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和分析中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 应用埃森创伤问卷(ETI)对100例在本科住院治疗的中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调查,并考察患者PTSD症状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PTSD阳性率为21.21%;患者PTSD症状总得分(18.10±9.42)分,三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类型、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后患者各症状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56,P<0.01).结论 中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PTSD症状并且PTSD发生率较高,需要及时发现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经历创伤性事件后特异性的心理疾患之一。自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首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诊断,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还存在不足。回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情况、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帮助心理工作者认识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和高危因素,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向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98-4799
[目的]观察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7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对其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定。调查和观察过程均在知情同意下进行。[结果]治疗前后患者SSRS评定客观支持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患者PTSD-SS评定结果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遭受创伤后延迟出现精神障碍,具有接触创伤性事件、重现创伤体验、回避和警觉性增高4个特点,主观支持不足和对支持利用度差,需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和适当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tder,PTSD)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以广州市某医药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CL-C量表)对大学生PTSD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PTSD阳性检出情况及不同性别、年级、专业PTSD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调查的1 081名大学生中,PTSD阳性症状者179名,占16.6%;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大学生PCL-C得分高于未暴露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PCL-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间的PCL-C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遭受性骚扰或性侵害,被人袭击、恶语中伤、殴打或伤害、与亲属发生矛盾压力、就业困难、人际关系差、环境不适应为PTSD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医药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相关部门重视,针对PTSD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林晓睿 《现代养生》2022,(14):1220-1222
目的 对急诊科外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外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创伤应激障碍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科外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其应激障碍症状,并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儿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在武汉市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选取250名儿科护士参与此次问卷调查,并分析不同应激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儿科护士PTSD-SS平均得分为40.77±9.74,反复重现体验的得分最高为2.01±0.32,其中得分>50的有48人,创伤后应激阳性率为19.2%;其中年龄(r=0.11,P<0.05)、学历(r=0.15,P<0.05)、工作年限(r=0.28,P<0.05)、月收入(r=0.22,P<0.05)和健康状况(r=0.18,P<0.05)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武汉市儿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总体偏高,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是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月收入和健康状况,因而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身心健康,管理人员应关心员工,改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癌住院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其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对住院的3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50份,问卷包括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结果 35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的创伤后成长(PTG)平均得分为(63.74±13.00)分,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UPPH、PTSD、病后锻炼情况、患病时间、是否保留乳房与乳腺癌住院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住院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增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效能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成长水平;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的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海洛因成瘾者治疗期间感染HIV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参加MMT海洛因成瘾者随访队列中,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1:1匹配选择治疗期间感染和未感染HIV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情况、毒品使用、性行为、服用美沙酮及心理状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 ,分析与感染HIV相关的因素。结果 调查参加MMT的海洛因成瘾者108名,其中54人新感染HIV。男性76人,女性32人;汉族95人,其他民族13人;参加MMT前吸毒平均时问(12.1±5.o)年。感染HIV的54人中,33人通过注射吸毒感染,12人通过性行为感染,9人不确定感染途径。多因素分析结果 提示,参加MMT前吸毒时间长(≥10年,OR=20.9,95%CI:1.62~269.34,P=0.02)、最近半年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OR=276.7,95%CI:5.65~>999.99,P<0.01)会增加感染HIV的风险,治疗依从性好(≥0.5,OR=O.07,95%CI:0.42~0.87,P=0.04)、和家人住在一起(On=O.002,95%CI:<0.001~0.94,P<0.叭)会降低感染风险。结论 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仍然是参加MMT的海洛因成瘾者感染HIV的主要危险行为。增加对海洛因成瘾者的家庭社会支持,提高参加MMT的依从性,减少参加MMT期间注射吸毒行为可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问卷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测量量表平民版(PCL-C)对广州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存在应激障碍的情况,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暴力组)的PCL-C得分明显高于过去1年内未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非暴力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在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中,21.8%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12.1%出现了明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未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差,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四川省西昌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成瘾者吸毒行为的影响情况。方法于2004—05/07,以社区为基础招募海洛因成瘾者,调查其社会人口学、毒品使用及共用注射器具行为特征,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对吸毒行为的影响情况。结果 在调查的海洛因成瘾者中参加过MMT的为30.4%(105/346),参加MMT时间的中位数为49d。在控制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MMT与海洛因成瘾者近3个月吸毒行为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静脉吸毒频率(OR:0.40;95%CI:0.24~0.66)、海洛因口吸频率(OR:3.06;95%CI:1.87~5.00)、海洛因混合其他毒品使用频率(OR:0.43;95%CI:0.26~0.73)、共用针头或注射器(OR:0.03;95%CI:0.01-0.13)、共用洗针头或注射器用水(OR:0.06;95%CI:0.01~0.24)和共用吸毒器皿(OR:0.02;95%CI:0.00~0.18)。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一批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项目在减少吸毒人群毒品使用和艾滋病相关高危吸毒行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社区儿童创伤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创伤症状的因素,为进行有效的社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并运用埃森创伤症状调查问卷(ETI)对筛检出创伤事件儿童1 793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创伤事件中自身经历发生频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一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死亡(34.58%),其他造成精神负担的事情(9.65%),被冷落或被抛弃(8.92%);目击创伤事件发生频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严重的事故、火灾或爆炸(32.01%),一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死亡(17.51%),严重的疾病(14.17%);认为是最严重创伤事件居前3位的依次是一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死亡(49.14%),严重的事故、火灾或是爆炸(23.54%),自然灾害(7.70%)。创伤症状量表得分为(21.26±14.02)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创伤症状得分的影响因素只有是否为班级干部。结论:社区应建立儿童创伤事件监测体系,关注社区经历创伤事件的儿童,提供有效的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事件冲击问卷等测查工具对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试个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无统计学差异,在职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高于离退休者,文化程度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成反比,已确诊的肝癌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高于未确诊患者,近期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高于近期无大出血患者.结论 工作状况、文化程度、创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术后并发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实施手术治疗的257例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术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探讨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57例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术后并发应激障碍64例,发生率为24.9%。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性别(OR=2.646)、受伤时恐惧情绪(OR=2.675)、ISS评分(OR=0.818)、性格(OR=1.536)、严重创伤既往史(OR=2.535)、SSRS评分(OR=0.616)、CD-RISC评分(OR=0.696)、VAS评分(OR=4.549)、HAD评分(OR=1.579)为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术后并发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受伤时有恐惧情绪、内向性格、有严重创伤既往史、ISS评分>35分、SSRS评分≤32分、CD-RISC评分≤45分、VAS评分>5分、HAD评分>12分的患者,需辅以心理支持、家庭-社会支持及认知行为干预等相关干预,以减少术后应激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术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情况及PTSD症状群变化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干预患者形成良好康复行为。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28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天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心理状态进行随访,基于收集的数据分别构建线性增长曲线模型及不定义增长曲线模型,分析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群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结果 111例患者被诊断为PTSD,PTSD阳性率为39.64%,其中106例患者完成全程随访,中青年AMI患者术后PTSD的再体验、回避、情感麻木、高警觉症状群均呈非线性下降趋势(P<0.05)。协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存在并发症、术中知晓程度低的患者,PTSD初始水平高(P<0.05);术中知晓程度高的患者,PTSD症状改善快(P<0.05)。不同时期的抑郁、焦虑水平对相应时期的PT...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温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MMT患者生存质量的卫生服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OL-DA)及自制问卷对温州市199例MMT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MMT患者以本地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40%;毒品类型以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为主(82.91%),多采用静脉注射方式(69.35%),78.39%毒龄在10年以上,95.48%经历过多次戒毒,61.81%自我报告患有吸毒相关疾病。MMT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戒断症状及毒副反应、社会功能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2.96±6.75)、(33.03±5.96)、(47.61±8.51)和(38.42±6.86)分,生存质量评价总分为(152.01±23.5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婚、无业、首次吸毒年龄低、毒龄长及患有吸毒相关疾病是影响MMT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未婚、无业、首次吸毒年龄低、毒龄长及患有吸毒相关疾病是MMT患者生存质量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深入推广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进入广宁县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并接受美沙酮治疗超过6个月的海洛因成瘾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受治者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6个月后生命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是影响生命质量总分改善的主要因素,年龄是影响躯体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吸毒年限是生命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改善海洛因成瘾者的生命质量,婚姻状况和吸毒年限是影响其生命质量改善效果的因素,应该加强对未婚或离异、吸毒年限较长的受治者加强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市某两所三甲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三甲医院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19.27%,社会支持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影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结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较高,应给予充足的社会支持及给予患者心理关注与干预避免PTSD的发生,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学生800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57份,有效率为97.2%。有虐待经历大学生占被调查大学生的30.9%;男生及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更易受到虐待(P<0.05),虐待经历与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户籍所在地、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及是否单亲家庭无明显关联;遭受虐待的大学生PTSD总分及5个因子分均高于未遭受虐待者(P<0.01),其中,>90%受虐者认为创伤事件对精神有不同程度的打击,近80%的大学生表现出学习或工作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看到或听到与事件有关的事情担心事件再度发生。结论 有虐待经历的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登记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基本情况、治疗情况、对门诊服务及维持治疗的评价、经济相关情况、社会关系、就业及生活状况6个方面的资料。结果 769名患者接受了调查,其中维持组321人,脱失组448人;男性占80.4%,年龄(33.98±6.19)岁,初中及以下程度者占63.7%;首次吸毒年龄(24.23±5.77)岁,平均日维持治疗剂量(50.65±27.70)ml/d。性别、年龄、婚姻、文化、职业、首次吸毒年龄、入组前吸食海洛因量、目前维持治疗剂量、治疗前多药滥用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生活技能培训、对生活状况满意度、经济来源、家人支持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治疗后多药滥用及偷吸海洛因、家人支持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咨询、争取患者家人和社会支持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吕晨霞 《中国校医》2011,25(8):622-625
<正>创伤性事件,是指导致死亡、严重损害、威胁人的生命和躯体安全,或是个体体验到强烈的负性情绪的事件。危机事件,是指任何对个体或者团体产生足够大的压力而超过他们应对能力极限的冲击性事件。创伤事件后可引发危机事件。创伤和危机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出现:急性应激障碍(ASD)、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