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AMI)部分病例首发症状不典型 ,易漏诊、误诊。我院 1999年 1月~ 12月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99例 ,不典型表现 5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 6例均经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均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的诊断标准。年龄 60~ 95岁 ,平均 (69 7± 6 8)岁 ,首发AMI 5 1例 ,再发 5例。不典型胸痛 2 4例 (4 2 9% ) ,其中右胸痛 2例 ,心衰 9例 (16 1% ) ,上腹痛伴恶心、呕吐 8例(14 3% ) ,意识障碍 5例 (8 9% ) ,肩背痛 3例 ,脑卒中 2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中不典型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52例根据发病时有无心绞痛主诉分为不典型组56例(A组)和典型组96例(B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发病年龄(80.0±3.6岁)高于B组(57.0±5.8岁),合并心律失常、糖尿病发生率高于B组,住院病死率A组(16.07%)高于B组(3.1%),P均<0.01。高血压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典型AMI发病前可无心绞痛症状,多发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4.
5.
心肌梗塞(MI)典型的心电图(EKG)诊断不难,急性心肌梗塞(AMI)不典型EKG常易误诊。本对5例AMI的不典型心电图变化规律结合献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不典型临床表现20例误诊分析保定市新市区医院孙俊茹关键词心肌梗塞;老年人;误诊急性心肌梗塞(AMI)如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酶学改变不易误诊,但老年AMI症状不典型,各种脏器功能减退,并发症较多,发生时常伴有其他疾病而掩盖AMI...  相似文献   

7.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一般诊断不难,但部分病例由于临床表现和/或心电图不典型,易延误诊断或漏诊。本文总结3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资料,旨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率.临床资料一、临床表现不典型:①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误诊为急性胃炎4例,急性胆囊炎1例,急性胰腺炎2例。后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下空心肌梗塞;②以疼痛部位不典型而延误诊断3例,其中表现为牙痛2例,咽喉炎1例;③以急性左心衰竭力主要表现而无典型心绞痛者7例,6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另1例为高侧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是老年人致死的常见病因之一,由于老年人各种器官储备功能逐年减退,中枢神经系统对缺血、缺氧等致病因素的反应性和调节机能逐年降低,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其临床表现常是不典型的,为了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成功率,首先必须对其不典型表现有足够的认识。l以消化道症状为表现例l女,60岁,既往体健。因上腹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地,呕吐一次,水泻三次而急诊。查体:血压12/脓pa,脉搏86次/1llh,呼吸20次/Mn,全身冷汗,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刻下轻压痛,大便常规示‘”食物残渣十”、初诊急性胃肠炎并脱…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超急性期,又称超急性期损伤期.开始于冠状动脉闭塞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此时心肌出现严重的缺血和损伤.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的高耸,随后发生ST段的抬高,个别病人还可出现QRS波群振幅的增高并轻度增宽,但尚不出现Q波.超急性期的持续时间短暂,仅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心电图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心肌仍处于可逆性损伤阶段.  相似文献   

10.
总结我科2002-2005年收治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15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38-76岁。其中以急性左心衰为主要表现的5例,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的2例,仅以胸闷不适、乏力为主要表现的3例,误诊消化道疾病2例,误诊急性脑血管病2例,误诊为急性咽喉炎  相似文献   

11.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常有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结合心电图出现异常,持久的病理性Q波或QS波,以及持续1周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血清心肌酶浓度的序列变化,诊断多无困难;但不典型AMI(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和酶学等),则有可能导致诊断失误。我院1990~1996年共收治AMI病人98例,其中误诊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造成的不可逆心肌坏死 ,是目前临床常见急症之一 ,以持续剧烈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为主要表现 ,随着年龄增长 ,无典型心绞痛者并不少见 ,现对本院不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塞 10例进行分析 ,以加强对不典型心绞痛心梗的认识 ,减少对本病的误诊和漏诊。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年龄 6 0~ 75岁 ,平均年龄 6 7± 4岁 ;男 8例 ,女 2例。下壁心梗 4例 ,前壁心梗 2例。下壁并右室梗塞 1例 ,广泛前壁心梗 3例 ;高血压病史者 8例 ,糖尿病史者5例 ,高血脂病史者 5例 ,8例男性中均有吸烟史。2 ) 临床表现 :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万强 《海南医学》2008,19(9):77-77
目的 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68例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率,减少病死率.方法 将患者首发症状、心电图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误诊原因.结果 临床症状不典型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误诊时间大于6h的死亡率较高.将误诊时间6h内的死亡率与误诊时间6h以上的死亡率进行x2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及时诊断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的及时诊断、尽早处理 ,可降低病死率。典型病例易于认识 ,然而不典型病例往往被漏、误诊。为进一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水平 ,现将我院收治的 4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  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1 0 6例 ,其中 40例为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全身反应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其年龄分布见表 1 ;1 0 6例患者心肌梗塞部位、临床表现 ,见表 2、表 3。1 年龄分布 见表 1。2 梗塞部位 见表 2。2 临床表现 见表 3。表 1 年龄分布情况年龄 (岁 ) 4 0~ 5 0~ 6 0~ 70~合计例数 712 1384 0比例…  相似文献   

16.
17.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22例,误诊16例,占72.7%,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40~78岁,平均635岁。其中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史10例,高血压病史3例,脑动脉硬化史2例,糖尿病史1例,均无典型心绞痛史.本次发病主要症状:胸闷、心悸6例(27.2%),心前区不适、紧迫感5例(22.7%),发热、头晕、乏力3例(13.6%),咳嗽、气使、不能平卧3例(13.6%),突发肢体偏瘫或失语2例(9%),上腹痛、恶心、呕吐2例(9%),左肩背灼热和牙痛1例(4.5%).1.2误…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128例,其中36例临床症状不典型,现分析如下。 本组36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9例,女7例,年龄45-80岁,平均63.5岁,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者7例,高血压病史者9例,高血脂者8例,糖尿病5例,脑梗塞病史者6例。 本组患者均无典型心绞痛病史,发病后主要症状:心悸、胸闷、出冷汗10例(27.8%),上腹痛伴恶心,呕吐6例(16.70k),咽部紧缩感4例(11.1%),突发肢体偏瘫或失语2例(5.6%),突然眩晕或晕厥抽搐2例(5.6%),左肩背痛2例  相似文献   

19.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 ,起病急、进展快 ,可危及母儿生命 ,其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但在早期或轻度早剥、胎盘早剥出血量不多或胎盘附着在子宫后壁时 ,往往因症状不典型 ,体征不明显而延误诊断。本文对我院 1992~ 2 0 0 1年间产前未确诊而产后证实为胎盘早剥的 5 6例病例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2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分娩总数 2 4 0 16人 ,发生胎盘早剥 10 4例 ,发生率 0 4 33% ,其中产前未能诊断而予产后检查胎盘证实为早剥的 5 6例 ,作者将产前漏诊的 5 6例胎盘早剥 (…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胎盘早剥56例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产前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产前未确诊的 5 6例胎盘早剥 (A组 )作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产前确诊为胎盘早剥的 48例 (B组 )比较。结果 以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等方法引产或催产是导致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一个重要诱因 ;临床表现主要为产程中胎心出现轻度窘迫或胎心监护异常 ;A组早剥面积及总出血量均明显低于B组 ;总产程 <5h的为 2 9例 ,占 5 1.3% ;围生儿死亡率 95 .2‰ ,其中死产及新生儿死亡 4例 ( 6 .32 % )。结论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使用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等引产药物不当 ;漏诊的主要原因是 :腹痛不明显、出血量不多、产程进展过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