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体会,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71%;14例(23%)并发轻度出血;有10例(25%)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做好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的护理,可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60例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对60例37~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49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81.7%。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房早、室早(60%)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54.7%)为主。且后者仅发生在再通组,其特点是大多数为一过性,可自行终止。结论:加速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再通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PotassiumMagnesiumAspartateinIntravenousTrombolyticTreatmentofAcuteMyocardiacZhangYanmanZhouYnjie(DepartmentofCardiology,Sino-JapaneseFriendshipHospital,Beijing,100029)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溶栓是近年治疗AMI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溶栓治疗在使闭塞血管再通的同时,能引起以再灌注心律失常为代表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为此,我们在应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同时加用门冬氨酸钾镁,以探讨门冬氨酸钾镁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AMI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75例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 57例行静脉溶栓(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冠脉再通率、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病死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者采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再通后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特点。评价镁剂对RA的治疗。方法:将107例AMI住院患者全部地扩酶静脉溶栓治疗,然后将其分成A组(50例)和B组(57例);B组在溶栓治疗前20分钟静脉注入镁剂。结果:两组溶栓患者根据临床判定标准判定再通69例,再通率为64.49%。溶栓前发生心律失常36例。A组31例再通患者中25例发生RA,B组38例再通患者中13例发生RA(P<0.01)。结论:RA是AMI溶栓治疗成功后的重要并发症,表现为各种类型,尤以室性RA为主。镁剂对治疗RA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与传统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传统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AMI患者56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7例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传统疗法。比较2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与4周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IRA再通率51.8%,对照组再通率达13.8%,治疗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18.5%,对照组死亡率48.3%,治疗组4周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尿激酶静脉溶栓IRA再通率高,死亡率低,是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ST段再抬高的意义。方法:将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93例AMI患者根据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并对A、B两组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再通率、KillpⅡ~Ⅳ级、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病例有并发症有关,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存在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及再灌注损伤。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砧咀)早期再灌注治疗目前已成为AMI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AMI治疗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它能使闭塞的冠脉再通,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心肌或缩小梗死范围,对梗死后心肌重塑有利,改善预后。我院自2004年8月~2006年8月对62例AMI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发病均在6h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科的多发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临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达到了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的目的,预防和减少了肾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现将对58例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虹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60-176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对60例41~82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50例临床判断再通,再通率83.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房早、室早(63.0%)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54.7%)为主,且后者仅发生在再通组。其特点是大多数为一过性,可自行终止,但有3例转变成室速。【结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断再通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其室壁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对48例首次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3周~4周进行左室造影检查。结果:获得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分别为25例和23例,冠脉再通组发生室壁瘤3例(发生率为12.0%),冠脉未通组发生室壁瘤10例(发生率为43.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再通组左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0.61±0.11)明显优于未通组(0.51±0.12),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再通组(28.0%)低于未通组(56.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可显著降低室壁瘤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罗秋娥  刘金菊 《全科护理》2011,9(22):1981-198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7例AMI病人行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同时加强溶栓前、溶栓时和溶栓后的护理.[结果] 23例溶栓再灌注效果良好,灌注再通率为85.2%,4例无效,其中并发心律失常1例,低血压1例.[结论]加强AMI病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提高灌注再通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宜血压。方法 68例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比较其不同血压状态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及病死率。结果 68例溶栓开始时的血压范围为85~158/45~100mmHg,其中A组及B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4.5%及28.6%(P〈0.01);病死率分别为0及14.3%(P=0.0265)。结论 溶栓治疗时A组血压90-129/60~84mmHg为AMI静脉溶栓的适宜血压。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其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娜  吴刚  孔磊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3):222-222
许多资料表明QT离散度(QTcd)延长反映心电不稳定,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有关。然而,溶栓后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QTcd的影响报道尚少。我们将72例尿激酶(UK)溶栓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按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和未通分组对比,以探讨溶栓后QTcd变化规律,判断溶栓后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住院AMI患者72例,其中男5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8.9)岁。均符合WHO标准,即有病史及心电图、心肌酶学的改变,无电解质紊乱,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2方法测发病后6小时AMI首次及溶栓后2小时和第2…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疗效观察,评价COPD并发AMI患者对溶栓的耐受性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同期住院接受溶栓治疗的179例AMI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合并COPD的56例与非COPD的123例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溶栓后冠脉再通率,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在<4h时间段比较两组结果相似,而冠脉总再通率在COPD组(51.79%)低于非COPD组(63.42%),但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胃出血的发生率在COPD组显著高于非COPD组(P<0.01),而并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OPD组(17.86%)与非COPD组(9.80%)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PD并AMI患者对溶栓的耐受性良好,静脉溶栓的效果与非COPD组相近。缩短开始溶栓的时间是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0%、92%、11%、2.5%;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30%、2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组出血6例,常规治疗组出血4例,出血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两组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充分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57例STEMI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溶栓后90min进行冠脉造影,观察罪犯血管的再通情况。结果溶栓治疗中46例(80.7%)发生心律失常,冠脉造影再通(TIMIⅡ级或Ⅲ级)42例(73.7%),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多发生在再通组。结论STEMI溶栓治疗时再通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它是提示冠脉再通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用我院2007年收治的AMI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9-74岁,平均56.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点滴,30min滴完。结果:本组无一例死亡,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总再通率为65.0%,3h内溶栓再通率为78.3%(18/23),3~6h溶栓再通率为47.1%(8/1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率为73.1%。有2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淤血,1例出现寒战、高热,无消化道及脑出血。结论:静脉溶栓疗法降低AMI病死率,改善预后,显著改变AMI自然病程,疗效快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本科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急诊静脉溶栓的疗效分析。结果:36例从接诊到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平均28min,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1~6h之间30例,6~12h之间6例,血管再通率75%,病死率5%,全部病人溶栓过程未发生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可避免转送及进行各种检查耽误时间而使溶栓延迟,获得了溶栓最佳时机,提高了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院前溶栓组和院后溶栓组,两组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院前溶栓组30例,再通数26例,再通率86.7%,院后溶栓组30例,再通数19例,再通率为63.3%,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个月,院前溶栓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例,为16.7%,院后溶栓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例,为36.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