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1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pre-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PreSl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HBV前-S1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因其可以被前-S1蛋白反式激活,故命名为前S1反式激活蛋白1(PSITP1),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AY426672。PSIT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642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213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 HBV前-S1蛋白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前-S1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应答水平,引起病变。HBV前-S1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HBV前-S1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3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及生物信息学技术(bioinformatics)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Pre-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HBV前-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PreS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HBV前-S1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因其可以被前-S1蛋白反式激活,故命名为前-S1反式激活蛋白3(PSITP3),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AY446274。PSITP3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1173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390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HBV前-S1蛋白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前-S1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免疫应答水平,引起病变。HBV前-S1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HBV前-S1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2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pre-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HBV前-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pre-S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HBV前-S1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因其可以被前-S1蛋白反式激活,故命名为前-S1反式激活蛋白2(PS1TP2),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AY426673。PS1TP2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573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90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HBV前-S1蛋白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前-S1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免疫应答水平,引起病变。HBV前-S1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HBV前-S1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pre 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 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PreSl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HBV前 Sl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前 S1蛋白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前Sl反式激活蛋白 1(PSlTPl) ,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 :AY42 6672。PSlTPl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64 2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2 13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BV前 Sl蛋白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前 Sl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 ,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 ,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应答水平 ,引起病变。HBV前 Sl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 ,为进一步研究HBV前 Sl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逆转录酶(RT)反式调节新型靶基因,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表达质粒pcDNA3.1(-)-RT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RT反式调节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因其可以被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反式调节,故命名为DNA多聚酶反式调节蛋白1(DNA PTP1),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AY450389.DNAPT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435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44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逆转录酶反式调节新靶基因DNAPTPl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RT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急、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部分HBV感染者还可发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BV是很小的包膜病毒,病毒基因组结构精密,约3 200个bp(nt),含4个开放读码框架,X基因为最小的一个,位于 1374-1838 nt,编码一个M_r为16-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的结构及调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含有一段单股区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其基因组结构紧密,可分为结构基因序列和调节基因序列两部分,二者可具有相互重叠的特点.HBV基因的负链核苷酸序列中,至少有4个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包括编码外膜蛋白的S基因区,编码核衣壳蛋白的C基因区,编码聚合酶的P基因区和调节病毒基因转录水平的X基因区,4种ORF分别有各自的启动子.HBV的外膜蛋白能使病毒由感染的细胞分泌,并能附着和侵入新的细胞;同时其也是引起宿主保护性应答的免疫原表位[1-6].因此,作为指导S基因组RNA转录的SP启动子序列,在HBV的生活周期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P结构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属,是一组以侵袭肝脏为主的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HBV DNA的长度为3.2 kb,具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编码HBV的表面抗原蛋白,核心/e抗原蛋白,X蛋白以及HBV DNA多聚酶(HBVDNA P).HBV DNA P基因在ORF中最长,并且与C、S、X基因区有重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逆转录酶 (RT)区蛋白的反式调节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DNA聚合酶RT基因的表达质粒pcDNA3 1( -) RT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SSH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RT反式调节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HBVDNA聚合酶逆转录酶RT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DNA多聚酶反式激活蛋白 1(DNAPTP1) ,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 :AY45 0 3 89。DNAPT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 43 5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14 4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BVDNA聚合酶逆转录酶RT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RT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 ,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 ,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免疫应答水平 ,引起病变。逆转录酶RT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 ,为进一步研究RT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  相似文献   

10.
庚型肝炎病毒(HG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结构及保守序列类似于黄病毒科的成员。HGV基因组全长约9400个核苷酸(nt),与HCV相似,在5’端和3’端各有一段非翻译区(UTR),一个大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约290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其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分别为结构蛋白(C、E1、E2)和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b、NS5a/b)。NS3区编码丝蛋白酶、解旋酶,NS5区编码RNA聚合酶。HGV与HCV全序列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开放读码框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的一种,其基因组至少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分别为编码外膜蛋白的S基因区、编码核衣壳蛋白的C基因区、编码P蛋白的P基因区及编码X蛋白的X基因区.此外,还发现了两个新的区域,前一前-S区和前-X区.各结构区在病毒的复制、感染、致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高变区界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是否存在高保守区或高变区,并探讨前-前-S基因和前-X基因的存在方式. 方法:自GenBank中按血清型搜索符合要求的HBV全基因组序列,并应用Vector 6.0版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的分析和比较. 结果:GenBank中搜索出28个adr血清型和22个adw血清型HBV病毒株全基因组,比较后发现2种血清型的核苷酸序列总一致率分别为76.6%和73.9%;adr血清型病毒株存有高度变异区和高度变异区,一致率分别为54.5%和92.1%;adw血清型基因组内部含有高度保守区,一致率为85.0%,不含有高度变异区.前-前-S区的存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前-X区的编码具有adr血清型特异性特点,在某些病毒基因组中,因为存在A2608→C/T、和C/A2733→T替换突变,导致其前-X基因编码区起始密码子突变,因此部分HBV基因组无前-X基因结构区. 结论:HBV基因组内部可能存在高度保守区,前-前-S区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现象,而前-X编码区具有adr血清型特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HBV囊膜蛋白基因具有多个可变的起始编码位置,囊膜蛋白可能包含前前-S、前-S1、前-S2以及主蛋白等区域,不同长度的囊膜蛋白组分与肝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着重探讨了现有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手段,总结了目前宿主肝细胞可能与HBV囊膜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但目前获得的大部分结果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1991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TV)将其归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其基因组含有一个大约9033个核苷酸构成的大开放读码框(ORF),可编码3010—3033个氨基酸的多蛋白前体,多蛋白N端的1/4依次为核心蛋白(C)和包膜蛋白(E1和E2)等结构蛋白,其余依次为NS2、NS3、NS4和NS5等非结构蛋白,核衣壳蛋白组成核酸,膜蛋白分布于病毒表面,NS3蛋白具有蛋白酶的功能,NS5蛋白为一依赖于RNA的RNA多聚酶。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调节基因区结合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7,他引:3  
0引言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的长度约10千碱基对(kb),其中含有唯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1-4].在其基因组RNA翻译起始点的上游,有一段341个核苷酸(nt),称为5'非翻译区(5'-NTR),控制着HCV基因组的翻译过程[5-7].HCV的3'-非翻译区(3'-NTR)的核苷酸序列自身能够相互结合以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与一系列蛋白质因子结合,形成病毒复制过程所必须的复制酶(replicase)复合物[8-10].HCV3'-NTR结合的蛋白质因子除了其自身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NS5B)以外,还能够与感染宿主细胞的某些蛋白进行结合,以决定H…  相似文献   

16.
闫涛  王慧芬  李克 《肝脏》2010,15(2):127-130
一、HBV基因组结构 人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的一种。完整的HBV长度在3182~3221个核苷酸,HBV是环状部分双链结构DNA。其中负链完整,末端有8~9个碱基的冗长序列,并形成该部分三链结构;正链不完整,有固定的5’端,但3’端位置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HCV是一种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HCV基因组全长9.6 kb,由5'和3'末端的非编码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组成.HCV的5'末端没有加帽,其基因组的翻译依赖于5'-UTR中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首先翻译出一个聚合多肽,随后由宿主和病毒自身编码的蛋白酶剪切成熟为至少10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因子3和乙型肝炎的调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乙肝病毒(HBV)是很小的包膜病毒,基因组结构精密,仅约3200个碱基(bp),但能以最小容量发挥高效功能.HBV DNA 复制周期开始于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先转录为前基因组 RNA,然后反转录为负链DNA,再合成正链 DNA,双链 DNA 又成熟为 cccDNA,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散在整个 HBV 基因组中有多个调节元件,与细胞或病毒产生的调节因子结合,增强或抑制不同基因的表达.肝细胞因子3(HNF3)是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对于调节前基因组 RNA 和前核心 RNA 等的转录复制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调节基因结合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4  
0 引言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的长度约10千碱基对(kb),其中含有唯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1-4].在其基因组RNA翻译起始点的上游,有一段341个核苷酸(nt),称为5'非翻译区(5'-NTR),控制着HCV基因组的翻译过程[5-7].HCV的3'-非翻译区(3'-NTR)的核苷酸序列自身能够相互结合以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与一系列蛋白质因子结合,形成病毒复制过程所必须的复制酶(replicase)复合物[8-10].HCV 3'-NTR结合的蛋白质因子除了其自身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NS5B)以外,还能够与感染宿主细胞的某些蛋白进行结合,以决定HCV的复制过程.HCV还必须借助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一些蛋白质分子[11-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pre-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克隆前-S1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期发现前-S1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靶位点,为阐明前-S1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以HBV前-S1表达质粒pcDNA3.1(-)-preS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DH5a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67个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分析,得到51个200~1000bp插入片段。对所得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获得32种编码基因,其中26个为已知功能基因,另外6个为未知功能序列,可能是前-S1蛋白反式激活新的靶基因。结论成功构建HBV前-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病毒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进一步阐明前-S1蛋白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HBV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