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以润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以润之”作为临证治则 ,始见于《内经》,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 :“肾苦燥 ,急食辛以润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亦云 :“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 ,佐以苦辛 ,以咸泻之 ,以辛润之 ,以苦坚之。”一般来说 ,辛味药物最基本和直接的效用是宣通、发散 ,如麻黄发表散寒 ,桂枝通阳化气 ,陈皮行气解郁 ,川芎活血行气 ,正如《内经》所说 ,“辛散”、“辛甘发散为阳”。由于辛味之品并非具有直接的滋阴润燥作用 ,且在临床上 ,对于津血亏损证 ,辛味药物又常被视为慎用品 ,甚至为忌品。因此 ,“辛以润之”多引起初学中医者疑惑和费解。在此 ,笔者…  相似文献   

2.
孙超越  王震 《西部中医药》2009,22(10):11-12
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的概念运用到医学领域后,成为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阴阳理论对疾病的发病前提、发病规律、病变机理及传变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释,对解释人体病理变化、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痿证即痿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又称“痿病”,定义如下:“痿病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管子》的阴阳思想及对《内经》阴阳理论的影响,认为《黄帝内经》完全吸收了《管子》的哲学思想,将《管子》的四时阴阳理论及尚阳思想,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和医疗实践,建构了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及养生。  相似文献   

5.
本于《内经》从脑的生理,脑的谷精补养,脑与脏腑、体窍、运动与睡眠、思维活动、防病等方面论述“脑”为元神,总统全身,维持人体健康长寿的作用;并就脑在后世的影响和发展作以阐发,以论述“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分类统计方法、分别辨析《内经》,分别辨析《内经》中“喘”字在生理、病理和医理中的含义,阐明其有呼吸、呼吸急促、咏甚、脉急等义。掌握其一字多多义的用字特点,对临床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述《内经》对脑的认识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民 《四川中医》2002,20(2):14-15
脑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与病理改变都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我国古代医籍中对脑论述甚少。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内经》中对于脑的论述,冀使脑脏学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养生,即保养生命。养生、保健、防病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环境中都应注意的问题。《内经》云:“病已成而后药之,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古人如此之洞察此理,我们更应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萍  李琳  胡亚男  赵树明  赵建军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085+1097-1085,1097
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脑髓的理论,脑髓的概念、相互关系、生理、病理等均有论述,说明《黄帝内经》中脑髓理论已初步成形,后世以此为基础探讨脑病病机,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可以提高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一个世纪以来,《内经》中的《素问》已经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很多地区。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多达9个甚至11个《素问》的不同英译本,对于《内经》英译的研究亦越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从西方和国内不同的翻译理论在《内经》英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契机来探讨《内经》英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三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哲峰  党娟娜  买振江 《河南中医》2009,29(11):1052-1054
"焦"本义为一种炊器;三焦概念是古人解释生理病理现象的理论模型;理解三焦概念内涵及演变有助于解读临床经典。  相似文献   

12.
陈楠 《陕西中医》2007,28(10):F0003-F0003
1从古代的解剖学概念看“筋”肌肉”的区别中医学从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就始终贯穿着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其理论体系中所述之脏腑组织概念均具有直观的解剖学实体。故《灵枢·经水篇》指出:“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从《内经》、《难经》等书的不少篇章对脏腑数量、大小、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一个世纪以来,《内经》中的《素问》已经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很多地区。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多达9个甚至11个《素问》的不同英译本,对于《内经》英译的研究亦越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从西方和国内不同的翻译理论在《内经》英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契机来探讨《内经》英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王充的医学思想,主要反映在其茶作《论衡》中,原于《内经》,强调天人相应,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是相对应的。指出生长壮老已是不守抗拒的自然规律,养生则可以延年益寿。在《论衡》中,表明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某些疾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都有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15.
多种致病因素都可引起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不通而导致疾病。对于这些疾病,中医往往采用"通法"来进行治疗。"通法"作为重要治法,虽列八法之外,但该理论源于《内经》,且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就临床治疗而言的"通法",不能仅以狭义"通下"一法言之。其含义既包括扶气血、协调脏腑关系,解决"化源"之物质基础生成不足;又包括祛邪气、疏通经络气血、疏布津液,以解决"运行"之道路阻塞。基于对《内经》以及相关著作的探析,认为"通法"在扶正祛邪治则的指导下,可包括"通营卫法""通脏腑法""通经络法"等。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带教实习学生,曾问及膏肓俞穴临床主治疾病,绝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该穴主治虚劳或者说是肺痨疾病,而对其他主治及其治疗机理不甚明白。故在此赘言对其中相关内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载有"其死也静",历代存疑。本文在总结《黄帝内经》中"静"释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静则多言";并结合《黄帝内经》中多篇原文的释义以助于解读"其死也静",力求使解读多样化的同时还能够合理化,从而尽可能地体现《黄帝内经》的本义。  相似文献   

18.
《内经》是一本法书,其理论具有标准、圭臬以及方法论之效力,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正如孟庆云教授所说:《内经》就是以丰富的方法论内容,参与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于临床实践,也以此赋予中医理论的特色。[1]笔者在30多年的《内经》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认真体会《内经》所揭示的一些基本理论,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内经》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谈点个人的体会,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肝肾理论导源于《内经》。它寓意深刻 ,执简驭繁 ,阐述了肝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相互滋生 ,同盛同衰的密切关系。肝肾通过经气相互灌注而沟通联系。两者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同盛同衰 ,休戚相关。肝肾又和奇经八脉密切相关。《灵枢·五音五味篇》曰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亦曰 :“督脉起于肾下胞中”。一源而三岐 ,而胞中为男子精室 ,女子胞宫 ,为肝肾所主。冲任同起于会阴 ,与肝肾经脉相互关联。正如叶天士所说 :“八脉丽于下 ,隶属于肝肾。”正经如沟渠 ,奇经即是湖泽 ,肝肾需借奇经之灌溉以调节补充 ,奇经亦需肝肾…  相似文献   

20.
“五脏阳以竭”理论对肾小球病辨治探讨颜永潮指导葛琳仪,叶德铭(浙江兰溪中医院,浙江中医学院)关键词《内经》理论/辨证论治探讨,肾小球病“五脏阳以竭”该语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该经文讨论了因阳气阻遏,津液运化失常而致肾小球病(中医水肿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