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 51 例卵巢良、恶性肿瘤和 28 例对照者的血清进行癌抗原 125( C A125 )、癌抗原 153( C A153)、铁蛋白( S F)、乳酸脱氢酶( L D H)和碱性磷酸酶( A K P)5 项指标检测。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各项指标均值全部高于对照者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 P< 0.05 或 P< 0.01);(2)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各项指标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 P< 0.05 或 P< 0.01);除 A K P外,上皮性癌患者各项指标阳性率高于非上皮性癌患者( P< 0.05);(3)判断卵巢肿瘤的良、恶性,单项指标以 C A125的诊断性能最好;多项指标组合以 C A125、 C A153、 S F 中任意 2 项同时增高作为阳性标准诊断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诊断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1例卵巢良,恶性肿瘤和28例对照者的血清进行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KP)5项指标检测。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各项指标均值全部高于对照者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P〈0.05或P〈0.01);(2)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各项指标阳性率高于I,Ⅱ期患者(P〈0.05或P〈0.01),除AKP外,上皮性癌患者各项指  相似文献   

3.
王敏  江森 《沈阳医学》2000,20(1):3-5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D1蛋白(Cyclin D1 Protein,CD1P)表达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D1P在47份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良性10份、交界性4份恶性33份)及82份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P在卵巢上皮性浆液笥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5.5%,高于良性浆液性瘤0%及正常卵巢组织0%,均P〈0.05。CD1P表达与肿瘤分化差、恶性  相似文献   

4.
血清CA125,CA15—3和SF联合测定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1例卵巢良、恶性肿瘤和28例对照者的血清进行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和铁蛋白(SF)等指标检测。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者血清三项指标均值全部高于对照者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0.01);(2)Ⅲ、Ⅳ期卵巢癌各项指标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 ̄0.01),上皮性癌患者各指标阳性率高于非上皮性癌患者(P〈0.05);(3)判断卵  相似文献   

5.
肿瘤相关抗原CA—125在卵巢癌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A-125在卵巢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138例卵巢恶性肿瘤。6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健康妇女血液中肿瘤相关抗原CA-125的水平。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健康妇女组(P〈0.001)。(2)CA-125水平的高低及阳性率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血液中CA-125的变化对卵巢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17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抽取血清标本共251例次,以双抗体夹心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检测,并与血清卵巢癌抗原125(CA125)放免测定进行了比较。结果ELISA法测定值超过200mg/L为阳性;在良性卵巢瘤组中占14.3%,其特异性为85.7%;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前患者中敏感性达84%;对术后临床随访没复发的患者特异性为89.9%;对术后临床随访有复发的患者敏感性为82.5%;而与CA_(125)放免测定结合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有提高;可共同作为监测卵巢癌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P16抑癌基因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5例卵巢浆液性癌、18例交界性瘤、17例卵巢浆液性瘤中P16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浆液性癌、交界瘤和浆液性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462%、6667%和7647%(P<0005);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的卵巢浆液性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4138%和2727%(P<0005),显示P16基因的阳性率随着病理分极的上升而降低。P16在65例卵巢癌的淋巴结中有转移的阳性率为40%,无转移的阳性率为6667%(P<005)。提示:P16抑癌基因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在防止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做为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对40例恶性卵巢癌瘤,40例良性卵巢肿瘤及40例正常健康妇女的尿半胱氨酸蛋白酶(urinecysteinprotinase,UCP)和血清中的癌抗原CA125进行了测定,对其中28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化疗三个疗程中的UCP和CA125进行了动态观察,并与残留癌灶有无,第二次剖腹探查病理结果及对其预测复发的价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卵巢癌组UCP活性和CA125值明显高于良性和正常组,其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且随化疗疗程增加而逐渐下降;残留癌灶>2cm组UCP和CA125值明显高于无残留癌灶组(P<0.01),术后无残留癌灶组UCP和CA125下降最快,而>2cm组下降最慢;6例第二次剖腹探查者UCP诊断复发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100%,准确性83%,优于同时测定的CA125。因此UCP作为卵巢癌的标记物,可对卵巢癌治疗及预后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选取卵巢上皮癌40例、宫颈癌13例、宫内膜癌13例、良性肿瘤50例和正常健康妇女50例,以探讨卵巢上皮细胞癌膜抗原(CA125)、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C-反应蛋白(CR)、唾液酸(SA)辅助诊断卵巢上皮癌的意义。结果:正常组血清CA125值(4×103±1.76×103u/L)及良性肿瘤组CA125值(15×103±8.24×103u/L)明显低于卵巢癌组(280×103±75×103u/L)(P<0.05);CA125辅助诊断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SS)为95%、阳性拟然比(PLR)为4.75、准确性(AC)为86%,明显高于宫颈癌的SS(85%)、PLR(4.25)、AC(80%)及宫内膜癌的SS(77%)、PLR(3.85)、AC(79%)。Ⅲ、Ⅳ期卵巢癌的CA125值(390×103±82×103u/L)明显高于Ⅰ、Ⅱ期卵巢癌的CA125值(210×103±75×103u/L)(P<0.05);CA125的SS、NPV、AC明显高于LDH、CR、SA、CR的SS、NPV、AC(P<0.05);CA125的SS明显高于LDH同功酶的SS77%(P<0.05)。结论:CA125辅助诊断卵巢上  相似文献   

10.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A125、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卵巢肿瘤标志物CA125和种瘤增殖抗原Ki-67在卵巢在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CA125和Ki-67对113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结果 CA125的表达在粘液性肿瘤与非粘液性肿瘤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Ki-67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CA125与Ki-67的表达强度恶性肿瘤显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铜、锌、硒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铜、锌、硒水平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UV-210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1 438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铜、锌、硒水平.结果肿瘤患者血清锌、硒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铜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发组及有肿瘤负荷组患者血清铜及铜/锌比值高于无复发及无肿瘤负荷组(P<0.01),血清锌、硒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锌、硒水平与其它肿瘤患者组间也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锌、硒进入方程,且为保护因素.结论低锌、低硒可能是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血清铜升高则可能是肿瘤存在的结果.血清铜及铜/锌比值与肿瘤负荷状态及复发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四种动脉粥样硬化( AS)性疾病的关系。方法:观察组分为四组,单纯性高血压组、冠心病组、糖尿病组、脑梗死组,对照组为同年龄段健康查体者,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间接胆红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直接胆红素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除脑梗死组外,其他各组均明显降低( P<0 .0 5 ) ;除脑梗死组HDL - C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观察组血脂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且糖尿病组三酰甘油及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 1 )。结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血清胆红素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间接胆红素降低更明显,提示可将胆红素水平作为AS患者体内氧化活性增加的一个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选用Norplant(非生物降解型皮下埋植物)接受者的50个月经周期作宫颈粘液涂片观察及以RIA(放射免疫)法检测5例埋植前及埋植后3年内的妇女体内不同时期血清中5项激素的浓度变化,以进一步了解Norplant的避孕机理。结果:①促卵泡生成素及泌乳素在埋植前后无改变,黄体生成素于埋植后各周期的值都明显低于对照周期(P<0.05),雌二醇(E2)和孕酮的值亦显著降低(P<0.01);②宫颈粘液的平均拉丝度为(4.0±2.2)cm,有92%未见羊齿状结晶。提示:Norplant埋植后血清E2浓度有周期波动而无黄体活性出现者占本组的大多数;有65%的周期呈无排卵,即使少数周期有排卵活动亦表现有黄体功能不全。另外,我们还发现埋植者的阴道出血是与其血清中E2峰值的高低不平稳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度近视患者微量元素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微量元素与高度近视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段高度近视患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0- 2002年在我院眼科住院的105例高度近视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tage≤14岁35例,15-29岁31例, tage≥30岁39例;另以同期住院的非高度近视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作对照。[结果]血清Zn2+、Fe2+含量在各年龄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ge≤14岁组血清Cu2+明显升高(P<0.01),血清Ca2+明显降低(P< 0.05);15-29岁组血清Mg2+明显降低(P<0.05)。[结论]发育期少年儿童血清Cu2+升高和血清Ca2+降低,可能与高度近视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血液锌(Zn)、硒(Se)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40例HFRS病人进行血清Zn、Se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HFRS病人血清Zn、Se含量在发热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4+细胞在发热期明显降低,CD8+细胞在发热期明显升高,其变化在少尿期最重,并且发现Zn、Se含量和T细胞亚群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即Zn、Se和CD4+细胞数量正相关,和CD8+细胞数量成负相关,与CD4+/CD8+负相关。结论HFRS病人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与血清Zn、S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Ⅱ)、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例9~14岁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腰围(WC)、体块指数(BMI)、肝转氨酶(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肝脏B超等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组(SOC)、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S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肝酶、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组的HA、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以PCⅢ明显;SNAFL和NASH组的HA、PCⅡ、SF、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单纯性肥胖向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炎发展,SF、PCⅡ、ALT、AST逐步升高,差异显著(P〈0.05);经两两相关分析发现:SF与PCⅢ、ALT、AST相关(r=0.33、0.63、0.69,P〈0.05),PCⅡ与ALT、AST相关(r=0.55、0.56,P〈0.05);所有病例中SF≥300μg/L者6例,均为NASH患者,且其均值与NASH组其他惠儿相比,在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转氨酶上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维化指标中PCⅡ是一早期敏感的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的增加是反应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5 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 ( 2 0例 )和重度窒息组 ( 38例 ) ;另外选择 2 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参数 ,比较各组间白细胞数及血小板参数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血小板计数 ( PC)、血小板平均体积 (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 PDW) ,在窒息组和对照组及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 ,外周血 WBC、MPV、PDW均显著升高 ( P<0 .0 1 ) ,血小板数显著减少 ( P<0 .0 5 )。窒息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 ,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 P均 >0 .0 5 )。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可作为窒息后多脏器损伤的一个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肝病中的血浆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30例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周例重症肝炎、对例肝硬化及周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浓度。结果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有腹水和无腹水者血浆ET水平分别为73.1ng·L-1±24.7ng·L-1、89.2ng·L-1±25.4ng·L-1、98.5ng·L-1±27.2ng·L-1、78.6ng·L-1±25.1ug·L-1,均明显高于正常人(48ng·L-1±228ng·L-1)(P<0.01);慢性肝炎与急性肝炎(58.8ng·L-1±23.7ng·L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肝炎、肝硬化有腹水者与慢性肝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有腹水者与无腹水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病时血浆ET水平与肝脏损伤的程度有关,血浆ET水平升高可能促进了肝病的发生与发展,并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腹水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检测30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一氧化氮(S-NO)、血清过氧化脂质(S-LPO)的含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与正常人比较,S-NO水平显著下降;而S-LPO含量明显增高,从自由基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高固醇血症一氧化氮,脂质过氧化自由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38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52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分组,术前行TC、TG、LDL-C、HDL-C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TC、TG、LDL-C、HDL-C的关系。结果:1TC、TG、各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组与正常组均有差异(P<0.05或P<0.01)。2TC各病变组间逐渐升高;3TG1支病变组与3支病变组有差异;LDL-C3支病变组与1、2支病变组有差异;HDL-C1支病变组与2、3支病变组有差异(P<0.01)。4TG不同狭窄程度组均有差异;LDL-C轻度狭窄与重度及闭塞组有差异,中度狭窄组与闭塞组有差异;HDL-C闭塞组与轻、中度狭窄组间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TG、TC、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减低。血脂异常可使脂质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因此,积极控制血脂对防治冠心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