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腹部创伤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A组)采用改良双套管连接低负压持续冲洗引流,11例(B组)采用传统血浆引流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拔管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A组住院天数、痊愈时间短于B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对腹部创伤术后肠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套管针穿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头皮血肿2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伤性头皮血肿在基层医院多见。穿刺抽血和加压包扎是经典治疗方法,然而穿刺往往不能一次成功。自1994至2000年,笔者研制了简易负压引流装置,经230例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1)治疗组:全部采用套管针经皮血肿穿刺持续负压引流,共230例,其中男138例,女92例;年龄1~28岁,平均16.5岁。(2)对照组:均采用经皮血肿穿刺抽吸和加压包扎,共192例,其中男127例,女65例;年龄1~29岁,平均16.8岁。血肿类型:治疗组头皮下血肿21例,骨膜下血肿42例,帽状腱膜下血肿167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9例、34例、139例。2.简易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持续负压引流对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方法将引流管置于感染切口下方,用医用贴膜制成密闭空间,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切口感染;或将其置于污染切口下,用以预防切口感染。结果共应用该法治疗切口感染32例,包括肠瘘并切口裂开3例,阑尾炎27例,胃肠吻合术后局部切口裂开伴有感染2例;应用该法预防切口感染25例,包括阑尾炎12例,绞窄性股疝4例,胃穿孔5例,肠梗阻肠切除、吻合4例。出现切口感染时,应用负压引流处理,切口干净,纱布干燥,愈合快,没有反复换药的痛苦,节省工作量。用于预防感染者,均没有出现感染。结论持续负压引流可以预防污染伤口的感染,对感染性切口的引流通畅、确实,治疗效果好,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郑怡 《武警医学》1999,10(2):84-85
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对58例因各类腹腔疾病行三腔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同步灌洗,现就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lits床资料68例中,胃肠阑尾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38例,严重腹部创伤12例,预防性引流8例,消化道疾6例,坏死性胰腺炎4例。引流部位:隔下门例,网膜孔13例,肝下8例,脾窝6例,盆腔36例,能前6例,胰口下4例。引流时间3-49d,平均11.7d。其中置1根引流管56例,2根10例,3根2例,4根2例。2方法持续负压吸引方法:采用墙式中心吸引或电动低压吸引器(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TB-DX23A型),持续吸引压力yJ2.94-7.84to。灌…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9年7月~1996年7月间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患者235例,分别应用腹腔冲洗放置引流、腹腔冲洗不置引流和小块湿敷料吸拭放置引流三种手术治疗方法处理。本文对三种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急性软组织损伤合并感染创面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我院于1995年7月~1997年5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50例严重急性软组织损伤合并感染的创面,并与同期入院行常规换药治疗的50例病人相对照,观察VSD的疗效。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病例...  相似文献   

7.
持续封闭冲洗引流治疗开颅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9例感染切口对口置管,用敏感抗生素持续封闭冲洗引流,探讨持续封闭冲洗引流对开颅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其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钻孔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0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钻孔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06例岳志健周晓平王文仲郝文清赵孟尧刘建民笔者从1985年1月~1993年12月采用钻孔冲洗后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患者206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87例,女19例;年龄21~...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SD)不同冲洗方式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临床试验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PubMed、 ScienceDirect、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公开发表的VSD间歇冲洗与持续冲洗治疗创面的相关文献,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文献6篇,文献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VSD持续冲洗相比,VSD间歇冲洗更有利于提高创面愈合效果、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VSD平均使用时间、减轻创面疼痛(合并效应量为3.52、-3.68、-1.60、-1.85, 95%CI为1.06~11.69、-5.10~-2.25、-2.09~-1.11、-2.29~-1.41,P=0.040、P<0.001、P<0.001、P<0.001),但堵管发生率较高(合并效应量为3.15, 95%...  相似文献   

10.
张新合  杨新蕾  郭志谦 《临床军医杂志》2013,(10):1077-1078,1080
目的探讨皮瓣下简易封闭负压持续冲洗引流技术预防皮瓣下血肿及血清肿形成,降低感染率,提高皮瓣成活率及改善远期皮瓣成活质量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轴型皮瓣、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48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皮瓣下顺长轴斜行置入一根带多侧孔的硬质引流塑料管,一端连接灌洗液,另一端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负压100150 mmHg(1 mmHg=0.133kPa),持续冲洗负压吸引3150 mmHg(1 mmHg=0.133kPa),持续冲洗负压吸引37 d。对照组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或橡胶片引流。两组其余治疗措施完全一致。比较两组皮瓣术后感染及血肿、血清肿发生率,皮瓣成活率、远期皮瓣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以判定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皮瓣没有血肿、血清肿及感染的发生,皮瓣全部成活率为91.67%,仅2例皮瓣远端1/4左右坏死,经换药后创面顺利愈合,皮瓣质地较硬者12.50%,色素沉着者8.33%,瘢痕增生者4.17%。对照组皮瓣下血肿、血清肿发生率为20.83%,感染率为12.50%,皮瓣完全成活率为70.83%,7例皮瓣远端1/5至1/2部分坏死,3例皮片移植修复,其余创面经换药后愈合,没有出现皮瓣全部坏死的情况,皮瓣后期部分质地较硬者为37.50%,表皮色素沉着者为25%,瘢痕增生者为12.50%。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简易封闭负压持续冲洗引流技术可彻底清除皮瓣下渗血、渗液及感染坏死组织、病原微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能有效预防皮瓣下血肿、血清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皮瓣成活率,改善皮瓣远期成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腹腔感染是严重腹部创伤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腹腔感染的早期诊断、风险评估以及合适的治疗措施是决定腹部创伤并发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感染源的控制是腹腔感染治疗的根本,应建立递增式感染源处理策略,对于高危患者应采用损害控制性治疗与腹腔开放疗法。对于临床病情恶化或者没有改善的初始感染源治疗失败患者应果断进行检查,寻找未得到控制的感染源,并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灌洗治疗感染火器伤的早期疗效.方法 18头猪枪击致伤右后肢,前2天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感染火器伤.第3天行有限清创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VSD组和实验组(VSD联合灌洗治疗),每组6头.比较3组各时间点伤道细菌计数、外周血中白细胞和内毒素含量的变化,并行常规病理学观察.结果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气管切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气管切开时,实验组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对照组选择常规气管套管。实验组定期对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对照组未予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35.56%,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66.67%。肺部感染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6.09%。结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引流气囊上滞留物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持续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脊柱内固定、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为切口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和局部疼痛等,血液学及细菌学检查确定有无细菌性感染;所有患者在诊断切口深部感染明确后,全部行切口拆开,清创,闭式冲洗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的治疗。结果随访4个月~3年,平均2.1年。闭式冲洗引流后7日局部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后拔管4例,7~14日拔管13例,14~21日拔管9例;引流后21日,全身症状消失、血常规、CRP、血沉正常后停用抗生素13例,36日停用抗生素13例。5例形成慢性窦道,经久不愈,1年后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见断钉与断棒。结论联合敏感抗生素加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有利于及时控制感染,疗效肯定且没有必要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腰池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防治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引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皮枕大池 2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 ,设立引流组和对照组 ,引流组于第 2次注血后即开始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 ,动态测定两组脑脊液中红细胞 (RBC)、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含量 ,脑血管造影确定脑血管痉挛程度 (%reductionofbasilararterydiamiter,%RBAD)。对两组CVS的影像学结果及脑脊液中RBC、ET 1和NO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AH后引流组CVS例数少 ,痉挛程度轻。引流组脑脊液中红细胞清除速率快 ,ET 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SAH后腰池持续引流通过清除蛛网膜下腔致痉挛物质 ,改变脑脊液中ET 1和NO的含量 ,可以预防和缓解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清创后肢体枪伤感染和愈合的影响。方法 20头猪枪击致伤右后肢,6h内彻底清创,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和实验组(VSD治疗),每组10头。比较两组伤道细菌计数、病理形态学及延期缝合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细菌计数在清创后24、48、72h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个肢体感染,实验组和对照组延期缝合时间分别为(4.1±0.7)d、(8.2±3.6)d,愈合时间分别为(15.1±1.5)d、(22.2±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分析时不包括3个感染肢体,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显示实验组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组织修复加快。结论 VSD可以预防清创后枪伤发生感染,促进枪伤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原则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14年6月前未应用DCS原则治疗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之后应用DCS原则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救治成功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出院后3个月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肺总量(TLC)。结果研究组患者致死三联征,即低体温、凝血功能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救治成功44例,成功率91.7%。对照组救治成功28例,成功率73.7%,研究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1%,研究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后3个月IC、FVC、FEV1、T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CS原则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能使治疗简明、快捷,有效避免创伤的应激反应,救治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实施DCS危重伤员的救治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暂时血管阻断或填塞止血30例(83.33%);采用肠破裂修补、外置及造口术17例(47.22%);采用快速关闭或暂时关闭体腔16例(44.44%)。31例在初期手术后72小时内进行了确定性手术,最终治愈27例,治愈率75.00%;死亡9例,病死率25.00%。结论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为避免因无能力接受医源性打击并出现“危险三角”,实施DCS;根据资源条件、生理参数、创伤类型及部位进行综合分析后加以选择,对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按时间段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26例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28)。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48.3%)明显低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23.4%)、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8.8%)均低于对照组(46.9%和34.7%,均P<0.01);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区外引流管、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三个影响因素方面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脑脊液漏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营养四个方面差异更明显。结论 运用PDCA 循环的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中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术后行高压氧和常规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后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高压氧组(30例).常规组采用降颅压、护脑、手术、抗菌素全身/雾化吸入、支持及对症处理等治疗;高压氧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予0.2 MPa高压氧暴露,吸氧气2次,每次30 min,中间休息10 min吸空气,每日1次.结果 以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常规组为(15.87±6.10)d,高压氧组为(8.13±2.36)d.两组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有较高的康复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