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影响和加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方法 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期间总抽血量及有无机械通气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 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6 d、10.8 d,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91.4 g/L、88.2 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均<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7.5ml/kg,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1.5 d,Hb平均最低值为129.6 g/L,均较7.5~15ml/kg、>15ml/kg组迟,程度轻(P<0.01).胎龄≤32周需机械通气者贫血出现平均时间为6.56 d,Hb平均值为81.9 g/L,与非机械组比较P<0.01.结论 胎龄、出生体重影响早产儿贫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机械通气、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警血发生率做回顾性的总结,运用X^2检验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3.
暖箱湿度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和继发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源性感染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传播途径除医务人员污染的手之外,还与各种侵入性操作、创伤性治疗、医疗器械及抗生素的使用等有关。由早产地保育箱(暖箱)所致的嗜水菌感染已引起人们关注。为了解干暖箱(暖箱水槽内不加水)和湿暖箱(水槽内加水)的利弊,本文前瞻性研究了干湿暖箱与早产儿体重增长和箱内继发感染的关系。对象及方法本文收集了近2年来住人找科体重<20O0克、任暖箱时间在一周以上的早产儿48例,随机地将其分为干、湿暖箱两组。由专人隔日用电子秤称其体重,并记录暖箱湿度。湿暖箱组每日用蒸馏水换水一次,4-6天后取暖…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0例发生贫血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早产儿贫血的好发时间及主要病因.并按发生贫血的时间,将早产儿分为早期贫血组和晚期贫血组,进行与贫血发生早晚有关的围生因素分析.结果 发生贫血的早产儿中95%的贫血发生在出生2周内,早期及晚期贫血组中分别有67.0%及82.7%的早产儿的贫血是由感染、失血共同引起.早期贫血组早产儿出生时的基础Hb值较晚期贫血组低[(154.0±17.2)g·L-1vs(177.0±11.6)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早期贫血组早产儿初始出现贫血时平均红细胞体积较晚期贫血组高[(107.0±5.5)fLvs(105.0±5.4)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贫血大部分发生在出生2周内,通常为感染、失血多因素共同引起,且早产儿贫血发生的早晚与其出生时基础Hb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贫血的1年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胎龄早产儿的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1年的动态监测,为早产儿贫血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以胎龄是否满34周为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门诊随访1年。对两组早产儿Hh值和贫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早产儿Hb水平都是在生后1.5个月降至最低值(分别为99.7±16.9g/L和108.0±18.0g/L),之后晚期早产儿组持续上升,而早期早产儿组在3个月时出现第二次下降(97.2±22.5g/L)。(2)两组早产儿的Hb平均值在生后1.5、2、3、4个月龄时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生后2、3、4、6个月龄时的贫血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早期早产儿贫血持续时间可长达3—4个月;应该重视早产儿1岁以内贫血的随访。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贫血是早产儿生后常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早产儿贫血的病因尚不明确。该文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早产儿贫血的发生与各种围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两年期间生后24 h内收入新生儿病房的16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数据,按是否发生贫血,分贫血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与贫血有关的围产因素的分析。结果:165例早产儿中发生贫血63例,占总例数的38.1%。贫血组胎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5±2.0 vs 33.7±1.9周,1 682.7±393.9 vs 2 041.1±510.1 g;而采血量、住院天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4±6.5 vs 6.6±3.6 mL/kg,25.6±14.2 vs 14.1±8.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贫血组的危重患儿比例较对照组高(33.3% vs 9.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贫血组母亲先兆子痫比例较对照组高(44.4% vs 28.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采血量,与采血量<5 mL/kg组相比,5~10 mL/kg组OR值为1.737(95% CI:0.699~ 4.316),P>0.05;10~15 mL/kg组OR值为4.141 (95% CI:1.573~10.905),P<0.01;≥15 mL/kg组OR值为32.267(95% CI:8.053~129.287),P<0.01。结论:早产儿贫血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采血量大、住院时间长、病情重、母亲患先兆子痫多种因素有关,而采血量是早产儿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2周内采血量累计10~15 mL/kg组发生贫血的危险性是<5 mL/kg组的4倍,≥15 mL/kg 组发生贫血的危险性是<5 mL/kg组的32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并随访至出生后4个月,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于生后第8天即予rhu-EPO,每次3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4周;第3周开始口服铁剂(每日5~10 mg/kg)。两组均于生后7 d内口服维生素E(每日5 mg/kg)、叶酸片(5 mg/d)。随访至出生后4个月。结果:随年龄增大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均逐渐下降,在7 d, 14 d, 21 d,28 d,35 d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的血清铁蛋白[(103±25 μmol/L vs (123±24) 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出现贫血率低(43% vs 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可减少甚至替代输血。  相似文献   

9.
10.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对神经精神发育远期预后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围生医学的迅速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VLBW,<1500g)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1000g)的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世界各国低出生体重儿(LBWI)的发生率各不相同,据报道,瑞典为3.71%、美国为7.40%、委内瑞拉为13.30%、印度为28.00%、日本为9.33%[1]。我国近年在6%左右,2006年国内调查LBWI发生率为4.6%,城市为3.9%,农村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 Epo)对早产儿贫血的预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6 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治疗组用rHu Epo 6 0 0IU/kg ,隔日一次× 6周 ,加常规治疗[速力菲 8mg/ (kg·d) ,VitC 0 .1Bid ;VitE 10mg ,qd],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两组同时监测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 (Hb)、网织红细胞 (Ret) )、血清铁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Ret 2 .0 7% ,对照组 0 .80 9% ,两组Ret相差 10个百分点左右。治疗组血清铁 13μmol/L ,对照组 2 2 .13μmol/L ,P<0 .0 1。治疗组贫血发生率 3.3% ,对照组 6 3.4% ,P <0 .0 1,两组贫血症状有明显差异。结论 rHu Epo能预防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生成素与早产儿贫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生成素与早产儿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产儿贫血一直是新生儿领域十分受人关注的问题,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低下逐渐受到重视,并认为是导致早产儿贫血的首要因素。临床上也开始应用重组人类EPO(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行为发育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通过指导家长对实验组实施,另设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表测两组在3,6,9,12个月时的行为发育商(DQ),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能区的DQ均值在各月龄段均高于对照组,且从3个月开始在精细动作和社会交往能区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9.12个月龄阶段两组各能区的DQ经统计学检验,除大运动能区存在差异(P<0.05)外,其他能区DQ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就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早期干预应该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是否患有妊高征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1)两组患儿间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母亲糖尿病发生率、产前激素使用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妊高征组SGA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高征组。(2)妊高征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妊高征组,而早产儿呼吸暂停(A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早产儿颅内出血-脑白质病变(IVH-PVL)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间NRDS发生率无差异,但妊高征组NRDS患儿PS使用率明显低于非妊高征组。结论妊高征可减轻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降低PS使用率,减少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女孕前体重指数(BMI)与晚期早产儿(LPI)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67例住院LPI为研究对象。分析母亲孕前BMI水平的相关因素,以及与LPI不良结局(1 min Apgar评分≤7分、产房复苏、住院天数7 d以及呼吸机通气时间≥6 h)的关系。结果母亲孕前BMI降低、正常、增高的分别有64例(17.4%)、243例(66.2%)以及60例(16.4%)。母亲孕前BMI降低是LPI 1 min Apgar评分≤7分(OR=3.243,95%CI:1.102~9.546)和需要产房复苏(OR=3.492,95%CI:1.090~11.190)的危险因素,孕前高BMI是LPI住院时间7 d(OR=1.992,95%CI:1.024~3.874)的危险因素。结论妇女孕前BMI对LPI结局产生影响,建议妇女孕前控制BMI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减少LPI不良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文章报告了12例早产儿因贫血引起的晚发性呼吸暂停,所有病例均经系列检查排除了可能引起呼吸暂停的常见原因。胎龄30.17±1.33周,出生体重1.49±0.41公斤,首次呼吸暂停发作日龄为生后24.17±7.03天。经输血凝集红细胞10~20毫升/公斤后,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自9.44±2.46/天减至1.67±0.86/天,严重度减轻,4例于输注浓集红细胞2~5小时后停止呼吸暂停。文章讨论了早产儿贫血所致呼吸暂停的发生机制,发病年龄,引起呼吸暂停发作的血红蛋白值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早产低体重和吸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产儿视网膜病 (retinopathy ofprematurity,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殖症 ,19 42年由 Terry首先报道。当时他发现本病的特点是早产患儿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 ,后来的研究表明本病除侵犯早产儿外还与吸氧有关。 1984年正式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 (1 )。80年代以后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 ,大大提高了早产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ROP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占儿童视力损害的比例逐年增加 ,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该病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其特征为视网膜缺血 ,新生血管形成 ,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输血对贫血早产儿生命体征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胎龄<34 周、出生1 周后接受输血治疗的40 例贫血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运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测定输血前与输血结束后24 h 内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输血前后各24 h 内记录患儿有无呼吸暂停及呼吸暂停次数;输血前及输血结束时,在患儿安静时监测一次体温、血压,同时输血前后各4 h 内每小时记录一次患儿安静时的心率、呼吸频率、经皮氧饱和度等。结果 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4 h 内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下降(P<0.05)。4 例患儿输血前24 h 内有呼吸暂停,输血后24 h 内未再出现呼吸暂停。输血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温较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输血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短轴缩短率较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输血可以改善贫血早产儿的临床症状,而且对心脏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曹云博士Saigal教授您好,您在加拿大长期从事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发育随访临床和研究工作,您负责的ELBW早产儿纵向随访研究已完成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及进入成年期的远期随访,并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见诸于国外杂志上。我们今天就VLBW和ELBW早产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