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流脑制定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1年以来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0年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在0.047~220.41/10万,死亡率0.013~25.98/10万,有6个流行高峰。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全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2005年分别下降91.8%和71.7%。2006~2010年,全省流脑发病和死亡排前3位的地区是安顺、铜仁和遵义,其中安顺病例占发病总数的34.9%;1~3月发病268例,占发病总数的73.0%;发病主要为小于15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9.5%;病例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7.8%和28.1%,2010年散居儿童构成较2009年上升35.1%。2006~2008年幼托儿童发病构成分别为3.7%、1.4%、7.0%,2009、2010年幼托儿童无流脑发病。自2007年贵州省检测出首例C群Nm阳性病例,2007~2010年共检出4例C群Nm阳性病例。结论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预防控制效果显著。但病例以15岁以下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C群流脑病例呈增多趋势,散居儿童依然是贵州省常规免疫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流脑制定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1年以来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0 年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在0.047~220.41/10 万,死亡率0.013 ~25.98/10 万,有6 个流行高峰.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全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2005 年分别下降91.8%和71.7%.2006~2010 年,全省流脑发病和死亡排前3 位的地区是安顺、铜仁和遵义,其中安顺病例占发病总数的34.9%;1~3 月发病268 例,占发病总数的73.0%;发病主要为小于15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9.5%;病例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7.8%和28.1%,2010 年散居儿童构成较2009 年上升35.1%.2006~2008 年幼托儿童发病构成分别为3.7%、1.4%、7.0%,2009、2010 年幼托儿童无流脑发病.自2007 年贵州省检测出首例C 群Nm 阳性病例,2007~2010 年共检出4 例C 群Nm 阳性病例.结论 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预防控制效果显著.但病例以15 岁以下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C 群流脑病例呈增多趋势,散居儿童依然是贵州省常规免疫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江西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7年流脑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2004~2007年流脑发病率为0.069/10万-0.129/10万,平均发病率0.105/10万;病死率为2.2%-16.7%;1-4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75.4%;学生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7.5%;送检的病例标本中,检出C群脑膜炎球菌的占73.9%。结论应规范接种A群、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加强流脑监测和在校学生流脑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06/2007年度(2006年10月~2007年9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 对网络直报的流脑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山东省2006/2007年度流脑发病34例,发病率0.037/10万,比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减少45.16%;死亡6例.同比减少40.00%.病例分布在12个设区的市;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62%;≤29岁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4.11%;在1个市1所学校发生聚集性流脑疫情.在流脑病例中分别检测出A、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1株和3株;在健康人群中检测出A、C群Nm各3株.结论 应采取以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开展流脑病例、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和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苏州市20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2-2012年流脑疫情、2005-2012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2-2012年共报告流脑病例164例,年均发病率0.11/10万;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占73.78%);流脑发病高峰为2-4月份(占62.20%);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22.56%);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为0.64%;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9.16%,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4.88%。结论近年来,苏州流脑发病处于低发水平,然而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健康人群B群流脑的带菌水平较高,应加强B群和C群流脑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安徽省自2003年起流脑发病增多,2004~2005年度全省报告流脑235例,发病率0.37/10万,病死率8.09%;分布在全省60.0%的县,主要集中在皖南和江淮地区;有明显的冬春季发病高峰,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4.3%;13~18岁、7~12岁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2.6%和16.6%;全省有6个市发生7起聚集性流脑疫情,其中6起发生在学校;流行菌群发生变迁,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为主。结论应采取以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同时开展流脑病例监测、流脑带菌率监测和流脑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贵州省1951-201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及免疫策略,为制定和调整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1951-2014年流脑监测资料及流脑免疫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4年贵州省共报告流脑病例175 622例,死亡20 993例,1951-2014年贵州省流脑发病率0.014~220.41/10万,年均死亡率0.004~1.75/10万。全省流脑发病率从2006年的0.504/10万降至2014年的0.014/10万,下降97.22%;2007-2014年贵州省流脑年均发病28例、年均死亡4例,均分别较1951-2006年下降99.04%和98.93%。贵州省流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6.68%的病例发生在冬春季,高峰在2月;80%以上的病例为1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学生,流脑发病占比较大(50%)的是毕节、遵义和铜仁市,自2006年MPV联合免疫策略实施以来,全省流脑发病率大幅下降,无明显发病高峰,总体呈散发。结论接种MPV是降低贵州省流脑发病及死亡的有效措施,MPV常规与A群MPV应急接种联合免疫策略的实施对降低贵州省流脑发病及死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聚集性疫情的现场处置情况,为提高流脑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利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并分析2006~2011年全国流脑聚集性疫情的概况、流脑病例、主动监测、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等信息。结果共调查到71起流脑聚集性疫情,村级(45起)占63.4%;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疫情各占18.3%,检测结果阴性和未检测的分别占39.4%和16.9%。47起(66.2%)是经流脑病例聚集性分析发现的;55起(77.5%)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现场调查、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等与首例发病日期间隔中位数均约为4.0d;63起(88.7%)开展了预防性服药,21起使用含氟喹诺酮类和/或磺胺类药物;53起开展了应急接种疫苗。结论多数聚集性现场处置措施较好,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合理开展预防性服药和应急接种,尽早控制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2000~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0~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方法对2000~2004年540例流脑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4年流脑发病率由0.17/10万上升到1.43/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0.12/10万。本市人口病例119例,占22.04%;外来人口病例421例,占77.96%。临床诊断503例,占93.15%;实验室确诊37例,占6.85%;A群11例,B群5例,C群6例,未分群15例。540例病例中,3~5月发病370例,占总病例数的68.52%;发病构成比在前3位的年龄组为:15~19岁108例,占20.00%;0~4岁组88例,占16.30%;20~24岁组64例,占11.85%。119例本市人口病例中,学生53例,占44.54%;421例外来人口病例中,学龄前儿童76例,占18.05%;民工246例,占58.43%。外来人口病例1~14岁87例。其中有免疫史的11例,占12.64%;无免疫史的76例,占87.36%。结论北京市2000~2004年流脑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高度散发,冬春季为高发季节,病例主要为外来人口,存在A、B、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病例,应关注菌群的变迁。要做好流脑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同时加强外来儿童的管理和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贵州省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贵州省2014年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4年9个市/州共报告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1 051起,发病2 137例。家庭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生率为4.20%,农村高于城市,以散居儿童发病(80.07%)为主。单一感染以肠道通用病毒(EV)为主(160例,占42.22%),其次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107例,占28.23%),混合感染以CoxA16+EV最多(34例,占8.97%),重症29例。结论农村散居儿童是贵州省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济南市1991-201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特征及菌群变迁趋势。方法 收集济南市1991-2018年疫情资料、2007-2016年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MES)监测数据和2008-2018年健康人群带菌状况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8年济南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22例,年均发病率为0.07/10万;发病季节高峰期在1-5月(占80.32%);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3.11%),15岁以上病例构成逐年增加;职业构成主要为学生、散居儿童和农民。2007-2016年AMES监测系统检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共33例,占报告病例的1.17%,其中B群20例,C群10例,W群1例,不可分群(NG)2例。2008-2018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调查,共检出34株流脑菌株,A群流脑菌株6株,B群5例株,C群8株,X群2株,Y群1株,W135群5株,NG7株,平均阳性率为0.89%。结论 济南市流脑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流脑优势菌群已发生变迁,现阶段控制以B群为主的发病流行,成为流脑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百日咳报告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省百日咳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百日咳发病资料,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贵州省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2013年全省百日咳报告发病率降至0.061/10万~0.221/10万。2004-2013年全省共报告百日咳病例900例,5-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毕节市(31.3%),六盘水市(30.0%),黔西南州(25.4%),2007年以后,六盘水市跃居全省百日咳发病率最高地区;报告病例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占78.7%,年龄发病专率依次是<1岁(5.183/10万)、1~3岁(2.104/10万)、4~6岁(1.159/10万)、7~14岁(0.217/10万),≥15岁(0.002/10万)。2013年报告病例中,无百白破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占56.0%,有1剂次百白破疫苗免疫史的占20.0%。结论 贵州省预防和控制百日咳效果显著。目前,六盘水市百日咳报告发病率最高,报告病例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1岁发病专率最高。百日咳监测质量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4 - 201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特点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 - 2015年江苏省流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ELISA法进行流脑抗体的检测,咽拭子用于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结果 2014年的发病率为0.06/100万,死亡率为0.013/100万,2015年发病率为0.05 /100万,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有明显的季节分布;2015年流脑A群Nm抗体阳性率为80.53%,抗体效价GMT为1∶36.12,基础免疫成功率为81.90%;C群Nm抗体阳性率为70.20%,抗体效价GMT为1∶6.45,基础免疫成功率为81.50%;脑膜炎奈瑟菌的总带菌率为10.07%,其中B、C群共占52.63%。结论 江苏省流脑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流脑低滴度抗体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应加强儿童免疫监测,同时应加强B群和C群流脑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4-201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2004-2013年共报告1 457例,年平均发病率0.24/10万;死亡96例,病死率6.59%。病例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区,其中合肥市发病率最高(占全省发病总数的42.48%)。10~19岁年龄组高发,主要为中小学生。流行菌株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为主,占所有检出菌群的86.87%。结论安徽省2004-2013年流脑流行优势菌群由A群变迁为C群,导致发病率上升,并出现新的流行特征。2009年以后,流脑防控成效显著,发病率逐年下降。2012-2013年,持续出现W135群流脑病例,表明流行隐患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随时掌握菌群流行动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999-2017年江苏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流行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7年江苏省流脑病例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1999-2017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814例,年均发病率00575/10万,其中2004年发病率最高,2017年降到最低;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5644%;12月份到次年4月份为流脑发病高峰,占8713%,其中2月发病最多;病例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4092%和 2277%;2006-2017年,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是主要流行菌株,占有明确菌群结果的5634%。结论 江苏省流脑发病呈下降趋势,但病死率有所上升,保持较高接种覆盖率,适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流脑疫苗补充免疫,同时加强流脑菌群变迁监测,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6-2010年脑膜炎球菌疫苗(MenV)接种情况,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制定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评估报告数据,对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结果贵州省2006-2010年共报告接种A群MenV第1针227.2万剂次,第2针144.8万剂次,第1针与第2针的估算接种率分为41.3%~130.1%和23.1%~107.4%。全省报告接种A+C群MenV第1针119.6万剂次,第2针42.7万剂次,第1针与第2针的估算接种率分为47.5%~101.2%和11.2%~34.9%。2008-2010年流脑病例107例,有A群MenV免疫史的12例,有A+C群MenV免疫史的仅1例。结论贵州省MenV接种率不断提高,但是A+C群MenV接种情况不理想,应加强A+C群MenV的接种,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05/2006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全国网络直报流脑疫情。结果2005/2006年度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与2004/2005年度相比,报告病例数减少29.0%,死亡病例数减少21.9%;病例相对集中于6个省,其发病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52%;0~19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7.3%,但<10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和民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2.7%、22.1%、16.1%。结论为控制流脑爆发或流行,将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纳入全国免疫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2004-2006年度安徽省报告流脑及流脑疑似病例500例,死亡39例,病死率7.8%。500例病例中实验室确诊112例,其中C群流脑病例99例,占88.4%;全省17个市中16个市报告流脑病例,C群流脑病例分布于全省大部分市(12个);C群流脑病例的高发年龄组为13~18岁,占全部C群流脑病例数的51.5%;共发生的13起聚集性流脑疫情中有10起发生在学校;健康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阳性率为32.5%。结论C群流脑病例的增多是造成近年安徽省流脑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流脑的流行菌群发生变迁,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安徽省流脑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开展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学校和中小学生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一起学校流脑爆发疫情的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群流脑爆发疫情特点,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肥市包河区某职业学校流脑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自2003年12月10日到2004年4月12日,共发生8例流脑病例。从其中1例的血液中分离培养出C群脑膜炎双球菌。对5名病例的134名密切接触者进行鼻咽部脑膜炎双球菌采样调查结果:C群带菌率为15.6%,B、Y、X、H群各占0.74%。55名教职员工调查结果:C群带菌率为12.7%,B群5.5%,Y和29E群各占1.8%。对该校师生员工分别施行应急服药和接种A C流脑疫苗等综合性处理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生C群流脑爆发疫情后,应急接种A C流脑疫苗,可迅速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崇川区手足口病疫情,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崇川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崇川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95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80.72/10万;报告重症病例1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聚集性疫情37起,无暴发疫情。发病呈典型春、秋季双高峰,4—7月和10—12月发病占总数的70.36%;病例男女性别比1.39∶1,≤5岁的占93.13%,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占94.57%。结论 2011—2013年崇川区手足口病疫情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