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检查手段目前仍以结肠造影及纤维结肠镜(FC)为主。但一些病人因种种原因不能作上述检查。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既能对结肠Ca进行诊断,还能观察肠外侵犯和转移的情况。我院近年来运用西门子六排螺旋CT,对多例结肠癌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并与结肠双重造影、FC及手术病理所见对比,旨在探讨螺旋CT对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将33例结肠镜直视下活检、19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43例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结果:诊断符合率内窥镜为90.9%,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为84.2%,螺旋CT扫描癌肿检出率为44.2%,淋巴转移符合率28.2%,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87.5%,原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诊断符合率66.7%。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及预防结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不能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可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螺旋CT检查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其检查手段目前仍以结肠低张力气钡双重造影及内镜为首选。由于CT在我国的普及,其作用逐渐得到肯定。本文旨在采用CT检查手段,并结合手术及术后的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深入研究30例结肠的多种表现,体现CT在指导普通外科诊断结肠癌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其检查手段目前仍以结肠低张力气钡双重造影及内窥镜为首选。由于cT在我国的普及,其作用逐渐得到肯定。本文旨在采用CT检查手段,并结合手术及术后的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深入研究30例结肠的多种表现。体现CT在指导普通外科诊断结肠癌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在结肠息肉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月采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并与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进行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漏诊率比对。结果本组采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检查结肠息肉X线征象阳性135例,阳性率51.13%;单发结肠息肉95例,多发40例,息肉直径大小5—35mm。〈2cm结肠息肉41例,〉2cm结肠息肉94例。乙状结肠71例,降结肠39例,横结肠2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阳性132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35例,诊断符合率97.77%;纤维结肠镜检查阴性121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29例,诊断漏诊率5.94%。结论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痛苦小,能全而了解整个结肠和阑尾的情况,对结肠的解剖和各段结肠的位置显示较真实,同时也能观察到结肠外病变对肠壁的影响。与纤维结肠镜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97.77%,诊断漏诊率5.94%。可以做为对结肠息肉诊断首选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气钡双重造影和256排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进行诊治的胃癌患者120例与胃炎患者120例,均进行气钡双重造影和256排CT检查与诊断,观察影像学特征与诊断效果。结果气钡双重造影诊断胃癌符合114例,胃炎符合108例,诊断符合率为92.5%;而256排CT诊断胃癌符合119例,胃炎符合118例,诊断符合率为98.8%;256排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气钡双重造影(P0.05)。气钡双重造影均能清楚显示胃癌大小、形态与病变范围;胃炎患者多表现为病灶部位息肉状,圆形或椭圆形。CT表现为胃壁均质不规则增厚,强化后扫描病灶呈均质或者层状强;而胃炎患者表现为胃腔与胃壁正常,胃体不明显隆起。胃胃癌患者的血流量和血容量明显高于胃炎患者,而达峰时间明显低于胃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和256排CT对胃癌的诊断均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其中256排CT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而CT灌注的应用能通过血供状况判定胃癌情况。  相似文献   

7.
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结合病理检查确诊的5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 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61.82%,食管上段癌4例,中段24例,下段6例;CT检查诊断符合率81.82%食管上段癌7例,中段癌27例,下段癌11例。30例癌肿块局限于食管腔内全部手术治疗;肿块向管腔外生长15例,8例周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提示肿瘤外侵,但未侵及邻近结构,行手术治疗,7例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行放疗。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于早期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可对中晚期食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二者结合可为食管癌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对比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由2017年9月—2019年3月以来,前来门诊问诊的50例胃癌患者。按照其诊断方式的不同,将这50例胃癌患者按照平行对照的方式以1:1的形式随机分配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取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率。结果:两组胃癌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均能得到详细的各项指标数据,但观察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确诊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均对胃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对比显示出螺旋CT的确诊率要高于气钡双重造影,更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对于临床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是人体中最大的负重关节,而且是许多关节病变的常见、好发部位。作者分析了临床几种常见的髋关节病变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179例经数字化成像气钡双重对比(n=96)和CT检查(n=83)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术前确诊率。所有早期食管癌患者均经食管镜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结果数字化气钡双重对比成像检查提示早期食管癌患者96例,经病理证实85例为早期食管癌,诊断准确率为88.5%。CT检查提示早期食管癌83例,经病理证实76例,诊断准确率为91.6%。两组确诊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是检查胃、食道及十二指肠疾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检查方法,其操作简便无创伤,应用低张力造影更利于发现微小病变而使结果更为准确。654—2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低张力药物。现有临床病人40例,经普通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可疑病变或病变显示不清晰,又经低张力造影,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应用654—2行低张造影在检查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所有病例结果均经手术或胃镜证实)。  相似文献   

12.
刘敬 《山西临床医药》2010,(2):158-158,160
近几年来,随着CT设备的不断更新,三维成像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结肠病变的研究逐日增多,特别是64层螺旋CT以其高速度、更加薄层、更大范围的容积扫描,为这一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30例经纤维结肠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进行了三维成像与CT仿真结肠镜(CTVC)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肠克隆病(Corhns)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小肠节段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基本病理变化以反复溃疡伴有纤维化的肉芽肿增生性病变为特点。西方国家发病率较我国高。由于小肠的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小肠克隆病的诊断较为困难,自从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开展以来,特别近来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日趋成熟应用,它已成为检查小肠病变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叶支气管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做纤支镜活检8例,手术5例,全部病例均摄正侧位胸片及行CT检查。对原发的各种组织类型X线及CT中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其位置、大小、边缘和转移情况。结果10例原发性肺叶支气管癌CT表现示:结节型5例,浸润型2例,结节浸润型3例。结论CT是肺癌时诊断肺门和纵隔侵犯的更佳方法,较X线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半月板在常规X线下不显影,平片对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大,膝关节造影和关节镜检查均为创伤性检查,给患者带来痛苦,且有一定的并发症。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价值较为可靠,但价格较高,不易普及。我院近年来开展单侧膝关节半月板轴位薄层重叠CT扫描,现收集半月板显示良好病例32例,观察半月板撕裂、半月板囊肿和盘状半月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胃肠道X线检查采用低张双重造影以来,对胃肠道病变,尤其是早期癌肿的发现有所提高。 残胃由于手术后变化多,能削特征消失,粘味行走发生改变以及视剂不能存留等因素致使检查困难,正确诊断率尚偏低。采用低张双重造影检查残胃能对残胃病变的正确率有所提高。gold和OH曾首先介绍过残胃双对比造影。现将我近十年来曾行残胃低张双重造影检查,资料比较完整337例作一分析估价。  相似文献   

17.
钡餐检查作为胃肠道的常规检查项目,随着设备的更新、气钡双重造影的开展,对胃肠道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溃疡、肿瘤的及早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胃肠功能性改变的观察国内外放射界学者报导的较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胃肠功能的改变报导的更少。本文对我院2000年~2003年120例住院三月至半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传统钡餐检查,以X线影像为依据,对胃潴留液量、形态类型、胃紧张度、幽门一时性痉挛,胃蠕动和排空功能等进行观察总结,为临床准确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53例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并经超声检查检出或疑有肝占位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CT检查其中49例发现肝占位。超声造影记录所观察病灶的造影剂灌注过程,转移灶的大小、数目,并与常规超声及增强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检查53例发现131个病灶,超声造影确认51例193个病灶,22例发现新病灶62个,其中<1.0cm占41.9%(26灶);CT发现新病灶46个;常规超声、CT、超声造影3种方法显示的最小病灶分别为0.8cm,0.9cm,0.6cm。51例肝转移癌109个重点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的灌注特征呈4种形式:第一种为肿瘤周边呈快速环状强化,本组占72.5%(79个灶);第二种为动脉期快速团状强化,快速廓清,占15.6%(17个灶);第三种为动脉期至实质期病灶内均无增强,占8.2%(9个灶);第四种动脉期或门脉期延迟增强或与肝同步,实质后期轻度退出,占3.7%(4个灶)。结论肝转移癌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的研究以及对转移癌数目、部位的确认,尤在实质期对小转移灶及临床前期微小癌灶的早期检出,对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血管栓塞是临床诊断的难题之一,血管造影是诊断肠系膜血管栓塞的黄金指标,但由于系有创检查,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使用较少。笔者收集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11月经手术证实的肠系膜栓塞13例术前螺旋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超声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肿瘤的超声诊断。方法本文总结了经超声诊断的28例结肠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并结合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8例结肠肿瘤超声检查正确诊断24例,漏诊2例,误诊2例。结论超声诊断结肠肿瘤肿块显示率高,达92.86%。能明确显示肿块位置、大小、数目、内部结构、有无肠梗阻、浸润及其他脏器转移,且价格低廉、简便易行、可重复检查、无痛苦,尤其对外生性结肠肿瘤及壁内肿块有独到之处,不同程度优于钡灌肠、内镜及CT检查,应作为结肠肿瘤主要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