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均采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甲氨蝶呤,部分加用霉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CD3单抗。CMV感染的预防方案:移植前d9~2静滴更昔洛韦(GCV)(5 mg/kg)1次/12 h,以后每周测血尿CMV抗原,一旦检测结果阳性即予GCV,直到抗原转为阴性。CMV间质性肺炎(CMV-IP)则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和丙种球蛋白[0.4 g/(kg.d)]。结果:6例合并CMV感染者均存在Ⅱ~Ⅳ度GVHD,其中4例为活动性感染,2例发展成CMV-IP(1例治疗无效死亡)。GCV治疗过程出现一过性WBC、血小板下降,但均为可逆性。结论:GCV对Allo-HSCT合并CMV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的疗效可靠。对于CMV感染的高危人群,定期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可以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GCV)控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黄疸患儿血中胆红素水平的优越性。方法 分别应用GCV和利巴韦林对30例因CMV感染所致黄疸患儿进行治疗,并监测治疗前后上述患儿血中胆红素水平,以判断二者的不同疗效。结果 GCV可以通过直接控制CMV感染而有效降低患儿血中胆红素水平。利巴韦林对CMV感染所致黄疸患儿血中胆红素水平的控制效果不如GCV疗效明显。结论 GCV是CMV感染所致黄疸患儿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对25例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CMV感染的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炎11例(4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1例(44%),高胆红素血症8例(32%),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治疗,支气管肺炎治愈8例,好转3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治愈1例,好转9例,未愈1例;高胆红素血症治愈2例,好转6例。结论: 婴儿CMV感染以支气管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高胆红素血症为多见,血清特异性CMV-IgM抗体阳性为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婴儿CMV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GCV)、黄芪联合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进行评价.方法 将65例CMV感染的新生儿随机分为GCV 黄芪治疗组(治疗组,36例)和GCV治疗对照组(对照组,29例).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情况,2组疗程结束后应用FQ-PCR检测CMV-DNA以判断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黄疸消退、肝酶下降、肝脾肿大好转、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治疗4周后复查CMV-DNA含量,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GCV、黄芪联合治疗新生儿CMV感染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FQ-PCR技术为新生儿CMV感染药物疗效的评价提供了更为确切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CMV肺炎以小婴儿发病多见,多以咳喘(90.3%)为首发症状就诊,且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多为间质性肺炎,常合并肺外表现,尿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阳性。31例均给与更昔洛韦(GCV)治疗,24例治愈7例好转。结论:小儿CMV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尿液保巨细胞病毒简单蜴插,具有高灵敏性;GCV是治疗婴儿CMV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间质性肺炎(IP)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Allo-PBSCT患者分为更昔洛韦(GCV)预防组18例和对照组(未预防组)22例,比较两组巨细胞病毒南性肺炎(CMV-IP)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Allo-PBSCT患者中并发CMV-IP5例,预防组无1例发生CMV-IP。发生CMV-IP的高危因素为女性供者,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治愈,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Allo-PBSCT后CMV感染是IP的主要病因,IP的发生与GVHD严重程度及妇性供者密切相关,GCV能有效预防和治疗CMV-I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2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2例正常婴儿(对照组)检测血清CMV-DNA及CMV-IgM、IgG抗体,比较两组差异;对52例ITP病例组患儿进行末稍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差异;对CMV-IgM阳性者分更昔洛韦(GCV)治疗组和非GCV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末稍血血小板数量.结果:两组患儿CMV-DNA阳性数、CMV-IgM、IgG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CMV-IgM阳性者加用GCV治疗,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改善.结论:CMV是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建议对CMV相关性ITP加用GCV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丹  李迎春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39-1539,1541
目的:探讨CMV感染与小儿ITP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测定ITP患儿尿CMV-DNA定量,对阳性者分别应用Dex+IVIG及Dex+IVIG+GCV方案治疗.结果:CMV阳性的ITP患儿的发病年龄明显小于阴性组,且程度较重(P<0.05),应用Dex+IVIG+GCV方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Dex+IVIG方案(P<0.05).结论:婴幼儿CMV感染与ITP密切相关,治疗ITP基础上加用GCV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 146例CMV患儿,男86例,女60例;年龄1~12月;母乳喂养94例,混合喂养52例.经血清学CMV-IgM定性检测或尿CMV-DNA定量检测确诊为CMV感染;母乳CMV-DNA 检测100%阳性.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48例(32 9%),腹泻病40例(27.4%),婴儿肝炎28例 (19.2%),急性支气管肺炎24例( 16.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4.1%).所有病例静脉给予更昔洛韦(GCV,5 mg/kg,每12h1次,疗程7~10 d)诱导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其后增加维持治疗.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48例治愈26例,好转22例;婴儿肝炎28例治愈20例,好转8例;腹泻病40例、支气管肺炎24例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均治愈.除个别患儿ALT增高停药后很快恢复外,未见其他GCV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 要儿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特异性CMV-IgM抗体、尿CMV-DNA定量检测是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首选药物,早期母乳CMV-DNA筛查是其预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更昔洛韦(GCV)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普遍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纳入比较GCV和其他抗病毒药物降低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和CMV病的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应用比值比(OR)和95%CI评价结局指标。用Rev 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GCV与空白对照对比5项、GCV与阿昔洛韦(ACV)4项、GCV与伐昔洛韦(VCV)3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更昔洛韦与空白对照组、ACV组以及VCV组相比并不能降低肾移植术后总的CMV感染率(OR=3.38,95%CI0.19-61.28,P=0.41;OR=1.33,95%CI0.52-3.41,P=0.55;OR=1.73,95%CI 0.95-3.16,P=0.07)、CMV病的发生率(OR=3.68,95%CI0.62-21.87,P=0.15;OR=2.51,95%CI 0.76-8.30,P=0.13;OR=1.49,95%CI0.63-3.51,P=0.36)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OR=1.19,95%CI 0.38-3.71,P=0.77;OR=2.71,95%CI0.08-87.51,P=0.57;OR=0.52,95%CI 0.28-0.99,P=0.05)。另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V总的副作用发生率为9.2%(P=0.03);与ACV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P=0.09)。结论:GCV在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普遍预防中并没有显著优势,但目前尚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联合苦参素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比较48例婴儿CMV肝炎用更昔洛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脾大小变化以及CMV检测指标的转阴率.结果肝功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肝脾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5).血CMV- IgM、PCR-CMV-DNA转阴率分别为89.6%,80%.结论更昔洛韦、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治疗CMV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丁立 《实用全科医学》2006,4(3):354-35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联合黄芪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比较30例婴儿CMV性肝炎用更昔洛韦联合黄芪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脾大小变化以及CMV检测指标的转阴率。结果肝功各项指标治疗后明显好转(P<0.05),肝脾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血CMV-IgM、PCR-CMV-DNA转阴率分别为90%和83.3%。结论更昔洛韦、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婴儿CMV性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小儿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儿CMV感染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为ITP患儿的血清CMV-IgM,20例患儿合并CMV感染,感染率为47.6%;所有患儿接受地塞米松(Dex)+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IVIG)常规治疗,其中16例CMV感染患儿加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疗程14 d,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患儿病程明显缩短,且无复发.结论小儿CMV感染与ITP密切相关,对CMV感染的ITP患儿加用更昔洛韦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黄彩亮 《当代医学》2016,(15):146-147
目的 研究更昔洛韦(ganciciloovir,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均采用GCV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中,对患儿的PLT、外周血WBC、血小板存在一定的影响,治疗后分别为(108.23±20.16)×109/L、(6.91±0.51)×109/L;5例(11.63%)患儿出现消化道反应;1例(2.33%)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高热、四肢发凉、寒战.结论 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患儿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治疗前需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同时密切观察患儿.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巨细胞病毒(CMV)病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自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在本所行Allo—HSCT患者131例,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CMV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8例患者发生了CMV间质性肺炎(21.35%);9例发生了CMV肠炎(6.87%),CMV病的一年累积发生率为32.54%。在单因素分析中,非血缘关系供者、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CD3单克隆抗体、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因GVHD而加用免疫抑制剂、慢性GVHD、大剂量皮质激素、输血次数、患者血浆CMV阳性均与CMV病发生率增加有关;对CMV—DNA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进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阴转,则有降低CMV病发生的作用。在多因素分析时,因血浆CMV—DNA阳性、GVHD加用免疫抑制剂、大量输血使CMV病发生危险增加(RR分别为:3.309、2.242、1.046),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转阴降低了发病危险(RR为0.346)。13例死于CMV病。结论 CMV病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血浆CMV阳性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至CMV转阴,可能会减少CMV病的发生。对合并Ⅱ—Ⅳ度GVHD、加用免疫抑制剂和大量输血的高危患者更有必要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经ELISA法检测诊断为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CMV肺炎以婴儿发病多见,临床以咳嗽、喘息、发热、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及X线改变明显。经更昔洛韦(GCV)治疗后,痊愈33例,占82.5%,好转7例,占17.5%。结论:小儿CMV肺炎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X线及外周血象缺乏特异性,常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和肺外脏器受损,易误诊误治;更昔洛韦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姚磊  何作云  董解菊 《重庆医学》2006,35(18):1643-1644
目的了解体外情况下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平滑肌细胞(SMC)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反义寡核苷酸的调节作用.探讨CMV感染SMC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体外CMVAD169株感染SMC的模型.运用微量生化分析方法测定感染细胞脂质代谢的改变.同时观测反义寡核苷酸(ASON)和抗病毒药物GCV的调节作用。结果CMV感染后SMC内总胆固醇24~72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在感染后48~72h明显增高.而ASON和GCV作用后.感染的SMC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下降。结论CMV的体外感染能够促使脂质在SMC内积聚.而ASON和GCV能够下调脂质的积聚.这可能在CMV致A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immunosor bentassay ,ELISA)以及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的抗 CMV抗体及CMV DNA。结果 检测了 72例肾移植术后的受者抗 CMV抗体及CMV DNA ,抗 CMV抗体及CM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 1) ,其中 2 5 %的CMV感染者发展为CMV病。移植术后CMV DNA阳性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CMV DNA阴性者。结论 检测肾移植受者血清中的抗 CMV抗体及CMV DNA可以协助诊断肾移植受者是否感染CMV以及引起的CMV病 ,对临床治疗肾移植术后CMV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发病影响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7例(13眼)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7例(13眼)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眼底镜检查具有特征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其中5例CMV IgM阳性,2例定量血CMV PCR检测为阳性,2例定量尿CMV PCR检测为阳性.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更昔洛韦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后视力好转,CD4+T细胞计数大于100个/μ1.结论:CMV性视网膜炎是AIDS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是造成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通过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抗巨细胞病毒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CMV性视网膜炎的预后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预防及抢先治疗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现状,为改进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且针对CMV进行预防、监测及抢先治疗的患者310例,分析CMV感染特点.结果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310例,发生CMV感染81例,感染率26.1%.其中CMV血症78例,发生率24.3%(78/310).CMV病3例(视网膜炎2例,CMV脑炎1例),发生率1%(3/310).CMV感染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未发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78例CMV转阴,占96.3%(78/81),但其中16例转阴后再次出现阳性,占19.8%(16/81).3例持续阳性(其中2例死亡,1例放弃后死亡),占3.7%(3/81).反复或持续阳性者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均显示NK细胞升高,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结论 预防及抢先治疗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的有效方法,在此治疗方案下病毒复发率仍高,需定期监测,部分持续阳性需寻找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