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空肠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弯曲菌)所引起的急性腹泻,早在1944年已有报告。1957年King首先叙述此菌可引起人类感染。1972年Dekeyser首次从急性肠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并证实为腹泻病原体。1982年国内上海、山东等相继报道,引起临床工作者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我省首次对空肠弯曲菌的综合性调查报告,采取布氏琼脂为基础的培养基(Campy—BAP),混合气体,42℃的培养方法,初步证实空肠弯曲菌在健康人群、腹泻病人和猪、鸡、鸭中普遍存在,其检出率分别为9.60%、7.79%和91.84%,49.22%、11.32%。在健康人群和腹泻病人中的分布,均以5岁以内幼  相似文献   

3.
一、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属弯曲菌属,近年来证实它可对人类致病,故受到重视,弯曲菌属从1984年分为三个种。即胎儿弯曲菌、唾液弯曲菌和粪弯曲菌。对人致病的主要为胎儿弯曲菌,胎儿弯曲菌又包括三个亚种,即胎儿亚种、肠道亚种、空肠亚种,空肠亚种是人类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简称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均能引起肠炎,而生物学特性相似,故合称为空肠-结肠弯曲菌性肠  相似文献   

4.
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ecies jejuni)简称空肠弯曲菌,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动物性致病菌,可经多种途径传染至人。1972年Dekeyer氏等首先在比利时从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证实了人类的感染。1982年我们检查了本院附属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73例,按吉崎悦郎、Chester氏及Bergey氏细菌鉴定手册(1974年版)等资料进行分离、鉴定,确定了三株空肠弯曲菌。  相似文献   

5.
空肠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是弯曲菌属胎儿弯曲菌种的亚种之一,英文名是Campylobater fetus Subsp jejuni。其引起人类肠炎和腹泻在世界各地都有报导,并作为“人类一种新的疾病”而引起注意。目前世界发展中国家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因依次为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空肠弯曲菌,而在发达国家,空肠弯曲菌是次于轮状病毒引起儿童结肠炎的病原。这里对空肠弯曲菌作综述如下。一、研究历史最早是Jone等(1931)从牛腹泻物以及羊、猪、鸡等家畜、家禽中分离到此菌,认为主要是家畜家禽的致病菌。而最早报告人的感染是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由牛奶引起357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事例。 1972年比利时学者用过滤培养法从急性  相似文献   

6.
空肠弯曲菌作为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我们根据全国腹泻病原学诊断学习班讲义的介绍,选用改良培养基和检验方法。于1984年7月采集12份鸡肛拭子成功地分离到5株空肠弯曲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Skirrow(1977年)采用选择培养基,首次报告由鸡感染的人类空肠弯曲菌肠炎以来,Hayek(1977年)、Richardson(1979年)、Ribeiro(1980年)、Cambet  相似文献   

8.
一、弯曲菌(Campylobacter)属螺菌科。包括3种:1.胎儿弯曲菌(C.fetus);2.痰液弯曲菌(c.sputorum);3.粪便弯曲菌(C.fecalis)。胎儿弯曲菌分3个亚种:胎儿亚种、肠道亚种和空肠亚种。所谓空肠弯曲菌,就是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之简称。痰液弯曲菌分2个亚种,痰液亚种及牛亚种。弯曲菌为革兰氏阴性弯曲状细小杆菌,偶而呈螺旋状,无芽胞,无荚膜,有活动力,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其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幽门弯曲菌(Cp)和空肠弯曲菌(Cj)进行负染和钌红染色后作电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Cp的形态类似于Cj,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Cp菌体一端有1~5根有鞘鞭毛,末端有终球;Cj菌体两端各有一根无鞘鞭毛,末端未见终球。Cp菌体比Cj长,菌体的两端较Cj圆。在用钌红染色的超薄切片中,Cp菌体表面附着一层厚而密集的细丝状物质,而Cj表面仅有稀少的钢丝状物质附着。  相似文献   

10.
幽门弯曲菌和空肠弯曲菌的电子显微镜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cimens were made by preparing the ultrathin sections after negative staining and ruthenium red staining. The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hapes of Campylobacter pyloridis (Cp) and C. jejuni (Cj) were similar, but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in their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Cp had one to five sheathed flagella at one end with bulbous tips. Cj had only one unsheathed flagellum on each end without a bulbous tip. The cell body of C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j. A layer of thick and dense delicate filament-like substance was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ell body of Cp in the ultrathin sections with ruthenium red staining, in the case of Cj only a little of such a substance could be noted.  相似文献   

11.
1982年6—9月间,我室进行了919例全年令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的细菌学检查,在收集附属儿童医院患儿标本的过程中,实验人员均亲自前往采集肛拭标本,有些患儿由于受肛拭的刺激,水样粪便可喷射而污染实验人员的手、衣服和鞋袜。虽每次采集标  相似文献   

12.
胎儿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曾称胎儿孤菌(Vibrio fetus),是人兽共患病原菌,可致家畜传染性流产及动物腹泻。本菌有三个亚种:胎儿亚种(C.fetus subsp fetus),肠道亚种(C.fetus subsp intestinalis)及空肠亚种(C.fetus subsp jejuni)。1973年Veron及Chatelain把此菌列入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人类弯曲菌属感染症可大致分为:全身感染症,合并败血症(髓膜炎、胎盘炎、亚急性心内膜炎、淋巴结炎、肾盂肾炎、关节炎、皮肤脓疱等),主要由  相似文献   

13.
自296的急性腹泻的成人和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到空肠弯曲菌31株,总检出率为10.47%(成人为5.46%,婴幼儿为18.58%);自慢性腹泻35例中,检出1株,检出率为2.86%;非腹泻幼儿 231例,分离到空肠弯曲菌14株,检出率为6.06%。有4株进行热裂解气液相色谱分析。弯曲菌的生物分型,人源株以生物2型为主,占89.99%。弯曲菌肠炎的临床特征与菌痢相似。庆大霉素和红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弯曲菌属(Thegeaus Campylobacter)主要与某些动物疾病有关.l964年Lery在生牛奶引起的腹泻爆发病例中,通过血培养和粪便直接镜检首先证实了空肠弯曲菌(Camnylobacter jejuni)可以引起人的肠炎,但粪便培养未获成功.直到1972年比利时学者DeKeystr等应用粪便滤过法才首次从2例病人粪便中分离到此菌.翌年Butzler等进  相似文献   

15.
空肠弯曲菌已被证实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一种常见和重要病原菌。欧洲、非洲和北美报导该菌在腹泻患者中占3%~11%。近年来国内有少数报导,粪检阳性率在4.1%~9.7%左右。由于其临床症状极似菌痢和肠套叠,仅依粪便常规检查,容易造成漏  相似文献   

16.
空肠弯曲菌是人类腹泻,尤其是婴幼儿肠炎的重要病原菌而日益受到重视。而抗菌药物的选用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地区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实属必要。现将我们分离的24株空肠弯曲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试验菌株均系从本院腹泻患儿粪便分离所得。全部菌株均经生化试验鉴定为空肠弯曲菌。药敏纸片系上海医学化验所提供。培养基采用血液琼脂。方法本试验采用纸片法。将新分离到的菌株接种血液琼脂平板,贴上纸片,放入烛缸中,42℃下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按常规标准判定。观察结果见上表;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日本空肠弯曲菌(campyiobacter jejuni)是一种由食物引起的肠道感染最常见的病菌,据报告1989年每月分离的病菌大于300例。一般认为鸡是感染的主要来源。本菌的肠道感染力极强,只要几个细菌就能在肠道感染和定居。为了预防本菌的感染,对于它在肠道定居的机制应该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18.
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用负染及超薄切片技术制备样品,并在电子显微镜下对空肠弯曲菌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证实该菌的多形性是菌体具有多个弯曲,而不是几个细菌的菌体粘在一起形成的。还观察到该菌的细胞壁外侧可能存在着微荚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