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草抗病毒有效部位(GD4)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甘草抗病毒有效部位(GD4)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采用煎煮法、二氯甲烷萃取法和柱层析法提取分离得到甘草抗病毒有效部位(GD4)。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观察GD4在Hela细胞中对RSV的抑制作用。结果:GD4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0.23mg/ml,抑制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8.73μg/ml,治疗指数(TI)为8.0;GD4对RSV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在感染后至少12h以内给药,GD4能够有效地抑制RSV的复制。GD4不含有甘草酸。结论:甘草抗病毒有效部位(GD4)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甘草抗病毒有效部位(GC3-1-4)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甘草抗病毒有效部位(GC3-1-4)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采用煎煮法、乙醇沉淀法和柱层析法分离提取GC3-1-4。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GC3-1-4抑制RSV作用。结果:GC3-1-4的TC50为0.45mg/ml,抑制RSV的EC50为41.32μg/ml,TI为10.89。GC3-1-4对RSV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感染RSV后0h、2h、4h、6h、8h加药,GC3-1-4在RSV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化学实验证实GC3-1-4不含甘草酸或多糖类物质。结论:GC3-1-4在Hela细胞中对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清热合剂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清热合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双黄连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清热合剂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和咽喉癌上皮细胞(HEP-2)细胞中对RSV的抑制作用。结果:在VERO细胞中,清热合剂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31.62mg/mL,抗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0.50mg/mL,治疗指数(33)为63.24;在HEP-2细胞中,TD50为32.10mg/mL,抗合胞病毒的IC50为0.54mg/mL,TI为59.44。且对RSV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P〈0.01)。结论:清热合剂在VERO和HEP-2细胞中对RSV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桑叶乙醇提取物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筱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2):169-171
目的:研究桑叶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将51.2 g·L-1桑叶液(70%乙醇提取物)倍比稀释后与密度为1.0×104/m L Hep-2细胞作用72 h,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通过MTT法测定半数中毒浓度(TC50)。不同浓度桑叶液、Hep-2细胞与0.01 m L 100 TCID50RSV作用1,2 h后,测定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抗病毒指数(TI),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评判桑叶抗RSV效果。结果:桑叶质量浓度在0.01~12.8 g·L-1,对RSV的抑制率表现出量效关系,TC506.56 g·L-1,IC501.015 g·L-1,TI 6.46。桑叶体外有抗RSV作用,比利巴韦林毒性小,抗病毒指数大,安全范围大(P<0.05)。结论:桑叶对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既能抑制RSV的吸附和生物合成,又能直接杀死病毒。 相似文献
8.
柴胡注射液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柴胡注射液在细胞培养中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法,采取Vero细胞先感染病毒2h后给药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CPE)。结果:柴胡注射液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病变程度有显著差异,柴胡注射液抑制RSV的最大无毒浓度(TD0),半数有效浓度(IC50),最小有效浓度(MTC)和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00μg/ml,500μg/ml,250μg/ml和4。结论:柴胡注射液具有明显抑制RSV作用。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和低龄儿童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几乎所有2岁以下儿童都有过RSV感染,尤其是以1~3个月的婴儿为重[1]。到目前为止,对RSV的治疗仍无最安全有效的药物,虽然许多研究已有了一定进展[2]。新雪颗粒作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中成药,主要成分为穿心莲、竹叶卷心、牛黄、栀子、石膏、升麻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病毒性肺炎等疾病的消炎、退热。为此,本实验采用人喉上皮细胞癌细胞系(HeP-2),通过不同的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金银花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效果和强度。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金银花在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中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结果:金银花对Hela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5 m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3.6 mg/mL。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0.16 mg/mL,TI为31.2;在吸附阶段也有作用,其IC50为0.48 mg/mL,TI为10.5;同时金银花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生物合成作用,其IC50为1.0 mg/mL,TI为5.0;金银花不能阻止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细胞。结论:金银花在体外主要通过直接灭活、阻止病毒吸附和抑制生物合成三种方式发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以甘草素与异甘草素为对照品,建立了HPLC法测定甘草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甘草与附子配伍前后水煎液中甘草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与附子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液含量为1.85%。 相似文献
12.
甘草R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甘草不同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RNA,为进一步合成双链cDNA,构建甘草cDNA文库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几种常用方法(高盐溶液法、LiCl沉淀法、CTAB法和SDS法)提取甘草不同组织的RNA,并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A260/A280,A260/A230的值作为指标。结果LiCl沉淀法对于甘草不同组织中的RNA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条带清晰,完整性较好,且A260/A280和A260/A230值均接近于2.0,根部组织产量达0.220μg/mg,叶片组织产量达0.275μg/mg。结论采用LiCl沉淀法提取甘草不同组织中的RNA具有更好的效果,适于从富含多糖的植物组织中提取RNA。 相似文献
13.
14.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可概括为煎煮过程、用药过程两个环节;而二者配伍的增效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各自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然而,二者配伍的具体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研究结果出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2%醋酸溶液(梯度洗脱);分析时间70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建立了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甘草药材38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甘草药材质控标准的制定和含甘草的中药方剂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传统用药习惯,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来验证甘遂-甘草以1∶4比例配比时对大鼠肾脏的减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其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甘遂组,甘草组和甘遂-甘草1∶4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分析给予大鼠甘遂、甘草和甘遂-甘草1∶4配比液后的大鼠肾脏代谢物变化,并结合血浆生化分析和肾脏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明确甘遂-甘草1∶4配伍的减毒作用机制。结果:甘草组极少引起血浆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改变,同时对大鼠肾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不大;甘遂组能引起血浆葡萄糖的升高和肌酸、肌酐的下降,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和空泡变性,肾小球个别出现瘀血的现象,同时引起肾脏内源性代谢物如胆碱,磷酸胆碱,苯丙氨酸,谷氨酰胺的减少和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乙酸,肌酸/肌酐的增加;而甘遂-甘草1∶4组并未出现明显的血浆生化指标改变,仅出现肾小球轻微瘀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扩张的现象,同时仅引起胆碱,磷酸胆碱和苯丙氨酸的减少。结论:甘遂-甘草以1∶4配伍存在明显的减毒作用,主要是通过甘遂毒性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变化和肾脏毒性传统指标的下调来体现其减毒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在甘草指纹图谱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光纤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级别、不同部位的甘草进行考察,通过非侵入方式获得植物内在成分信息,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获得分类结果,探索了NIRS在植物分类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方法学研究表明,本法具有快捷、无损和重现性高地表达植物化学信息的特点,可作为中药分类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