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CSVD的诊断主要基于影像学表现, 但头颅影像学检查受到费用和出血风险等限制, 使罕见CSVD的早期发现更为困难。眼底视网膜血管是唯一活体可见的血管, 和脑小血管在解剖学、胚胎学上有共同的特征。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常染色体显性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和烟雾病(MMD)等罕见CSVD均存在视网膜血管异常。视网膜血管检查可为罕见CSVD的研究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青年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3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15~45岁青年患者,头部MRI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和(或)脑白质病变,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颅内或颈部血管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常见危险因素的情况,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男性脑小血管病检出率(71.42%)明显高于女性(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MRI病灶位于前循环区域明显较后循环区域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病灶多见。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66.67%的患者未发现明显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伴有血管异常的患者(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1.43%位于前循环,28.57%位于后循环。危险因素分析发现,76.19%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发现血管硬化表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56.25%,颈动脉斑块为31.25%,颈动脉管径增粗为12.50%)。57.14%的患者有高血压,52.38%的患者有血脂异常,38.10%的患者吸烟。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好发于前循环供血区域的深穿支动脉,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仍是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要加以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显示Ⅸ和Ⅹ颅神经进入脑干段延髓腹外侧神经血管接触的影像解剖关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6例原发性高血压组和30例正常血压参照组,采用3DTOF-SPGR序列对迷走神经及其周围血管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扫描。成像评估由2名MRI诊断医生在不知道研究对象血压情况下进行阅片。结果:迷走神经颅内段显示良好,原发性高血压组Ⅸ和Ⅹ颅神经进入脑干区延髓腹外侧神经血管有接触者35例(76.08%);正常参照组3例(10%)。接触或压迫血管为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结论:MRTA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颅内血管神经接触或压迫病因诊断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延髓梗死的临床表现与脑MRI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 分析15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MRI等资料,探讨延髓梗死的临床表现与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15例延髓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59.20±13.97)岁,其中内侧延髓梗死9例,外侧延髓梗死6例,内侧延髓梗死和外侧延髓梗死的男女比例均为2∶1.内侧延髓梗死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88.9%(8/9)]、病灶对侧偏身麻木和振动觉减退[66.7%(6/9)],外侧延髓梗死主要表现为痛温觉障碍、共济失调和眼震[均为100.0%(6/6)].8例内侧延髓梗死病灶位于延髓上部和中部,6例外侧延髓梗死病灶均位于延髓中部和下部.15例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内侧延髓梗死和外侧延髓梗死以中老年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与脑MRI病灶部位密切相关,MRI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增强在头颈部的成像技术、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德国SIEMENS ESSENZA 1.5 T型磁共振扫描机对105例疑有头颈部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头、颈部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3D CE-MRA)检查。所有影像用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进行三维血管重建。结果 105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影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其中正常19例,异常86例,(分为动脉硬化狭窄闭塞84例,动脉瘤4例,动脉变异7例,烟雾病1例)。结论 3D CE-MRA无创、简便快速,且能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清楚地显示血管本身病变、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在临床预防和治疗动脉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晖  姜飚  杨晨 《医疗装备》2006,19(6):41-42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日立公司生产的20EX 0.2T永磁型MR扫描机上进行MRA检查163例,其中作为正常对照组82例,各种脑血管疾病81例,使用SE序列MRI,三维时间飞越法MRA,原始血管图像用最强信号投影重建。结果:163例MRA检查均成功,160例显示满意。82例正常对照组中,脑前、中、后动脉显示清晰。81例脑血管疾病者,MRA可显示各种病变的影像特征。总的符合率为90%,定位诊断为100%。结论:MRA检查成功率高,颅内动脉的血管闭塞,血管狭窄及先天性血管床发育畸形等显示清晰,对颅内动脉病变的适应证广泛,诊断可靠,还可作为脑血流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 SVD)是一组临床症状相似、影像表现相近的脑小血管异常导致的发生于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脑局部组织病变。cSVD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血脑屏障破坏,这些表现可单独或同时存在。cSVD临床表现具备4大特征:认知障碍、卒中、反复腔隙性梗死及脑白质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日立公司生产的20EX0.2T永磁型MR扫描机上进行MRA检查163例,其中作为正常对照组82例,各种脑血管疾病81例,使用SE序列MRI,三维时间飞越法MRA,原始血管图像用最强信号投影重建。结果:163例MRA检查均成功,160例显示满意。82例正常对照组中,脑前、中、后动脉显示清晰。81例脑血管疾病者,MRA可显示各种病变的影像特征。总的符合率为90%,定位诊断为100%。结论:MRA检查成功率高,颅内动脉的血管闭塞,血管狭窄及先天性血管床发育畸形等显示清晰,对颅内病变的适应证广泛,诊断可靠,还可作为脑血流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黎胜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67-286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CT检查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2年某院收治的3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35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疾病CT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①阿尔茨海默病组前角、后角、基底池、外侧裂、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以及脑沟等部位的最大宽度值均大于多发梗死性痴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为16.79±5.48,DRS评分为0.832,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13.24±2.38,0.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MMSE评分与外侧裂和侧脑室宽度呈负相关;DRS评分与前角和四脑室宽度呈正相关(P﹤0.05)。④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与DRS评分与脑室系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脑室系统影像学改变是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方面,脑室系统病理性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改变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出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病率、血管病变的部位及SAHS严重程度与血管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取42例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证实的SAHS患者,轻度12例,中度24例,重度6例,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血管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及狭窄血管支数.结果 DSA诊断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37例(88.1%),其中颅内动脉占51.8%( 43/83),颅外动脉占48.2%( 40/83).12例轻度SAHS患者中2例未见动脉狭窄,3例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24例中度SAHS患者中除2例未见动脉狭窄外,9例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9例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6例重度SAHS患者中除1例未见动脉狭窄外,2例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2例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结论 SAHS患者易合并中、重度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累及颅内动脉较多见,其中以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受累更显著;SAHS严重程度与血管病变是位于颅内还是颅外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临床疑有ASO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数据在ADW 4.2工作站分析,行容积再现(VR)、最大强度投影(M 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VE)、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1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26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SCTA一致。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与颈部血管超声(CDU)联合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的患者186例,将MR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TCCS与CDU联合检查对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析颅内血管狭窄伴有交通支是否开放对脑实质损害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TCCS与CDU联合检查对颅内血管狭窄、颈部血管狭窄、斑块情况检测率与MR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管狭窄伴有交通支开放组对脑实质损害明显低于未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采用TCCS与CDU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更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明确患者病变程度,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布加氏综合征血管病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50例布加氏综合征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其中有6例患者下腔静脉与肝静脉混合病变,38例患者下腔静脉闭塞或者阻塞,6例患者肝静脉闭塞或者阻塞。结论布加氏综合征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水平,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患者应用超声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通过病理和临床确诊后,给予超声影像检查,观察超声影像表现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在所有患者超声检查中,影像均存在肝静脉显示不清或者细窄、腹水以及不均匀的肝实质回声等。出现肝脾肿大、门静脉血流反向以及肝静脉周围带状肝回声减低等患者10例。病情较重的32例患者影像学图像表现为沿肝静脉周围带状的肝回声减低。所有患者影像学图像均可观察到肝静脉壁增厚、回声增强、肝静脉表现模糊或者细窄,患者肝静脉的流速下降,频谱形态发生改变,为门静脉样频谱。伴肝肿大的患者49例;门静脉血流反向者13例,其余67例患者的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速度下降。超声检查有75例患者结果同病理结果一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93.75%(75/80)。结论在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中,超声影像诊断可为疾病早期诊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为该类病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入IOE组和鼻胃管(NGT)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在控制基础疾病、干预可控危险因素和脑卒中预防用药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在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分别采用IOE法和NGT法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对两组病人入院24 h内和治疗6周后的营养指标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IOE组病人在治疗6周后营养指标和吞咽功能与NGT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法较NGT法更有利于促进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水平与磁共振影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老年脑小血管病变所致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痴呆型VCI 70例、血管性痴呆(VD)70例,并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7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进行颅脑MRI检查、血清学UA、Hcy、FA水平检测;比较不同组患者Hcy、FA、UA水平、脑白质病变评分、颅脑ADC值的差异,并分析病情严重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VD组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型VCI组、对照组,其FA、UA水平显著低于非痴呆型VCI组、对照组;VD组患者脑白质病变评分显著高于非痴呆型VCI组、对照组;VD组患者颅脑不同区域ADC值显著高于非痴呆型VCI组、对照组;脑白质病变评分、颅脑ADC值、Hcy、FA、UA是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Hcy、UA、FA、颅脑ADC值、脑白质病变评分与其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AMI)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的关系.方法 对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ST段抬高型AAMI患者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AMI有I、AVL导联ST段抬高,Ⅲ、AVF下移.闭塞部位多在左前降支(LAD)近段或远段并第一对角支病变,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7.6%和84.0%.AAMI伴有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者,病变血管多见于LAD近段、中段合并左回旋支(LCX)或LAD远段,其敏感性为61.5%,特异性为97.5%.结论 心电图可用于初步判断ST段抬高型AAMI患者,并与动脉血管闭塞部位有相关性,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腹主动脉完全闭塞或明显狭窄的下肢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的成功率。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近期132例下肢血管MSCTA的检查方法,通过改进高位腹主动脉监测法、监视扩大视野(FOV)的腹壁动脉法、小剂量峰值检测法等多种手段完善检查。结果:132例下肢血管MSCTA检查患者,其中腹主动脉明显狭窄9例,狭窄达60%以上,腹主动脉完全闭塞2例,初次检查失败2例,其中明显狭窄1例,完全闭塞1例,通过改进扫描方法成功完成扫描,成像成功率在98%以上。结论:对于具有腹主动脉明显狭窄或完全闭塞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通过改进扫描方法,完全可以避免下肢血管MSCTA检查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确诊中的价值。方法对我科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9例行CDFI和MRA检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其影像结果。结果 129例患者行CDFI和MRA共检查881段下肢血管,其中CDFI检出病变血管314段,MRA检出病变血管437例,MRA检出病变阳性率明显高于CDFI,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FI与MRA均为无创检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但MRA在显示全程血管病变尤其是重度狭窄和闭塞血管的阳性检出率较CDFI有很大优势,可重复性强,可作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MD)患者甲状腺功能血清学多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2017年12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6例T2MD患者,以是否患有亚临床甲减作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147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T2DM+SCH组)129例,观察比较两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激素与血管并发症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亚临床甲减的T2MD患者的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果 (1)微血管病变与病程、TSH和SBP呈正相关(P0.05),与TT3、FT4和FT3呈负相关(P0.05);(2)大血管病变与病程、年龄、吸烟史、TSH、SBP、UA和LDL-C均呈正相关(P0.05);(3)有吸烟史的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比非吸烟者增加1.63倍,TSH与合并亚临床甲减的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均存在相关性。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T2MD患者血管病变存在直接影响,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