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术后的放射治疗(附8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院1980~1984年经蝶窦手术的垂体腺瘤89例,着重讨论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 临床资料 本组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男38例,女51例。其中79例有头痛和/或内分泌紊乱等症状,65例视力视野有不同程度受损。全部病人均经蝶鞍拍正侧位断层片,其中61例同时作CT扫描,6例气脑造影,7例脑血管造影。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巨大垂体腺瘤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32例巨大垂体腺瘤直径全部>30mm,其中12例直径>40mm,2例直径>60mm;侵袭性巨大垂体腺瘤6例(其中1例部分细胞异形间变).结论巨大垂体腺瘤一般都具有影像特征,尤其是MRI成像,影像更清晰,能分辨出鞍区细微组织结构,是巨大垂体腺瘤首选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司建设  李曦  任芙娥 《人民军医》2003,46(9):534-536
CT及MRI扫描易于发现较大的垂体瘤 ,而微腺瘤 (microadenoma)只有在冠状位、薄层面扫描才能发现。MRI有多方位成像的优点 ,故对垂体微腺瘤检出率明显提高。 1995~ 2 0 0 2年 ,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 2 4例 ,现将其CT及MRI影像特征回顾性分析 ,以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4例中 ,男 4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5 1岁 ,平均 34岁。其中泌乳激素腺瘤 2 0例(83 3%) ,生长激素腺瘤 3例 (12 5 %) ,继发性促肾上腺激素 (ACTH)腺瘤 1例 (4 17%)。泌乳激素腺瘤有乳头溢液、闭经 ;生长激素腺瘤…  相似文献   

4.
经单侧鼻腔经蝶显微手术切除脑垂体腺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经单侧鼻腔、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方法:对45例不同大小垂体腺瘤采用经鼻蝶手术,均行CT扫描及内分泌检查,其中肿瘤高径1.0-3.5cm者39例,视力视野障碍者34例,发生瘤卒中2例。结果:行肿瘤全切35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经3个月-4.5年(平均2.1年)随访,无肿瘤复发,大部或部分切除者保持稳定。结论:经单侧鼻腔、经蝶显微手术切除3.5cm以内的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巨大鞍上脑膜瘤位置深在 ,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视神经等关系密切 ,手术切除难度较大。近年来 ,我们对巨大前床突脑膜瘤 1 1例和偏侧生长的鞍结节脑膜瘤 1 0例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 ,经眶 额 翼联合入路进行切除 ,其中全切除 1 4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 1例 ,女 1 0例 ;年龄 2 3~ 67岁 ,平均 4 4 5岁。病程 3个月~ 5年 ,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单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1 4例 ,头痛 1 2例 ,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6例 ,精神运动性发作 3例。查体 :Forster Kennedy征阳性 (均为前床突脑膜瘤 ) 3例。本组均有视…  相似文献   

6.
作者20%的柯兴氏综合征病人单凭生化检查不能鉴别过量的ACTH是来源于垂体还是异位分泌。作者对9例手术证实的病例进行CT扫描。其中8例为分泌ACTH的垂体微腺瘤,一例为肝内转移瘸分泌ACTH释放因子(CRF)继发柯兴氏综合征。8例垂体微腺瘤的垂体高度为5.7~15mm,6例垂体上界为凸起形,2例为下凹形,8例漏斗部均居中。造影增强后垂体中可见限局性低增强区而手术证实该区为分泌ACTH微腺瘤者3例。其中2例单层动态CT扫描示中线可见窦隙样毛细血管(束征),1例未见此征。8例中6例肾上腺CT正常,2例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的29例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及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29例垂体微腺瘤中,病灶大小小于5mm 18例,5~10mm 11例.平扫16例T1WI可见低信号影;无明显异常信号8例(其中6例病灶直径小于5mm);垂体形态异常5例;而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结论: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MR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动态增强早期扫描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25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经MRI平扫:冠状位于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矢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经手术切除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结果:25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19例,其中14例位于垂体右侧部,多发6例。MRI平扫24例(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23例(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但2例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即刻扫描25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扫描延迟25-30min后1例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所致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2~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和治疗的5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6~51)岁,平均病程为5.84(0.6~16)年.结果 5例垂体TSH分泌瘤占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0.33%(5/1 500).所有患者均伴有甲状腺毒症,其中4例为首发症状,例为视物模糊,所有患者均没有视野缺损.确诊之前误诊为原发性甲亢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3例,治疗6~16年,其中1例曾2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同时不伴TSH抑制(3.94~54.7mU/L);3例患者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TSH试验,例无反应、1例呈过强反应.鞍区MRI检查4例为大腺瘤(直径1.5~3.6cm),例为微腺瘤.4例大腺瘤患者均行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例术后联合垂体放射治疗.术后1~2周复查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正常,随访3~32个月甲状腺功能仍正常.结论 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TSH水平不被抑制时应警惕垂体TSH分泌瘤的存在,鞍区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垂体TSH分泌瘤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垂体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6 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RI信号特征。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 4 6 .8% (2 9/ 6 2 )、88.7% (5 5 / 6 2 )和 6 4 .5 % (4 0 /6 2 )。 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最高。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术前鉴别向鞍上扩展的无分泌功能的垂体巨大腺瘤与鞍隔脑膜瘤有一定难度,然而,对制定手术计划非常有用。大部分鞍内和鞍上巨大腺瘤经由蝶窦路径,而鞍隔脑膜瘤需要开颅术。作者回顾分析了5例术前误诊为巨大腺瘤并经蝶窦手术的鞍隔脑膜瘤MRI特点。500例经蝶窦手术病例中,110例术前诊断为五分泌功能垂体巨大腺瘤,其中5例术中和组织学检查表现为典型脑膜瘤,需要第二次经颞骨开颅术。女4例,男1例。均有视力障碍:2例双颞侧偏盲,2例单侧视力丧失,1例单颞侧偏盲。1例轻度高泌乳素血症。1例中度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垂体ACTH腺瘤的MRI特点。患者均行蝶鞍区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薄层增强和平扫,39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RI显示未见异常41例(15.4%),微腺瘤179例(67.3%),大腺瘤42例(15.8%),巨大腺瘤4例(1.5%);垂体卒中13例(4.19%)。MRI对垂体ACTH腺瘤的阳性发现率为84.6%(225/266);动态增强的阳性发现率为87.2%(34/39)。本组MRI未见异常和明确微腺瘤的术后内分泌治愈率分别为90.0%和87.8%,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蝶鞍区冠状位增强扫描有助于垂体ACTH微腺瘤的术前定位,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垂体微小腺瘤的术前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垂体大腺瘤的可行性.方法 我科室从2010~2012年应用MASEP-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10例,肿瘤直径1.5~3.6 cm,其中女性4例,男性6例,年龄33~79岁,平均54.1岁;治疗前视力下降的5例(9眼),有乏力、畏寒表现的2例,闭经1例,性功能障碍1例(内分泌检查无泌乳素增高).给予伽玛刀分次治疗,首次治疗周边剂量16~22 Gy,等剂量曲线50%,视神经及视交叉≤8 Gy;第2次治疗距首次治疗间隔6~13个月,治疗周边剂量16~18 Gy.结果 随访12~39个月,肿瘤体积缩小8例(80%),肿瘤体积无增大2例(20%);视力改善8眼(88.9%),1眼视力下降(11.1%);新出现畏寒、乏力、多眠表现的2例(20%),原有畏寒、乏力症状加重者2例,闭经及性功能障碍者无改善.结论 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的垂体大腺瘤患者,在严格控制视神经、视交叉安全剂量的前提下,伽玛刀分次治疗疗效肯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种性联隐性遗传病 ,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自 1995年来确诊为本病者 8例回顾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本组患者 8例 ,均为男性 ,最大年龄 16岁 ,最小年龄 6岁 ;最小发病年龄 4岁。主要症状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失明 3例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2例 ;癫痫样发作 ,持续加重 3例。1.2 检查方法 本组 8例均采用德国西门子DRH型全身扫描机 ,层厚 8mm ,层距 8~ 10mm行颅脑连续扫描。其中平扫 +增强 5例 ;直接增强扫描 2例 ;1例平扫。增强扫描采用团注法 ,经肘静脉注入 76%国产泛影葡胺 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垂体微腺瘤患者30例均经PHILIP 1.0 NT型MR机行常规矢状面、冠状面T_1WI和T_2WI检查,而后全部又经动态扫描。结果:本组30例的病灶在平扫中,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25例;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3例;T_1WI和T_2WI均呈等信号者1例及高信号者1例。微腺瘤形态征象有垂体柄偏斜(25例)、垂体中央向上膨隆(2例),鞍底下陷(2例),以及瘤内出血(1例),动态扫描后,病灶不增强而正常腺体增强且边界清楚者29例,仅有1例病灶内出血且边界不清楚。结论: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平扫,而且它可完整地观察早期正常垂体的增强表现与垂体微腺瘤的增强延迟表现,因而,它有助于对垂体微腺瘤的准确定位,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例,女9例,8~16岁。催乳素(PRL)瘤5例,多激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GH)腺瘤和黄体生成素(LH)腺瘤各1例。结果:10例患儿年龄在青春期(10/12)。5例催乳素(PRL)瘤均为微腺瘤。7例大腺瘤中3例垂体大腺瘤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5例多激素腺瘤,有生长发育迟缓和(或)头痛及视力下降。1例生长激素(GH)腺瘤,1例促黄体生成素(LH)腺瘤均有明显内分泌异常的症状和体症,LH腺瘤还合并两侧巨大多囊卵巢。12例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未见肿瘤侵袭性生长。结论:儿童垂体瘤好发于青春期,微腺瘤以PRL腺瘤为主,大腺瘤以无功能腺瘤为主,多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头痛和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且有出血倾向。垂体和相关靶腺的内分泌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垂体增生。  相似文献   

17.
垂体腺炎是少见的垂体腺感染性病变,确切原因仍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过程。由于它常呈垂体肿块型改变,因而常易误诊为垂体腺瘤。作者回顾性分析了5例垂体腺炎的病例,女4例,男1例;15~40岁。采用MRI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鞍区成像,平扫及静脉注射Gd-DTPA0.1mmol/kg。TR/TE=400~600/12~20ms,层厚2~3mm,连续扫描,像素256×192。4例经手术及活检证实为淋巴细胞型垂体腺炎。3年内随访中3例经MRI增强扫描,第5例则基于临床、内分泌、MRI表现及相应的激素治疗而确诊。作者还复习了128例垂体巨腺瘤病例的MRI表现,并与之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垂体转移瘤的临床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评价16例垂体转移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治疗方法。结果:原发肿瘤包括乳癌7例,肺癌9例。转移灶位于垂体柄和(或)垂体后叶,呈浸润性生长,T1WI呈等、略低或等低不均匀信号,T2WI呈等、略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其中,无明显临床表现3例,有尿崩症9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4例、头痛4例、视力下降3例。9例误诊为垂体腺瘤,接受手术治疗;7例考虑垂体转移瘤,采用放射治疗为主的保守治疗,接受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别(t=0.883,P〉0.05)。结论:垂体转移瘤的临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治疗方案选择需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3年8月在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15~70岁,平均42.7岁,均经病理确诊.总结分析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47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38例(80.9%),大部切除9例(19.1%,均为大腺瘤并侵入海绵窦者).本组共40例(85.1%)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头痛减轻35例,视力视野改善30例.本组47例中泌乳素(PRL)型29例,生长激素(GH)型6例,无功能型12例,术后28例(80%)血清内分泌激素较术前有改善,其中PRL型23,GH型5例.10例术后出现尿崩症,8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发生颅内感染.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结论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动态对比增强MRI诊断《5 mm垂体微腺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 -MRI)动态扫描时间的选择对诊断 <5mm垂体微腺瘤的影响。方法 对 3 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I进行分析。使用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仪。所有患者在常规平扫后 ,均进行DCE -MRI冠状位扫描。结果  3 6例均呈阳性结果 ,<5mm的垂体微腺瘤由于瘤体微小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 ,本组平扫 19例未发现信号学改变 ;7例未发现形态学改变 ,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 ,明确诊断。结论 DCE -MRI对 <5mm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 ,尤其是动态早期 ,在 3 3 .5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 ,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