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乙酰螺旋霉素致药物性眩晕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2岁。因咳嗽、吐痰20年,憋喘10多年,加重2天,于1994年7月23日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收入院,经静点抗生素,利痰、平喘等综合治疗,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于8月2日改为口服乙酰螺旋霉素片。用法为每次0.2,每日3次,服药三天后,逐渐感到头晕,视周围物体摆动,走路不稳,行走困难,夜间更为明显。伴恶心无呕吐、耳鸣、耳聋。查体无眼球震颤。持续2天。即停乙酰螺旋霉素,3天后症状逐渐消失。当停药后第五天再次口服乙酰螺旋霉素时,于服药3天后又出现上述相同症状。停 相似文献
3.
4.
5.
6.
秦黛 《中国冶金医学杂志》2007,24(6):737-738
药物性肝病(DILD)是药物经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因其毒性作用或机体的过敏反应而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伤。近年来,DILD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为探讨有关DILD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特点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 (ADRs)监察工作中 ,对我院 1 999~ 2 0 0 0年间在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病历进行逐例筛选 ,选择无肝炎史或肝炎家族史 ,经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升高者 32例 ,详细分析其临床情况。1 资 料32例ALT升高患者中 ,男 1 5例 ,女 1 7例。年龄最小的 7岁 ,最大的73岁 ,其中 1 5岁以下 3例 ,1 6~ 60岁 1 5例 ,61岁以上 1 4例。2 结 果经药物治疗后 ,2 3例出现乏力 ,食欲差。 1 2例右侧肋区胀痛 ,且右侧肋缘下可触及肝脏并有压痛者 4例。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2例。甲、乙、丙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查均为…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06年我院临床各科室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发病多在用药后1~3周占79.6%;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恶心、黄疸,腹胀、腹痛、皮疹;肝功能检查提示ALT、AST增高,以ALT增高为主,黄疸指数均异常;部分病例有嗜酸性细胞的增高;肝损害常见药为抗结核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中草药、抗甲亢药物四大类共53倒79.3%;及时停用可疑肝毒性药物,保肝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病情好转,3例出现肝衰竭.结论 临床工作中重视药物肝炎是预防药物性肝炎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的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其缺陷也暴露出来 ,特别是耳毒性抗生素对人类的危害已引起专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1 什么是耳毒性抗生素某些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能损害听力器官、影响中枢神经 ,甚至使人因药物中毒而致耳聋 ,这些抗生素统称为“耳毒性抗生素”。主要有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有些抗生素容易损害前庭 (管理平衡的器官 )引起眩晕、有些则选择性地伤害耳蜗 (管理听觉的器官 )引起耳聋。像链霉素等属前者 ,而双氢链霉素等属于后者 ;卡那霉素等可同时侵… 相似文献
12.
住院病人抗生素应用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目的:调查我院抗生素使用状况与存在问题。(2)方法:从2001年4-10月间我院24个科室的出院病历中,每科室每月随机抽取病历3-5份,对抗生素的应用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3)结果:共调查577份病历,抗生素作用率为74.87%,其中单一用药钻50.00%,联合用药占50.00%,不合理用药占13.00%,手术科室抗生素使用率大于非手术科室,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100%,临床病原菌送检率7%。(4)结论:应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畸胎是孕妇们最关心的问题,其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而药物毒性引起畸胎是常见原因之一。早在60年代初期,国外曾有人用反应停作为止吐药,结果导致万名新生儿短肢、小肢和无肢等畸残,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滥用药物的现象仍时有报道。此外,某些医务人员在接诊已婚的非产科女患时,往往忽略问及有否停经或早孕,因而没有避免妊娠期间禁用的药物。另一种情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药物造成的肝损害的特点,致肝损害药物分布及如何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提高临床上用药安全和合理性。方法收集142例2008—2012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然后分别对肝损害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等统计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引起黄疸、恶心、厌油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主要中药、心血管药物和抗菌药物等,其中以中药或者中成药造成肝损害的比例最大。所有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其中大部分临床症状都有好转。结论医院医师在选用可能会造成肝损害的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有可以替代的药物时用可替代的药物。同时注意联合用药,控制单一品种药物的剂量,以求将药物对肝脏损害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7.
无论临床观察或实验研究均证明 ,许多药物或化学试剂具有耳毒性 ,使用这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这些化学制剂可引起听神经系中毒性损害 ,导致感音性聋。目前认为具有耳毒性的物质至少有 90余种 ,其中以抗生素、抗肿瘤药和奎宁最多见。耳聋的发生常为缓起渐进 ,早期无自觉听力障碍 ,待损害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始觉耳聋 ,平均在用药 1~ 3个月后出现症状。亦有一次大量使用或病人对该药具高敏性而突然耳聋者 ,多为双侧性。耳聋并不因停药而终止发展 ,听力可于停药 1~ 4年后仍继续下降 ,但亦有停药后听力有恢复情况。临床听力学检查一般均示耳…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耳聋(drug.induceddeafness,DID)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位听神经中毒性损害而产生的听力下降、眩晕甚至全聋。目前已证实有耳毒性的药物多达18100多种。作为药物应用的后遗症,DID困扰着众多患者。DID常发生在双耳,其听力损失可从轻度到重度不等,重者甚至出现全聋,有些药物导致的DID是可逆的,有些则可造成听力永久性损害。据早年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报道显示,在2407例后天性聋人中与用药有关者占35.2%。预后欠佳者绝大多数为未及时治疗而耽误者。 相似文献
19.
耳毒性抗生素最主要为氨基甙类抗生素。由于该类抗生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所以便出现了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的不良现象,致使中毒性耳聋屡有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精神痛苦,而且给家庭、社会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这就要求我们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该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减少或避免中毒性耳聋的发生,最大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