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抗血管生成是一种癌策略,其目标是抗为活跃增殖的肿瘤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的新生血管。通过阻断新血管的生成抑制癌症的生长和转移。目前,最确定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是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但最近,一些非VEGF因子如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等也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强调有必要发展药物针对多种促血管生成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晓实  曾益新 《癌症》2000,19(3):279-280,283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血管生成.新生血管为肿瘤细胞提供充分的氧气和营养,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表达多种生长因子,刺激肿瘤细胞增殖.肿瘤血管缺乏周细胞,基底膜不完整,肿瘤细胞易于进入血液循环[1].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且尚无二线进展后的标准治疗方案,而肿瘤血管生成目前已被确定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靶点,小分子多靶点血管激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目前已开展多项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且已有部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VEGFR-TKIs)获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本文基于国内外多项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多个VEGFR-TKIs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TKI单药或联合[包括分别与化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TKIs、免疫治疗、放疗等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同时探讨了VEGFR-TKIs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及疗效预测指标等,并对未来抗血管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展望,同时为肺癌后续的精准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成伟  庞琦  张庆林 《癌症》2001,20(10):1109-1111
Folkman于 1971年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不仅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得必需的营养和氧气并排出代谢产物,而且通过肿瘤血管向宿主输入大量的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的不断生长和转移 .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1], 抗血管生成疗法是不同于常规疗法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 [2], 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 . 血管抑制剂的蛋白质疗法显著抑制了一系列实验性肿瘤的生长,但存在药物剂量偏高、重复给药、费用昂贵等缺点 . 基因治疗能有效克服上述缺点,是最有希望将抗血管生成疗法由动物实验应用到临床的途径之一 [1~3]. 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抑制剂的开发,以及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综述如下 .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也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主要途径。宿主不能控制肿瘤血管生成,人为抑制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抗血管生成疗法将成为不同于常规的肿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Vssohibin-1(VASH1)作为新近发现的的蛋白因子,其具有负反馈调节血管生成作用,是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等诱导产生,在多种肿瘤血管生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但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且对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也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提示其有望成为相关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分子标志物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蛋白因子。  相似文献   

7.
肿瘤淋巴管生成不但为肿瘤的生长代谢提供营养物质,同时也是肿瘤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条件。但是肿瘤淋巴管新生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受体和信号通路的调控。Akt处于多条信号通路的重要交叉点,激活的Akt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等分子对淋巴管生成的促进作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Akt信号通路介导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也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主要途径.宿主不能控制肿瘤血管生成,人为抑制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抗血管生成疗法将成为不同于常规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帅  王艳 《现代肿瘤医学》2023,(19):3697-3701
安罗替尼(AL3818,Anlotinib Hydrochloride)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治疗靶点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R)、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能够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同时抑制肿瘤生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情况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各项临床研究结果,安罗替尼已经获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食管鳞癌和甲状腺髓样癌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指南推荐,同时在肾癌、肝癌等多个瘤种领域中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就安罗替尼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安全性等方面的最新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为...  相似文献   

10.
熊斌  张峰  胡名柏  胡卫东  袁宏银 《癌症》2001,20(6):659-660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ntratumoral microvescular density, MVD)是影响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的调节,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生成过程中最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确诊的 98例大肠癌组织进行 VEGF表达的检测,同时检测 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并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瘤细胞增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1989年Ferrara等从培养的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中纯化出来并首先命名的,对血管生长有强诱导作用,是目前所知唯一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生长因子,具有高度的血管渗透性,又名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rneability factor,VPF),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管渗透因子,比组胺作用强5万倍。研究证实,VEGF在神经系统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就VEGF/VEGFR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调控和相应抗VEGF/VEGFR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血管生成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血管生成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复发需要持续的肿瘤新生血管。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生长以及肿瘤中血液循环建立的过程,包括血管前期和血管期两个阶段。血管前期的肿瘤生长缓慢,其营养的获得依靠组织间的扩散活动,临床表现为原位癌或微转移灶,此期持续时间长,肿瘤生长受限,体积停滞在1~2mm3(107个细胞数)以内。实体瘤的发展一旦进入血管期,肿瘤细胞便通过新生成的血管灌注获得营养,使得肿瘤快速生长增殖直至侵袭转移,从而出现临床一系列症状。实体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认识已趋于一致。鼠皮下移植瘤的实验证实:肿瘤在无血管时呈线性生长,血管生成时呈指数生长。实体瘤的转移也与肿瘤血管密切相关,由于新生血管的结构缺陷,通透性增高,使得肿瘤细胞更容易穿透而发生血行转移。迄今许多研究表明:肿瘤新生血管越多,肿瘤生长增殖越快,发生转移的机率就越高。因而实体瘤转移形式亦为血管依赖性。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功能都不同于正常组织细胞,具有去分化或异常分化的生物学特性,即肿瘤细胞在不同程度上失去分化成熟能力,甚至接近原始幼稚的胚胎细胞。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angiogenesis),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已经成为不同于常规肿瘤治疗的方法和热点。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化学药物治疗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有以下优点:(1)血管生成抑制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抗癌药物经组织扩散时受到组织坏死、纤维化、组织内高压的影响,常常在组织内达不到有效浓度;(2)血管内皮细胞属正常细胞,其基因型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而肿瘤细胞基因型不稳定,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进行高倍视野下巨噬细胞、微血管计数、图像分析,以观察VEGF表达的强度,免疫组化双染观察巨噬细胞内VEGF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鳞癌中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P<0.05,γ=0.412)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计数(P<0.05,γ=0.376)有关,免疫组化双染显示,TAMs内有VEGF的表达.结论:口腔鳞癌中与TAMs和VEGF表达有关,二者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参与肿瘤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血管生成与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表现在促血管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FGF-2)表达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ienase,MMP)过度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增高等[1,2].  相似文献   

16.
人类肿瘤生长伴随血管生成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被发现[1]。几十年对血管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有很多种生长因子对肿瘤血管生成是有促进作用的,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其中最重要的生长因子是VEGF[2],无论在生理  相似文献   

17.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作为一种免疫抑制细胞, 是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主要的促肿瘤免疫逃逸功能, 近年研究发现, MDSC的促血管生成等非免疫学功能也能对肿瘤发展发挥促进作用。MDSC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直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也可通过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肽Bv8、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外泌体或与其他细胞发生相互作用间接促进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探究MDSC的扩增活化、募集及促血管生成机制可为基于靶向MDSC的个体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调控VEGF的转录因子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核心作用。VEGF的表达受细胞遗传特性和肿瘤微环境中众多因素的影响,涉及转录、翻译和翻译后等多个环节,但通过转录因子对VEGF的转录进行调控是其最主要途径。本文阐述了与VEGF转录关系最密切的5个转录因子(Sp1、HIF-1、AP-1、Stat3和NF-κB),并对其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际上这些转录因子的下游靶标除了VEGF外,还包括其他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如PDGF、FGF)。因此,以这些转录因子为靶标的生物治疗可能是有效的肿瘤抗血管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是机体正常生理过程所必需的,见于女性的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并受到严格控制[1];在病理情况下,见于机体创伤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视网膜病、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研究证实,新生肿瘤血管是肿瘤获取代谢营养的形态学基础,也是肿瘤细胞迁移游走形成转移的必经之路[2]。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lungcancer,NSCLC)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血管形成对其生长转移有重要作用。我们就NSCLC肿瘤血管形成、检测方法以及肿瘤血管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做一综述。一、肿瘤血管形成机制实体肿瘤NSCLC由两部分组成,即实体(…  相似文献   

20.
VEGF/VEG FR与胃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阳春  马力文 《癌症进展》2010,8(1):71-74,70
对实体肿瘤的研究证实,瘤体需要有新生血管供氧及营养支持才能继续生长。通常在肿瘤的早期或中期,肿瘤获得了促进血管生成的能力,此过程称为“血管生成开关”。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能分泌多种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打破体内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间的平衡。其中起主要作用并且研究较多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