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冠状动脉某一段有时行走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这部分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y artey, MCA),该部分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普遍开展,心肌桥报道越来越多,现将我院冠脉造影证实的41例心肌桥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5月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30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3029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人群中,共发现27例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为0.89%,心肌桥长度为6~29mm,平均19mm。左前降支有23例(85.2%),左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所致心绞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 83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中检出的60例心肌桥患者,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以收缩期冠脉管腔受压狭窄及舒张期恢复或接近正常为心肌桥存在的依据。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心肌桥检出率3.28%。心肌桥中位于前降支近端7例,前降支中端34例,前降支远端15例,各有2例位于回旋支中端和右冠状动脉远段。肌桥前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20例,发生率为33.3%,远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心肌桥26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可靠方法。心肌桥有促进其前段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心肌桥患者多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桥的狭窄程度越严重,引起心肌缺血越严重。对于有缺血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药物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肌桥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7 724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分析其发病率及临床特点。结果:7 724例造影患者共检出心肌桥367例,发现率为4.75%。367例均为前降支肌桥,肌桥平均长度(18.5±5.2)mm。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心肌桥并非罕见,多发生于前降支,可致典型心绞痛症状,严重心肌桥可以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及收缩期狭窄程度,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心肌桥形态学和收缩期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1 658例心肌桥患者中,1 606例(96.86%)为单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9例(0.54%)为单支冠状动脉多发心肌桥,43例(2.59%)为多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1 559例(94.03%)共1 606处心肌桥,左回旋支心肌桥81例(4.89%)87处,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1.09%)19处。不完全型心肌桥患者1 244例(75.03%),完全型心肌桥362例(21.83%),兼有两型特点的复杂型心肌桥52例(3.14%)。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长度长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02)mm vs(16.13±1.27)mm,P<0.05];不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的发生率[31.19%(388/1 244)vs 41.16%(149/362)]、近端冠心病发生率[9.41%(117/1 244)vs 35.08%(127/362)]、临床缺血症状阳性率[32.88%(409/1 244)vs 58.29%(211/362)]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阳性率[37.78%(470/1 244)vs 65.75%(238/362)]均低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部位多为左前降支,以单支单发为主。心肌桥可分为不完全型、完全型和复杂型3种类型,以不完全型为主,不同类型心肌桥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46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显示收缩期狭窄,而舒张期正常诊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结果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23例,检出率为4.9%,近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为心肌桥的有效检出方法,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其近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Guo LJ  Tan TT  Mao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7):553-555
目的 分析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35例心肌桥病例 (其中 2 4例为孤立性心肌桥 )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预后及心肌肥厚的关系。结果 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上的检出率为 1 2 2 %。心肌桥前段血管粥样硬化组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6 8%± 15 % )与无粥样硬化组 (5 4 %± 14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心电图异常组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6 3%± 13% )重于心电图正常组 (4 9%± 13% ,P <0 0 5 ) ,但与心绞痛的典型 (5 8%± 15 % )与否 (5 4 %± 15 % )关系不大 ,左室肥厚者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6 9%±9% )重于非肥厚者 (5 8%± 16 % ,P =0 0 9)。 3~ 5 0 (2 6 6± 17 7)个月的随访期内无恶性临床事件发生。结论  (1)心肌桥的狭窄程度越重 ,造成的心肌缺血越严重 ,即出现心电图异常的可能性就越大 ;(2 )心肌桥有促发或加速其前段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倾向 ,且与心肌桥的狭窄程度有关 ;(3)左室肥厚可能促进本不严重的心肌桥的发生 ;(4 )心肌桥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点。方法我院2003年6月至2006年11月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1536例,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17例,分析其发生率、临床特点。结果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为1.10%,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3例为右冠状动脉心肌桥,回旋支1例,中间支1例,其余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发生率男高于女性(P〈0.05)。合并冠脉狭窄(〉70%)者7例,心肌梗塞2例。10例单纯心肌桥24h动态心电图多见房性早搏、短阵房速,8例表现心悸,2例有心绞痛症状,5例有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结论冠状动脉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单纯心肌桥症状以心悸多见,动态心电图多见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心肌桥可致左心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桥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5年1月~10月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2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29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共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82例(6.3%),主要发生于左前降支(LAD),仅1例见于左回旋支(LCX)。收缩期狭窄≥50%的有30例,其中收缩期狭窄≥75%有9例。43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其中36例应用倍他乐克或硫氮卓艹酮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2例重度心肌桥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LAD,可致典型心绞痛症状,治疗上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极少病例需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外科采用心肌桥松解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遍开展,冠状动脉心肌桥检出病例增多,人们对心肌桥临床意义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现将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心肌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将2006年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810例病例和2002~2006年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238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71例。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心肌桥患者临床症状与收缩期狭窄程度有关,ECG改变及运动试验阳性率与收缩期狭窄程度无关。心肌桥本身无特殊阳性体征和心脏超声表现,不导致EF值降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结论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并非罕见,心肌桥与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药物治疗可选用β-R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手术方式有心肌桥松解术和冠脉旁路移植术。支架治疗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1 536例患者,共检出心肌桥76例。结果:心肌桥检出率4.3%,心肌桥最常出现在前降支中段,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18.4%(14/76)。有心肌桥的患者可表现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结论:严重的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有症状的心肌桥可首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选用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冠脉造影特点、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31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6例冠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检出心肌桥6例,均位于前降支,心肌桥发生率为2.6%,心肌桥长度8.19mm,平均(13.5±4.0)mm。依据Nobel分级法,I级3例,II级2例,III级1例。6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后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2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56例(2.48%),53例位于左前降支(LAD),1例位于左回旋支(LCX),l例位右冠,l例位于中间支;26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24例为不典型心绞痛,1例为心肌梗死,3例表现为心悸,其余2例患者无症状。所有患者均应用B-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其中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有2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冠脉严重狭窄病变l5例患者行PCI术后给予B-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单纯心肌桥预后较好,少数可导致严重后果;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荆可缓解心肌桥引起心绞痛症状,极少数病例需行PCI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心肌桥伴冠心病的64排探测器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DCT)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及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获取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容积重组图像,诊断51处/47例心肌桥。测量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肌桥位于左前降支者66.67%(34/51),心肌桥长度为5.6~27.6(15.3±8.6)mm;厚度为0.52~4.8(1.8±1.3)mm;22例可见血管硬化并狭窄征象,其中发生于前降支中段的34处中,13例近段管腔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管腔狭窄〈50%者11例(32.35%),〉50%2例。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无创性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还可显示壁冠状动脉有无硬化狭窄,可为临床提供心肌缺血的原因和为治疗提供更具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问题,本组回顾性分析50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方法:冠心病组:以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5%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50%-75A%且临床有心肌缺血证据者也诊断为冠心病,共23例。将冠状动脉狭窄〈5%或正常者为非冠心病组、共27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与阳性两组患者之间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危险因素检出率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伴随冠心病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多,冠心病发病率增加。结论: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及高危年龄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Z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从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病例中选取585例(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283例,单纯冠心病302例)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包括病变程度、累及的血管数目。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发生病变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且血管狭窄的程度较重(狭窄程度≥75%的比例为61.1%比52.3%),3支血管均发生病变的比例显著增高(49.1%比40.1%,P〈0.01)。而单支病变比例低(13.0%比21.5%,P〈0.01)。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较重、受累的血管数目较多。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卢敏 《中华医护杂志》2007,4(4):298-298,297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探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7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4.30%,特异度69.49%,假阳性率30.51%,假阴性率15.74%。心电图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增高。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