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法的探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方法。方法将 7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36 )和对照组(n =38) ,实验组患者吸痰方法为先抽吸口鼻后抽气管切开处 ,且口鼻和气管切开处分开两条吸痰管。对照组 38例则先抽吸气管切开处后抽吸口鼻处 ,使用一条吸痰管。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一周 ,感染率(P <0 0 5 )、粘膜损伤发生率、吸痰次数及吸痰后 2min氧饱和度均值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先抽吸口鼻后抽吸气管切开处且吸痰管分开的吸痰效果优于先抽吸气管切开处后抽吸口鼻处  相似文献   

3.
龚世凤 《全科护理》2013,11(23):2118-2119
[目的]探讨分步吸痰法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分步吸痰法。比较两组病人的日吸痰次数、吸痰效果、气道黏膜损伤、不同时间肺部感染、吸痰前和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吸痰次数减少,且对气道黏膜损伤小,吸痰后Sp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步吸痰法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中,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吸痰法,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黄伟 《当代护士》2008,(10):91-92
目的探讨用口鼻腔灌洗法预防和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鼻腔护理方法,及时吸取口鼻腔分泌物,每日口腔护理3-4次,鼻腔内滴或涂入合适药物。观察组病人去枕平卧,在气管套管气囊充盈状态,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将配好的灌洗液(生理盐水250ml+庆大16万单位)分次缓慢鼻腔注入,根据鼻腔大小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轻轻插入鼻腔,边抽边吸,负压〈13.3KPa,直到鼻腔内抽吸液清澈为止,同法灌洗另侧鼻腔及口腔,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口鼻腔内分泌物粘稠度、分泌物量、粘膜充血情况少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口鼻腔灌洗吸痰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同时可减轻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陈义连  黄晓辉  黄爱珍 《护理研究》2006,20(33):3076-3076
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贯穿于吸入性损伤病人治疗始终的重要措施,其目的不但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不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而且在于清洁气道,减轻感染,促进糜烂的黏膜和溃疡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气管切开后,气道干燥,而常规吸痰护理很难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不利于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21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采取了反复气道冲洗吸痰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21岁~56岁,烧伤面积30%~85%总体表面面积(TBSA)中度吸…  相似文献   

6.
1确定痰液位置 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护士站在患者床旁,如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粘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听诊器放置“3~4”胸椎旁,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中并夹杂低调较远“呋丝”声是分泌物粘稠在支气管内形成薄膜,粘痰多存留于下呼吸道,痰鸣音相对固定,此时可超声雾化,再结合自下而上拍背。2 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 通常可选择外径小于1/2气管插管内径、柔软、弯头的吸痰管,有利于空气进入肺内,预防过度负压导致的肺不张。患者用30~38号(7~9mm)的气管插管,可选取10~16号(2~3mm)的吸痰管。痰液粘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呛咳有力未用呼吸机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持续负压吸痰法进行吸痰,对照组按照吸痰指证吸痰。观察两组24h护士更换气管垫次数、吸痰操作时间以及护理费用。[结果]持续负压吸痰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吸痰操作时间、病人费用。[结论]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的吸痰程序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72例接受经口无套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88例与对照组84例,实验组采用先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口鼻腔后,再使用密闭吸痰系统吸气管内分泌物的吸痰程序,对照组采用先使用密闭吸痰系统吸气管内后,再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程序。结果实验组VAP的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先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口鼻腔后,再使用密闭吸痰系统吸气管内分泌物的吸痰程序,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每日吸痰次数、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和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缩短病人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减少吸痰次数。  相似文献   

10.
潘凌燕 《全科护理》2012,10(29):2699-2701
[目的]观察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气道灌洗的效果。[方法]对32例头面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实施气管切开病人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并给予吸痰护理及气管切开护理,监测气道灌洗前后吸出痰液的性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pH值。[结果]气道灌洗后病人的心率及呼吸频率明显减缓;SpO2与PaO2值明显上升,动脉血pH值明显下降,与气道灌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给予气道灌洗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发绀及呼吸窘迫等状况。  相似文献   

11.
戴小华 《全科护理》2016,(31):3241-3243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5月烧伤科70例因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成人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观察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痂形成、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通过对2组患者在不同时机采取不同的吸引方法、吸引压力、时间,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次数、肺部感染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能减轻吸痰操作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每日吸痰次数,降低肺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采用的一种急救性手术,气道出血是气管切开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止血不完善或气管黏膜的损伤都会造成出血[1,2]。根据出血的程度分为血痰、渗血和出血[2,3]。常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较多,以切开后出血最为常见,现将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1出血原因分析1.1伤口及气道感染:①气管切开口周围组织甚至血管发生感染糜烂,气管黏膜炎症、水肿、坏死出血。②排痰困难:病人昏迷卧床,咳嗽反射差、痰液多较粘稠,排出困难,感染难以控制,尤其在套管的磨损下易引起大出血。1.2损伤性原因:①放入不合适的气管套管,如:过长、过粗、弯度过大等;气管内有分泌物不易咯出以及套管作为异物的刺激,病人剧烈呛咳或呼吸困难,躁动不安,头部过度后仰,致使气管套管壁损伤气管内的血管或颈部切口周围血管破裂而出血。②吸痰不正确:病人气管切开后气管内分泌物多,护理人员急于快速吸痰,动作不轻柔;吸痰管过粗、过硬,前端不圆钝,容易刺破气管黏膜;吸痰方法不当,吸痰压力过大;气道湿化不够,气道黏膜干燥以及吸痰管过细,吸痰不通畅,势必反复吸痰均可导致气管黏膜血管的损伤而致出血[2]。③气囊或气管导管压迫气管粘膜:长期使用气管套管而气囊内压...  相似文献   

14.
马杏林 《全科护理》2014,12(1):69-70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病人不同吸痰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机械通气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病人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心率(HR)下降20%、肺部感染、血性痰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痰恐惧、痰液喷出例数、24h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间隔时间低于对照组、痰鸣音计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密闭式吸痰可更好地维持病人的氧合状态、减少气管黏膜损伤、降低肺部感染率、延长吸痰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5.
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贯穿于吸入性损伤病人治疗始终的重要措施。其目的不但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不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而且在于清洁气道,减轻感染,促进糜烂的黏膜和溃疡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气管切开后,气道干燥,而常规吸痰护理很难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不利于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21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采取了反复气道冲洗吸痰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宋志英  马嫦梅 《护理研究》2011,25(27):2489-2490
[目的]探讨一种针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的口腔护理方法,以便能有效地预防口臭及口腔感染的发生。[方法]将4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益口含漱液常规口腔护理法;观察组在口腔护理操作常规的基础上,采用口鼻腔冲洗法。[结果]两组口臭、口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采用益口含漱液行口鼻腔冲洗法,能有效地预防口臭及口腔感染,而且口感较好,减少了下呼吸道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作弯头吸痰管,观察弯头吸痰管在经鼻气管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鼻气管内吸痰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头部垫枕下采用弯头吸痰管进行经鼻气管内吸痰,对照组在去枕头开放气道后,用普通吸痰管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管顺利进入气管的次数、每次吸痰所需的平均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以及痰鸣音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痰管顺利进入气管的次数、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以及痰鸣音改善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吸痰平均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弯头吸痰管能明显缩短吸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脑干损伤患者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侯希清  李光 《护理学报》2008,15(4):46-47
目的 探讨配合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在脑干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7例生理反应正常或较正常减弱的昏迷患者采用常规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从鼻腔吸痰的护理方法 ,在此基础上加用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患者入院3 d后,病情相对稳定时抬高床头30°~40°,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操作者将右手拇指紧贴患者胸骨上窝处,指端向下逐渐用力,刺激气管,引起咳嗽,使其将痰液咳到口咽部,再用吸痰管吸出。比较患者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前后血气分析PaCO2、PaO2情况,及气管切开例数。结果 37例患者平均PaCO2由刺激气管咳嗽吸痰前的11.2 kPa下降到刺激气管咳嗽吸痰后的8.7 kPa;平均PaO2由5.6 kPa上升到8.9 kPa;仅9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结论 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可有效排出气道深部的痰液,减少创伤与风险,有利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带芯多孔口腔吸痰管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分别应用带芯多孔口腔吸痰管和传统吸痰管吸痰;比较两组口腔粘膜损伤出血、口咽部和气囊上分泌物滞留量、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口腔粘膜损伤出血、口咽部和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滞留量、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芯多孔口腔吸痰管吸痰町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口腔粘膜损伤出血和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滞留量,对气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骆雪英  邬勋莲  李利 《护理研究》2006,20(35):3260-326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血压的影响、呼吸道的刺激及吸痰效果。[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分别采用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两种吸痰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由外向内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的影响、呼吸道的刺激及吸痰效果明显优于由内向外吸痰方法,且吸痰间隔时间长,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将吸痰管以负压插入气管套管由外向内边吸引边顺时针旋转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的血压影响小,对呼吸道的刺激小,吸痰效果更好,间隔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