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动性眼球震颤(OKN)法在儿童视力检查中的可行性、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分别采用OKN法及标准对数视力表对256例6~13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测及分析:(1) OKN法的总体可测率及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性;(2) 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3) OKN法检测视力的可重复性。结果 不同年龄儿童的可测率为58.00%~87.50%,总体可测率为74.41%±9.16%;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间可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KN法及标准对数视力表总体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871(P <0.01);OKN法与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结果总体差值为-0.11±0.14,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95%一致性界限为-0.38~0.16;OKN法2次检测结果总体差值为-0.02±0.25,2次检测结果的95%一致性界限为-0.51~0.47。结论 OKN法用于儿童视力检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资料患者共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0~68岁。10例中诊断为美尼尔氏病者9例,1例为中耳乳突炎。眼球震颤形式:水平性回转性眼球震颤,其快相朝向病变侧。但中耳乳头炎引起者,其眼球震颤的慢相朝向病变侧。本组6例双眼发生眼球震颤,均为美尼尔氏病患者,表现为急跳型。恢复期通过耳部激发试验(冷、热水冲洗、通电流)可诱发者5例。应用转椅法诱发者1例。二、讨论眼球震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致病原因和性质比较复杂。耳源性眼球震颤可分为迷路性眼球震颤和前庭神经性眼球震颤。前者由内耳病变、乳突炎或中耳炎影响内耳…  相似文献   

3.
背景:隐性眼球震颤是由于视觉信号不平衡地进入双眼而导致的双眼水平振动。它是先天性内斜视在人类中早期发生。目的:研究隐性的、外周的前庭性眼球震颤和它们的神经解剖路径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查引起隐性眼球震颤的皮层下神经解剖传导路径,并探讨其出现在先天性内斜视中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结果:前庭核控制着来自双眼和迷路的神经冲动。隐性眼球震颤对应于眼球转动的视动成分,对于侧位眼动物,眼球转动是在身体侧转时由单眼鼻侧的视神经驱动的。先天性内斜视改变了从视皮层到投射到前庭核的皮层下中枢的视路发育,使得这一原始的皮层下冲动探测系统在单眼固视情形下产生隐性眼球震颤。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视动性眼球震颤原理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及追踪识别技术自动检测18月~4岁儿童远视力,描绘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视力正常分布。方法 于2023年5月至7月对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门诊的18月、24月、30月、3岁、4岁不同年龄组儿童,除常规儿童眼保健检查外,使用自动OKN视力检测仪检查单眼远视力。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视力可测率及正常儿童的OKN视力分布值。结果 共有655名儿童接受检查,包括339名男童和316名女童,整体可测率82.14%。不同年龄组间可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年龄提高而升高(χ2=12.551,P=0.014)。排除异常人群后,485名正常参考人群的右眼OKN视力在18月组、24月组、30月组的80%界值均为4.3,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60,P=0.990)。OKN视力在3岁组的80%界值为4.5,4岁组为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自动OKN视力检查法在18月~4岁儿童中的可测率较高,幼儿不同阶段的正常视力值在评估幼儿视觉发育和判断眼病对视力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眼球不自主的律动性往返运动之谓。本例具有家族性,特报导如下: 患者胡建军4岁湖南邵阳县梽木山公社龙弯岭大队向家生产队人。其父代诉:发现该小儿出生后双眼眼球持续不停运动,以后又发现患儿头部不自主左右摆动,智力发育与其他小儿一样,无夜盲,无其他异常。其母与小姑以及祖母均有与患儿相同之眼部症状,但其姐正常;父母为表兄妹近亲婚配(见表)。  相似文献   

6.
矿工性眼球震颤症是煤矿工特有的一种职业病。Minton曾做过这样的论述。早在1906年英国职业病委员会将矿工性眼球震颤症列入工人职业病的赔偿项目中,因此在1907年矿工性眼球震颤症显的很突出。在  相似文献   

7.
有关矿工性眼球震颤,袁佳琴氏曾有论述。梁绍造氏曾报导七例。关于井下采煤工人眼球震颤的情况,最近蔡怀诚等曾作过报导。在旧中国,井下生产方式落后,劳动条件非常恶劣。矿工性眼球震颤发病率是较高的。解放后,我国煤矿企业有了很大的改变。井下照明改善,工人生活提高,在目前我国矿工是否存在眼球震颤。需要有所了解,我院眼科对矿工性眼球震颤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东生 《眼科研究》1997,15(1):62-64
视动震颤反应与双眼视功能密切相关:1.双眼视功能异常者OKN反应以方向性不对称为特点,其机制可能是OKN传导通路上视皮层双眼细胞发育异常。2.OKN反应的双眼交替双眼竞争可能受同一神经机制的控制。3.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刺激及双眼融合参与下的OKN反应,是判断双眼视的有效方法。4.开环OKN方法由于消除了负反馈作用的影响并可对不同部位视网膜刺激,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眼球震颤性弱视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眼球震颤性弱视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眼球震颤性弱视,属临床疑难病症,按传统单眼分别训练方法,效果不佳,自1997年以来,我们对20例此类患者,双眼同时进行弱视综合训练并随访三年,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586例先天性眼球震颤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了该病的临床主要特征,认为弱视、侧视及斜视是其主要合并症,并提出了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功能的眼科疾病,但目前对其临床特征完整描述的相关报道尚少见. 目的 分析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3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包括患者家系的系谱分析、眼球震颤类型观察、斜视度测定、视力检查、检影验光、立体视觉测定和对患者有无震动幻觉的调查.结果 本组患者就诊的年龄分布以>5~ 10岁及>15~20岁者最多,分别占24.73%和24.20%.本组患者中知觉缺陷型眼球震颤172例,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204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水平眼球震颤为最常见的眼球震颤类型,占73.94%,其次为垂直眼球震颤,占10.11%.本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斜视的患病率为66.36%,知觉缺陷型患者与运动缺陷型患者间斜视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48,P=0.081).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均较差,知觉缺陷型患者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明显低于先天性特发性患者(0.27±0.11 vs 0.5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95,P=0.000).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77.62%,知觉缺陷型患者与运动缺陷型患者间屈光不正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7,P=0.248);散光患病率为75.17%,显著高于近视和远视的患病率.65.18%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无立体视觉或立体视觉值在3000”以上,运动缺陷型患者有立体视觉者明显多于知觉缺陷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8,P=0.008).313例5岁以上的患者中36例有震动幻觉. 结论 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水平眼球震颤为其最常见的震颤类型;眼球震颤患者的斜视患病率高,视力和立体视觉较差,特别是知觉缺陷型患者;少数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有震动幻觉.  相似文献   

13.
14.
眼球震颤(nystagmus)是一种有节律的往复运动为特点的眼球位置异常。眼球震颤的方式根据眼震的节律分为冲动型眼球震颤,钟摆型眼球震颤和混合节律型眼球震颤。根据震颤方向分为水平性震颤、垂直性震颤、旋转性眼球震颤。我院遇到旋转性眼球震颤一家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nystagmus,CN)的视诱发电位(VEP)和视网膜电图(ERG)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68例CN患者与36例正常人应用发光二极管刺激记录视诱发电位,其中60例CN患者,33例正常人描记闪光视网膜电图。结果(1)CN患者的F-VEPLED的N1、P1、N2波幅降低,N1、N2波潜时延迟。(2)跳动型与钟摆型CN患者的VEP与ERG各观察指标无差异。(3)CN患者与正常人F-ERG无差异。结论CN患者的视神经传导功能与视网膜黄斑部感受机能较正常人降低。把CN分为运动缺陷型与知觉缺陷型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正常注视远近目标时,双眼均有不自主的细微运动,这种细微的不自主运动,肉眼一般不能察觉,需要利用特殊的仪器才能发现,这种细微的不自主运动是保证双眼黄斑部感受细胞不致疲劳,使更多的视细胞参与视觉活动的必要条件。双眼所以能稳定地注视一物,主要靠眼外肌神经肌肉的协调,也就是说,靠知觉系统及运动系统来完成:在知觉方面,藉视网膜、前庭系统以及颈部肌肉本体感受终器官的知觉刺激来完成;在运动系统方面,靠支配眼外肌的眼运动神经,控制肌肉张力的小脑,以利于各种反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先天性眼球震颤(CN)眼动波形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90例(90只眼)CN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12±9)岁。所有患者采用高速视频眼动仪记录眼动波形。对标准化后的眼动波形进行...  相似文献   

18.
自1988年到1995年7年间经小儿眼科门诊收治的2124名患儿中,眼球震颤患儿86例,占4.05%,本文通过对86例眼球震颤的屈光状态,伴随疾病,眼球震颤的类型及弱视的治疗的分析,旨在高度重视此病并探讨对其早期治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科视光门诊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治疗98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患儿,现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先天性眼球震颤采用parks(部分调整)法手术,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时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结果26中代偿头位消失21例,明显改善5例,建立双眼单视功能19例。结论采用parks(部分调整)法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不仅可以矫正代偿头位和斜视,还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