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血和脑脊液中神经降压素(NT)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技术动态观察了犬SAH后血浆、CSF中NT含量动态变化。结果SAH组血浆、脑脊液中NT含量增高。血浆中NT在注血后2天开始增高,第7天最高(P<0.01)。脑脊液中NT在注血后30min即显著增高(P<0.01),第7天最高。结论NT可能参与了SAH后CVS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犬SAH后血浆、CSF中神经肽Y(NPY)、心钠素(AN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注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较注血前及同期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NPY含量开始升高,CSF中ANP含量亦在注血后30min升高,血浆ANP含量则在第2d开始升高,至第7d最高。蛛网膜下腔给药组和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kg-1d-1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注血组(P<0.01)。结论血浆、CSF中NPY、ANP的异常增高是SAH后CVS的原因之一,巴曲酶可以防止NPY和ANP的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观察SAH后不同时间血浆和脑脊液(CSF)中ET-1和NO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结果:SAH后第4天和第7天血浆和CSF中ET-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且以SAH后第4天为著。SAH后第4天和第7天血浆和CSF中NO代谢产物含量也明显升高(P〈0.01),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AH后血浆和CSF中ET-1和NO代谢产物含量增加在SCVS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25只实验性犬SAH后CVS动物模型的血浆、CSF中ET及CGRP含量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注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的血浆、CSF中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ET含量开始升高,CGRP含量开始下降,至第7dET达最高值,CGRP达最低值。经蛛网膜下腔及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kg/d组,血浆及CSF中ET含量均较同期单纯注血组明显降低(P<0.01),而CGRP则明显升高(P<0.01)。提示血浆、CSF中ET、CGRP失衡是SAH后CVS的原因之一。巴曲酶可防止ET升高和CGRP降低。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犬SAH后CVS血浆,CSF中ET,CGR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25只实验性犬SAH后CVS动物模型的血浆,CSF有ET及CGRP含量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性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的血浆,CSF中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ET含量开始升高,CGRP含量开始下降,至第7dET达最高值,CGRP达最代值。经蛛网膜下腔及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并发血管痉挛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其并发血管痉挛(CVS)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单纯SAH及并发CVS者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单纯SAH的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异常;CVS者在发生前有3项指标异常增高(P〈0.05或P〈0.01);CVS发生后9项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单纯SA眼生后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异常,但继发局部脑血管痉挛者出现明显血液流变学异常,并且这种变化可能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患者IL-6水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梗死患者血清、脑脊液(CSF)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探讨IL-6与SAH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0例SAH患者、38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CSF的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血清、CSF的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CSF的IL-6水平比血清的IL-6水平明显增高(P<0.01)。SAH组第1天血清和第6天CSF的IL-6平均水平为最高值。结论IL-6与脑梗死、SAH发病有关,SAH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与颅外免疫系统一样存在严重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而中枢神经系统与颅外免疫系统的免疫调节可能是不相同的。IL-6异常增高可能与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和迟发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脑脊液生长抑制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了生长抑素(SS)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6例急性脑梗死(ACI)、43例急性脑出血(ACH)、15例急性蛛风下腔出血(SAH)患者及40例对照者的血浆SS含量,同时测定部分患者及对照者的脑脊液SS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尤以ACI组及SAH组比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5,P〈0.01),脑脊液SS含量均显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SAH后CVS大鼠脑组织CGRP 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SAH 后CVS脑组织、血管CGRP m RNA 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CGRPm RNA 表达水平依次为基底节区、海马、大脑皮层和脑血管;注血后3d 各脑区、血管CGRPm RNA 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注血后30m in、注血后7d 显著下调(P< 0.01)。结论 CGRP m RNA 表达下调、舒缩血管物质失衡是SAH 后CVS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测定21例SAH患者在病程第1~3天、第7~10天和第3周脑脊液中NO和丙二醛(MDA)含量,部分病例于病程第2周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于病程第7~10天显著降低(P<0.01),至第3周含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病初(P<0.05);经DSA证实有脑血管痉挛的3例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患者同时期含量;而MDA含量变化与此相反,第7~10天含量最高,至第3周降至病初水平。结论SAH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降低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关,脑脊液中自由基含量增多是NO含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内皮素—1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竟争法,测定56例急性病毒性脑炎(AVE)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CSF)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AVE急性期患儿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血浆和CSF中ET-1含量高于恢复期(P<0.01),血浆与CSF中ET-1含量呈正相关(r=0.858,P<0.001),病情严重、抽搐频繁、EEG和脑CT或MRI显示病变部位广泛者,血浆和CSF中ET-1含量增高更为显著。认为ET-1是一种新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在AVE病程发展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犬SAH后CVS、脑水肿研究及刺五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刺五加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二次注血法制作犬SAH模型,用DSA等方法动态观察了刺五加对犬SAH后CVS的脑血管口径大小的影响,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刺五加组在枕大池注血后7d脑血管口径显著大于单纯注血组(P<0.05),而脑组织含水量则显著低于单纯注血组(P<0.05)。结论刺五加可以抑制SAH所致的CVS,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犬与鼠脑血管痉挛病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犬与鼠之间脑血管痉挛病变的不同特点。采用2次枕大孔注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犬的模型,及3次视神经孔注血致SAH鼠的模型,对2种模型做了病理观察及形态定量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DCVS犬基底动脉的管腔明显缩小(P<0.01),管壁明显增厚(P<0.05)。SAH鼠中动脉的管腔无狭窄(P>0.05),管壁无增厚(P>0.05)。病理观察发现DCVS犬比SAH鼠的脑动脉病变明显严重。提示DCVS犬的模型恒定、可靠、发生率高。SAH鼠的模型不易产生DCVS,故较适用于SAH急性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梗死患者血清,脑脊液(CSF)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探讨IL-6与SAH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0例SAH患者,38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CSF的IL-6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血清,CSF的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CS  相似文献   

15.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测定,并与30例无ACVD的EH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合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SDNN、rMSSD、PNN50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0.01、〈0.001)。提示合并ACVD的EH患者HRV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主神经中枢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兔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与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采用兔SAH模型,观察SAH前后动物进食量、神经功能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改变,测定血液和脑脊液中ET和NOx-含量。结果:SAH后动物进食量和rCBF下降、神经功能障碍,血液和脑脊液中ET含量增加,NOx-含量下降(P<0.01)。结论:兔双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可制成可靠的症状性SAH后CVS模型。SAH后ET和NO含量的改变与CVS的发生密切相关,并进而导致临床症状的恶化。  相似文献   

17.
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出血性(HCVD,n=10),缺血性(ICVD,n=31)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n=10)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153-185)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HCVD组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ICVD组(分别P<0.05及<0.01),ICVD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在ICVD组中,大灶皮层梗塞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又显著高于皮层下梗塞患者(P<0.01),发病后第3d的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第1d及第2d的患者(分别P<0.05,0.01)。提示ProAdM153-185在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及12例对照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单胺类物质,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CSF中高香草酸(C-HVA)和5-羟吲哚乙酸(C-5-HIAA)高于对照组(P<0.05);先天愚型组C-HVA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C-5-HIAA高于对照组和脆性X综合征组(P<0.01),而先天愚型组血清中5-羟色胺低于其它三组(P<0.01);脆性X综合征组的游离色氨酸高于其它三组(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74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急性期ACVD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恢复期TNF-α水平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后3天血浆TNF-α水平最高,随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变化。通过了对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自由基代谢产物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1)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Cu-Zn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Cat活性明显升高(P<0.01);(3)LPO含量明显升高(P<0.01)。本实验结果证实SAH后DCVS时痉挛动脉存在自由基的代谢紊乱,自由基介导的病理作用可能在DCVS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