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证实肿瘤抑制性microRNA(tumor suppressor microRNA,TS-miRNA)启动子区存在异常甲基化现象.白血病中TS-miRNA异常甲基化不但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而且与白血病致癌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周期调节等多种病理过程均有关.治疗方面,已经有研究证实,大多数miRNA甲基化导致的表达失调可以被脱甲基化试剂所逆转,据此有望提出一种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环状RNA(circRNA)circOMA1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对AML细胞系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AML患儿初诊时和完全缓解后骨髓样本各14例作为初诊组及缓解组, 并纳入同一时期同医院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AML临床样本中和THP-1细胞系中circOMA1、miR-145和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C)mRNA的表达。转染THP-1细胞构建分组, 单独转染circOMA1的细胞(circOMA1高表达组)采用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细胞作为对照(pcDNA3.1对照组);circOMA1和miR-145共转染的细胞(circOMA1+miR-145组)采用pcDNA3.1和miR-NC共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pcDNA3.1+miR-NC组、circOMA1+miR-NC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circOMA1及miR-145对THP-1细胞增殖的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ircOMA1及miR-145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ircOMA1及miR-145对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组的circOMA1表达水平(4.408±3.607)高于对照组(0.998±0.5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6, P<0.01);缓解组circOMA1表达水平(1.582±0.950)低于初诊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8, P<0.01)。THP-1细胞实验显示, 与pcDNA3.1对照组相比, circOMA1高表达组miR-145的表达降低(t=4.21, P<0.05), 72 h和96 h细胞增殖增强(t=5.46、7.40, 均P<0.05), 细胞凋亡被抑制(t=6.44, P<0.01)。circOMA1+miR-NC组MYC蛋白的表达高于pcDNA3.1+miR-NC组(t=5.72, P<0.01), circOMA1+miR-145组的MYC蛋白表达低于circOMA1+miR-NC组(t=4.56, P<0.05);在72 h和96 h时, circOMA1+miR-NC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pcDNA3.1+miR-NC组(t=5.77、7.30, 均P<0.05), circOMA1+miR-145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均低于circOMA1+miR-NC组(t=4.66、6.17, 均P<0.05);circOMA1+miR-145组细胞凋亡率高于circOMA1+miR-NC组(t=4.25, P<0.05)。临床样本检测发现, circOMA1的表达与miR-145的表达呈负相关(r=-0.62, P=0.016), 与MYC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 P=0.013)。结论 circOMA1在儿童AML中表达升高, 并可通过miR-145/MYC途径促进AML细胞增殖, 抑制凋亡, 有望为AML的治疗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梯度浓度的虎杖苷处理THP-1细胞24 h、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取对数生长期的THP-1细胞,分为虎杖苷处理组(处理浓度为半数抑制浓度)和空白对照组(细胞中未施加虎杖苷溶液处理),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p-AKT、mTOR、p-mTOR、p70 S6K、p-p70 S6K蛋白的表达。结果虎杖苷可有效抑制THP-1细胞的增殖,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800μmol/L。经1800μmol/L的虎杖苷溶液作用48 h后,THP-1细胞的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至S期的阻滞,表现为G0/G1期的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升,S期的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I3K、AKT、p-AKT、mTOR、p-mTOR、p70 S6K、p-p70 S6K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虎杖苷可有效抑制THP-1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儿童急性白血病 (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SacⅡ酶切加PCR技术研究 33例初治儿童AL、15例复发儿童AL及 30例对照组儿童P16基因甲基化情况 ,并观察P16基因甲基化与化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33例初治AL中有 3例、15例复发AL中有 6例P16基因甲基化 ,对照组 30例均无P16基因甲基化。P16基因甲基化率初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复发组高于初治组及对照组。可评价疗效的 31例初治AL中 ,3例甲基化患儿均未缓解 ;2 8例非甲基化患儿中2 3例获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 ;31例中 ,甲基化阳性者与甲基化阴性者在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上 ,差别均有显著意义。但多因素分析提示只有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 (≥ 2 5× 10 9/L)对化疗结果有影响。结论 在儿童AL中 ,P16基因甲基化少见。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成为预测儿童AL复发的指标之一。P16基因甲基化在判断儿童AL化疗疗效上有一定价值 ,但不能作为独立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环胞霉素A(CaA)的抗白血病潜能,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及细胞活力试验于体外观察CsA对各种不同来源白血病细胞株(包括T细胞性Jurkat、molt-4、GCRF-CEM、前B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Nalm-6及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耐药细胞株K562/AO2)的增殖及活力影响。结果显示临床耐受剂量CsA对所有细胞株包括多药耐药细胞株的活力和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CsA有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6.
应用重组人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白细胞介素3(rhIL-3)和白细胞介素6(rhIL-6)作为刺激因子,通过集落形成和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观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非白血病骨髓细胞增殖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hIL-3促成CFU-GM形成率高于rhGM-CSF和rhIL-6的作用,IL-3+IL-6配伍时CFU-GM产率大于任何一种因子单独应用组和其它两因子配伍组;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基因甲基化与T系、B系及T/B双表达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CR)对18例初发ALL患儿进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分析。18例ALL患儿中T系(T-ALL)2例,B系(B-ALL)13例,T/B双表达(T/B-ALL)3例。以34 例同期住院的非肿瘤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结果ID4基因启动子区在初发ALL患儿中的完全甲基化率(15/18,83%)显著高于部分甲基化率(3/18,17%),P<0.05。T-ALL、B-ALL和T/B-ALL患儿的完全甲基化率分别为50%,85%,100%,显著高于对照组(18%;P0.05)。结论 ID4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与儿童ALL发病有关,T-ALL、B-ALL及T/B-ALL之间的ID4甲基化状态一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40-942]  相似文献   

8.
DNA甲基化与儿童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DNA甲基化是研究最广泛的哺乳动物表观遗传学修饰,它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可遗传的基因沉默机制,与组蛋白修饰和其他的染色质相关蛋白一起,在调节基因表达和染色体结构方面起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p1 6基因甲基化与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 ,采用酶切加PCR技术研究 33例初治儿童AL ,1 5例复发儿童AL及 30例对照组p1 6基因甲基化情况 ,并观察p1 6基因甲基化与化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33例初治AL有 3例、1 5例复发AL有 6例、30例对照组中 0例存在p1 6基因甲基化。可评价疗效的 31例初治AL中 ,3例甲基化患者未缓解 ;2 8例非甲基化者中 3例获完全缓解 ,2 3例部分缓解 ,2例未缓解 (总有效率 92 .86 % )。结果表明 :(1 )在初治儿童AL中p1 6基因甲基化率低 ,可能不是儿童AL的主要发病机制 ;(2 )p1 6基因甲基化率儿童AL复发病例显著上升 ,值得重视 ,同时对指导治疗及预测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Wnt信号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在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Wnt信号抑制因子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导致其功能丧失,使Wnt信号过度激活。该信号通路的失调控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影响其复发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而在细胞培养时加入去甲基化药物或β-连环蛋白抑制剂可明显增加细胞凋亡。通过分析Wn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钠钾ATP酶通过与强心甾类固醇(CTS)特异性结合,可激活细胞内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该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钠钾ATP酶作为信号转导体的功能效应以及其在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哇巴因(1 nmol/L、10 nmol/L)在不同作用时间(6 h,12 h,24 h)下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白血病细胞株钠钾ATP酶α1亚单位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MTT结果表明1 nmol/L、10 nmol/L哇巴因可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B95,Jhhan与巨核系白血病M07e,Meg01细胞株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 nmol/L、10 nmol/L哇巴因可使钠钾ATP酶α1亚单位表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 nmol/L、10 nmol/L哇巴因作用24 h时细胞增殖程度与钠钾ATP酶α1亚单位表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细胞增殖作用与哇巴因浓度与孵育时间成正比。结论: 钠钾ATP酶具有信号传导功能,它能通过与哇巴因结合调节多种不同来源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1 nmol/L与10 nmol/L的哇巴因可促进白血病细胞株B95、Jhhan、M07e、Meg01增殖,增殖效应与哇巴因浓度与孵育时间呈正比。[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59-26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为临床优化诊疗方案及提高缓解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例MPAL患儿的骨髓细胞形态、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案、预后等病例资料。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K-M)法估计生存率, 比较应用Log-rank法。结果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8年共收治15例MPAL患儿, 男8例, 女7例, 中位年龄为6.8岁;9例患儿表达B淋系+髓系表型, 5例表达T淋系+髓系表型, 1例表达B淋系+T淋系表型;11例患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检查, 2例为正常核型, 2例为复杂核型, 6例为假二倍体, 1例为亚二倍体;5例患儿检测到融合基因, 其中3例AML-ETO阳性, 1例BCR-ABL阳性, 1例MLL阳性;13例患儿在化疗后完全缓解, 总完全缓解率为86.6%, 2年总生存率为(68.2±13.4)%。15例患儿中14例授受了诱导化疗, 1例因个人原因放弃了治疗。首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方案10例, 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1例, 总完全缓解率10%;首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方案4例, 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3例, 总完全缓解率75%, 未缓解的1例更换ALL方案后缓解;8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6例未行HSCT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0±18.2)%、(66.7±19.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 P=0.573)。结论儿童M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以淋系和髓系抗原共表达为主, 单纯化疗或HSCT在短期内均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但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R-125b对儿童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期求新的策略治疗耐药性APL。方法 用在线软件预测miR-125b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报告及蛋白印迹技术进行验证;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华南地区儿童APL协作组其他医院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3例患者在初诊、缓解或复发时期骨髓标本中miR-125b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进行体内证实;在细胞系水平过表达或抑制表达miR-125b,用 MTT、流式细胞技术等研究miR-125b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9P21 区的CDKN2A 和CDKN2B 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4 月至2012 年12 月被诊断为AML 的58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38 例健康志愿儿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的骨髓或外周血,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 多重连接酶依赖性探针扩增法(MS-MLPA)检测CDKN2A 和CDKN2B 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 进行检测的健康儿童未发现基因甲基化.58 例患儿中,44 例检测到甲基化探针.CDKN2A 基因甲基化涉及136 bp 和237 bp 探针;CDKN2B 基因甲基化涉及130 bp、210 bp、220 bp 和417 bp 探针.CDKN2A 基因甲基化率仅为5%,而CDKN2B 基因甲基化率为76%.部分探针甲基化与初诊时的性别、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有关.结论 儿童AML 患者CDKN2B 基因甲基化率较高,而CDKN2A 基因甲基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对白血病HEL 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HEL 细胞随机用或不用红花注射液处理,不用红花注射液处理者为对照组。不同浓度(10、20、30、40、50 mg/mL)的红花注射液作用于HEL 细胞24、48、72 h 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10、20、30 mg/mL 红花注射液处理HEL 细胞48 h 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RT-PCR 法检测细胞HOXB3 mRNA 的表达。结果 HEL 细胞经浓度为10、20、30、40、50 mg/mL的红花注射液处理24、48 及72 h 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均不同程度地受抑制,且随着红花注射液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PPPP结论 红花注射液体外可有效抑制HEL 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相关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HOXB3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miR-100的基因调控水平探索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收集48例初发AML患儿及5例非血液病患儿的骨髓样本,用qRT-PCR方法研究miR-100在AML细胞中的表达,并筛选其可能的靶基因;用Northern Blot、慢病毒构建等体外实验验证miR-100与SCP3之间的靶对关系;分析miR-100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结果在AML细胞中,miR-100显著高表达;高表达miR-100可阻滞HL-60细胞的分化;miR-100的靶基因是SCP3,它通过转录后抑制作用抑制SCP3蛋白的合成;miR-100通过调控其靶基因SCP3,抑制AML细胞的分化并促进其增殖。结论 miR-100参与AML的发生和发展,有可能成为今后治疗AML的新靶标,为治疗儿童AML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初诊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化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初诊ALL患儿化疗前、化疗后2周、化疗后1个月和化疗后2个月及1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及分析,比较ALL组与健康对照组及ALL患儿化疗前后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与化疗前及健康对照组相比,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肠道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L患儿化疗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均明显降低(P<0.05)。门水平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2周、1个月及2个月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属水平上,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2周、1个月及2个月时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克雷伯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并且在化疗后1个月时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前后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且在化疗后2周及1个月时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较健康对照组及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ALL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化疗导致肠道菌群丰度显著降低,并可致部分有益菌(双歧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丰度下降、病原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对探讨p15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微小残留病灶(MRD)诊断中的价值,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研究49例初治儿童AL(包括ALL31例及AML18例)和20例对照组的p15基因甲基化情况。动态观察4例ALL及2例AML治疗前后p15基因甲基化的变化。结果显示,儿童AL患者p15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7.3%,ALL与AML的阳性率(分别为61.3%和77.7%),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20例均阴性。动态观察的6例儿童AL,初诊时均呈现p15基因甲基化;完全缓解时,4例仍呈现甲基化,其中3例分别于3个月、5个月、6个月后复发:另一例甲基化转为阴性,未复发:MSP敏感度可达10-3。因此,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有助于检测儿童AL的MRD。  相似文献   

19.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PRAME)基因作为泛白血病标志可用于微小残留白血病检测,并对疗效、预后、危险度分级及复发预测具有一定意义.此外,PRAME作为肿瘤相关抗原,可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是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对PRAME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PRAME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机制及与白血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R-100及miR-99a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新的靶向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技术检测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1例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111例初发ALL患儿及10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骨髓标本中miR-100及miR-99a的表达;用在线miRNA数据库预测miR-100及miR-99a的可能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报告及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对可能的靶基因进行验证;用瞬时转染方法使ALL细胞系过表达miR-100及miR-99a,用Western Blot检测此时靶蛋白的表达;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和流式细胞技术研究过表达miR-100/miR-99a及沉默其靶基因后对ALL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结果与初发AML及ITP患儿比较,miR-100及miR-99a在初发ALL患儿中呈低表达;双荧光报告验证了FKBP51基因是miR-100及miR-99a的靶基因之一,在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00或miR-99a能抑制FKBP51靶蛋白的表达;过表达miR-100/miR-99a或小干扰RNA(si RNA)沉默其靶基因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氟美松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miR-100及miR-99a通过对靶基因FKBP51的调控影响ALL细胞增殖、凋亡,靶向增强miR-100及miR-99a的表达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儿童ALL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