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从医院管理层面对比分析2011与2012年某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情况,为巩固专项整治活动成果提出可持续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与2012年该院全院和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茵药物使用率(AUR)和抗茵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对比及分析;并对该院抗茵药物的品规数、分级管理和销售金额占比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2年该院全院住院患者AUR和AUD较2011年(57.06%和46.96DDD)均降低近10个百分点(45.54%和36.08DDD),均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指标。2012年该院多个f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指标较2011年有所降低,抗菌药物的品规数和分级管理结构更加合理化,进一步降低了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比。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持续的管理措施将经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实施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传染病医院如何管理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并对比分析某传染病专科医院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包括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品种、品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等。结果 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达国家规定指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由22.41%大幅下降为8.9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整治前的85.35和97.90降为整治后的76.07和57.75,且未能达标(≤40)。结论 专项整治活动对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积极探索传染病专科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亳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使用情况,明确需重点管控的PPI品规,向临床提供关于PPI选择的相关建议。方法:调查2018年我院PPI消耗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法和ABC-改进VEN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和管理优先级别确定Ⅰ(高)、Ⅱ(低)和Ⅲ(中)组。结果:ABC-改进VEN法基于减轻患者负担和医院成本对PPI进行分类,便于管理。涉及的PPI共18个品规,销售金额合计14051911.21元;其中Ⅰ组包含AN类和DDD分析加入的品规,共5个,销售金额为9405764.53元(占66.94%),代表药品包括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 mg)、注射用雷贝拉唑钠(20 mg);Ⅱ组包含CV类5个品规,销售金额为886138.62元(占6.31%),代表药品为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Ⅲ组包含10个品规,销售金额为3760008.06元(占26.76%),代表药品为奥美拉唑肠溶片(40 mg)。结论:我院PPI应用结构不甚合理,应重点监控Ⅰ组药品,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向临床推荐Ⅲ组药品,并保障供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院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限定日剂量( DDD)分析、用药频度( DDDs)分析、趋势分析法,对2010—2013年某院门诊48000张中成药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中成药目录结构不合理,品规数过多;中成药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比例较高,且年度上升趋势过快,高于该院同期药品销售金额和其他收入的上升趋势;DDDs的年增长幅度高于该院药品销售金额的年增长幅度;平均DDC略高,为6.36元;4年来,其B/A平均分别为2.2、2.3、2.3、2.4;药品使用集中于祛瘀剂、扶正剂类等。结论:应警惕中成药的过度使用,加强监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调查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为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相关政策,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全市6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重点监控药品政策前后的医疗收入、门诊和住院药品收入、药占比、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对我市部分药品实施重点监控前后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政策实施效果。结果:深圳市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占比从实施前29.22%下降到实施后26.61%,重点监控药品采购总金额从44 225.23万元下降到37 825.18万元重点监控药品采购金额占比从5.52%下降到4.67%。结论: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督促医疗机构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通过实施综合监管措施,可实现对重点监控药品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探究管控措施的成效,为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及提高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收集医院管控前后(2018年和2019年)16种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数据,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及ABC法(帕累托原则)比较与评价其管控前后重点监控药品使用的合理性.结果:16种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实施监控后,其药品使用金额明显下降,用药合理性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采用ABC法与DUI这2种方法,可有效评价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效果的合理性,且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遏制了该类药品不合理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院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及原因,并通过持续整改提高合理用药质量。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点监控药品专项点评不合理医嘱1 131份,利用帕累托图对其进行统计、分类、分析,确定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使用存在的主要类型,再应用鱼骨图分析不合理使用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整改。结果: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医嘱1 131例,其中整改前(1-6月)的不合理用药医嘱792例,整改后(7-12月)339例;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不合理用药类型中,主要问题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适应证不适宜(占36.52%)、用法用量不适宜(占28.38%)、遴选药品不适宜(占14.94%)。经整改后重点监控药品占药品总费用比例从第一季度的11.72%下降至四季度的7.10%;合理率从58.75%上升至82.34%。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应用帕累托图+鱼骨图分析法分析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具体情况,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药学服务,有效促进了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质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简称"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专项整治初期(2011年7-12月)与后期(2012年7-12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专项整治,该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下降了2.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6.1%,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29.5%,达到了原卫生部规定的要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分别下降了12.1%和8.7%,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27.5%。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持续下降了0.51%。结论:专项整治促进了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医院患者感染率持续降低。但仍需继续加强管控和宣教,以促进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南京某三甲医院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喹诺酮类抗菌药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抗菌药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取该院2010年(整治前)和2011~2013年(整治后)所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使用记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细菌耐药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整治后(2011~2013年)喹诺酮类抗菌药销售金额及占抗菌药总销售金额比例较整治前(2010年)有明显下降;整治前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的销售金额和DDDs最高,整治后的2012~2013年,莫西沙星注射剂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销售金额最高,分别位于第1、2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DDDs最高,分别位于第1、2位;莫西沙星注射剂DDC最高。主要耐药菌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整治后该院抗菌药所致不良反应例数及喹诺酮类抗菌药所致不良反应占抗菌药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整治前。结论:该院通过抗菌药专项整治,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各项应用指标明显改善,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也取得成效,专项整治的效果比较明显。但该院还应加强对第4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加以督导。  相似文献   

10.
李曼  徐先顺  覃正碧 《中国药房》2012,(38):3572-3574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5月(整治前)和2011年6-11月(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品规,计算其AU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从整治前的75种、144个分别下降至48种、79个;抗菌药物的AUD由整治前的85.6DDDs/100人/天下降为56.8DDDs/100人/天;静脉用药的AUD由整治前的73.3DDDs/100人/天下降至49.4DDDs/100人/天;排序前10位药品的AUD由整治前的54.0DDDs/100人/天下降至44.5DDDs/100人/天。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的AUD、品种、品规降幅较大,但抗菌药物特别是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的AUD仍较高,还须进一步加强干预和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管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监测预警、点评通报、考核奖惩等措施,比较2016年7月-2017年6月(PDCA执行前)和2017年7月-2018年6月(PDCA执行后)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效果。结果 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前后,重点监控药品的DDDs从1 442 055.98下降至1 221 586.24,销售金额从13 916.27万元下降至12 315.75万元,使用合理率从61.53%上升至87.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改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HIS系统中调取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数据,对其消耗量、销售金额、DDDs、B/A、DDC和各科室使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硫酸吗啡缓释片、磷酸可待因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的消耗量稳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的销售金额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和盐酸吗啡注射液的DDDs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和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的B/A值均等于1,同步性较好,其它药品均有偏差。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的DDC值最高,磷酸可待因片的最低。我院有56%的科室使用了麻醉药品,但主要集中在肿瘤科,其使用量占我院总消耗量的67.49%。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品规齐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排名前10位的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加强辅助用药的监管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2018年重点监控药品的科室分布、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医嘱点评分析。结果 重点监控品种使用科室大多与其科室疾病谱相符。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依次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按DDDs排序前3位依次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腺苷钴胺注射液;按DDC排序前3位依次为醒脑静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注射用硫辛酸、舒血宁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的B/A接近1。不合理应用集中表现在适应症不适宜、给药剂量不规范,构成比分别为59.41%、16.01%。结论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工作初见成效,但仍需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管措施进一步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辅助用药的管控,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建立多元性辅助用药预警监控体系,评价管理前后辅助用药使用的变化。结果:管理后某院辅助用药(注射剂型)品种数及品规数均明显减少,辅助用药销售金额较之前下降了16.16%;医院药占比由管理前的40.75%下降至35.98%;辅助用药销售占比由35.46%下降至31.32%。但全院销售前20位药品中辅助用药仅由12种减少为8种,辅助用药所占比重仍然较高;人均总药费由管理前的5 000元左右下降到3 700元以下,人均辅助用药费用也平均下降了约600元。结论:加强辅助用药的管控,能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合理用药;但该项管理工作仍存在难点,应进一步加强对临床科室全覆盖管控及对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宣教。  相似文献   

15.
亓靖华  姜兵武 《中国医药》2012,7(8):1004-1005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和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12月处方2000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实施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和管理措施培训前后,将处方分为培训前组和培训后组,各1000例患者.结果 培训前组与培训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6.7%(467份)和24.4%(244份),培训后组的药物选择不合理率和未进行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率、药物联用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培训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5.0% (61/244)比58.5%(273/467),P<0.01;15.1% (37/244)比36.8%(172/467),P<0.01;5.7% (14/244)比12.4%(58/467),P<0.05].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且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现象.医院及社区应加强监管,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促使临床合理应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16年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4-2016年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均逐年增加,其中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在2015、2016年均占绝对优势。麻醉药品的DDDs排名相对稳定,磷酸可待因片和盐酸吗啡缓释片的DDDs排名保持在前两位。口服剂型吗啡类麻醉药品的DDC基本相近。盐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硫酸吗啡缓释片、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和盐酸布桂嗪注射液B/A都大于1。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B/A小于1。其余麻醉药品B/A均接近于1。结论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进一步加强麻醉药品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应用品管圈活动改进护理质量,观察其成效.方法 选择2016年3-4月行剖宫产手术产妇55例为活动前对照组,按照剖宫产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选择2016年6-7月份组织实施品管圈活动并在同一家医院剖宫产手术产妇55例为活动后观察组.观察活动前和活动后剖宫产产妇麻醉前、麻醉后、胎儿娩出后及出室前的体温,比较活动前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活动前与活动后产妇的年龄、手术时间和基础体温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对照组产妇低体温发生率为21.8%,活动后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为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81,P=0.031).结论 运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DMAIC流程管理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并对该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从2016年10月起采用DMAIC流程管理,对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专项点评并进行用药干预;对管理前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率进行对比分析。以2016年10月结果作为对照,将2017年3月点评结果作为一轮干预后结果,2017年4月点评结果作为二轮干预后结果。结果:经DMAIC流程管理后,预防用药品种、给药时机、术中追加、术后用药、方案的合理率分别由22.61%、57.01%、81.53%、85.03%、86.62%提高至79.71%、75.36%、99.28%、93.48%、96.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率和指征合理率相对持平;两轮干预后预防用药品种排名前3名均为合理药物。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经DMAIC流程管理后得到显著提高,该管理方法有效,并可作为持续改善合理用药水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我院药品“零”库存管理的实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红  何桢  施亮星  钟锐生 《中国药房》2011,(25):2353-2355
目的:为医院构建和实施药品"零"库存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构建药品"零"库存管理模式,选择20种临床常用药品在我院实施药品"零"库存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库存与销售情况,并分析实施的意义。结果:20种药品在实施"零"库存管理后,库存/销售同比下降53%。该模式具有降低库存占用资金和库管成本、保证临床供应、确保药品质量等意义。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实现医院部分药品的"零"库存管理,符合医院药品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辅助用药的管控,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方法:以“信息化网络质控”为依托,“辅助用药预警监控制度”为指导,“多元性药事干预”为措施,建立全方位、多角度辅助用药预警干预体系,考察干预前后辅助用药管控成效。结果:干预后酒泉市人民医院辅助用药销售金额较干预前下降了16.16%;排名前20位辅助用药销售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总金额较干预前下降了18.67%;辅助用药使用频度(DDDs)也有明显变化;医院药占比由干预前的40.75%下降至35.98%;辅助用药销售占比由35.46%下降至31.32%。人均药品费用由干预前的(4701.24±1.41)元下降至(3674.45±2.09)元,人均辅助用药费用由(1629.20±0.86)元下降至(1050.01+1.02)元。结论:加强辅助用药的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控制药品费用,以及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