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蛋白激酶C在肢体缺血预处置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置(PC)减轻骨骼肌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后肢原位灌流方法观察PC和PC加用蛋白激酶C抑制剂polymyxinB或H7对I/R的影响.实验动物分为5组:I/R组,PC组,PC+PB组,PC+H7组,对照组.比较各组灌流液中和肌组织中的损伤性指标变化.结果:PC可以明显减轻肢体的I/R损伤,使用polymyxinB或H7则阻断PC对I/R骨骼肌细胞内酶漏出、丙二醛产生及钙超载等损伤性指标的改善作用.结论:PC对I/R肢体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蛋白激酶C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氧化应激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组织的损伤性变化并探讨氧化应激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备LIR动物模型,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及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ATP、乳酸(LD)含量及ATP酶(ATPase)活性;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灌注后心肌组织ATP储备减少,LD含量增加,各型ATPase活性下降,血浆CK、CK-MB及心肌组织MDA、MPO含量均增高(P〈0.05或P〈0.01)。镜下可见再灌注后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心肌横纹不清晰,少数心肌细胞变性。结论LIR可对心肌组织造成一定损伤,这与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补体系统在缺血再灌注时通过多种途径被激活,形成大量的活化片段.这些片段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直接作用和对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间接作用造成组织器官损伤.目前抗补体的药物虽较多,但真正用于临床的十分有限.笔者现就缺血再灌注时补体的激活途径,活化补体成分引起损伤的作用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醛固酮(ALD)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2只,应用止血带结扎构建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以下9组:正常对照组(n=8),缺血2h组(n=4),缺血4h组(n=8),再灌注0.5h组(n=8),再灌注2h组(n=8),再灌注4h组(n=8),再灌注6h组(n=8),再灌注12h组(n=4),再灌注24h组(n=6),其中再灌注组缺血时间均为4h.观察各组大鼠血浆AL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TNT)及心肌ALD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4h组血浆及心肌ALD水平开始上升(P<0.05),再灌注后二者继续上升.再灌注24h组血浆ALD达峰值,是正常对照组的6.2倍,且明显高于再灌注4h组(P<0.05),再灌注4~24h,心肌ALD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与缺血4h组比较,再灌注4、6、12、24h各组血浆及心肌AL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2h后血浆CK-MB即开始明显上升,缺血4h后血浆TNT、LDH开始升高(P0.05);再灌注后,上述心肌酶学指标继续上升,于再灌注4~6h达峰值,且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结论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全身及心肌局部醛固酮的持续激活,可能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远期心肌结构及功能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骆助林  权毅  潘显明  屈波 《西南军医》2008,10(4):113-114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外科的基本病理变化,见于许多外科疾病的过程,如冠状动脉的再通,器官移植,断指断肢再植,手术过程中人为的阻断血供等情况。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一系列的级联反应介导了细胞结构严重损伤,包括能量代谢的衰竭,Ca^2+离子稳态改变,活性氧簇的产生。外科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到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线粒体在细胞能量代谢中处于中枢地位,参与细胞内钙的调节,形成氧自由基并产生活性氧,控制细胞死亡,促进在机体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刘玉辉  张红英 《武警医学》2009,20(2):118-121
 目的 观察肠缺血后处理(I-post C)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I-postC在肠IR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每组再分为再灌注10 min、45 min及90 min三亚组,测定血浆及肠组织二氨氧化酶(DA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髓过氧化酶(MP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表达量,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 (以NO2-/ NO3-代表).结果 (1)与IR组比较,I-postC组肠组织DAO在45 min和90min显著升高(P<0.05),血浆DAO在45 min和90 min显著减低(P<0.05);(2)与IR组比较,I-postC组在10、45和90 min降低肠组织MDA与MPO含量(P<0.05),在45 min与90 min显著升高肠组织SOD活性(P<0.05);(3)I-postC组血浆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在45 min和90 min均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 肠IR损伤与iNOS过高表达及NO大量产生有关.I-postC对肠IR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与I-postC诱导早期产生低水平NO,发挥其信号保护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extractofGinkgobiloba ,EGb)对清醒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 ,海马细胞外液EAA释放的影响 ,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在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全脑缺血EAA含量 ,观察再灌注 30min时 ,海马细胞外液EAA含量的变化和EGb对EAA释放的影响。设计假手术组作本底试验 ,乙醇做对照组 (单纯缺血—再灌注组 ) ,EGb三个剂量 (10 0、15 0、2 0 0mg·kg-1)。结果 对照组中的EAA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 (P <0 .0 1) ;EGb三个剂量组较对照组EA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且呈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 大鼠脑缺血后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明显升高 ,缺血越重EAA释放越多 ;再灌注后 ,EAA进一步提高。而EGb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时脑细胞EAA的释放 ,这可能是EGb对脑缺血—再灌损伤的又一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胡黄连提取物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I/R)的机制及胡黄连提取物对I/R的防治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7只,分为假手术组(5只)、手术对照组(8只)、不同剂量(40、80、160mg/kg)胡黄连提取物给药组(各8只),采用切除右肾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60min再灌注72h的方法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血肌酐、尿肌酐,结合尿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并进行肾小管计分,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改良DTNB显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结果 肾脏I/R损伤时大鼠肾功能明显减退,肾脏病理变化明显,血清MDA、TNF-a升高,GPx下降;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各胡黄连提取物给药组肾小管计分降低(P〈O.01或P〈O.05),血清MDA降低(P〈O.01或P〈O.05),TNF-α降低(P〈O.05),GPx含量升高(P〈O.01),胡黄连提取物80mg/kg给药组和160mg/kg给药组Ccr升高(P〈O.01)。结论 胡黄连提取物可以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中血小板激活因子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在急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效薄层层析法测定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注 1、3、6、72h时血液中PAF的含量。结果 :再灌注后 3h血液PA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1.6 1± 0 .5 6 μg·L-1和 1.0 5± 0 .31μg·L-1,P<0 .0 5 ) ,6h时达高峰 (1.90± 0 .6 1μg·L-1,P <0 .0 1) ,72h时仍高于正常 (1.46± 0 .31μg·L-1,P <0 .0 5 )。结论 :PAF在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云飞 《西南军医》2012,14(1):90-92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uperfusioninjury,IRI)是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的现象,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损伤.由Sewell在1955年结扎狗冠状动脉后首先发现,并在之后的大量动物实验中普遍得到证实。IRI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心肺功能不全、肠移植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肠缺血再灌注除了会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外,更会由于细菌和毒素的释放,会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变化及丹参的作用。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18只和丹参治疗组(丹参组)18只,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左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丹参组于再灌注开始时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5ml/k),而缺血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时点为脑缺血再灌注后12h、24h和48h,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脑组织含水率及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氨酸(glutamate,GLU)和7氨基丁酸(gamin-aminobutyric,GABA)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脑组织含水率、凋亡细胞数、MDA水平和GLU含量显著升高,GABA含量显著降低。与缺血组同时点比较,丹参组脑组织病理变化较轻,脑组织含水率、凋亡细胞数、MDA水平和GLU含量显著降低,GAB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血管阻断法能造成显著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能有效降低其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大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右美托咪啶+育亨宾组(Dex+Yoh组),每组8只。IR组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Dex组通过尾静脉以5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1h,余同IR组。Dex+Yoh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前10min,静脉注射育亨宾1mg/kg,其余同Dex组。分别测定血清AST、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细胞介素-6(IL-6)浓度,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AST、ALT、TN-α、IL-6,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增加,SOD水平下降(P〈0.05);与IR组比较,Dex组血AST、ALT、TNF-α、IL-6下降(P〈0.05),肝组织SOD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P〈0.05),Dex+Yoh组无显著变化(P〉0.05);形态学上,病理损伤程度与生化指标相符合。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激活d,肾上腺素受体,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和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董兰  韩曙君  雷志礼  宁新宇  宇鹏 《武警医学》2006,17(12):887-889
 目的 通过观察乌司他丁对成人原位肝移植(OLT)患者血浆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中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择期行OLT手术的晚期肝病患者,ASAⅡ-Ⅲ(排除急慢性重症肝炎及伴有明显毒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Ⅰ(U1)、组Ⅱ(U2)和对照组(C),每组20例.组工和组Ⅱ分别在手术开始后用微量泵持续泵入乌司他丁10万U/h和20万U/h,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Ⅰ)、无肝期40min(Ⅱ+40)、新肝期30 min(Ⅲ+30)、90min(Ⅲ+90)、180 min(Ⅲ+180)及术后24h采血,测定血浆IL-8和TNF-α的浓度.结果 C组患者血浆IL-8浓度自切皮起即有所升高,新肝期30min后明显升高(P<0.05),180 min升高极显著(P<0.01),24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自新肝期30 min开始升高(P<0.05),24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1组患者血浆IL-8在新肝期180min有所升高,24 h后明显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2组患者血浆IL-8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新肝期后用本实验方法不能完全检测出.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肝移植术中IL-8和TNF-α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柚皮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柚皮素分为三个剂量组(100、50、25 mg/kg),于建立模型前7 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通过结扎冠脉30 m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结束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定磷法测定心肌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力,采用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yocardial infarction surface, MIS)。结果 柚皮素高剂量组MIS缩小至32.91%,与模型组MIS(39.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柚皮素各剂量组CK活性分别降低为658.03、650.12、621.89 U/L,与模型组(809.45 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剂量组LDH活性分别降低为1543.08、1506.27、1326.97 U/L,与模型组(2034.56 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柚皮素各剂量组可显著升高Na/K-ATP酶活力为6.82、6.83、6.94 mmol Pi/(g·h),与模型组[5.54 mmol Pi/(g·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升高,Ca2+/Mg2+-ATP酶活力为8.42、8.97 mmol Pi/(g·h),与模型组[7.06 mmol Pi/(g·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柚皮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补体系统过度激活的炎症效应片段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最重要的始动因素之一.本文就脑内补体表达,脑缺血时脑内补体的激活,活化的补体片段对脑的损伤机制以及补体抑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1(SPK1)高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心肌内注射携带人SPK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SPK1),以5×109pfu/ml的病毒总量分4点注射,对照组心肌内注射同等量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3d后进行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实验,测定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的释放水平,用酶学方法检测SPK1的活性,用薄层层析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源和内源性SPK1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结果心肌内注射Ad-SPK1的大鼠3d后心肌组织SPK1激酶活性明显升高,比对照组升高5倍左右;与对照组相比,注射Ad-SPK1的大鼠心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抵抗能力,表现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损伤,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减少以及再灌注过程中CK释放明显减少。结论腺病毒介导的SPK1基因转染能预防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Epo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丙二醛(MDA)、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Epo治疗组血浆MDA、Cr、BUN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SOD显著升高、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Epo可提高SOD,降低IL-6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强化缺血/再灌注 (I/R)损伤对移植动脉的近期及远期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的腹主动脉分别冷缺血 1h、2 4h行SD→SD及SD→Wistar的原位腹主动脉移植 ,观察术后不同时期植入段血管病理改变、TGF β1表达及手术前后过氧化脂质的变化。结果 SD→SD及SD→Wistar缺血 1h组分别于术后 10周及 6周见内膜明显增厚 ,而缺血 2 4h组只需 2周 ;各组移植后 2h过氧化脂质均明显高于术前 ,术后 4h、2 4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缺血 2 4h组TGF β1的表达不论是SD→SD还是SD→Wistar均于术后 1周即出现高表达。结论 强化I/R损伤可加重早期的急性炎性反应 ,进而增强TGF β1的表达 ,加重内膜增厚  相似文献   

19.
丹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丹参对缺血再灌注 (IR)后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TUNEL法观察IR后的肝细胞凋亡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以丹参注射液干预IR的大鼠模型 ,观察丹参对IR后肝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IR后肝细胞有典型的凋亡特征 ,与丹参组比较肝细胞的凋亡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IR组Bcl 2表达下调 ,而丹参组的表达量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丹参对IR后的肝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