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86/10万~13.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4.1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平均病死率为1.52%。36年间出现了3个明显的发病周期(1981—1990年,1991—2009年,2010—2016年),第3个发病周期发病率波动较小,在1.67/10万~3.00/10万之间。HFRS秋冬峰(10-12月)和春夏峰(3-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981—1998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高比值达14,1999—2016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小于1。80年代初,疫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中部,之后逐渐向西部和南部扩散。进入21世纪后,疫区扩大至全省2/3以上的县区,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葫芦岛、锦州以及东部地区的铁岭、抚顺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15-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经过2个较大发病周期后,逐渐降低至3/10万,流行季节性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比例发生逆转,疫区逐渐扩大,推断疫区类型由姬鼠型混合疫区向家鼠型混合疫区演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9—2019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累计报告病例141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35 9/10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0.002 3/10万。高发地区为黔东南州(113例,0.284 0/10万)。全年除1月、3月和4月外的各月均有病例报告,8—10月报告病例最多(117例,占82.98%)。以10~65岁发病最多(130例,占92.20%)。男女病例之比为5.13∶1。职业发病以农民最多(103例,占73.05%),其次是学生(26例,占18.44%)。流行形式主要为稻田型散发。稻田捕鼠942只,捕获率10.93%(942/8 621),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412只,占43.74%),分离钩端螺旋体82株,分离率8.70%(82/942),菌株均为黄疸出血群,均分离自黑线姬鼠,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9.90%(82/412)。报告疑似钩体病例的钩体抗体阳性率42.45%(59/139),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36例,占61.02%);发病区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53.33%,明显高于非发病区的11.89%(χ2=38.85,P=0.00)。结论 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下降显著,局部区域高发,需警惕历史自然疫源地的潜在流行风险,应加强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并阐明中国大陆恙虫病流行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 为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1952-1989年和2006-2017年中国大陆恙虫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ArcGIS 10.4软件的可视化技术等,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大陆恙虫病流行及时空分布特征,并确定高风险地区。结果 在1952-1989年和2006-2017年期间,我国累计报道恙虫病病例156 234例,死亡180例。1952-1989年的年均发病率0.13/10万。2006年以后,年均发病率急剧上升,由2006年的0.09/10万上升到2017年的1.62/10万,增长了1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3%。流行季节仍以夏季和秋冬为主,多数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χ2=168.34, P<0.001)。云南、安徽、广东、福建、江苏、山东、广西和四川8个省(自治区)的病例数最多,占全国总病例数的91.3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恙虫病整体上存在着空间正相关,具有空间聚集性(I=0.085, 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福建及其周边地区为“热点区域”,是恙虫病高发区。结论 1952-1989年和2006-2017年我国恙虫病发病率存在逐年升高趋势,病例以夏季型和秋冬型为主。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该病的聚集情况并确定高发区和危险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讨南京市HFRS空间异质性和时空聚集性特征,利用移动中位数法和泊松(Poisson)分布,预测2021年各月报告病例数和预警阈值。结果 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率从1982年的7.18/10万(436例),在90年代下降至2.00/10万以内(1993年除外),2000年以来均在0.60/10万以内。2015—2020年共报告HFRS病例222例,年度病例数中位数为34(21~53)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10万(1.47/10万~7.06/10万);12月至次年6月占83.3%,其中3月至6月占52.7%;男性占64.9%;年龄中位数为51(15~82)岁;45岁及以上占68.9%,其中60岁及以上病例占33.8%;农民占60.8%,家务及待业占13.1%;南京南部的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分别报告105例、37例、35例,占全市的79.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均为正值(0.150~0.590),均P<0.001;2016年和2020年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其余年份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和溧水区,聚集日期都分布在上半年(均P<0.001);高淳区北部和东部的5个街道以及溧水区南部的和凤镇报告病例数占两区的76.1%。预测2021年报告HFRS病例数为34例(95%CI=22~47),1月至12月每月预测值在1~4例,预警阈值在4~9例。结论 1979年以来,南京市有效控制HFRS疫情,预测2021年疫情仍平稳并确定了预警阈值,农民和中老年为重点人群,但高淳区和溧水区部分地区发病水平仍较高,建议开展专题研究并继续加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5-2016年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布鲁氏菌病发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做好喀什地区布病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6年喀什地区报告的布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共报告布病767例,年均发病率为1.68/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Z=29.49,P<0.001)。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5-8月份;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81:1,各年龄均有发病,最小发病年龄5月龄,最大发病年龄85岁,中位数为39岁,职业分布以农牧民所占比例最高;2005-2016年报告年平均发病率前五位的县(市)为麦盖提县、岳普湖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巴楚县和喀什市,报告病例数前五位的县(市)依次为麦盖提县、巴楚县、岳普湖县、喀什市和伽师县。结论 喀什地区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2012-2016年发病率明显升高,需进一步分析喀什地区布病疫情升高原因,进一步加强喀什地区布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的疫情特征,为消除疟疾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1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的疫情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病例的感染分型、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就诊和诊断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2021年福建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07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307例(75.43%)、间日疟46例(11.30%)、卵形疟34例(8.36%)、三日疟16例(3.93%)、混合感染4例(0.98%)。感染来源为非洲30个国家(376例,92.38%)、亚洲5个国家(18例,4.42%)、大洋洲1个国家(12例,2.95%)和南美洲1个国家(1例,0.25% );主要由福州市(314例,77.15%)报告。人群分布以男性为主(363例,89.19%),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256例,62.90%)。病例主要在医疗机构初诊(389例,95.58%)、确诊(377例,92.63%)和报告(393例,96.56%),初诊正确率为71.25%(290/407)。发病-初诊、初诊-确诊、发病-确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2 d、0 d和3 d。 结论 福建省仍面临严峻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持续性挑战,需继续加强对输入性疫情的监测,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全国2009—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并对2019—2022年报告发病率及终止结核病流行状况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全国2009—2020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监测资料,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研究全国2009—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并应用灰色模型GM(1,1)对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81.09/10万下降到2018年的59.27/10万,10年间下降了26.91%,10年间年均递降率为3.42%,总体呈下降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Z=-3.940,P<0.001)。灰色模型GM(1,1)拟合结果显示,预测值和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8255%,后验差比值C=0.097,小误差概率值P=1,说明拟合精度为优,可以用于外推预测。应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全国2019—2022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结果为56.7673/10万、55.1394/10万、53.5581/10万、52.0222/10万。如结核病防控策略维持不变,按照年均递降率为3.42%计算,到2030年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39.04/10万,到2035年为32.80/10万。结论 2009—2018年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如结核病防控策略维持不变,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9-2015年沈阳地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为制定本地区布病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布病监测方法按《全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和《沈阳市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进行。2009-2015年人间布病疫情资料来自于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疫情特征,进一步结合ArcMAP软件分析布病疫情的时空转换特征,绘制沈阳地区布病的时空分布图。结果 7年间沈阳地区共报告布病患者1 356例,其中2014年沈阳市区出现1例死亡病例;布病年均发病率的波动区间为(0.46~4.59)/10万,趋势性检验χ2=541.44,P<0.001,呈逐年递增趋势,而发病率增幅呈逐年递减趋势;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以30~59岁男性农民居多。从时空分布图上看,2009年布病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的都是新民市,而到2015年发病数最高的是沈阳市区;发病率最高的是紧邻市区的法库县;从地理信息上来看,病例高发区由西部的新民市向东部的沈阳市和法库县推移,疫区范围也由2009年的7个地区,扩大为2015年的13个地区。结论 2009-2015年间沈阳地区布病疫情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疫区由局部地区扩展为整个地区, 病例高发区由西部的新民市向东部的沈阳市和法库县推移。  相似文献   

9.
许光荣  彭凌荣  旷聃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2):1310-1313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肺结核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8年甘孜藏族自治州18个县(市)的肺结核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肺结核患者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2018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报告肺结核患者13017例,报告发病率从2014年的261.08/10万(2937/1124929),下降至2018年的194.13/10万(2303/1186298),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χ 趋势 2 =114.99,P<0.01)。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前五位的地区为石渠县(410.28/10万,1813/441898)、雅江县(399.74/10万,1059/264922)、白玉县(391.68/10万,1167/297944)、甘孜县(337.17/10万,1231/365096)和理塘县(286.19/10万,1045/365144);2014—2018年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240.21/10万,7131/2968651)明显高于女性(208.00/10万,5886/2829811)(χ 2=31200.06),P<0.01);15~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545.55/10万,2357/432045);患者职业构成前三位的是农民(48.50%,6313/13017)、牧民(14.55%,1894/13017)和学生(14.33%,1865/13017)。结论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肺结核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然维持在高位;地处西北和高海拔的县为高发地区,农牧民和学生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甘肃省张掖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以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乙肝发病率变化趋势。结果2012—2021年张掖市累计报告乙肝4 204例,年均发病率34.38/10万,发病率整体有所下降(AAPC=-1.90%);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600,P<0.05),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 438.930,P<0.05),60岁~组年均发病率最高(59.20/10万),职业以农牧民为主(占80.52%);高台县发病率最高(61.79/10万)。结论2012—2021年张掖市乙肝发病率整体有所下降,但目前仍是危害张掖市社会劳动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同时大力推广成年人疫苗接种,继续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医务人员乙肝诊断及报告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东省佛山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佛山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佛山市累计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21种155294例,报告死亡病例176例,年均发病率314.05/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0.36/10万;位居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梅毒、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结论佛山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居各类传染病之首,肺结核、梅毒、淋病、艾滋病、麻疹、登革热等传染病应作为佛山市今后几年防控工作的首点。  相似文献   

12.
As South Africa transitions from endemic to intermediate endemicity, hepatitis A surveillance needs strengthening to monitor trends in disease incidence and to identify outbreaks. We used passive 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Laboratory Services to calculate national hepatitis A incidence and to establish thresholds for outbreaks. Incidence was calculated by age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The static threshold used two or three standard deviations (SDs) above the mean hepatitis A incidence in 2017–2019, and a cumulative summation (CuSum2) threshold used three SDs above the mean of the preceding seven months. These thresholds were applied to hepatitis A data for 2020. From 2017 to 2020, the mean incidence of hepatitis A IgM was 4.06/100,000 and ranged from 4.23 to 4.85/100,000 per year. Hepatitis A incidence was highest in the Western Cape province (WCP) (7.00–10.92/100,000 per year). The highest incidence was in the 1–9-year-olds.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A in 2020 exceeded the static threshold in two districts of the WCP: Cape Winelands in January and Overberg district in August. The provincial incidence did not exceed the static and CuSum2 thresholds. District-level analysis using either threshold was sensitive enough to monitor trends and to alert district health authorities, allowing early outbreak respons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供防控工作参考。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7-2017年贵州省人间炭疽累计发生104起,病例183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46/10万,死亡6例,年均死亡率0.002/10万。全年可发病,5-10月报告病例最多(149 例,占81.42%)。以25~60岁发病最多(142例,占77.60%)。男女病例之比为6.96∶1。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162例,占88.52%)。散发77起占总起数的74.04%。聚集性病例106例占总病例57.92%。2013-2017年的人间炭疽中86.67%(13/15)有病死家畜接触史。实验室确诊4例。消毒前的剖剐地土壤的炭疽杆菌检出阳性率15.79%(9/57),消毒后的剖剐地土壤的炭疽杆菌检出阳性率12.21%(16/131)。结论 贵州省人间炭疽疫情下降明显,农村尚存在潜在聚集性疫情风险,疫源地消毒亟待规范,部门间联防联控有待落实,需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遍接种的长期免疫效果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普遍接种预防儿童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长期免疫效果和对儿童乙肝发病的影响。 方法 1986年起在乙肝高发区隆安县实施不筛检母亲HBsAg、新生儿普遍接种常规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方案。采用出生队列定群随访、横断面调查和监测乙肝发病情况的方法对血源乙肝疫苗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1~1 3年HBsAg阳性率为0.7%~2.9%,平均1.7%,保护率为83.5%~96.6%,HBV感染率为1.1%~5.1%,平均2.4%,保护率为93.5%~98.4%。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8%~2.4%,平均2.0%,保护率为78.4%-85.2%。免疫实施14年后, 1~14岁人群乙肝发病率为1.5/10万,比历史对照同龄者减少了91.8%;未免疫儿童发病率为14.4/1 0万,与历史对照差异无显著性,免疫儿童中无乙肝病例发生,保护率为100%。 结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13年内不必加强免疫,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与血源性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相似,乙肝疫苗预防作用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In Poland, the prevalence of HBV infection constitutes an emerging public health concern.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nalyse changes in hepatitis B incidence rate by age, gender and place of residence in Poland between 1999 and 2012. Th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Polish state statistics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and State Sanitary Inspection. Relationships of hepatitis B incidence with age, gender and rural/urban area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χ2 and tests for two proportions with Bonferroni adjustment.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in rural and urban populations was compared using Wilcoxon's signed‐rank tests. Joinpoint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se trends in hepatitis B incidence rate. In Poland, a total of 26 660 cases of hepatitis B were reported in the studied period and 31.6% of these cases occurred in rural areas.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eclining tendency in the hepatitis B incidence rate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e study. However, there were periods of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HBV incidence rate in women from rural areas aged 15–24 years (9.4%/year) and in women from urban areas aged 15–24 years (10.9%/year) and 25–64 years (3.8%/year) in the final years of the observation. Despite the success in controlling this infectio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among young women living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s well as in adult women in urban areas, has been not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辖区sTD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丰台辖区的性病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辖区内2002—2008年共报告STD病例15900例,其中男性10579例,女性5321例,男女比例为1.99:1。年龄最大94岁,最小的4天,其中20-40岁年龄组占71.65%。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比例为2.68:1。主要集中在工人(13.47%)、干部(15.55%)及无业者(19.89%)。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1.33/10万,各种STD报告发病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淋病(43.57/10万)、尖锐湿疣(38.77/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36.97/10万)、梅毒(23.61/10万)、生殖器疱疹(4.51/10万)、HIV感染(3.21/10万)、艾滋病(0.69/10万)。结论2002—2008年,丰台区性病平均报告发病率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以非淋、淋病下降趋势明显,但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及梅毒报告发病率升高,尤其是HIV感染者、AIDS升高趋势明显。预计此趋势在未来几年中仍将延续,建议根据STD的发病趋势制定丰台区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福建省肺结核病登记报告及治疗管理监测结果,为评价结核病控制规划和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政策依据。方法收集1997—2004年福建省的传染病疫情报表和结核病专业系统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病疫情报告病例数逐年提高;肺结核病报告新登记率连续8年仅次于肝炎居第二位;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6070岁组也有一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主要分布在泉州、厦门和福州,以省际流动人口病例居多;涂阳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从1997年的7.2/10万上升到41.0/10万,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从1997年的82.0%提高到89.8%。结论福建省结核病控制效果显著,实现“十五”规划目标关键仍在于落实DOTS策略和提高DOTS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煌 《地方病通报》1997,12(4):72-75
近年云南省报告疟疾病例的县(市)达110个,年病例数在1.2~1.6万,而漏报率高达8倍左右。N22°~24°及高黎贡山西侧是主要流行区,海拔1500米以下发经高,恶性疟比重大,每年均有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点状暴发流行,6~10月是疟疾流行高峰期,1990~1994年,年均发病率为43.69/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8/10万,病死率为13.64%,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3.17%,居民带虫率为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7年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VA-16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8-2017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0.11/10万;疫情波及福建省80%的县区,呈高度散发态势;发病高峰为4-8月;40~64岁发病数占62.7%,60~64岁组发病率最高(0.27/10万);男女比为2.50:1,农牧民占50.7%。4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绝大多数(87.5%); MLVA-16分型将其分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35株羊种菌分为28种基因型,5株猪种菌分为4种基因型,其中26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6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14株,35.0%)。同国内147株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福建省菌株与广东和内蒙古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存在着较近的遗传距离,主要集中在panel 2B上,仅存在1~3个位点的差异。结论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流行强度逐年增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传染源的管控、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必要防控措施,控制其发生与流行。福建省布鲁氏菌MLVA-16分型显示高度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丙肝)流行趋势。方法整理分析2007~2010年5月宝安区丙肝的疫情报告资料。结果宝安区丙肝3年报告平均发病率为7.5/10万,2007~2009年丙肝年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丙肝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以男性为主,发病人群的年龄主要以20~45岁为主,75岁以上老年人丙肝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职业分布以做家务及待业者和工人为主。结论目前深圳市宝安区丙肝发病处于较高水平,应注重阻断静脉吸毒、性传播、医源性等途径的丙肝病毒传播,加强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