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11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索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的可行性. 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4月11例胸腔镜手术后气胸复发(复发时间3月以内者7例,1年以上者4例)再手术经由原切口进胸,行肺大疱切除,联合胸膜切除(n=5)、胸膜摩擦(n=5)、喷洒滑石粉法(n=1)行胸膜固定. 结果 1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8±35)min,术中出血量(160±95)ml. 无中转开胸、术中大出血及围术期死亡.11例术后随访1~86个月,(48±15)月,气胸再次复发2例(18.2%),均为初期病例且再手术采用摩擦法行胸膜固定的患者. 结论 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复发性气胸技术上可行,但须采用胸膜切除法行胸膜固定以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3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10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均置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5 d,X线摄片复查肺复张良好.术后3~8 d出院.出院后随访3~15个月无1例气胸复发.提出做好术前访视,以缓解患者紧张及恐惧情绪;做好相应的术前特殊器械准备,合理安置手术体位,预防并发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熟练掌握腔镜设备操作及手术步骤等护理配合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分段前路减压手术和稳定重建的方法,以便缓解症状和治愈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笔者总结了2001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27例多节段颈椎病经颈前路分段减压和植骨融合稳定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43~67岁,平均57.8岁.临床上诊断为颈椎病,3个以上节段受累,具有脊髓受压表现.结果 术后对27例患者(随访11~61个月,平均18.5月)的疗效进行评估:优,改善率为75%及以上,15例;良,改善率为74~50%,10例;可,改善率为49~25%,2例,术后X线片均显示融合节段植骨部位已融合.结论 多节段颈椎病,如果致压物来自前方,可以通过经前路分段减压、椎体间融合重建颈椎的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 1988年9月至2001年7月我们采用腋下小切口行胸膜、肺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自发性气胸施行24次手术,男16例,女6例,年龄20~36岁,平均28岁。右侧气胸10例,左侧气胸10例,双侧气胸2例。主要症状是胸痛、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全部为气胸复发病人。术前胸腔穿刺抽气2次以上无效行胸腔闭式引流11例,直接胸腔闭式引流11例。术中见肺大疱均位于肺尖部,同时合并中下叶肺大疱2例。合并胸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气胸184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997年1月~2004年3月对1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184例(男172例,女12例;年龄17~80岁,平均39.5岁)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选择胸膜腔穿刺抽气(19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104例)、胸腔闭式引流加用药物胸膜固定术(16例)、腋下小切口手术(41例)和胸腔镜手术(4例)等方法治疗。结果 单纯行胸膜腔穿刺抽气治疗者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者复发率高(27.8%和23.1%),复发2次以上者占50%;胸腔闭式引流加用药物胸膜固定术的复发率12.5%;腋下小切口手术以及胸腔镜手术者未见复发。结论 对气胸长期不愈又不适宜手术治疗者可用药物胸膜固定术;腋下小切口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胸膜摩擦法胸膜固定术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2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00年4月~2003年3月,对27例经宫腔镜确诊的重度结缔组织性IUA施行宫腔镜IUA分离术. 结果 27例经宫腔镜手术分离58次,其中12例分离1次,7例分离2次,3例分离3次,2例分离4次,3例分离5次.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7个月,月经恢复正常65.2%(15/23),仍闭经26.1%(6/23),月经仍少8.7%(2/23).宫腔形态恢复正常63.0%(17/27),基本正常33.3% (9/27),总有效率96.3%(26/27),术后宫腔再粘连3.7%(1/27).术后妊娠率57.1%(4/7),活产率42.9%(3/7).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IU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宫腔置放宫内节育器(IUD)与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再粘连,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对子宫内膜修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1994年9月~ 2011年3月胸腔镜手术治疗70例60岁以上老年自发性气胸,采用切除,缝扎或结扎方法处理肺大疱,对于中重度肺气肿者采用内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加奈维垫片切除肺大疱,对于肺气肿肺大疱具有区域无功能肺者行肺减容术.结果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 VATS 33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eotomy,VAMT) 37例.肺大疱切除43例,结扎或缝扎13例,切除加缝扎或结扎11例,肺减容术3例.VATS手术时间30 ~70 min,平均38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35 ml;术后带管时间3~78 d,平均12.9 d;术后住院时间3~81 d,平均13.7 d.VAMT手术时间40 ~85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20 ~150 ml,平均40 ml;术后带管时间6~26 d,平均11.8d;术后住院时间7~28 d,平均12.9d.6例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d,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4例,其中<1年5例,1~4年12例,>5年37例,复发2例(3.7%),术后11、17个月各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性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奈维垫片应用可避免术后肺漏气,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7例气管肿瘤阻塞气道50%以上患者在体外循环(CPB)技术支持下行气管肿瘤切除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2例术后出现短暂的呼吸困难,经充分吸痰、吸氧后好转;27例无术后并发症.均临床痊愈出院.23例随访1~2年,3例气管腺样囊腺癌患者术后15个月左右复发,行支架置入术后出院.提示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和各种器械的使用,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骶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结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出现局部复发(42.5%).28例第2~3次手术的患者中,再次复发者18例(64.3%).51例患者共进行79次手术,25例次(31.6%)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11例次(13.9%)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结论 骶骨脊索瘤为低度恶性局部侵袭性强的肿瘤,广泛切除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关键.S3以下的肿瘤可行广泛切除,对于累及S3以上的肿瘤为最大限度的保留神经功能,采用切刮术加高压冲洗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腱索折叠和人工腱索两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ALP)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8年3月接受上述两种成形术治疗的50例AL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2.6±11.3)岁.其中腱索折叠组23例,人工腱索组27例.结果 围手术期腱索折叠组病死率13.0%(3/23),高于人工腱索组的3.7%(1/27)(P=0.199).随访时间为1个月~18年,总随访时间为278人年.两组晚期死亡各3例,5~8年生存率腱索折叠组为70.0%±18.2%,人工腱索组为86.8%±9.2%(χ2=8.17,P=0.046).再次手术腱索折叠组4例,人工腱索组1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6±17)个月;5年免除再次手术率分别为83.3%±15.2%和100%(χ2=12.06,P=0.00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腱索折叠术是ALP成形术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腱索成形术矫治ALP在远期生存上要优于腱索折叠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92例脊椎转移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7.2岁.术前存在截瘫者27例,Frankel A级4例,B级8例,C级8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随防6个月~11年,平均4年3个月.31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27例死亡,4例生存.疼痛明显缓解25/29例.术后Franrel分级 A级1 例、B级1例、C级2例、D级 4例、E级 10例,9例恢复正常,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25/27.结论:手术能够重建脊椎的稳定性,缓解疼痛,维护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脊椎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50例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 方法 1998年1月~2002年8月对150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 3个2 cm常规辅助切口(1个置入镜头,另2个为操作孔),手术包括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及胸膜固定术. 结果 20例(13.3%)中转开胸行肺大疱切除.3例气胸术后漏气时间>3 d.术后住院2~8 d,平均3 d.150例随访3~90个月,平均60个月,3例(2.0%)术后1年术侧肺复发气胸. 结论 VATS是自发性气胸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外科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凸凹侧双棒同步矫形技术治疗AIS 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11~24岁,平均17.1岁.Lenke分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8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27例,非选择性融合21例.观测手术前后冠状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躯干偏移、尾端融合椎旋转、倾斜角、椎间角、矢状面平衡变化,评价侧凸矫正效果及脊柱平衡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5.1个月.选择性融合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6±11)%、(72±9)%.非选择性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4±15)%、(69±9)%.所有病例尾侧保留脊柱活动节段平均4.4个.1例因术中定位错误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行翻修术.其余病例末次随访无脊柱失代偿,无假关节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治疗AIS,有助于提高矫形效果,重建和维持脊柱平衡,减少尾侧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14.
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后核磁共振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后MRI随访的最佳时间.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术后1周内(早期)、术后3个月(中期)、术后1年(后期)的MRI资料.观察术后不同时期MRI T1增强前后鞍内容物的变化及判断肿瘤切除的程度. 结果术后早期MRI显示鞍区内容物高度减小8%~32%,肿瘤消失22例,怀疑残余肿瘤28例.术后3个月MRI显示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11%~85%,MRI冠状位上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50%以上11例,减少30%~50% 9例,< 30% 8例;术后早期怀疑残余肿瘤28例中,23例确定鞍区存在残余肿瘤.术后1年MRI显示鞍区内容物无变化46例,继续减少4例. 结论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术后中期复查MRI容易判断肿瘤残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院再次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指征和移植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4年11月,22例患者因各种原因行再次肝移植.原因分别为:胆道并发症10例,肝动脉血栓形成4例,其中1例合并胆漏,慢性排斥反应4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并对再次肝移植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在22例再次移植患者中,存活12例,死亡10例,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5%(10/22).死亡病例术后生存时间3~35 d,平均12.6 d.死于脓毒败血症7例;手术出血性休克2例;脑血管意外1例.在存活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3/12),其中胆道并发症2例,伤口裂开1例,院内感染11例,感染率为92%(11/12).随访2~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存活3~3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结论 再次肝移植主要指征为胆道并发症、肝动脉栓塞、慢性及急性排斥反应,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导致再次肝移植死亡原因主要为脓毒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手术20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胸部疾病的体会. 方法 1997年10月~2004年3月,开展VATS 207例,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结扎或切除155例,自发性或创伤性血气胸紧急探查止血30例,肺部良性疾病行肺楔形切除、活检14例,纵隔肿瘤摘除8例. 结果 190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12例附加胸部小切口,5例中转开胸手术.胸部手术时间20~180 min,平均56 min.术后住院5~52 d,平均9 d.术后并发症17例,占8.2%(17/207),其中肺泡漏9例,复张性肺水肿6例,胸腔感染2例.2例术后3~4个月自发性气胸复发. 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创伤性血气胸和某些胸部良性疾病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优点,适时附加胸部小切口,积极防治并发症,可使VATS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重度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19例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5岁.术前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123.6°±26.3°(100°~169°),胸腰段矢状位后凸角平均为96.1°±30.0°(58°~145°).均采用后路分期两次手术进行矫形.第一次手术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内撑开技术,使侧凸得到约50%的矫正,3~12个月后再进行后路的松解、截骨和第二次矫形,并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融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后无并发症,第二次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气胸、应激性溃疡、肠系膜E动脉综合征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如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等出现.第二次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45.6°±6.1°(35°~55°),胸腰段后凸为38.2°±10.0°(25°~56°).患者躯干和双肩的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随访1年,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侧弯矫正无明显丢失,无脱钩、断棒.结论: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分2期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泡性肺气肿合并复发性气胸患者手术后肺漏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手术死亡率高。2003年8月至2006年3月,我们尝试应用多层自体胸膜覆盖修补肺组织,治疗大泡性肺气肿合并复发性气胸患者35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其临床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6岁。术前气胸发作2~3次,主要症状为突发性胸痛、胸闷、气促、咳嗽等,稍活动上述症状加重,术前行胸腔闭式引流1~2次。查体:桶状胸20例。术前胸部X线片和CT检查肺大泡位于右侧23例次,左侧14例次(2例行双侧手术),均有气胸、双侧弥漫性肺气肿和不均匀分布的肺大泡,以双肺上叶居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对侧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防止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对侧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3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3个月. 结果 203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共发生气胸241次,其中有27例发生对侧复发,对侧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0、19个月.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对侧复发组与未对侧复发组相比较,患者具有年龄小(P<0.05)、低体重(P<0.05)和低体重指数(P<0.01)的临床特征:所有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对侧复发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均可见肺大疱.3例患者出现双侧气胸,行同期双侧电视胸腔镜手术.结论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对侧复发多发生于低体重和低体质指数的年轻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术前可先行肺部高分辨率CT检查,如发现对侧肺存在肺大疱,可以考虑同期行双侧电视胸腔镜手术来防止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对侧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合理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1例良性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岁,初次手术27例,外院治疗后复发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病变累及颈椎3例,胸惟25例,腰椎13例 14例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同时栓塞肿瘤节段血管.18例肿瘤只累及椎体的患者采用经前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术,前路植自体骨或人工椎体重建切除的椎体,并应用钢板螺钉固定;16例病灶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术中先行椎管后路减压,切除附件内肿物,并应用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术,后行前路椎体肿瘤切除手术;4例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肿瘤只破坏1~2个脊椎、没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3例椎体部分受累的患者行后路次全脊椎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行节段动脉栓塞组14例.平均出血约3100ml;未栓塞组27例,平均出血量约4500ml.2例复发的患者最终未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行放疗,分刖随访35及29个月,荷瘤生存.其余39例患者中,36例(92.3%)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平均随访52.9个月,16例复发(41.0%).初治的27例患者9例复发(33.3%).其中单纯前路手术11例,复发6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2例,复发3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未见复发.12例外院复发病例7例再次复发(57.1%),其中2例因肿瘤发展,全身衰竭死亡.21例随访3年以上,其中13例末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折断.结论:对于脊柱骨巨细胞瘤,首次冶疗选择较为彻底的手术方案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