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在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患儿中的变化。方法 56例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患儿(患儿组)和6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年龄6~17岁,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其DC及HRV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组的DC值小于对照组,AC值大于对照组,心率(HR)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与对照组间HRV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中,DC与HRV多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27~0.40,P均0.05),与HR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00);而AC与HRV多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57~–0.34,P均0.05),与HR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00)。12岁男性患儿HR大于同龄男性对照儿童、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小于后者;≥12岁男性患儿DC小于、AC大于同龄男性对照儿童;≥12岁女性患儿DC小于同龄女性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患儿的迷走神经张力降低,DC明显低于正常组,且与HRV多项指标有密切相关性。患儿组DC、HRV性别差异不明显。≥12岁患儿组DC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提示青春期儿童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儿童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并探讨甲亢儿童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C、AC及HRV的关系。方法 选取甲亢儿童47例,另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甲亢组与对照组的DC、AC、心率(HR)及HRV各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进行比较,并将甲亢儿童的甲状腺激素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DC、AC及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亢组的DC、SDNN、SDANN、RMSSD、LF、HF均低于对照组;AC和HR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甲亢儿童的血清FT3、FT4与DC、SDNN、SDANN、RMSSD、LF、HF均呈负相关(P < 0.05);与AC和HR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甲亢儿童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提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康婴儿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82例健康婴儿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月龄不同分为小婴儿组(6个月)和大婴儿组(6~12个月)。计算机自动测定其24 h的DC、AC及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与频域指标(LF、HF);比较两组婴儿的DC、AC及HRV各项指标,并分析DC、AC与HRV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婴儿组的DC为(3.96±1.53)ms明显高于小婴儿组的(3.20±1.44)ms,而AC为(-3.84±1.10)ms明显低于小婴儿组的(-3.11±0.9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DC与心率呈显著负相关(r=-0.56,P=0.000),与SDNN、SDANN、RMSSD、PNN50、LF和H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5~0.75,P均0.05);24h的AC值与心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00),与SDNN、SDANN、RMSSD、PNN50、LF和HF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8~-0.56,P均0.01)。结论婴儿期的DC与HRV多项指标随月龄增加而增大,AC随月龄增加而减小;DC、AC与心率及HRV各项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儿童及代谢综合征(MS)患儿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差异;体质指数(BMI)与DC、AC、HRV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岁的超重、肥胖儿童103例,其中诊断为MS患儿48例;测定DC、AC、HRV各指标。结果 MS组DC值为(5.97±1.77)ms,低于非MS组的(7.93±1.56)ms;AC值为(-6.78±1.56)ms,高于非MS组的(-8.17±1.61)ms;HF值为335.2 ms~2(157.03~659.33 ms~2),低于非MS组的497.5 ms~2(345.6~767.1 ms~2);BMI为(29.64±2.83)kg/m~2,高于非MS组的(26.79±1.83)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儿童BMI与DC呈显著负相关(r=-0.241,P=0.014),与AC呈正相关(r=0.199,P=0.044)。结论 MS患儿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肥胖程度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机体对心脏的保护力就越差,越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对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诊断效率。方法 选择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健康的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POTS组又分为≤12岁亚组(n=127)和 > 12岁亚组(n=90)。分析比较两组儿童及青少年基线时、HUTT 5 min、HUTT 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HUTT 10 min的HR与HR0的差值(HRD5、HRD10),并分析HR5、HR10、HRD5、HRD10对POTS的诊断效率。结果 POTS组HR5、HR10、HRD5、HRD10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HUTT 5 min时HR或HRD对男性患儿诊断POTS符合率高于女性患儿(P < 0.05),HUTT 10 min时HR或HRD对男性患儿诊断POTS符合率低于女性患儿(P < 0.05)。> 12岁亚组HR诊断POTS符合率更高(P < 0.05),≤12岁亚组HRD诊断POTS符合率更高(P < 0.05)。HR5、HR10、HRD5和HRD10 4项联合预测诊断POTS的曲线下面积(0.974,95%CI:0.949~0.989)大于上述各单项指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 < 0.05),且灵敏度(87.80%)和特异度(95.83%)最高。HRD诊断效能高于HR(P < 0.05)。结论 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预测诊断儿童及青少年POTS具有较高价值,诊断POTS符合率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龄期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IR)与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加速力(AC)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学龄期6~10岁肥胖儿童83例,根据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再根据IRI值将实验对象分为IR组45例和非IR组38例。在检测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同日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出DC、AC、HRV各指标。比较IR组与非IR组DC、AC、HRV各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R组DC、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分钟均值标准差(SDANN)、高频功率(HF)均低于非IR组,AC高于非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的IRI与DC、SDNN、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HF均呈显著负相关(r=-0.475~-0.249,P0.05),与AC呈显著正相关(r=0.488,P0.01)。结论 IR较非IR肥胖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损伤严重,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且IRI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维生素D缺乏对学龄前期肥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42例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根据血清25-羟基维生素D(VitD)水平分为VitD缺乏组(76例)、VitD不足组(83例)及VitD充足组(83例),将3组间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进行比较;并分别将VitD不足组和缺乏组的VitD水平与DC、AC、HR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C、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以VitD缺乏组最低(P < 0.05),AC值以VitD缺乏组最高(P < 0.05),其中VitD不足组的DC、RMSSD和LF低于充足组,AC值高于充足组(P < 0.05);VitD缺乏组的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高频功率(HF)低于VitD充足组(P < 0.05)。VitD缺乏组的VitD水平与DC、SDNN、SDANN、RMSSD、LF、HF呈正相关(P < 0.05),与AC呈负相关(P < 0.05);VitD不足组的VitD水平与AC呈负相关(r=-0.257,P < 0.05)。结论 VitD不足和缺乏的学龄前期肥胖儿童均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VitD浓度越低,心脏迷走神经张力越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无症状期心率减速力(DC)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VVS的45例患儿作为VVS组,同期在门诊体检的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VVS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基础DC值、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按年龄段及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同时分析DC与HRV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DC对VVS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VVS组的DC值、DR8及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VS组中,学龄期患儿的DC值、DR4及低频功率(LF)均明显低于青春期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患儿的DC值、DRs、HRV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年龄段及性别组间DC值、DRs、HRV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VVS组的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青春期VVS组的DC值、DR4、DR8及L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与HRV多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31~0.67,P均0.05),与LF/HF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5)。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青春期患儿仅DC与VVS相关(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学龄期DC值以7.72 ms、青春期DC值以8.36 ms为界值时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 VVS患儿无症状期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异常,随年龄增长,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更加显著。学龄期及青春期VVS患儿均有迷走神经张力升高,且青春期VVS患儿还有一定程度交感神经张力升高;DC与迷走神经张力间呈明显正相关,对VVS诊断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龄期肥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学龄期肥胖儿童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并观察肥胖儿童体重指数(BMI)与DC、AC及HR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学龄期肥胖儿童108例,其中血脂正常组75例,血脂异常组33例,另选取103例学龄期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将肥胖组与对照组、肥胖儿童中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的DC、AC及HRV进行比较,并将肥胖儿童的BMI与DC、AC及HR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的DC、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低于对照组,AC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儿童中血脂异常组的DC、SDNN、SDANN、RMSSD、LF、HF均低于血脂正常组,AC、BMI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肥胖儿童BMI与DC、SDNN、SDANN、RMSSD、HF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AC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期肥胖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其中合并血脂异常者以上表现尤为突出。肥胖程度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1581例健康儿童分为3~6岁、~10岁、~12岁3组,按年龄、性别及室性早搏发生与否分组进行心律失常发生率、HRV的5项时域值的比较.结果 (1) ECG和24h心电监测(Holter)示健康儿童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R、QTc间期相反,除PR间期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健康儿童Holter和ECG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10,P<0.05).(3)不同年龄组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长有升高或下降趋势;与3~6岁组比较,~ 10岁和~12岁组室性早搏发生危险度明显增加(OR =1.31和2.04).(4) HRV的5项时域指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HRV的5项时域指标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6)按室性期前收缩分组,HRV的5项时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健康儿童的心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QTc间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2)健康儿童Holter检测心律失常中室上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3)健康儿童中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多,青春前期更明显.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上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无关.(4)健康儿童HRV存在年龄差异,提示儿童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5)青春期前,男女间HRV的差异最为显著,提示可能此年龄段男女间心脏自主神经发育的不一致性.(6)健康儿童室性早搏的发生大部分为良性早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正常学龄期儿童心电图功能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有功能性ST-T改变的学龄期儿童、43例伴ST-T改变的同年龄心肌炎患儿,及50例无ST-T改变的学龄期健康儿童,三组均进行12导联同步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HRV参数。结果功能性ST-T改变儿童的HRV时域指标与健康儿童比较,心率增快,PNN50、rMSSD、SDSD降低,SDNN、SDAN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ST-T改变的心肌炎患儿与功能性ST-T改变和对照儿童比较,心率增快,PNN50、rMSSD、SDSD降低,SDNN、SDANN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学龄期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尚不稳定,功能性ST-T改变与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相对值增高,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状态失常相关。HRV对于功能性ST-T改变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该研究通过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患儿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的研究,探讨HRV对β-TM患儿心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β-TM患儿(地贫组)和1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分别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比较分析两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变化及β-TM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与HRV的相关性。结果:地贫组患儿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 和频域指标极低频谱(VLF)、低频谱(LF)、高频谱(HF)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HRV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β-TM患儿自主神经功能异常;HRV对β-TM患儿早期心功能异常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与58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美国DMS公司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软件,对HRV及DC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并分析DC与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包括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内平均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及频域分析的低频功率(L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功率(HF)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C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中,DC与SDNN、LF、HF均成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51,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中的HF与DC反映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均显著降低,且两者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的特点和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心肌炎患儿进行24 h全程动态心电图检查,与804例正常儿童的心率及HRV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岁以下患儿最慢心率较正常增快,最快心率比较变化无差异,7~18岁患儿心率监测指标均异常;3~7岁心肌炎患儿与正常儿童比较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无变化,各组其他HRV指标均降低.结论 心肌炎患儿的HRV普遍降低,提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总体功能受损,以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为主,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有症状早搏患儿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有心前区不适儿童早搏发生率,明确早搏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方法 426例3~12岁有心前区不适儿童行24 h HRV时域分析;房性早搏(房早)、室性早搏(室早)按照Lown分级法分级,进行HRV分析.结果 (1)426例儿童中201例(47.2%)无任何心律失常.225例(52.8%)有早搏,其中单纯室早102例(23.9%),单纯房早77例(18.1%),同时合并房早、室早46例(10.8%).(2)在房早儿童中SDANN、PNN50值随着Lown分级升高而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F=4.39,P<0.05;F=3.55,P<0.05).2级以上房早儿童SDANN、PNN50值较0、1级儿童显著升高(P<0.05);(3)在室早儿童中SDANN、RMSSD、PNN50值随着Lown分级升高而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F=3.61.P<0.05;F=3.25,P<0.05;F=2.63,P<0.05).(4)有早搏儿童SDNN值较无早搏儿童差异无显著性(F=1.84,P>0.05),SDANN、RMSSD、PNN50值差异有显著性(F=4.28,P<0.05;F=2.72,P<0.05;F=3.27,P<0.05).结论 有心前区不适的儿童早搏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室早较房早发生率高.此类儿童有无早搏时心脏自主神经总张力是一致的,早搏的发生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紧张性抑制作用减弱有关.合并早搏时HRV均显著降低,室早降低最明显.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出现早搏可能系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应用HRV分析鉴别早搏的性质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常新生儿心率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儿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应用Compas XM Holter分析系统对3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HRV时域分析。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1~7d与8~28d HRV指标无差异(P>0.05)。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与24h平均心率(AHR)、最慢心率(MiHR)呈中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0.43,-0.51,-0.56,P﹤.05)。结论 HRV是反映新生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较稳定的指标,结果可供新生儿HRV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肌炎患儿夜晚睡眠期心率变异(HRV)变化。方法监测44例心肌炎患儿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24 h和睡眠期HRV。结果心肌炎患儿夜晚睡眠期心率高于正常对照儿童,而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炎患儿24 h 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肌炎患儿的HRV指标降低;夜晚睡眠期HRV排除了日间情绪及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和学龄期(~16岁),并在不同年龄组内按室性期前收缩来源部位不同,分为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来源期前收缩组之间HRV与DC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三个不同年龄组的DC和HRV时域分析各项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HF、DC、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前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LF、HF、LF/HF、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HF、LF/HF、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自主神经平衡调节受损,以迷走神经张力的降低为主;起源于优势心室(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患儿以右心室占优势,学龄期患儿左心室为优势心室)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增加了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并诊断为VVS的HRV进行分析(研究组),并将2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描记未发生晕厥时24h心电图,分析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低频功率(L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在不同年龄段差别不明显(P>0.05);女性时域指标中SDANN及VLF、LF较男性明显降低(P<0.05);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VVS的HRV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VVS儿童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发生改变;HRV主要受性别影响,而年龄影响不明显;HUTT不同反应类型VVS的HRV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过程中对患儿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加速力(AC)、心率减速力(DC)以及心脏传导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18例1岁以内血管瘤患儿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1 mg/(kg·d)]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后HRV时域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NN50占所有NN间期个数的百分数(PNN50)]与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AC、DC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后有无心脏传导功能及其他方面的异常。结果普萘洛尔治疗后SDNN、RMSSD、LF、HF、PNN50均大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AC、平均心率(HR)、最慢心率均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异常比例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使心脏传导功能受阻,但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