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称为 HLA,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表明 HLA 相关基因在某种程度上可决定感染了麻风杆菌后的易感人群发生麻风病的类型,但与麻风的易感性无关。作者着手研究是否有与 HLA 抗原相关的特殊基因可以解释 LL 型麻风病人易出现结节性红班(ENL)反应的原因。在印度,他们在65例多次有 ENL 反应的 LL 型麻风病人和其他71例无此病史的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表明:麻风病的临床和组织学“光谱”系由宿主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反应所决定的。瘤型麻风似具有特异性的细胞免疫缺陷,而结核样型病人的此种缺陷则不太明显。瘤型麻风的这种特异性的细胞免疫抑制,具有宿主依赖性的特征。它可能由遗传所决定。而决定对某些抗原的免疫反应性的基因则与主要的组织相容性基因密切相连。鉴于人体的组织相容系统,即HLA,与许多种疾病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9名江苏汉族麻风病人(L型32名.T型37名》进行了HLA-DR分型,弃分别与65名健康对照相比较.观察到全部病人组和L型病人组DR2抗原频率显著增高,校正后仍有显著性(两组分别为X2=9.16,P=0.003,Pc=0.024,RR=3.15;X2=11.69,P=0.0006,Pc=0:005).T型缪观察到DR:低度增加一(频率差为0.163),但无显著意叉.恨据Porta-McHugh公式,按常巢色体隐性模型(A.Rmodel)用HLA-SA-B程序计算216个HLA-ADR,HLA-B,DR单语型筒假设的麻风易感基因.三位点连锁不平衡参数相对值,发现了四个相对易感麻风的单倍型,All-DR2为相对易感L型麻风的单倍型A9-DR2,All-DRs,Bwso-DR3是相对易感T型麻风的单倍型.本文结果进一步提示;假设的麻风易威基因是同HLA区域相连锁的,向接说明疾病易感基因可能在DR位点侧两型麻风均司能呈多抗原弱相关.两型麻风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一可能是尸组异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川省彝族人群HLA—DRB1、HIA—DQB1等位基因与麻风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四川省彝族100例麻风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分别进行HLA—DRB1和HLA—DQB1等基位因检测,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麻风病例组HIJA—DRB1*13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Hu—DRB1*13可能与四川省彝族麻风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对应用HLA分型方法研究其与疾病的关联日感兴趣。特别是遗传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为探索HLA抗原与瘤型麻风的关联,我们随机测定了无血缘关系的13例汉族瘤型麻风患者的HLA—A、B位点的抗原频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09例江苏汉族麻风病人(L型61例,T型48例)进行了HLA-A,B分型,并分别与116名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到金部病人组和L型组中al,Aw30+w31抗原频率降低,B17抗原频率降珍极显著,校正后仍有显著性.T型组中Bw54 (w22)和Bw60(B40)抗原频率降低.但校正后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已经显示遗传因素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或反应型的明显个体差异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鉴定对麻风的易感性或抵抗力的遗传标记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能早期鉴别易患麻风的个体,有助于评价预防麻风的计划,对诊断、治疗和预后也有贡献.鉴定基因也许能提供研究这些基因产物和麻风菌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及获得更多的麻风免疫病理学的见解.HLA系统的产物可能在对传染原的免疫反应中有重要的功能,因此,可以测试HLA抗原以寻找遗传标记.以往,对HLA-A-B-C抗原与麻风或  相似文献   

8.
阿根廷的Bergel 40多年来,坚持认为麻风是一种代谢病,系食物中缺乏天然抗氧化物,以致组织细胞中发生无限制的脂质过度氧化,而麻风菌则是有益于人的共生生物,可利用能损伤组织的过氧化物。因此他认为麻风菌有用,不应将其杀死。他断言DDS对麻风菌无任何直接  相似文献   

9.
自1982年WHO推荐MDT后,全球麻风率也显著下降。1991年WHA提出在2000年将麻风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加以解决,其定义是患病率降至1/万以下。然而有些地区实施MDT多年,发病率并无显著下降,要达到的目标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另外,一个国家即使达到了这一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当前有关聚合酶链式反应应用于致病性分支杆菌病,特别是该技术在麻风病研究中的潜力的文献进行了复习。文中涉及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的基本原理,程序,敏感性,特异性,用于麻风病诊断的理论基础,聚合酶链式反应标本的制备,实验中易犯的错误以及在麻风病方面的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2.
13.
世界卫生组织麻风专家委员会197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五次会议,彻底地改变了以前关于瘤型麻风化学治疗的意见。这一改变的理由是:1.继发性氨苯砜抗药性的危害正出现于大多数国家。首先被证实的病例是1963年在马来西亚发现的,此后关于报告过的和未报告过的病例几乎随时随地在调查的地方都可发现,包括澳大利亚、缅甸、印度、日本、香港和菲律宾等。2.对抗麻风的第一线药物的药理学有了更好的了解,这包括快速杀菌作用的如  相似文献   

14.
细菌感染时被动员起来的吞噬细胞怎样处理各种细菌,特别是细胞内寄生菌,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已知活化的巨噬细胞对许多细菌有杀菌或抑制发育的作用。就抗酸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关系而言,细菌有三种防御机制:①被吞入巨噬细胞的细菌有居于吞噬小体中不进入细胞浆的能力,从而可避开溶酶体中的酶,麻风菌即属于此:②鼠麻风菌可位于吞噬小体内抵抗宿主的杀菌能力,即  相似文献   

15.
ILA成立于1931年,那时一定也考虑过非洲的麻风问题。近年来非洲的麻风专家出席国际麻风会议的越来越多。非洲多数国家很早即有一些教会和非政府组织在从事麻风防治,而非洲当地人只是做些辅助工作,但在麻风方面非洲是有贡献的,它在开罗组织过1938年的国际麻风会议,提供过大风子,最近几年首用B663,试用  相似文献   

16.
Lucio麻风和Lucio现象(Lucio phenomenon,LP)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特殊的麻风表现及麻风反应状态,目前世界上报道较少。LP主要发生于未经治疗的弥漫性瘤型或界线类偏瘤型麻风。该病准确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该病病情较凶险,部分患者预后较差。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现历史及命名、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共8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第44届世界卫生大会(1991)通过了2000年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球消灭麻风的决议。“消灭”的标准为患病率低于1/10万。这给全球的麻风工作者以很大鼓舞。近几年由于许多国家推广实施WHO的方案,麻风流行率已显著下  相似文献   

18.
现在将谈谈我对麻风的预防和治疗的看法,我将麻风看做一种代谢性疾病,而不是传染病。我认为麻风是一种叫做自体氧化病的代谢紊乱,是由于人体内自体氧化反应的控制失调,以致持续不断地形成类脂质的过氧化物,为麻风提供了一种生物化学的基础。这样来看待麻风,将可对其预防和治疗提出一些设想。预防要预防麻风只有设法消除这种自体氧化病才行。只要不存在这种氧化病,麻风就不能发生,即使有麻风菌也不能。在流行麻风的国家中预防麻风就是预防自体氧化病,其  相似文献   

19.
20.
郎格罕细胞(LC)是一种表皮树突状细胞,表面具有Fc及C3b受体,并可表达Ia抗原,因此与巨噬细胞类似,而被认为是与皮肤有关的淋巴样组织(SALT)的"边防哨",能呈递、处理抗原,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对LC在诱导皮肤接触过敏反应或迟发超敏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已有了较清楚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