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右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转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右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特点及转流经验.方法:对1998年7月-2004年6月286例右侧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转流时间17分~168分(36分),阻断腔静脉时间5分~114分(22分),术中心脏停搏3例,其中手术死亡1例.鱼精蛋白过敏死亡1例.282例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右进胸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且功口小,创伤轻伤口愈合好、美观、胸廓稳定等优点.有一定的外科技术难度,灌注师应根据不同病种和术者技术水平,平估体外循环时间,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处理对策,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微创小切口心脏不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1年4月。2004年5月对76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微创正中小切口及右前外侧小切口停跳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该组病例无死亡及肺、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这种微创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简化了手术方式,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ICU监护时间,节省库血用量,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迅速,为一种较好的转流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肺转流技术。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6月的190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浅低温体外循环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心脏手术均顺利脱机,不需辅助循环,浅低温体外循环时间25~81(29.8±11.2)min,术后无并发症。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更适合于时间短、比较简单的先心病矫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右前外侧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以右前外侧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1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5例。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0.55min,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和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12大,平均8大。随访20-51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无残余分流和杂音。结论:右前外侧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7例,室间隔缺损3例,左房黏液瘤2例,二尖瓣中度狭窄1例.结果 全组术后无死亡,无栓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38.4±16.2)min,术后胸液引流量(150.5±36.8)ml,住院时间为(7.0±1.5)d.全组患者随防3~12个月,心脏无杂音,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无残余分流或瓣周漏,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采用经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疗效好,切口隐蔽、美观,符合微创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 1 993年至 2 0 0 2年 1 1月 1 0 9例浅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种分类、术前心功能、体外转流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全组体外转流时间 1 2~ 1 30 m in,平均 37min,多巴胺用量 0~ 5 μg/ kg· h- 1 ,术后辅助呼吸 4~ 2 4 h,平均 1 2 .8h,发生并发症 1 5例次 ,死亡 1例 ,住院手术病死率为 0 .91 %。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术中心肌始终有氧合血灌注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无血及再灌注损害 ,浅低温状态有利于降低全身代谢耗氧 ,进一步完善了术中心肌保护 ,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术后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致命并发症发生 ;同时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及不需漫长的降升温过程 ,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 ,操作简单易行 ,有利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心病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心脏不停跳的方法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特点。方法:对1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浅低温不停跳、高流量的体外循环转流。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停机,无低心排及脑部并发症,无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结论: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的重点是预防术中发生心室纤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选择40例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术中应用保持鼻咽温在34℃左右的高流量灌注:小儿2.8~3.0 L/(m2*kg);成人2.4~2.8 L/(m2*kg),术中头部降低15°~20°,保持心脏在空腔状态下手术;另选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结果与心脏直视停跳手术相比,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无1例发生血气栓,血液生化变化小.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避免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同时减少了体外循环时间,较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报告23 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经验,认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减轻了对心脏的损害,心内操作中保持较深的麻醉和注射艾司洛尔降低心率至50 ~60b/min ,既可降低氧耗,又利于手术操作,从而缩短转流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和中低温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 方法:分析518例3岁以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其中96例(组1)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422例(组2)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动脉血气等围手术期资料. 结果:不停跳组患者的平均转流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也较停跳组低(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中低温停跳组少(P<0.01),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停跳组短(P<0.01),而氧合指数高于停跳组;不停跳组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明显低于停跳组(P<0.01),另外不停跳组术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也较低. 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技术. 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11.
施超  刘学刚  唐震  刘以尧  李小军  刘戈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41-1342,1417
目的总结右胸小切口微创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室应用右胸小切口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直视手术共275例,其中175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另外100例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完成。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手术(胸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结果右胸小切口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停跳手术组CPB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右胸小切口组;术后监护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微创小切口是一种简洁、高效、经济的微创技术,可和不停跳技术联合应用达到双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完成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以减轻手术对病儿的身心创伤,同时达到美容效果。方法全组共16例患儿,其中单纯继发孔型房缺12例,房缺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均采用经肋间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直视手术。结果手术顺利,无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传统上经右心房切口入路的心内直视手术,经右胸壁微创切口、常温心脏跳动中完成,具有创伤轻、手术中无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体外循环时间短、病儿术后恢复顺利和美容效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方法:1997年3月至1998年9月,经腋下及腋前外小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16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45.2min,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结论: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对内毒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前后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内毒素的来源和进入机体的途径。方法 选用家猪7只,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应用鲎实验法测定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3h,复跳后10min、60min门静脉及右心房血的内毒素含量。结果 复跳60min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5),复跳后60min,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右心房(P<0.05)。结论 长时间体外循环(3h)血中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以内源性内毒素为主,门静脉为内毒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89例采用微创手术方式进行心脏直视外科治疗的病例。方法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经右腋下6cm-8cm孤形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41例,中低温停跳心内手术48例。结果 全组心脏转流插管顺利,心内显,手术经过顺利,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右腋下切口不需劈开胸骨1切除肋骨,创伤小;心脏不停跳,不需要降温,不存在再灌注损伤;皮肤切口隐于腋下,美学效果佳;术后感染机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需要经过升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的心内直视手术无明显禁忌症。胸壁进路以第三、四肋间为佳。  相似文献   

16.
介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方法:自1993年7月~1999年6月,经正中或 前外胸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14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67例,室间隔缺损35例,部 分性房室共同通道16例,法乐三联症13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3例,二尖瓣替换术 2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2.3min,平均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1.5min,术后恢复良好,无低心排、严重心 律失常、栓塞及脑部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 用,可广泛用于包括左右心系统相通的许多心内手术及二尖瓣替换术等。此技术的主要环节是预防术中心室纤 颤和动脉气栓。  相似文献   

17.
李俊  李庄  李爱民  杨利杰 《重庆医学》2012,41(26):2683-2684,2688
目的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均采用腋下第3或第4肋间微创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8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心肌阻断时间为(21.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0±2.3)d。随访3~1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适用于...  相似文献   

19.
三种手术入径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体外循环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三种手术入径的体外循环(CPB)建立与管理。方法5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15例)、右腋下小切口(19例)及胸骨正中切口(25例)三种术式完成,胸腔镜组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CPB;右液下小切口采用升主动脉、直角腔静脉插管建立CPB;正中切口采取常规插管方法建立CPB。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均痊愈出院。胸腔镜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比较,输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CPB时间、手术时间也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右腋下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比较,胸廓畸形、创伤、输血量、引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术后住院天数也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三种手术入径均是安全、可行的,微创小切口更优于胸骨正中切口,CPB建立方法虽有所不同,但其管理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于麻醉诱导后转机前给予三磷酸腺苷,用量160μg/kg,以WZ-50C6微量泵输入,5ml/h,10分钟输完。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分别在术前、转机后30分钟及术后6、12小时各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3ml,测定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记录CPB转机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ICU监护时间以及围CPB期间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心肌损伤的指标心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梯度低于对照组。实验组CPB转机时间、ICU监护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围CPB期间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均少于对照组。结论三磷酸腺苷对不停跳心内直视手病人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