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胃食管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可造成局部损伤,是目前临床上难治性慢性咽喉炎的常见原因.现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刘凡理陈波蓓黄赛瑜高金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6):446-449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方法,通过与正常人群的比较,探讨胃食管反流对咽喉反流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方法将初筛为LPRD的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测。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问卷评分标准,分为单纯LPRD组和LPRD伴GERD组。无咽喉不适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结果确诊为LPRD的患者56例,单纯LPRD组24例,LPRD伴GERD组32例,正常对照组20例。LPRD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BMI指数等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及睡前3小时进食的患者构成比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LPRD食管动力参数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PRD伴GERD组的UESP、LESP、DCI、DL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咽喉反流病无明显食管动力异常,而胃食管反流病能导致咽喉反流病的食管动力障碍,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单纯咽喉反流病与胃食管反流病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的耳鼻咽喉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江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3,17(8):509-510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 ,GER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GERD将成为本世纪主要胃肠道疾病〔1〕。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灼感、反酸、反食等症状 ,甚至造成食管以炎症为主的病理改变与无内镜下食管炎症表现的非糜烂性反流病 (non erosiverefluxdisease,NERD)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食管括约肌的功能降低 ,特别是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transientLESrelax ations)非吞咽性时间延长有关。Fass等〔2〕将其临床表现分为 3型 :典型症状 (烧灼感、反酸、反食 )、不典…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24h咽喉pH检测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10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由同一医师诊断可疑有反流性咽喉炎患者50例,征得患者同意后以就诊时间为配伍因素,按区组随机排列方法采用半随机分组。第一组25例患者均行24h咽喉pH检测,筛选出阳性患者作为试验组接受奥美拉唑抗酸治疗;第二组25例患者直接给予相同药物及剂量的试验性抗酸治疗作为对照组。服药3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反流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前后效果,以主观症状评估总分下降≤4分为治疗无效,〉4分为有效。结果行24h咽喉pH检测的25例患者中有病理性咽喉部反流者17例,阳性率为68.0%(17/25)。24h平均总反流次数(35.71±41.70)次(x±s,以下同),总反流时间(35.71±33.19)min,总反流指数即每小时反流次数(1.53±1.73)次/h,每次反流平均时间(1.12±0.91)min。抗酸治疗前试验组症状评估总分平均(14.88±4.11)分,对照组总分平均(13.00±4.17)分,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酸治疗3个月后随访,试验组有效率为82.4%(14/17),对照组失访2例,其余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2.2%(12/23)。试验组症状评估总分平均下降(7.47±3.18)分,对照组症状评估总分下降(3.96±4.25)分,总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4h咽喉pH检测作为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可以作为临床中可疑咽喉反流患者的确诊检查手段,并可大大提高抗酸治疗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普遍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咽喉反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咽喉反流(1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其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上食管括约肌(upperesophageal sphincter,UES)以上的咽喉部。病理性咽喉反流可表现为慢性咽喉炎、哮喘及不明原因的胸痛。与耳鼻咽喉科相关的症状包括慢性声嘶、咽异物感、频繁清嗓、慢性咳嗽、吞咽困难及痰液增多等。咽喉反流与消化科常见的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存在着较多差异,本文重点介绍咽喉反流的发生机制、诊断及其与咽喉部病变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胃食管反流病(GERD)常表现咽喉部症状,使临床诊断困难,甚至误诊、误治。为提高对GERD的认识,现将近几年收集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以咽喉部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2~66岁。病程3个月~4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喉部异物感、灼痛,咽球感,清咽、吞咽困难,声嘶,咳嗽等。咽喉镜检查: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咽喉黏膜充血肿胀、红斑、肥厚水肿。胃镜检查见:食管和胃黏膜病变,其中26例诊断为食管炎;余10例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为胃炎。2方法与结果所有患者行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治疗:奥美拉唑20mg每日2… 相似文献
10.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目前有明显增长的趋势。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并且病变发生区域相对隐蔽,临床症状明显时多已为中晚期,此时患者预后较差,生存质量下降明显,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喉癌整体疗效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研究发现反流性疾病与喉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24小时pH监测显示83%的喉咽癌及喉癌患者存在咽喉反流,而对于喉癌前病变,有研究显示抑酸治疗可产生十分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抗反流治疗在喉癌及癌前病变诊疗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反流性疾病及其对于喉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及针对治疗方式的指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采用喉镜、胃镜和24h食管pH值监测明确诊断,并分析30例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经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前后的症状、喉镜和胃镜检查结果的改变情况.结果 30例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经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后有效率为93.33%.结论 喉镜、胃镜和24h食管pH值监测有助于明确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采用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12.
宋萍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6):122-123,134
目的 探讨咽喉不适症状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72例,按RSI量表的不同分为正常组18例、轻度组32例和重度组22例,记录食管测压和24h食管PH指标,采用pearson分析咽喉不适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长反流时...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疾病包括为食管反流病(GERD)和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两者虽在发病机制及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均指胃内容物向上反流导致的疾病。GERD尤其是LPRD/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体征往往不完全与疾病严重程度相符,临床实践中做出正确诊断并不容易。pH监测可以客观直接监测食管或咽喉部酸碱度变化,克服了通过主观症状诊断的非特异性,其在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不言而喻,论文对管腔内pH监测的发展历程和其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素娟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110-113
目的 分析研究在更换胃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更换胃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案号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号)、试验组(双号),每组患者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两组对比项目:疾病恢复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RDQ评分中胃酸过多、反酸、胸骨后疼痛以及反流各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QOL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操作技巧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更换胃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胃酸过多、胸骨后疼痛、反酸等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整体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咽喉反流与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取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咽喉反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13分及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gding score,RFS)≥7分诊断疑似咽喉反流。以病史结合耳内镜、声导抗检查确诊分泌性中耳炎。对患儿同时进行抗反流治疗,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咽喉反流的患儿病例资料完整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6岁。1例手术,17例保守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的RSI评分及各项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RSI评分和RFS评分无相关性(r =0.043,P =0.865)。治疗后1个月72%患儿中耳炎症状治愈,RSI>13分的患儿症状缓解率与用药时间呈负相关(r =-0.871,P =0.00);RSI≤13分的患儿症状缓解率与用药时间无相关性(r =-0.676,P =0.21)。治疗前的RFS评分与用药时间呈负相关(r =0.608,P =0.01)。随访半年,1例中耳炎复发,再次抗反流治疗后治愈。结论 咽喉反流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相关性。咽喉反流相关性中耳炎患儿病史长,病情反复,常规治疗无效或频繁发作。结合抗反流治疗可改善患儿的中耳炎症状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4 h双探针pH检测在咽喉反流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pH检测24 h内食管上端反流事件次数超过6.9次为基线将难治性咽喉炎患者分为LPR组和对照组各17例,并给予咽喉炎常规治疗+抑酸治疗.分析pH检测与反流症状指数(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量表和反流检查(The 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SI、RFS的变化情况.结果 LPR组坐立位反流次数中位数(10.0)明显高于平卧位(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1),而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0,P>0.05).pH检测判断LPR阳性结果与RSI量表、RSI量表+RFS评分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值分别为0.47和0.53,p值均<0.01).治疗后LPR组与对照组的RS(l)、RF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LPR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3.01,P值均<(0.01).结论 pH检测是LPR临床抗酸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一组因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人体具有多个抗反流相关屏障,包括下食管括约肌、膈肌脚、膈食管韧带等构成的高压带,食管体部的蠕动和酸廓清能力,上食管括约肌,咽喉部黏膜的自然抵抗力等.上食管括约肌在咽喉反流中发挥着屏障作用,然而上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是否是导致咽喉反流的原因至今还未明确.本文就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与声带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院的声带息肉患者32例,采用36通道ManoScan360TM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和Zephr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minal impedance combined with pH-metry,MII-pH)便携系统进行监测,观察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食管动力分段特点及咽喉反流、胃食管反流事件及反流物性质,并与1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声带息肉组较对照组平均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松弛恢复时间、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均缩短,食团内压最大平均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4、2.624、2.310和-2.397,P值均<0.05).声带息肉组咽喉反流发生率为40.6% (13/32),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50.0%(16/32).声带息肉组与对照组咽喉酸反流次数中位数(M[P25;P75])分别为0.5[0.0;3.5]和0.0[0.0;0.0]次,酸反流时间分别为0.1[0.0;1.7]和0.0[0.0;0.0]min,酸清除时间分别为3.5[0.0;53.5]和0.0[0.0;0.0]s,DeMeester评分分别为14.8[1.6;31.3]和1.8[1.1;4.1]分,总计液体反流次数分别为46.5[25.3;69.0]和32.5[20.0;36.3]次.声带息肉组咽喉酸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酸清除时间、DeMeester评分及总液体反流次数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81、2.767、2.767,2.344及1.980,P值均<0.05).结论 声带息肉部分患者存在食管上、下括约结构与功能障碍,存在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反流事件以立位酸反流为主. 相似文献
20.
王秋萍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8,(4):219-220
1 概述
咽部异感症,如咽部异物感、烧灼感、阻塞感等咽喉部炎症,是耳鼻咽喉科门诊最为常见的主诉,也是耳鼻咽喉科疾病中原因难查、治疗难以奏效的病症。近年来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导致咽喉部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不仅局限于消化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