而且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了电子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制备过程更科学合理,是合适的冷沉淀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BO血型、性别、年龄对血浆成分中Ⅷ因子活性(FⅧ)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血浆,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去冷沉淀血浆中Ⅷ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采用t检验,LSD法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水平以A型、B型组明显高于O型组(P 0.001),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水平以A型、O型组明显低于B型组(P 0.01)。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I B水平以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 0. 005),去冷沉淀血浆中FI B水平以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 0. 05)。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水平以30岁人群明显高于≤30岁人群(P 0.05),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以30岁人群明显高于≤30岁人群(P 0.001)。结论血型是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水平的影响因素,B型含量均是最高。ABO血型对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无影响。性别是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和FIB水平的影响因素,也是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的影响因素,且女性组高于男性组。年龄是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和FIB水平的影响因素,适龄献血人群中30岁组明显高于≤30岁组。  相似文献   

10.
秦娟秀  杨海慧  马硝惟  悄磊  李敏 《检验医学》2014,(12):1275-1276
<正>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是革兰阴性球杆菌,因嗜冷而得名,属于莫拉菌科,其感染人较为少见。Deschaght等[1]报道,人来源的嗜冷杆菌主要为肺尖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pulmonis)和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2013年法国报道一例输血过程中感染了沙质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arenosus)病例[2],但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冷疗对中小面积烧伤创面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73例中小面积四肢烧伤且入院后烫伤时间不超过6h病人,在常规治疗护理前给予浸泡法冷疗,观察冷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冷疗30min~60min后重度及剧烈疼痛例数明显少于冷疗前,冷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冷疗能够有效减轻中小面积烧伤创面引起的疼痛,增加病人舒适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料血浆及冷沉淀冻结时间的长短对制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浆速冻机速冻原料血浆和传统低温冰箱直接冻存原料血浆,分别制备冷沉淀,且沿用上述两种方法冻存冷沉淀制品。冷沉淀解冻复融后,检测其中的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对50袋冷沉淀制品的FⅧ、Fbg含量和纤维蛋白絮状物析出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速冻机速冻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与应用传统低温冰箱直接冻存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比较,两者的FⅧ含量、纤维蛋白絮状物的析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证明应用速冻机速冻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其FⅧ的含量明显高于应用传统低温冰箱直接冻存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冷沉淀复融发生纤维蛋白絮状物析出明显减少。速冻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FⅧ凝血因子活性及冷沉淀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浆冷沉淀离心工艺的关键设备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进行确认、试生产和生产试验,确保离心机能够满足冷沉淀离心工艺的要求。方法对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3批试生产试验和10批冷沉淀生产。对冷沉淀离心工艺过程中的进出液温度、所有用具冲淋水内毒素、血浆微生物限度的监测。采用ACL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因子Ⅷ效价。采用双缩脲法检测冷沉淀溶解液蛋白含量。计算冷沉淀的收率和比活性。结果通过对离心机的确认,确保了离心机能够满足冷沉淀提取工艺的要求。冷沉淀离心工艺过程中的进出液温度、所有用具冲淋水内毒素、血浆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质控标准。10批血浆冷沉淀的离心过程中,血浆的进液温度、出液温度符合工艺要求,冷沉淀收获率平均(9.3±0.8)kg/L,10批冷沉淀的比活性平均(34.4±8.0)IU/g,符合质量标准。结论通过对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的确认、试生产和生产试验,表明此离心机能够满足冷沉淀的提取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2003~2011年临床科室使用冷沉淀的情况,总结我院临床科室冷沉淀使用的特点,为规范临床输注冷沉淀提供依据,使冷沉淀输注做到科学合理,以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方法 回顾性查阅2003~2011年我院收治病人的发血记录及病历,按照不同年度各个科室使用冷沉淀的情况做分类统计.结果 在此期间共有21个科室576例患者进行了1 023次冷沉淀输注,共使用了9 423.1 U.其中不合理输注56例,使用了冷沉淀820 U.这些患者在输注冷沉淀的同时还使用了3 618.6 U红细胞、522 510 mL血浆、303.8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冷沉淀的年度使用量从最初的217.4 U逐渐上升到3 313U,使用冷沉淀排名前5是胰胆科(2 282.5 U)、肝胆科(1 457.5 U)、血液科(1 053 U)、ICU(969.5 U)、胃肠科(885 U).使用冷沉淀的科室量不断扩大,从4个上升为21个;使用模式从单一的冷沉淀输注转变成多种血液成分联合输注.结论 冷沉淀在医疗救治应用广泛,使用量逐年上升,使用面逐渐扩大,使用模式更加多样.故应加大对冷沉淀输注指征的宣传,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展成分输血,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生理生化理论从体温调节、代谢、损伤及冷适应等方面分析冷环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冷环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影响的文献,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结果人体处于冷环境中,会加大能量的消耗,从而出现体温下降、代谢、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可引起肢端末梢血管和皮肤血管的收缩,心率加快,氧耗量增加。冷环境中运动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同时暴露的身体还容易造成冻伤。充分的准备活动、合适的服装及呼吸的方法可防止冷环境中的运动损伤。结论在冷环境中进行运动训练或比赛会使运动员机体代谢、运动能力等方面受到影响。进行适当预防措施,可减少冷环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战颖  邢星  郑群怡 《护理研究》2012,26(13):1159-1161
对冷疗法的疗效及冷疗作用方式、温度对冷疗效果的影响进行综述,认为冷疗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国内外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在冷疗法的具体操作方式、作用温度及理论依据、冷疗对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冷疗停止指标等问题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在各种手术后输注冷沉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对320例各类型手术后患者输注冷沉淀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出血表现和相关指标的检测来评价冷沉淀的效果。结果输注冷沉淀的总有效率为88.75%。结论输注冷沉淀应成为对严重创伤和感染病例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冷环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生理生化理论从体温调节、代谢、损伤及冷适应等方面分析冷环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冷环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影响的文献,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结果人体处于冷环境中,会加大能量的消耗,从而出现体温下降、代谢、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可引起肢端末梢血管和皮肤血管的收缩,心率加快,氧耗量增加。冷环境中运动容易造戍运动损伤,同时暴露的身体还容易造成冻伤。充分的准备活动、合适的服装及呼吸的方法可防止冷环境中的运动损伤。结论在冷环境中进行运动训练或比赛会使运动员机体代谢、运动能力等方面受到影响。进行适当预防措施,可减少冷环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供肝冷保存后灌洗液中内皮素-1(ET-1)水平与供肝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供肝植入前评价供肝质量寻求一种可能的方法。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的供肝切取的动物模型,切取供肝后0~4℃冷保存,测定冷保存0、4、8、12、16和20h后,肝脏灌洗液中ET-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取少许肝左中叶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观察供肝肝窦内皮细胞(SEC)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在热缺血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供肝灌洗液中ET-1含量随冷保存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是冷保存早期变化不明显(冷保存4h与冷保存0h组相比,P〉0.05),冷保存8h后有显著差异(与冷保存0h组相比,P〈0.01)。(2)ALT及AST水平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是冷保存早期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冷保存8h、4h与冷保存0h组相比,P〉0.05),冷保存中晚期12h后有显著差异(与冷保存0h组相比,P〈0.01)。(3)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肝窦内皮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的改变。结论大鼠供肝灌洗液中ET-1含量变化与肝窦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明显相关,肝脏冷保存末期灌洗液中ET-1的含量可反映移植前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及肝脏质量,对早期评价大鼠供肝质量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冷沉淀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冷沉淀输注情况,将冷沉淀的使用情况按专业科室分别归类。结果冷沉淀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胸外ICU、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及普外科。其中血液内科、胸外ICU的用量最多。结论冷沉淀的止血功效逐渐被临床认识并在各类痰病中得到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