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诊断辨证、针灸处方、取穴、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得气、补泻手法,治疗时机等7个方面分析说明了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裴景春 《中医药学刊》2005,23(6):980-981
以宋金元时期的中医文献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宋金元时期是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和处方大量积累的时期。并具有五大特点: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配穴处方大量出现;处方组成穴位手法并重;创立按时取穴法;出现了火针处方;首创了针灸处方的方义。  相似文献   

3.
针刺补泻,既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又是指治疗原则。而针刺是通过腧穴来产生治疗效应的。因此,在元明时期的不少针灸医家,将针刺补泻手法与腧穴的性能结合起来,创立了在一组处方中的不同穴位,分别施用补或泻的  相似文献   

4.
针灸处方配穴规律初探郭玉琴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针灸教研室(厦门361005)针灸处方,即针灸临床治疗的用穴方案,包括单穴处方和配穴处方。单穴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某一病证只用1个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的用穴方案;配穴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  相似文献   

5.
《内经》云 :“百病之生 ,皆有虚实 ,而补泻行焉”,补与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 ,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采取的相应对策。尤其在针灸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补泻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根据对疾病虚实的辨证 ,采用适宜的针刺手法 ,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内经》云 :“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 ,满则泄之 ,菀陈则除之 ,邪盛则虚之。”历代针灸医家在此法则指导下 ,创立了各种针刺补泻方法。各医家对针刺手法的探究很多。但笔者在长期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现 ,很多的所谓补泻手法的作用有过分夸大之嫌。而选穴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的内涵及其对人体生理状态、病理变化、针灸治疗机制的认识。壮医针灸的主要穴位、针灸手法、临床配穴均以该理论为指导,穴位主要由环穴、络央穴和经验穴组成,并根据其在人体的不同位置分为天部、地部和人部;手法按天、地、人三部分为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并以头痛、痛经和蛇串疮的穴位处方为例,阐述该理论在壮医针灸临床取穴配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的内涵及其对人体生理状态、病理变化、针灸治疗机制的认识。壮医针灸的主要穴位、针灸手法、临床配穴均以该理论为指导,穴位主要由环穴、络央穴和经验穴组成,并根据其在人体的不同位置分为天部、地部和人部;手法按天、地、人三部分为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并以头痛、痛经和蛇串疮的穴位处方为例,阐述该理论在壮医针灸临床取穴配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安军明教授诊治周围性面瘫上的临床经验。安教授主张在针灸治疗时实行分期治疗,即根据患者处于不同的发病期,并辨证取穴拟定不同的针灸处方。急性期浅刺激发阳气以祛邪通络;静止期采取加强刺激量,多种针刺手法结合的治疗方法;恢复期根据病情变化可配合艾灸、电针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炙治疗法则与药物治疗法则,虽然在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但药物疗法是以药物的性能,经过人体的吸收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针灸疗法是以针灸的机械刺激,激发经穴的作用来恢复生理的正常机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药物的性能是固定性的,麻桂发汗决不能攻下,大黄攻下决不能发汗;而针灸疗法则由于刺激的程度不同,特别是针刺手术强弱的不同,往往在同一腧穴可用不同的手法使它发生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例如合谷,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同一内关,既能催吐、  相似文献   

10.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由审证求因到立法处方,有一套完整的规律。用药配方的法则有“七方十剂”,针灸的道理也与此相同,只是把药名改成穴名。下面先谈谈针灸的七方。一、大方大方的条件是取穴位多,用针粗,手法重。大方的适应症有:脑出血、风湿性关节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97-2398
以探讨针灸处方的组方思路为目的,作者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及文献,总结针灸处方的结构框架与配穴法则,阐述"理、法、方、穴、术"的针灸处方思路,效仿了中医药"理法方药""君臣佐使"的传统方法,具有针灸处方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以宋金元时期的中医文献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宋金元时期是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和处方大量积累的时期.并具有五大特点: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配穴处方大量出现;处方组成穴位手法并重;创立按时取穴法;出现了火针处方;首创了针灸处方的方义.  相似文献   

13.
试谈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因素很多 ,而主要在于处方取穴、针灸操作方法以及治疗时机的把握这几个环节中 ,如果在针灸取穴时 ,注意以辨证与辨病为依据 ,在针灸操作时 ,采用合理的针刺手法 ,并将针刺法与灸法有机结合 ,在针灸时机的选取时 ,注意早期治疗与择期治疗相结合 ,则针灸疗法必将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推拿手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根据地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通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校自2002年起面向校内不同专业开设《针灸推拿学》的任意选修课课程,收到了良好的反响。现将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方剑乔教授在多年诊治该病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方教授主张在首诊时应准确定位并辨证,针灸治疗时实行分期治疗,即根据患者是否处于发病期,拟定不同的针灸处方。在针刺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发展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和留针时间,恰当运用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千金要方》哮喘选穴配方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文蓉 《中国针灸》2003,23(3):180-182
《千金要方》记载了针灸治疗哮喘共11个处方。并从处方组成,功效,适应症,手法以及疗程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为探求临床治疗哮喘选穴配方的规律和思路,特对11个千金哮喘方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法则,自拟处方,并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192例,总有效率为95.8%。旨在探求该病恢复期的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8.
"韦氏三联九针"是韦氏眼科学术流派治疗眼科疾病的重要针灸处方。"韦氏三联九针"包括一联近眼三针、二联眼周透三针、三联全身辨证取穴。本文介绍"韦氏三联九针"治疗视神经疾病的选穴、配穴思路,并详细阐述了三联不同部位的针刺手法操作要领。提出根据病情及证候特点合理的处方配穴、正确的手法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韦氏三联九针"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浅谈腧穴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穴性"是腧穴性质的简称,是指腧穴因其所在部位、经脉属性以及影响因素不同而显现的穴位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反映在治疗作用方面的特异性.腧穴具有"穴性",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腧穴可在特定病证中,因病证的性质针刺手法不同而表现出寒热虚实的不同性质;调节和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对于正确处方选穴、有效发挥腧穴治疗作用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四川省名老中医胡玲香老师运用针灸治疗复视的临床经验,为针灸治疗复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跟从胡玲香老师学习针灸治疗复视,与胡玲香老师进行复视病案讨论,并观察其针灸治疗复视的临床效果,对其辨证思路、治疗处方、针刺手法、治法特点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总结出胡玲香老师治疗复视的临床经验。结论:胡玲香老师针灸治疗复视,处方精当,注重脏腑调理,并强调治疗复视过程中务必要护"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