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 一、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其生理病理基础是什么? 因为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藏神、开窍于舌。所以,心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血脉和神志方面的异常,而出现心悸、失眠、神昏、发狂等症状。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若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鼓动血运无力,血脉空虚,可出现心悸、面白无华、脉虚或代等症。血脉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若心之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力充沛;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便会出现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神志不宁等症,若血热扰心,则可见烦躁、谵语,或昏迷不醒人事等症。另外,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故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血淤阻,则舌质紫暗,或见淤点、淤斑;若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或舌体糜烂生疮;若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则见舌强语謇等症。  相似文献   

2.
答: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有赖于心和脉的相互合作,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心。所以《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血液能正常地在脉管内沿一定的方向循行,循环不已,主要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说,心气  相似文献   

3.
试论《伤寒论》中心系疾病的用药原则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藏神,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其功能正常,则人体精神思维活动正常。脉为血之府,乃血液运行之通道,心主血脉,是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足见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作用重大。病理状态下,则心不能主血脉,出现一系列诸如心动悸,脉结代,心烦等心系病证。《伤寒论》对这一类病症的治疗用药颇有独到之处。现对其作如下探讨,以期对现今之临床用药有所裨益。1 复心阳,治悸动,巧用辛甘心下悸者,心下悸动,筑筑然跳动不宁是也。若心阳不足,不能振奋心胸,出现心下悸等症状者,治当温通心阳。在温通心阳过程中,仲景巧用辛甘配伍…  相似文献   

4.
舌诊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身之血脉”,“舌为心之苗”,指出舌与血脉密切相关。血即血液,脉即血管,血脉即指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  相似文献   

5.
牛兴旺 《陕西中医》2004,25(11):1017-1017
由周萍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98年版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关天心主血脉的功能曰“心主血脉生理作用有二 ,一是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 ,使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 ,肌肉发毛获得充分营养。二是生血 ,使血得到不断补充。脾主运化 ,升清散精于心肺 ,在肺部吐故纳新后 ,贯注心脉 ,变化而赤成为血液”。笔者认为 :心主血脉指心脏主管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 ,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输送到全身 ,发挥其濡养作用 ,而并非心有生血作用。血之生成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 ,营气和津液都来自摄入…  相似文献   

6.
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十年来,我们以中医脏腑、气血等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结合临床对心的辨证进行了验证、探讨,现概述如下。一、心主血脉的定量表述及临床验证中医认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明。而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周身的功能,心气则是推动血运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本文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对本病的观察及护理作一简单介绍。1 精神护理1.1 避免情志失度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心主血脉”、“悲伤肺”、“喜伤心” ,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脉中周流不息运动的动力。老年人多见心气虚 ,常因劳累焦虑过度 ,耗损心血 ,使心失所养 ,神不守舍导致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而心血不足 ,心气虚又可使气血运行减弱致使血脉瘀阻。因此 ,对于肺心病患者应多鼓励安慰 ,使之情绪愉快 ,安心修养 ,并应保证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使之睡眠良好 ,防止因各种不良因素而使病情加重。1.2…  相似文献   

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松 《新中医》2000,32(1):58-60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是临床常见而又难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对SSS的研究较多 ,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相关资料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SSS病机主要有几方面 :①心肾阳虚 ,鼓动无力 :由于年老体衰、久病不愈等原因 ,耗损心肾阳气 ,气阳不足 ,鼓动无力 ,从而影响心跳的快慢、血脉的盈亏和脉象的虚实 ;②脾肾阳虚 ,痰湿阻络 :脾阳亏虚 ,运化无权 ,导致痰湿内停 ;③阳损及阴 ,阴血亏虚 ,致使血脉空虚 ;④阳气虚衰 ,寒凝心脉 ,致使血脉涩滞 ;⑤心气不足 ,心血瘀阻 :气为血帅 ,气虚则推动无力 ,而致血脉阻滞 ;⑥感受热邪或素体阳亢 ,…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帝内经》形气观分析心与血脉的关系。认为心与血脉皆为解剖所见的实体结构,是天地火气化生;心为库藏,储藏太阳、火气,心与血脉的关系是心所储藏的太阳、火气对血脉具有化生与充养的作用,即形与气的作用。《黄帝内经》时代的心主血脉没有心脏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涵义,这对进一步研究人体观及心藏象理论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惠兰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30多年,学验俱丰。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深感王老师对冠心病的治疗论理透彻,用药精当,现撷其要者总结如下。1运用温阳益气活血法的理论基础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多发生于中老年。其病因病机正如《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篇》说:“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虚,主要指阳气虚少。中医理论认为心为阳脏,为“阳中之太阳”,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阳气。血液能在脉中正常运行靠的是①脉道通利;②脉中血液充盈;③阳气推动。冠心病血虚血少不能充盈血脉…  相似文献   

11.
张莉  高积慧 《河南中医》2020,40(5):685-687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发生,为"双心疾病"之一。"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脾胃之气衰败,气血生化无源或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致心血亏虚,无以充养心神,发为CN。心血亏虚,心神失养是CN发病之本。肝与心为相生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畅达,气血调和则心得安;肝气郁滞则心不安。肝主疏泄功能失常,致心神失养是CN发病的重要条件。治疗可以从中医形神一体观出发,疏肝解郁以养其神,益气养血以护其形,以达到同时治疗"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徐珊 《北京中医》1991,(2):12-14
脉象即脉搏搏动应指的形象。《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亦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搏。可见,脉与心息息相关。中医脉诊,对于现代医学各种心脏等疾病所引起的心律紊乱作了较为细致的脉象描述和记载,并直接指导辨证论治。本文试从文献及临床角度对于此类脉象加以评述。一、心律紊乱的脉象例心跳节律紊乱的脉象,又称之为不整脉,乃脉之均匀度发生变化,其表现:一为脉动至数不齐;二为指感强弱不一。稽考脉学文献,证之临床实际,不整脉主要有: 1.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怪脉十种。  相似文献   

13.
1心与肺肺主一身之气,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自然之清气相结合,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敷布全身。心主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血肺气相互依存,不仅心血生成与肺气有关,而且心血运行也需要靠肺气推动。久患肺病,宣降、治节失司,则水道不利、水津不布、痰水内结,致心阳遏伤,心气阻塞,而发为心力衰竭。治疗上应以益肺理气为主。若寒痰内盛可加紫苏子、款冬花,肺阴虚则加沙参、玉竹、百合。2心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则为血,以养心神。若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则无以养心,若阳气日渐亏虚,血行不利,壅于脉道则致心衰。另外,脾主升,胃主降;其升则…  相似文献   

14.
吴承艳 《中医杂志》2003,44(12):948-948
总结历代医家关于疼痛的论述和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疼痛总的属性不外乎实痛和虚痛,基本病理可归纳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疼痛在人体各个部位均可发生,但其涉及的主要病变脏器重在心、肝、脑。兹就其主要病变脏器阐述如下,以期对疼痛治疗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重在心者:由于心主血脉,《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和脉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和脉中运行不息,环周不休,流布全身,全赖心气、心阳之鼓动。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或心血不足,均使气血不充,脉道因之而虚涩,脏腑组织器官失于濡养,而致疼痛。即《素问·举痛论》所说:“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临证指南医案·诸痛》亦云:“营气日虚,脉络枯涩”、“络虚则痛”。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为“阳中之太阳”(《素问·六节脏象论》),故心之血脉又最易被寒邪所伤发为疼痛。临床实际中,不论是寒邪外侵,抑或七情之内伤,及痰  相似文献   

15.
杨力 《科学养生》2013,(10):17-18
众所周知,健康人的身体光滑红润,气味清爽;而病人的身体则多散发出陈腐、败落甚至难闻的气息,这是为什么呢?中医认为,脏藏于人体内,而有征象反映于体表所谓脏藏于内,而形见于外。所以就可以根据五脏在人体体表的反映来进行保健。面、舌、脉,征于心。中医的心与神志、舌、脉、面部是一家,心是主宰。为什么面色红润的人心力充足?因为人的心气外应于面,所以根据面部的状况便可对心进行保健。如发现面色苍白无华、气短乏力则是心气、心血虚的反映,而面色发青或紫、胸憋气闷、心慌就应考虑冠心病。而面色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因病机的认识糖尿病是类似于中医学中的消渴病痛疽,属“脱疽”范畴。认为肾虚、内热是本病的主要内因,外感湿热是其主要外因。同时阐明了脏腑失调,阴虚内热、血气变涩、营卫不行、湿热变盛是其主要病机。现今中医多认为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阴亏虚、瘀血阻络、外感湿热。l气明亏虚气阴亏虚则经脉失养,脏腑受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则乘虚入足;阴虚则内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消渴病涌脓而致。2瘀血阻络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血运受阻、血脉瘀滞、瘀血阻络,故出现面紫胸闷,舌…  相似文献   

17.
“心气虚”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气”是指“心藏血脉之气”,《内经》所云“心主身之血脉”,“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之正常血液循环,全赖心气为动力。《医学真传》说:“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血非气不运。”《诸病源候论》谓“……心主血脉,而气血通荣脏腑,遍循经络……心统领诸脏,其劳伤不足,则令惊悸、恍惚,是心气虚也。”说明心气不足则推动血液运行功能减  相似文献   

18.
细目一心病辨证(一)心血虚证指血液亏虚,心与心神失于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要点】心悸,失眠多梦+血虚证表现(二)心阴虚证指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要点】心悸,失眠多梦+阴虚证表现心血虚与心阴虚虽均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但血虚以"色白"为特征而无热象,阴虚以"色赤"为特征而有明显热象。  相似文献   

19.
党参、黄芪补益心气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心主阳气”,血液的运行有赖心气的推动。心气不足,帅血无力,则可以导致血脉淤滞。我们临床观察心力衰竭的患者,按中医理论分析其舌脉症表现,其基本病机当是气虚血淤,气虚是本,血淤是标。中药党参、黄芪是补气的要药。本文以心功能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崔应珉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方法:以崔应珉教授治疗冠心病验案为依据,分析总结其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结果:崔应珉教授针对冠心病多为本虚标实这一特点,以心气、心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寒凝和气滞心脉为标,临床施治以舌脉为辨证要点,分为心脾两虚证、痰湿阻滞证、血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五种证型,以归脾汤、黄连温胆汤、血府逐瘀汤、真武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生脉饮等灵活化裁,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崔应珉教授认为冠心病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临床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可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