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了国人成年颅骨泪囊窝和鼻泪管的观测,共124个颅骨(248侧眼眶),其中男性66个(132侧),女性58个(116侧)。测量了泪囊窝高、泪囊窝宽、泪囊窝的泪骨部宽、泪囊窝额突部宽、上颌骨额突的嵴前部宽、泪骨嵴后部宽、泪囊窝深、泪前嵴中部厚、筛前孔至滑车凹前缘距离;鼻泪管上口横径、鼻泪管长、鼻泪管下口至梨状孔的距离、鼻泪管上口到下鼻道底长,鼻梁到眶间宽的矢高,颞额颧点(fmt)至额、颧、蝶三骨在眼眶外侧壁交接点的距离,额颧蝶三骨交接骨质的厚度。还观察了筛窦前组和中鼻甲前端附着部的位置与泪囊窝的关系。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比较。  相似文献   

2.
与鼻内镜鼻泪管手术相关的鼻泪管断层与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目的 探讨与鼻内镜鼻泪管手术相关的鼻泪管断层与影像解剖学特点,为相关手术提供依据。②方法 选取28例(男20例,女8例)经40 g/L甲醛固定的无异常病损的国人成人尸头,进行鼻腔泪管的断层与影像解剖相结合的研究。③结果 鼻泪管的长轴与腭的最高点的连线夹角(圆分布)为 8.74°±1.39°,男为 8.68°±1.38°;女为8.91°±1.47°。鼻泪管的仰角前角为5.66°±7.14°,后角为71.73°±7.55°,前角后角间夹角为 6.07°±1.64°。鼻泪管上口径、中段管径及开口位置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89、2.479,χ2 =6.90,P<0.05)。鼻泪管相关指标CT影像测量结果与应用解剖测量结果一致。④结论 膜性鼻泪管的长度、下口的位置、开口的形态和大小变异较大。额结节与前鼻棘连线前倾9°为鼻泪管冠状CT扫描最佳基线。鼻泪管的上口位于鼻丘隆突的下缘,下口位于下鼻道前端的顶、侧壁上,是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的重要标志,也有利于术中鼻泪管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与鼻内镜手术相关的鼻泪管解剖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熟悉鼻泪管的局部解剖关系 ,为鼻内镜下鼻泪管的手术提供依据。②方法 对 5 6侧正中矢状位切开尸头的鼻泪管进行解剖学测量。③结果 鼻泪管开口位于下鼻道前 1/ 3段顶或侧壁 (30侧 ,2 6侧 )。鼻泪管长度为 (15 .99± 2 .5 2 )mm ,鼻泪管上口径平均 2 .97mm ,鼻泪管中段管径 4.2 0mm ,鼻泪管上口内侧壁厚平均 0 .73mm ,中段内侧壁厚平均 0 .5 5mm ,鼻泪管下口前缘至前鼻棘距离平均 2 1.97mm ,下口前缘至下鼻甲前缘附着处的距离平均为 10 .5 4mm ,上颌窦开口前缘到鼻泪管后壁的距离平均 3.82mm ,鼻泪管长轴与眉间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为 8.74°± 1.39° ,以上各指标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 =- 0 .983~ 1.481,P >0 .0 5 )。④结论 鼻泪管上口位于鼻丘隆突下缘 ,下口位于下鼻道前端顶或侧壁 ,是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MR鼻泪管成像技术和诊断价值。对8名健康志愿者(16侧正常泪道)和17例泪溢患者(32侧泪溢泪道)进行MR检查,检查前向双侧结膜囊滴入无菌盐水,扫描序列为MR三维快速反转自旋回波泪道成像(3D-FRFSE MRD)序列,泪溢患者还加做了横断面及冠状面快速回复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在MRI后3d内对泪溢患者进行泪道内镜检查,并将MRD结果与内镜所见对照分析。发现16侧正常泪道中有8侧泪囊及鼻泪管全程显影。32侧有泪溢症状的泪道经内镜证实为鼻泪管慢性炎症改变,黏膜增厚呈灰红色,阻塞处为灰白色无弹性的膜状物附着。  相似文献   

5.
鼻泪管支架在治疗鼻泪管阻塞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性鼻泪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ong 601型鼻泪管支架组套,经鼻侧逆行置入支架治疗鼻泪管阻塞3例.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鼻泪管通畅.3例溢泪症状均完全缓解.随访6~12个月,1例7个月后复发,另2例保持通畅至今.结论 鼻泪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泪道逆行插管植入新型人工鼻泪管对鼻泪管阻塞引起的溢泪和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泪道碘油造影明确鼻泪管阻塞的患者42例(50眼),采用泪道逆行插管术植入新型人工鼻泪管,随诊3个月.结果 术后单纯溢泪的患者16例(24眼)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100%,伴有慢性泪囊炎症状的患者26例(26眼)治愈24例,治愈率92.31%.结论 泪道逆行插管术植入新型人工鼻泪管,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无需拔管、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对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探通3次无效的鼻泪管阻塞患者78例85眼为A组,施行鼻内镜下逆行置管术;不能探通者27例31眼为B组,施行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A组有效率为91.76%,B组有效率为96.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按鼻泪管阻塞的不同病情在鼻内镜下分别采用鼻泪管逆行置管术和泪囊鼻腔造口术效果满意,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并可同期处理鼻部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75例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患者,治疗方式为泪道激光成形术、泪囊鼻管吻合术和人工鼻泪管支架术,分作A组、B组和C组,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B、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基线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的最佳基线。②方法 随机选取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正中矢状位切开的尸头 ,解剖鼻泪管 ,观察鼻泪管的走向并测量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 ,并根据此角度对随机选取的 5例完整尸头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同一角度对扫描后的尸头进行冠状位切片 ,并比较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是否吻合。③结果 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为8.74°± 1 .39° ,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结果一致。④结论 依此角度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可以完整地显现出鼻泪管全貌  相似文献   

10.
胡文学  廖海兰  黄小花 《广东医学》2016,(11):1607-1609
目的:探讨鼻泪管阻塞模型理想的制作方法,以及动物模型鼻泪管阻塞的判断方法等。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金葡组4只8眼行鼻泪管损伤后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扎组4只8眼行鼻泪管损伤后缝线结扎,另一组2只4眼作为对照组,行鼻泪管损伤后不做进一步处理。观察损伤后3、7、14 d的临床表现及14 d时的泪道冲洗结果,泪囊造影情况,比较这些制作鼻泪管阻塞模型方法的成功率、临床表现等。结果结扎组鼻泪管阻塞成功率为100%(8/8),金葡组成功率为25%(2/8),对照组为0(0/4)。金葡组与结扎组、金葡组与对照组、结扎组与对照组比较,成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泪道阻塞眼均有溢泪,泪道冲洗不通,泪囊造影示泪囊显影,鼻泪管不显影,但分泌物较少,金葡组早期分泌物较多。结论兔可作为鼻泪管阻塞模型较理想的实验动物,结扎法是制作兔鼻泪管阻塞模型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