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ACS患者123例,包括非心源性胸痛(NCCP)3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6例,其中非ST抬高型21例。监测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NLR对ACS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经过比对,各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为NCCP组、UA组、NSTEMI组和STEMI组,不同组别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P<0.05。各组血常规中中性粒比,由STEMI组、NSTEMI组、UA组、NCCP组依次降低,与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一致。淋巴细胞百分比方面,由NCCP组、UA组、NCCP组、STEMI组依次降低,与包细胞计数变化趋势相反。NLR方面,STEMI组最高,其余依次为NSTEMI组、UA组,NCCP组最低。结论 NL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病情预后的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特点是简单便捷、费用低廉、易于重复、结果稳定等,因此在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可加强NLR的监测,从而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I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326 例STIMI 患者,根据NLR 分为T1 组(≤3.46)、T2 组(3.47~6.75)和T3 组(>6.75)。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冠脉造影结果、术后TIMI 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支架内血栓再形成、室速/室颤、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 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MACE)事件如非致命性心梗、死亡、心衰再入院、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T3 组住院期间心衰、房颤、室速/室颤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T1 组(54.1% vs 37.0%),且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 3 级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T1 组(83.5% vs 94.4%),住院期间LVEF 明显低于T1 组(0.48±0.10 vs 0.52±0.10)。随访6 个月,3 组非致命性心梗、死亡、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3 组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明显高于T1 组(P<0.05)。结论 NLR 可能会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贺醒  李帅 《云南医药》2022,(1):17-20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危险分级,将TIMI得分>4分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共计83例,将TIMI得分≤4分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共计45例.对比2组患者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分为A组、B组、C组,比较三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死亡)。结果 C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室速/室颤、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血栓再形成、脑卒中及死亡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具有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及易于重复的优点,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有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翟志远  黄悦  郑金龙 《安徽医药》2024,28(8):1568-1573
目的探讨外周血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MLR)水平与帕金森病( PD)伴疲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6年 9月至 2022年 9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PD病人 170例为 PD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262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 Hoehn-Yahr分期( H-Y)、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 UPDRSⅢ)、疲劳严重度量表( FSS)对 PD病人进行评估,收集所有人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检查结果。根据 FSS评分将 PD组分为 PD伴疲劳和 PD不伴疲劳组,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分析 PD组 SII、NLR、MLR等临床指标与 FSS评分有无相关性,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 PD伴疲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PD组的血小板计数[ 195.00(164.00,234.00)×109比 210.50(183.00,245.00)×109]和淋巴细胞计数[ 1.49(1.23,1.83)×109比 2.14(1.72,2.60)×109]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D组的 SII/100[4.48(3.21,7.22)比 3.65(2.58,4.49)]、 NLR[2.28(1.77,3.49)比 1.65(1.30,2.15)]及 MLR[0.25(0.19,0.32)比 0.17(0.14,0.2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D病人 FSS评分与 LED/100、病程、 SII/100、NLR、MLR、H-Y分期及 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 LED/ 100、病程、淋巴细胞计数、 SII/100及 NLR、MLR、H-Y分期、 UPDRS-Ⅲ评分在 PD病人是否伴疲劳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II/100、病程和 H-Y分期是 PD病人发生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病人的外周血 SII、NLR、MLR与疲劳程度呈正相关,外周血 SII水平升高是 PD病人发生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病人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的关系.方法 200例NSTE-ACS病人纳入该项研究,根据入院时的NLR值分为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三组,分析NLR水平与NSTE-ACS病人LVSD的关系.结果 高水平NLR组病人年龄较大(P=0.003)、糖尿病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较多(P=0.015,P=0.011)、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P<0.001),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及NLR偏高(P=0.005,P<0.001,P<0.001),淋巴细胞数偏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中,NLR与NSTE-ACS病人LVEF呈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NLR对NSTE-ACS病人LVSD有诊断价值.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NLR≥2.73是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NSTE-ACS病人LVS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LR是NSTE-ACS病人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艾长思 《淮海医药》2022,(5):486-48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5例,出院后随访1年并根据脑梗死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99例)和未复发组(526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NLR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早期NLR对ACI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入院后早期NLR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TC、TG、Hcy、他汀类药物服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间BMI、嗜烟、糖尿病、ACI家族史、NLR、LDL-C、HDL-C、抗血小板聚集药服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分析显示:BMI≥24 kg/m2、嗜烟、糖尿病、NLR≥4.37、LDL-C高水平、HDL-C低水平、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不规律或未服药是ACI患者随访期复发...  相似文献   

8.
翟志远  黄悦  郑金龙 《安徽医药》2024,28(7):1440-144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 P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与外周血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22年 9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PD病人 93例为 PD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 117例为对照组( HC组),收集所有人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检查结果。另外 PD病人还需完成 Hoehn-Yahr分期( H-Y)、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 UPDRS Ⅲ)、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生活质量量表( PDQ39)评估。根据 MoCA评分将 PD组分为 PD伴认知正常组( PD-NC)、 P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 PD-MCI)和 PD伴痴呆组( PDD),其中 PD-MCI组和 PDD组统称为 PD伴认知功能障碍组( PD-CI)进行三组间比较,分析 PD组 SII、NLR、MLR等临床指标与 MoCA评分有无相关性,进行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 PD病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绘制诊断 PD病人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结果 PD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1.49(1.23,1.83)×109/L、193(158,223)×109/L]低于 HC组[2.09(1.68,2.48)×109/L、206(172,245)×109/L]SII/100、NLR及 MLR高于 HC组(均 P<0.05)。 PD病人的 MoCA总分与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 SII/100、NLR、UPDRS Ⅲ评分、P,DQ39评分及 H-Y分期呈负相关。 SII/100(O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52例.分析WMR和NLR与患者ACS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进行急诊PTCA,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并进行随访(6—12个月)观察,评价其疗效。结果48例患者共扩张57支血管,其中左前降支36支,左回旋支12支,右冠状动脉9支;完全闭塞性病变24支,成功率为75.0%(18/24),而不完全闭塞性病变33支,成功率97.0%(32/33)(P〈0.05)。随访6-12个月,40例(83.3%)无靶血管再狭窄及与其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8例(16.7%)因靶血管再狭窄而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结论急诊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蓓  童华诚  张松 《安徽医药》2014,(12):2287-2289
目的:探究cTnT、NT-proBNP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治的收治并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针对该院在同期间入住的2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难受,呼吸困难,胸痛”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样进行肌钙蛋白( cTnT )、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各个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间差别存在显著性,即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CTnT、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间差别存在显著性,即P<0.05,而两组在CK、CK-MB、LDH和AST上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cTnT、NT-proBNP及心肌酶谱的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反映ACS的具体情况,对ACS 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检测90例诊断为冠心痛的住院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形成,升高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AST、CK-MB、CK、HBDH和LDH含量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CK-MB、CK、HBDH和LDH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91.8%、93.9%、94.9%、85.2%和92.8%。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酶谱测定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令生 《河北医药》2001,23(2):94-9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探讨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应用体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对60例AMI患者进行入院后第一次心电图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测定,并与5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1)AMI患者入院后第一次心电图的QTd、QTc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2)死亡组QTd、QTcd均明显长于生存组(P<0.01)。(3)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长非心律失常组(P<0.01)。(4)心衰组QTd、QTcd亦明显长于非心衰组(P<0.01)。结论:AMI患者QTd、QTcd明显延长,提示AMI患者心肌存在明显电不稳定和复极的不同步性。其不失为AMI发生心脏事件和猝死简单而实用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急诊PCI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罗非班组在PCI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1),术后以负荷量(0.4μg.kg-1.min-1,30 min)、然后维持量(0.1μg.kg-1.min-1)治疗48~72 h;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和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测量法,评估PCI术后即刻结果、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PCI后,TIMI血流3级获得率,替罗非班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45);替罗非班组的CT-FC值小于常规治疗组(P=0.000)。治疗后3,7 d,血清CK、CK-MB和cT-nI水平,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KILLIP1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KILLIP分级为1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15例冠脉造影前血浆NT-proBNP水平,AMI患者冠脉病变使用LEAMAN评分法进行冠脉评分。将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NT-proBNP检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01),血浆NT-proBNP浓度与KILLIP1级AMI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4,P〈0.01)。结论检测NT-proBNP对评估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Angiogenesi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 the metastatic spread of tumour cells. Several agents with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have been tested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Motesanib (AMG 706) is a promising anti-angiogenic multi-targete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whi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a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in several types of cancer.

Areas covered: We hav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and we have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trials that have investigated the administration of motesanib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Expert opinion: Encouraging results have been described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motesa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platin and paclitaxel in Asian patients with non-squamous advanced NSCLC.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redictive biomarkers of response and to select patients who may benefit from this anti-angiogeni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影响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岁的52例为高龄组,60岁以下64例为低龄组。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2组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应用比例,高龄组多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