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精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法(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法(MSII)的疗效差异。方法 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CSII组和MSII组,治疗过程分为对照期、调量期和稳定期,设定靶血糖值FBG〈6.1mmol/L,2hPG〈8.3mmol/L,测定治疗前及稳定期2周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按稳态模型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两种强化治疗方法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对照期、调量期和稳定期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OMA-β均较治疗前增高,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HOMA—β和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胰岛素用量较小,低血糖发生率低,达标时间较早: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更适合于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注射两种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诺和锐30R皮下注射组),各28例,均治疗3个月。测定每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统计胰岛素的用量及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0.82±2.16)U vs(30.26±3.68)U,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vs 78.6%,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患者依从性好,使用方便,低血糖发生率低,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之有效的降糖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8周的诺和锐30治疗,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诺和锐30治疗后,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非严重高血糖的超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否获益,以及探讨强化治疗后的降糖方案。方法 120例超重(24≤BMI<28 kg/m2)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胰岛素泵+二甲双胍组(A组);胰岛素泵+预混入胰岛素组(B组);二甲双胍组(C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12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OGTT)空腹及2 h血糖(FBG、2 hPBG)、胰岛素(FINS、2hINS)、C肽(FCP、2 hCP),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治疗前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时A、B组FBG、2 hP BG、HbA1c、2 hINS、HOMA IR低于C组;治疗12周时A、B组2 hPBG、HbA1c低于C组;A组FINS、FCP、OGTT 2 hINS、HOMA IR低于B、C组;B组BMI高于A、C组,HOMAβ高于A组。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益于改善非严重高血糖超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而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续贯治疗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瑞格列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早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47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瑞格列奈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PG、2hPG、HOMA—IR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HbAIC水平显著下降(P〈0.05),2hINS显著上升(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2肽(C2P)。结果:治疗后2组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FPG、2hPG、HbA1c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2P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与口服药+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两组分别为30例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予以门冬胰岛素30及口服药+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检测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 h C肽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冬胰岛素30较口服药+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能更好的降低HbA1c的水平。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给予3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素玲 《临床医学》2009,29(1):47-49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初诊时空腹血糖(FBG)〉11.1mmo]/L,分别观察治疗2个月后各纽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BG、PBG、HbA1c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口服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进行为期10~18 d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30 min C肽)。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随防6个月,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β细胞的功能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及显著改善胰岛素分泌和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C肽水平的情况,并随访胰岛素治疗后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治疗1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C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35例患者停用胰岛素,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血糖控制理想。结论: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不仅能较好控制血糖及明显降低HbA1C,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在糖尿病(DM )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经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诊断为DM的318例空腹血糖、HbA1c结果,比较空腹血糖(FBG )、HbA1c在诊断DM 方面的差异。结果318例患者中,FBG ≥7.0 mmol/L有257例,61例仅仅2h血糖(PG)≥11.1 mmol/l;HbA1c≥6.5%有269例,49例HbA1c<6.5%;如果以FBG≥7.0 mmol/L或HbA1c≥6.5%作为DM诊断标准,则有306(96.2%)可诊断为DM。结论将HbA1c联合FBG可显著提高DM的诊断,减少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及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286例初诊T2DM患者,测定其血脂、24h尿白蛋白、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C肽等。两次24h尿白蛋白定量为30—300mg被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所有患者均由眼科医师进行扩瞳后眼底检查明确有无眼底病变。结果(1)本研究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9.58%(56/286)。(2)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分别占19.57%(45/230)与33.93%(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9,P=0.021);微量白蛋白尿组的空腹血糖、HbA1c、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空腹血糖:(11.08±1.76)、(9.24±1.65)mmol/L,HbA1c:(11.54±1.59)%、(9.39±1.64)%,HOMA—IR:(3.73±0.42)、(3.50±0.30),t值分别为-6.148、-7.533、-3.774,P均〈0.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微量白蛋白尿与空腹血糖(r=0.460)、HbA1c(r=0.499)、HOMA—IR(r=0.308)、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0.405)呈正相关(P均〈0.01)。(4)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β=-0.804,P〈0.01)、HbAle(β=-0.455,P〈0.01)、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β=1.527,P〈0.05)是影响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住院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与空腹血糖、HbA1c、HOMA—IR相关,同时更容易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显著降低,2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是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良好,无失访患者。结论:西格列汀能够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重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侯辉 《临床医学》2005,25(9):26-27
目的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功能影响。方法分别对2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Ins、HOMA-β上升(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HOMA-IR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组FIns、HOMA-β上升较口服药组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较口服降糖药物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博伟  尹福在  陆强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846-1848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2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分析影响长期缓解率的相关因素。【方法】56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的CSII强化治疗并随访2年,对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FBG,2 hBG,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①CSII强化治疗2周后,56例患者的FBG、2 hBG、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Homa-β较治疗前增高(P〈0.01)。②随访至24个月时仍有18例(32.14%)维持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良好血糖控制,其Homa-IR及Homa-β与停泵时比较无变化;另有38例(67.86%)血糖控制不佳,继续胰岛素和(或)口服药治疗,此组患者在入选时HbA1c水平、治疗后血糖达标天数及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均较高(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能改善和(或)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重建饮食和运动治疗对血糖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周伟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656-165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及C肽分泌。【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第一时相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较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红伟 《临床医学》2009,29(1):44-45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达标。方法选择OADs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糖蛋白(HbA1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2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观察用药后空腹血糖(FBG)和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3、4、8、12周的F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12周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HbA1c〈6.5%;体重有轻微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甘精胰岛素能有效降低血糖,尤其对空腹血糖的作用大;不易出现低血糖,是一种较理想的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的药物。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前后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患者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监测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3周后分别测定FBG、2hPG、HbA1c、的含量。结果 35例FBG、2hPG、HbA1c、均得到控制。结论初诊T2DM患者经个体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能快速降糖,解除高糖毒性,有助于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糖尿病和糖代谢受损的敏感性并与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方法对40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时检测FBG和HbA1c,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A1组:FBG<6.1 mmol/L,计336例,A2组:FBG 6.1-6.9 mmol/L,45例,A3组FBG≥7.0 mmol/L,19例。结果 (1)400例人群中,HbA1c≥6.0%,88例,异常率为22.0%;FBG≥6.1mmol/L,54例,异常率13.5.%,HbA1c的异常率高于FBG,P<0.05。(2)A1组HbA1c>≥6.0%,29例,占8.6%;A2组HbA1c≥6.0%,41例,占91.1%;A3组HbA1c≥6.0%,18例,占94.7%;(3)400例人群中,HbA1c≥6.0%或FBG≥6.1mmol/L,93例,异常率23.3%%。结论 HbA1c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异常的敏感性高于空腹血糖,两者联合检查有助发现更多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在严格控制饮食以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口服瑞格列奈治疗。疗程均为12w,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降血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