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与分析肌电图检查在儿童瘫痪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50例瘫痪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该组患儿行肌电图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针极肌电图与重复频率刺激,对于其中18例进行了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肌电图检查结果为肌源性损害41例,其中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8例(43.90%)、多发性肌炎3例(7.32%)、诊断不明20例(48.73%);肌电图检查结果为神经源性损害45例,其中确诊脊髓性肌萎缩2例(4.44%),急性脊髓炎28例(62.22%),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7例(15.56%),诊断不明8例(17.78%);肌电图检查结果为神经性损害67例,其中确诊注射性神经损害4例(5.97%),臂丛神经损伤22例(32.84%),外伤性桡神经损伤24例(35.82%),格林巴利综合征9例(13.43%),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6例(89.55%),慢性炎性髓鞘性多神经病2例(2.99%),诊断不明15例(22.39%);肌电图检查结果为重复刺激异常4例,其中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25.00%),多发性肌炎1例(25.00%),诊断不明25例(50.00%);肌电图检查正常180例,其中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11.11%),脑瘫7例(3.89%),诊断不明148例(82.22%)。结论对于肌肉病变及脊髓前角引起的瘫痪行肌电图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周围神经损害所引起的瘫痪进行定位、鉴别诊断及分型等具有突出应用价值,在对重度肌无力患儿行重复电刺激检查时常显示出较低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特点,旨为LSM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LSM确诊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结果肌电图表现正常占21.4%;神经源性损害占57.1%;源性损害占14.3%;既有神经源性又有为肌源性损害占7.1%;检测72条神经纤维表现为波幅下降占55.6%%,表现为传导速度和或潜伏期延长占27.8%,F波异常7.1%。肌肉病理表现为大量含有筛孔样空泡的肌纤维并脂质沉积。结论 LSM肌电图表现并非如肌炎及其他类型肌病以肌源性损害多见,而多表现为正常或神经源性损害,临床容易误诊,肌肉活检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针电极肌电图的检查结果,以及与肌源性损害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进行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比较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结果针电极肌电图正常率明显低于重复神经电刺激正常率(P 0.05),即针电极肌电图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重复神经电刺激;不同Osserman分型,患者肌源性损害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即肌源性损害表现与Osserman分型无相关性;无肌源性受损表现组以眼外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最多,而有肌源性受损表现组以肢体和球部肌肉起病为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针电极肌电图检查,准确度高,能够在一程度上显示病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平山病的神经肌电图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患者的神经肌图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每例患者均做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EMG(针极肌电图)。结果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呈神经源性损害,萎缩肌有纤颤、正锐波,运动电位时限宽,波幅高,部分病例在对侧无萎缩肌肉也有异常改变,MCV、SCV正常,F波潜伏期延长,出现变化。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单肢肌萎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检测。结果30例患者中有3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诱发电位,26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25例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2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30例环指潜伏期差值均大于0.4ms,6例拇短展肌见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肌电图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敏娟 《首都医药》2015,(3):320-322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8例CMT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 18例患者共144块肌肉中,120块肌肉静息期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112块肌肉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32块肌肉出现巨大电位(波幅>5m V),144块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混合相。MCV 144条神经中有30条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SCV有43条未引出感觉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结论 18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敏感于运动神经病变。由此可见,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30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肌电图(EMG)检测。结果①30例GBS患者均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要特点,运动神经异常率84.8%,感觉神经异常率42.4%;②有86.8%的F波出现异常,表现为出现率低,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③肌电图检查有68.0%的肌肉有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出现自发电位,募集反应呈单纯相。结论 GBS患者运动神经损害较感觉神经损害重,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特点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2例平山病患者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测。结果 12例患者SCV和SNAP波幅均在正常范围;DML延长者尺神经2例(16.7%)、正中神经1例(8.3%);CMAP波幅降低者尺神经7例(58.3%)、正中神经3例(25.0%);F波尺神经出现率异常11例(91.6%),潜伏期延长4例(33.3%),正中神经出现率异常8例(66.6%),潜伏期延长3例(25%);11例患者针极肌电图示双上肢肌肉均有神经源性损害,12例患者所检下肢肌肉、下胸段脊旁肌及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均未见异常。结论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对该病具有重要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申  寿纪菲  杨朝燕  张帅  郭亚珂 《安徽医药》2023,27(7):1346-134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一家系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点。方法 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9年4月收治的该家系部分成员进行体格检查、血生化、肌电图和基因检测等检查,绘制家族系谱图,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点。结果 该家系共12人,其中5人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病人,存在明显的遗传早现现象。5例DM病人均为慢性病程,以肌无力、肌强直为主要表现,伴心脏、内分泌、呼吸等多系统受累,肌电图可见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血清肌酶轻度增高或正常。结论 DM主要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受累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肌电图、病理活检和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0.
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34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肌电图除3例正常外,其余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纤颤电位、束颤电位与病程有关。结论肌电图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MND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受累肌肉的选择性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临床确诊DMD31例。结果:在上述31例中,表现为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与无力,近端肌群重于远端肌群,下肢重于上肢,伸肌重于屈肌。各项血清肌酶检查有不同程度增高,且肌酸激酶(CK)均有增高(100%)。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均为肌原性损害(100%)。5例行24小时尿内肌酸含量测定,有4例增高。3例行脑脊液检查2例见蛋白含量增高,且蛋白电泳有前白蛋白增高,γ球蛋白下降。结论:肌无力有明显选择性。血清酶学、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检查是诊断DMD重要的辅助检查,CK在血清酶学检查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颖  王湘庆  毕齐 《中国医药》2012,7(6):699-701
目的 分析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8例临床诊断为MSA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头颅MRI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 MSA患者男性(45例)多于女性(33例),男女比例为1.36∶1,中年起病,平均发病年龄(59±10)岁;MSA-C亚型多见,58例,占74.4%;58例(85.3%,58/68)患者头MRI显示阳性结果;34例(82.9%,34/41)患者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MSA是一种累及神经系统多部位的变性疾病,首发症状以小脑症状最多,多数患者出现3个以上系统同时受累.MRI表现多以橄榄、桥脑、小脑萎缩为主,对MSA诊断有肯定意义.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有助于MS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朱永霞  朱莉 《安徽医药》2015,(8):1563-1564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分别对65例健康志愿者和65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观察腓神经、胫神经、股神经的传导速度和胫前肌、股内侧肌、趾短伸肌的电活动变化。结果65例患者中,肌电图检查异常者为60例,与临床符合率为92.3%;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腓神经、胫神经、股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复合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延长,胫前肌、股内侧肌、趾短伸肌的时限延长,电压增高。结论肌电图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以四肢无力为首发症状的GBS患者临床电生理资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肌电图。结果 36例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40.28%,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60.42%;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MCV异常率分别为50.00%、53.53%、66.86%及72.22%;F波潜伏期延长21例,四肢肌肉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结论 GBS患者运动神经损害较感觉神经损害重,下肢较上肢明显;肌电图检查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慢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CTM)患者的肌电图检测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探讨慢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EMG)特点,避免临床误诊。方法本组病例来自本院2004—2011年非选择性住院32例慢性甲状腺亢进性肌病患者,对其进行神经系统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对其生化、肌酸激酶测定、肌电图检查及神经传导测定进行分析。结果 32位患者均有甲亢临床表现:甲状腺激素或自身免疫抗体升高;进行性肌无力和萎缩,以骨盆带肌最为严重;新斯的明试验阴性;肌肉变性与甲亢病情程度及病程呈正相关;肌电图动作电位时间显著缩短;肌活检提示肌源性损害。结论甲亢的病程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肌病的发生相关,一旦甲亢控制后,肌无力和肌萎缩等肌病症状可好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主要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挠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F波检测以及它们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EMG)检测。结果30例患者中,根性损害3例、全臂丛损害4例、臂丛上中干损害5例、臂丛下干损害6例、臂丛侧索损害3例、臂丛后索损害4例、臂丛内索损害3例,正常2例,总异常率93.3%。结论肌电图检测可确定臂丛神经损害的部位和范围,判断其损害的严重性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I型(CMT I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肌电生理特点之间的关联。方法观察25例CMTI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检测其双下肢侧及上肢远端的常规肌电图、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改变情况,并探讨CMT l的肌无力、萎缩程度与胫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CMAPs及MCV的关系。结果本组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双下肢或四肢对称性远端肌无力和(或)肌萎缩,本组患者症状局限于双下肢者7例。肌电图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速度下降甚至不能引出,波幅降低。患者病程延长与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CMAPs下降趋势有相关关系(r=0.39,P<0.05),MCV也出现类似的变化趋势(r=0.28,P<0.05)。且肌肉萎缩、无力程度与CMAPs正相关而与MCV无相关关系。结论本组CMT I多在青少年时期起病,以慢性进行性双下肢或四肢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特征,肌电图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是诊断CMT 1的依据之一,并与疾病的进展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幼儿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探讨电生理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幼儿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传导检查,包括远端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幼儿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弛缓性瘫痪.所有患儿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下降,伴有远端潜伏期延长和运动传导速度减缓.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伤.结论 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有较典型的临床及电理特征,电生理检查为本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分析,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了解该病的治疗手段,以便更好地提高患儿的生存时限.方法对资料进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GOT、GPT、LDH、肌电图、行活体组织检查.结果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除1例为Ou/外,10例均升高,210~1387u/L,其中5例伴GOT、GPT升高,4例伴LDH升高.3名患儿肌电图显示在左胫前肌、股四头肌、右腓肠肌静息时有纤颤波和正相波,轻微收缩时波幅降低,多相波增多,提示为肌源性损害肌电图.3例患者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发现肌纤维肿胀、细胞核增大居中和数目增多、肌纤维减少、纤维之间大量脂肪沉积和结缔组织.结论通过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分析,开发更有效的载体,选择合适的基因引入途径,减轻机体对病毒载体的免疫,挽救多种组织的退化,彻底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20.
田珊  谢珊珊  张淑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46+49-46,49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的肌电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的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与同心圆针肌电图检测。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显示广泛性周围神经脱髓鞘及轴索的损害,同心圆针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分析发现运动神经损害重于感觉神经,下肢神经损害重于上肢。结论肌电图检查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及时进行肌电图检查.以助于迟发性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