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上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27例均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的上肢创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时间在(283.33±10.22) min,皮瓣愈合时间为(15.34±2.12) d。术后恢复过程中3例出现并发症,经针对性处理后,未影响到皮瓣成活及创面恢复。皮瓣成活率达100%,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96.29%,整体手术效果较好。结论 上肢创面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可以有效保障创面的修复效果,并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踝部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1~2004年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创面8例,成活7例,失败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FF)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1月-10月收治的30例四肢复杂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游离AFF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 皮瓣成活情况及6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AFF治疗后皮瓣均全部成活;有2例患者出现皮瓣 边缘部分坏死,通过相关治疗干预后治愈;3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产生动脉危象,通过及时手术探查进行吻 合血管及重建血液循环后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的皮瓣色泽、外观均良好,无破溃情况出现。 结论 AFF用于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的效果确切,具有切取简便、供区功能损伤较小、血供良好及切取面 积较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创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部肿瘤和颅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 ,多数患者存在较大的创面合并颅骨缺损和硬脑膜外露 ,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硬脑膜缺损 [1]。由于颅骨缺损面积过大或存在肿瘤及感染复发的可能 ,常常无法进行一期植骨或肽网移植修复颅骨缺损 ,因此 ,游离皮瓣移植常常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唯一选择。我科近年曾先后收治此类患者 9例 ,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 ,配合细致的术后观察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情况 本组共 9例 ,男性 8例 ,女性 1例 ,年龄 1 6岁~60岁。其中 5例为烧伤后瘢痕性秃发 ,且局部反复破溃 ,形成颅骨骨髓炎 ,有 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胫骨外露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4月,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肌皮瓣移位修复小腿中上段胫骨外露创面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52岁。交通事故伤11例,重物压伤5例。10例为伤后1~6 h入院,平均3 h;6例伤后于外院行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创面严重感染,伤后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 d,平均10 d。创面范围13 cm×7 cm~20 cm×13 cm。皮瓣切取范围16 cm×10 cm~23 cm×15 cm。供区取中厚皮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5~7 d 2例皮瓣发生感染,经换药1周后愈合;其余皮瓣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8个月。患肢皮瓣外形稍臃肿,色泽、质地满意。骨折均于术后8~10个月愈合。结论采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肌皮瓣可有效修复小腿中上段胫骨外露创面。  相似文献   

6.
超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在手部较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薄后移植于手部创面的方法,对18例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术后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携带法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于立民,徐绍章,刘晓峰,韩伟祚1990年6月以来,我们对5例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病人,因受区无可靠血管接纳皮瓣而采用经腕部或踝部血管携带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均获成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5例,皆为男...  相似文献   

8.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笔者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骨上段前方创面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胫骨外露创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12例胫前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患者,其中新鲜损伤4例,陈旧性损伤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3cm×6cm~19cm×12cm。结果1例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12例患行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创面完全修复,大部分皮瓣感觉恢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恒定、口径粗、部位隐蔽、可带肌肉及股外侧皮神经、切取面积大,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四肢骨外露创面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5年间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手术修复四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病例11例,其中新鲜损伤2例,陈旧性损伤9例。切取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显微吻合旋股外侧动静脉与受区血管,皮瓣覆盖创面。结果所有移植皮瓣均顺利成活。病例术后随访9-12个月,无严重不良反应,皮瓣功能及外观均令患者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修复四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腕部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蒂与前臂骨间后血管或尺动脉腕上支血管吻合移植修复腕部创面13例。结果术后皮辨全部成活,随访平均18月,外形和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穿支较多,选择余地大,利用该血管吻接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供区无继发损伤,适合腕部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绞伤合并前臂主干血管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20年3月,收治14例合并前臂主干血管损伤的手部绞伤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2~53岁,平均36.3岁.左手5例,右手9例.手部软组织脱套伤分型:ⅢA型2例,ⅢB型9例,Ⅳ型3例.软组织缺损范围8.0cm×4.5 cm~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根据创面特点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并结合应用阔筋膜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2006年3月—2015年5月,根据创面具体特点,结合阔筋膜瓣的使用,应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35例四肢创面。男23例,女12例;年龄18~52岁,平均31.5岁。创面位于手背9例,手掌5例,前臂5例,足背6例,足底5例,踝后5例。创面范围为6.0 cm×4.5 cm~25.0 cm×14.0 cm。伤后至手术时间6~48 h,平均24.5 h。皮瓣范围为7 cm×5 cm~27 cm×15 cm,其中12例携带阔筋膜瓣,23例未携带阔筋膜瓣。结果术后4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术后均未再次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4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皮瓣均恢复部分感觉,两点辨别觉为2.5~4.3 cm,平均2.8 cm。结论根据创面具体情况一期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结合应用阔筋膜瓣修复创面,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相似文献   

15.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1999年~2002年1月,我们应用吻合血管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13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20年2月手外科病区收治的外伤所致并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给予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手外科术后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评估表,综合评估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VAS评分、血管危象发生率、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VAS疼痛评分、血管危象发生率、疼痛护理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疾病疼痛的认知及警惕性,有效降低术后因疼痛导致的血管危象发生,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股前外侧区皮瓣血管3D可视化研究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血管3D可视化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股前外侧区动脉及皮肤穿支血管的基础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测穿支血管的二维分布;对其中2侧下肢标本股部及其股前外侧区的皮肤、肌肉分别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分别进行动脉、穿支血管的三维重建及3D可视化处理。结果三维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股前外侧区动脉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以及可直观准确地显示皮肤穿支血管的供血区域,股前外侧皮瓣各穿支血管各自进行的血管三维重建的形态和供血区域一致。结论皮瓣血管3D可视化研究能直观且准确显示股前外侧区皮瓣的血管三维形态和供血区域,并为术前皮瓣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髂腹股沟皮瓣为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继发性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采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继发性缺损的16例病例资料。创面缺损面积:8.0 cm×13.0 cm~12.0 cm×19.0 cm,且均为不规则创面。结果 16例髂腹股沟转移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随访1年,股前外侧区创面平整,仅留线性瘢痕,皮肤质地柔软,与相邻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患肢膝关节活动正常,股外侧区无麻木症状。结论 选取该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且修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及CT血管造影,为股前外侧并联穿支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应用解剖:2具防腐尸体解剖旋股外侧血管分支及穿支,测量并记录穿支部位.②CT血管造影:对20例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测量穿支数量、分出点位置、管径、走行、类型、起源、长度、皮肤穿出点位置、相邻穿支分出点间距、相邻穿支穿出点间距.结果 ①尸体应用解剖:2具标本(4侧)共解剖出9根皮肤穿支.其中,7根起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2根肌间隙穿支,7根肌肉穿支;9根穿支平均管径(0.65±0.19)mm;平均血管蒂长(16.59±5.98)cm;平均相邻穿支间距离(5.66±1.73)cm.②CT血管造影:20例患者(40侧)检出100根穿支,平均每侧(2.50±1.06)根穿支;98根穿支起源旋股外侧动脉降支;36根为肌间隙穿支,64根为肌肉穿支;平均穿支直径为(0.65±0.32)mm;平均穿支长度为(42.52±19.35)mm;平均相邻穿支分出点距离(43.66±28.44)mm;平均相邻穿支穿出点距离(49.52±25.01)mm.结论 通过尸体应用解剖及CT血管造影对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的测量,为股前外侧并联穿支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术后供区创面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112例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患者,供区创面根据个体化差异分别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打包、游离植皮加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一期VSD治疗后延期游离植皮加VSD及逆行腹壁浅动脉皮瓣闭合创面。结果:112例中有4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远供区并发症。近期并发症包括:伤口边缘皮肤坏死2例,植皮区皮肤坏死8例,伤口感染10例,伤口迁延不愈10例。远期并发症包括:严重瘢痕7例。供区大腿胀痛不适4例。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的修复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创面及患者个体差异选用并发症少、损伤小、效果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