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WHO建立了国际电磁场(EMF)项目以研究与EMF暴露有关的卫生问题。EMF项目目前正在对静态和极低频电磁场暴露的研究结果进行回顾和危险性评价。WHO计划于2002至2003年就极低频电磁场对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无论通过动力线、家用配电线,还是电器来传输电流,电场和磁场始终存在于电线或电器附近。用电功率频率是50~60Hz。电能的使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问题是这些极低频电磁场是否有致癌性呢?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05,14(3):255-255
6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发表一项研究报告称,大量科学证据表明,即使低剂量电离辐射(例如γ射线和X线)亦可对健康造成危害,否定了暴露低于电离辐射阈值对健康无害之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波对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微波 电离辐射组(第1组),电离辐射 微波组(第2组),单独电离辐射组(第3组)。将第1组暴露于频率为900 MHz,能量密度为150μW/cm2的微波辐射,每天1 h,连续12 d,第13天给予3组60Co-γ射线一次性外照射10 Gy,照射10 min之后,再给予第2组频率为900 MHz,能量密度为150μW/cm2的微波辐射,每天1 h,直至动物死亡。观察不同时期微波辐射对电离辐射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体重、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单独电离辐射组小鼠电离辐射后比电离辐射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与单独电离辐射组相比,微波 电离辐射组小鼠在电离辐射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P<0.05),存活率提高(P<0.01),但体重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电离辐射组相比,电离辐射 微波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也升高(P<0.05),但对体重、存活率的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或者之后给予微波照射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工作场所中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水平,分析工作场所中极低频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EFA-300工频电磁场场强测试仪测量某工厂的2个不同车间(对照组与暴露组)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同时使用AWA5610D型积分声级计测量噪声。通过多中心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3名对照组和521名暴露组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2组人员的个人职业信息、家居信息及健康状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结果显示,暴露组车间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车间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作业人员脱发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听力减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辐射暴露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荷瘤大鼠胶质瘤模型,探讨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大鼠脑内胶质细胞瘤的影响,为胶质瘤的实验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106/ml的C6细胞悬液10μl注入大鼠颅内,建立大鼠胶质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5只,3d后实验组每天于磁场中暴露3h,连续1周,对照组不暴露于磁场,每天不定时观察大鼠精神、神经功能(偏瘫情况)、存活期以及对死亡大鼠的尸体解剖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接种肿瘤后16-27d全部死亡,平均存活22d,实验组接种肿瘤后21-33d全部死亡,平均存活26d,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死亡大鼠解剖均发现颅内肿瘤生长明显,但病理切片并未能证实两组胶质瘤有形态学差异。结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可以延长荷瘤大鼠生存时间,但是并不能治愈胶质细胞瘤,提示低强度的极低频电磁场短时间的暴露对胶质瘤患者是无毒性也无治疗作用的,而长时间低强度的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可能对胶质瘤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波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300 kHz~300 GHZ)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近年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通讯和日常生活中,使得人们每天都接受不同程度的微波辐射。它如同其他工业污染物一样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物,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暴露在微波中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极为关心。本文就微波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微波对脑的影响,微波的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做一综述。1微波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1·1微波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微波辐射可激活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吞噬和杀伤感染微生物,增强机体非特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长期接受极低频电磁辐射的从业人员外周血细胞的变化,并阐明极低频电磁辐射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工厂接触电磁辐射的2个车间工人作为暴露组,依据暴露强度的不同,将低水平接触极低频电磁辐射者(123例)作为低暴露组,较高水平接触极低频电磁辐射者(229例)作为高暴露组,选择不接触电磁辐射的行政人员(2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FA-300工频电磁场场强测试仪检测车间(低暴露组与高暴露组)电磁场强度,AWA5610D型积分声级计检测车间噪声强度,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细胞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暴露组工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白细胞(WBC)数明显增
加(P<0.05);高暴露组工人MCV、WBC、红细胞压积(Hct)和淋巴细胞(LC)数均明显增加(P<0.05);但高暴露组工人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降低(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辐射可能对从业人员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血液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1引言 国外许多航空母舰的动力装置都采用核动力,因此辐射健康防护也成为航母医疗部门的重要任务。辐射健康防护包括持续评估个人受到的电离辐射暴露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有效辐射健康防护的基本手段是对暴露数据的应用、解释和记录。热释光剂量测定法是测量电离辐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医学专业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频率与未暴露组相比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英文数据库截止2021年7月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筛选有关医学工作者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由2名评估人员独立筛选得出,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1 054篇,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暴露组899人,对照组739人。分析结果显示:辐射暴露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频率均值明显高于未暴露组,总效应值为4.32,95%CI=3.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1, P<0.001)。按照每年0~10 mSv、10~20 mSv、20~60 mSv辐射剂量进行亚组分析,辐射剂量为0~10 mSv的暴露组(n=593)外周血淋巴细胞MN频率均值大于未暴露组(n=445)(MD=4.15, 95%CI=2.01~6.29, Z=3.80, P<0.001),辐射剂量为10~20 mSv的暴露组(n=557)外周血淋巴细胞MN频率均值大...  相似文献   

10.
背景:怀孕期发生胆总管结石,胆管炎及胰腺炎的发病率和母婴死亡率都会增加。行ERCP被认为对于孕妇来说是安全且有效,但是通常都没有对胎儿的辐射暴露进行监测。本研究目的是记录行ERCP时胎儿暴露于电离辐射下的情况并评估其后果。方法:在1995年1月至2003年8月间对19例孕妇行ERCP。应用了降低射线检查的方法,并且记录了检查的时间。母亲皮肤接上热释光的计量仪,用于估计胎儿辐射暴露的情况。观察结果:平均的妊娠时间是18.6(8.9)周(极差5~33周),平均的检查时间是14(13)s(极差1~48s),估计胎儿暴露的电离辐射是40(46)mrad(极差1~180mrad…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辐射与X线辐射分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而微波与其他职业因素同时存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则调查研究较少。事实上,一些微波发射设备如速调管、磁控管、行波管等在工作时,由于产生高速运动的电子,可有少量X线发射;而大功率雷达,则可伴随产生较强的X线。国内以往对雷达等操作人员的调查,均视为单微波接触者,忽略了X线的影响。为了评价微波与X线联合辐射对作业人员血液系统的影响,并为制订微波与X线联合暴露的职业卫生标准提供科学资料,在某研究所,选择微波与X线同时接触的工人(联合组)49名,微波接触工人(微波组)48名,及二者均不接触工人(对照组)46名,进行了有关血液学方面的检查。三组工人的年龄与工龄均较接近,其众数分别在30~50岁和10~30年之间。联合组与微波组工人所接触的微波频率均在L、X波段,波型为脉冲波,工作位的微波场强分别在20~150μLW/cm~2和10~100μW/cm~2之间。联合组工人同时还不定期地接触低剂量X线,估计年累积剂量小于5rem。  相似文献   

12.
Wistar大鼠每天4小时、每周6天暴露于100±2dB(A)高频和低频稳态噪声,其心功能改变的特点是:在暴露早期(4~8周),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主要表现为dp/dt_(max) dp/dt_(max)、LVESP增加和LVEDP降低;较长时间暴露噪声后(12~20周),心脏收缩功能受抑制,表现为dp/dt_(max)、LVESP降低和LVEDP增加。高频和低频噪声对心功能的影响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暴露于某些非电离辐射(NIR)是诱发癌症、男性不育等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NIR对精子参数及激酶在生殖细胞代谢与内分泌系统中的作用均有不利影响,且会产生遗传毒性、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氧化应激.然而NIR作用于男性性腺造成不育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总结NIR造成男性不育机制的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00 Hz极低频磁场和X线放疗在肝癌小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种植H22肝癌细胞建立肝癌小鼠模型,采用螺旋线圈制备磁通量0.7 mT的100 Hz极低频磁场,直线加速器获得6 MV的X线。根据治疗方式肝癌小鼠分为以下6组:对照组、单纯极低频磁场照射组、单纯4 Gy X线照射组、单纯8 Gy X线照射组、4 Gy X线联合极低频磁场照射组、8 Gy X线联合极低频磁场照射组,每组10只。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每天记录肝癌小鼠的肿瘤直径以及生存天数。在联合4 Gy X线照射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极低频磁场照射次数对肝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和生存时间的影响。不同组的生存时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不同组间的肿瘤大小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X线照射能显著缩小肿瘤直径,但同时缩短肝癌小鼠的总生存时间,并且单纯8 Gy X线照射组肝癌小鼠生存时间比单纯4 Gy X线照射组更短。与单纯极低频磁场照射组和单纯4 Gy X线照射组比较,4 Gy X线联合极低频磁场照射组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并肿瘤直径显著缩小;8 Gy X线联合极低频磁场照射组与单纯8 Gy X线照射组比较,肿瘤显著缩小且小鼠生存时间延长,但与单纯极低频磁场照射组比较,小鼠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在联合4 Gy X线照射的基础上,更多次数的极低频磁场照射能明显改善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缩小肿瘤体积。结论:极低频磁场与4 Gy X线在抗肝癌小鼠肿瘤生长和延长小鼠生存时间方面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毫米波生物学作用机制及治疗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毫米波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毫米波在通讯、遥感、射电天文、超导、受控热核反应、物质结构研究以及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近20a中尤为突出.毫米波属非电离辐射中的极高频波,波长为1~10 mm,频率在30~300GHz,对生物体的损伤机制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前者的作用机制已较为明确,后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本文就毫米波生物学作用机制研究和疗法应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低强度微波与X线的“联合效应”,以便为制定微波与X线联合暴露的职业卫生标准积累资料。选用8~10周龄,体重在19~24克的BALB/C小鼠48只,根据随机区组原则,分成4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分别接受单X线(X线组)、单微波(微波组)、微波与X线联合(联合组)辐射及假辐射。微波辐射:以920型雷达为辐射源,微波频率3GHz,脉冲重复频率937Hz,脉冲宽度1.2μS。辐射时,将小鼠单个地关在特制的有机玻璃笼内,使其长轴沿E极化方向,暴露于喇叭天线下方105cm处(近区场);为同时适合联合组的辐射要求,在此水平线上放置与喇叭天线垂直的X线球管。以球管窗为圆心、半径约80cm的弧形区上,选定12个动物暴露点,功率密度为3~4.8mW/cm~2。X线辐射:以30~58型移动式X光机为X线辐射源,工作电压60KV,工作电流1mA,辐射时以5秒工作对5秒休息的定时继电器自动控制,间隙开机,小鼠放置同上。X线剂量用热释光剂量(TLD)法测量,X线累积剂量11天为12.0R、6周为63.9R、9周为124.1R、10周为151.0R。联合辐射:小鼠被放置上述相同位置,雷达与X线机同时开启,其强度、剂量与上述单暴露组相同。三组辐射均在同一辐射室内进行,用空调机控制室温在 20±2℃。假辐射:小鼠关笼同上,但安放于无微波和X线辐射的隔离室内,其他条件与辐射组相同。各组动物每天辐射1.5小时,错开辐射时间,每周6天,共10周。  相似文献   

17.
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LowFrequencyElectromagneticField,简称ELF场)是指频率在0~300Hz的电磁波。家用电器(如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电热毯、电吹风、洗衣机、微波炉等)及日常生活接触的工频电磁场(配电所、电灯、电线、高压输电线路等)是ELF场的来源之一。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空间电磁波辐射强度呈指数级增长。大量研究表明,ELF场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影响。1 ELF场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Wertheimer和Leeper的研究表明,电热毯产生…  相似文献   

18.
微波对人体健康作为一种有害因素,从微波技术发明不久(40年代中期)即为人们所注意,而微波对免疫机能的效应近10年来才开始认识,并有了一定的进展。微波辐射整体对免疫机能的影响早在1964年,Deichmann发现微波对免疫机能的影响是动物的淋巴细胞生成增加,活性加强。若将小鼠暴露于频率为2,950兆赫(脉冲波)〔以下略作MHz(PW)〕,功率密度为0.5毫瓦/平方厘米(以下略作mW/cm~2),连续6星期,观察  相似文献   

19.
用银染方法探讨高压实验室中空气间隙放电对暴露人群的rRNA基因的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Ag-AA频率在两组人群中无显著差异(P>0.20);暴露人群的Ag-NOR频率高于非暴露人群(P<0.05),说明高压实验室中空气间隙放电可能是影响rRNA基因转录活性的因素。同时,发现Ag-AA频率与Ag-NOR频率之间无相关关系(r=0)。  相似文献   

20.
慢性小剂量辐射工作者损害效应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剂量或低剂量率电离辐射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近年来已引人注目。为探索小剂量慢性损伤效应诊断指标,1981~1983年我们陆续对南宁市部分X线医务工作者,及非放射工种医务人员进行健康和化验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