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71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以提高起搏器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710例,随访0.5 ~6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 起搏器植入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积血及血肿(n=10,1.41%)、电极导线移位(n=8,1.25%)、起搏阈值升高(n=6,0.93%)及囊袋侵蚀(n=2,0.28%).出血的发生与年龄偏大有关;电极导线的脱位主要是电极导线固定不良所致;囊袋侵蚀与患者体型偏瘦、囊袋制作偏小,或与原起搏器形状不相称引起皮肤受压缺血有关.结论 随着技术熟练及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永久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沈阳军区总医院 1988- 0 9~ 2 0 0 3- 0 7安装起搏器者 5 1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结果 术后常见并发症共 6 9例次 ,其中感染 5例 (7 2 % )、血肿 10例 (14 5 % )、囊袋破溃 7例 (10 1% )、血气胸 10例 (14 5 % )、起搏器综合征 10例 (14 5 % )、感知障碍 7例 (10 1% )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 2例 (2 9% )、电池提前耗竭 3例 (4 4 % )、术后心律失常 3例(4 4 % )、电极脱位 10例 (14 5 % )、电极断裂 2例 (2 9% )。结论 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提高鉴别能力、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 ,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 ,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  相似文献   

3.
赵培凯  张顺宝 《山东医药》2007,47(30):117-117
1989~2007年,我们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51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9例(次)。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男188例,女122例,年龄22~85岁。310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94例,双腔起搏器216例,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共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25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血肿7例、电极导线脱位4例、囊袋破溃及感染9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囊袋血肿的发生与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有关,电极导线脱位、囊袋破溃及感染等大部分与手术有关,起搏器综合征与VVI起搏模式有关。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提高鉴别能力、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和加强术后随访,可将起搏器并发症降低到低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310例行起搏器置入术患者进行随访,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植入的63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出现并发症21例,占3.38%,其中合并气胸3例,感染4例,囊袋血肿2例,导线脱位或断裂4例,心肌穿孔1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2例,肌肉跳动3例。结论对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格护理和定期随访,发生后及时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11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1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和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本院安装的116例永久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共18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17例,其中囊袋内积血及血肿9例,囊袋皮肤溃破起搏器外露1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起搏介导性心律失常(PMT)1例,起搏综合征2例。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早期识别能力并及时处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5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收集256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共28例,其中囊袋血肿12例,囊袋破溃感染2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起搏综合征4例,心外肌肉收缩2例,精神神经症状3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3例。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早期识别能力并及时处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挽救了数以百万病人的生命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起搏器质量的改善及操作技术的改进 ,植入起搏器的适应证已不再是有阿斯综合征发生者 ,凡因心动过缓引起的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 ,经内科治疗效果差或无效者 ,或因心动过缓可能致生命危险者亦为安装指征 ,这对预防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1] 。但安装起搏器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 ,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而导致起搏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情况,寻找其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对382例植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症情况:囊袋血肿15例,电极脱位8例,电极断裂2例,囊袋破溃并(或)感染4例,感知不良6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弄摆综合征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应加强对植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囊袋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6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69例患者中,8例(11.5%)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1.4%)起搏器囊袋感染合并脉冲器外露、2例(2.9%)囊袋感染、5例(7.2%)囊袋积血。结论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加强术前评估、提高术中操作水平及术后病情观察,有利于预防并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室起搏电极导管植入的定位和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技术对33例需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进行起搏电极导管的植入和定位,分别取剑下上腔静脉切面、剑下或心尖四腔切面、左侧位心尖四腔和胸骨旁四腔切面和剑下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反复确认电极导管尖端经上腔静脉、右房、三尖瓣定于右室心尖部并测定电极各参数。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电极导管定位指标及参数均较满意。随访6月~76月,除1例电极导管脱位重新定位外,无其他并发症,起搏系统工作正常。结论超声引导下实施心脏起搏可作为X线透视下永久起搏术的替代和补充,采用多切面、动态观察电极导管尖端走向是定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心室起搏发生室房传导与返复心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访23例心室起搏后出现室房传导者,其S-P(Spike-Pwave)时间为267±130(160~640)ms。其中15例心电图仅呈现逆行传导的P(P)波,8例同时出现返复心律;11例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起搏器综合征表现。有与无起搏器综合征者S-P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03.3±29.0msvs190.0±26.2ms,P>0.05)。临床症状与返复心律出现的频率及S-P时间有关。本组6例起搏器综合征患者血液动力学结果:①右房压升高。②股动脉压持续降低(>2.7kPa)。③动脉压呈波动性下降。④有返复心律时室压波动。这四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或并存。血液动力学变化与逆传激动激活房壁及肺静脉壁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导致血压和颅内压下降、心排血量降低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安置DDD起搏器143例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6例安置DDD起搏器患者中长期随访的143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143例发生并发症37例(25.8%),大部分为感知故障(30例,占21.0%),其余依次为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3例,占2.1%)、电极移位(2例,占1.4%)、局部肌肉抽动和导管折断(各1例,各占0.7%)。大部分并发症(感知故障和PMT)可经体外程控有关起搏参数(如调整感知灵敏度、延长心房反拗期)而得以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经静脉拔除114根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经静脉除 114根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的结果。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和标准化器械 ,经上腔和 /或下腔静脉对 75例患者的 114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拔除指征为起搏系统顽固性感染 (97.3% )和电极导线断裂并脱入心腔 (2 .7% )。结果 :电极导线置入时间 5 .7± 5 .4 (0 .5~ 2 1)年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35根和 78根。完全拔除电极导线 94根 (82 .4 % ) ,部分拔除 15根 (13.1% ) ,其余 5根拔除失败。术中一例因右心耳撕裂发生急性心包压塞。完全或部分拔除电极导线后 ,患者的感染症状被完全控制。结论 :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是根治起搏器置入术后顽固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房室结消融 +VVIR起搏器 (ABL +PM)治疗对永久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的改善及评估该治疗的安全性。选择 3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 ,14行例ABL +PM治疗 ,16例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12个月所有患者均做GWB和CSS生活质量评分 ,心脏超声测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值 ,活动平板测运动耐力 ,用Holter记录最快、最慢心率。并观察治疗后临床事件的发生。结果 :永久性房颤患者ABL +PM或药物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患者心室率、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P <0 .0 5 ) ;但ABL +PM组左室内径缩小 (P <0 .0 5 ) ,药物治疗组无改变 (P >0 .0 5 )。ABL +PM或药物治疗后 12个月组间比较 ,ABL +PM组心室率控制、左室内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药物组 (P <0 .0 5 )。再次住院人次ABL +PM组较药物组减少 (P <0 .0 5 ) ,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事件两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ABL +PM或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永久性房颤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但ABL +PM优于药物治疗。ABL +PM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