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晓锋周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4):214-217
目的分析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0例我科眩晕门诊收集的前庭下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听力学、冷热试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结果,予以诊断。结果 10例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均符合前庭下神经炎表现,颅脑CT或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病变,听力学及冷热试验、oVEMP结果正常,cVEMP异常,均表现为单测消失。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眩晕、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病因学、激素等治疗,并在发病3~4天后指导患者行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半年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前庭下神经炎属于前庭神经炎的一个亚型,VEMP检查可辅助诊断。对临床怀疑前庭神经炎的患者应常规行VEMP检查,以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可做为临床上治疗前庭下神经炎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对改善患者药物治疗后遗留的慢性眩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眩晕门诊就诊的8例前庭下神经炎患者资料,综合病史、查体、听力学、影像学、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检查结果 ,给予明确诊断。结果 8例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均符合前庭神经炎表现,纯音听力测试及冷热试验结果 均正常,颅脑CT或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病变。VEMP8例均异常,其中6例一侧不能引出,2例一侧振幅低下。结论前庭下神经炎属于前庭神经炎的一个亚型,临床特征为病变单纯累及前庭下神经,VEMP检查可辅助诊断。对临床怀疑前庭神经炎患者应常规行VEMP检查,以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的临床分类、表现及前庭上、下神经的受累情况.方法 分析52例V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程经过,并行前庭双温试验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检查.结果 52例VN患者中,单发性49例,复发性3例;单侧50例.双侧2例;除2例患者表现为平衡障碍外,其余均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前庭双温实验和VEMP均异常(即前庭上、下神经均受累)者20例(38.5%,20/52),仅VEMP异常者(仅前庭下神经受累)7例(13.5%,7/52),仅前庭双温实验异常(仅前庭上神经受累)25例(48.0%,25/52);仅VEMP异常者主要表现为平衡障碍,前庭双温试验和VEMP均异常者则主要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前庭上神经受累的几率明显高于前庭下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N复发性少见,且多数患者没有病毒感染史;主要累及单侧前庭上神经或上、下神经,而单独累及前庭下神经者少见;前者表现为眩晕和(或)平衡障碍,后者主要表现为平衡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对前庭下神经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眩晕门诊18例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资料,尤其是VEMP检测结果。结果 18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旋转性眩晕,3例为平衡障碍,所有患者纯音测听、冷热试验及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正常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异常。其中14例cVEMP检查不能引出,4例振幅低下。3个月后复诊10例患者症状消失,复查cVEMP 9例恢复正常,1例振幅低下;半年复诊18例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复查cVEMP只有2例振幅低下,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 VEMP检查对前庭下神经炎的精准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是用高强度的声刺激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上记录到的肌电位,近年来被认为是一个能客观、全面评价前庭功能的指标。如今越来越多的耳科医生开始关注这一能反映前庭-丘脑通路完整性的无创电生理检查。本文从VEMPs的起源、检测方法、波型意义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与前庭症状及前庭功能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前庭症状,以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和冷热试验结果,观察这些患者的听力结果与前庭症状及前庭功能的关系。 结果 在52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有前庭症状、前庭功能异常的全聋型患者与无前庭症状者、功能正常者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VEMP、cVEMP、vHIT和冷热试验四项结果异常的全聋型患者显示出更低的治疗总有效率,oVEMP、cVEMP、vHIT和冷热试验正常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更高的听力恢复数值。 结论 有前庭症状、前庭功能异常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较差,oVEMP、cVEMP、vHIT和冷热试验正常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更好的听力恢复。前庭功能异常提示突发性聋患者的内耳病变范围较大、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听力分期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冷热试验(caloric tes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确诊的MD患者55例(52.8±15.8岁),按MD听力分期标准分为1期9例(48.8±13.8岁),2期9例(46.0±16.3岁),3期23例(50.3±13.5岁),4期14例(53.5±16.2岁),分别行oVEMP检测及冷热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1、2、3、4期MD患者oVEMP异常率分别为55.6%(5/9)、66.7%(6/9)、78.3%(18/23)、78.6%(11/14),冷热试验异常率分别为22.2%(2/9)、33.3%(3/9)、78.3%(18/23)、85.7%(12/14);可引出oVEMP的1、2、3、4期MD患者其振幅分别为4.3±4.0、3.5±2.3、2.5±2.4、1.3±0.5 μV.结论 MD患者oVEMP及冷热试验异常率随其听力受损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oVEMP振幅呈下降趋势,提示椭圆囊与水平半规管的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9.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1)
目的探索小型猪肌源性诱发前庭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的最佳检测方法。方法选取正常成年的雌性小型巴马香猪,以3%戊巴比妥钠+速眠新Ⅱ进行麻醉之后,用自制装置进行固定,1000Hz强短声诱发颈部伸肌肌源性电位和咬肌肌源性电位,并记录其波形;结果颈部伸肌诱发肌源性电位,第一个正向波P的潜伏期7.65±0.64ms,振幅1.66±0.34uv,80dBSPL的引出率为75%;咬肌诱发肌源性电位,第一个正向波P的潜伏期7.60±0.78ms,振幅1.31±0.28uv,80dBSPL的引出率为66%。结论小型猪颈部伸肌和咬肌在强声下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潜伏期和阈值均一致;颈部伸肌部位所记录到的VEMF波幅稍高于咬肌部位记录到波幅;但相比之下,咬肌位置表浅,便于定位,肌肉组织发达,肌紧张性强,更易于肌源性诱发电位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探讨前庭功能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59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根据前庭功能结果探讨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5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前共进行了183项前庭功能检查,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异常的突聋患者显示出更低的治疗总有效率;oVEMP和cVEMP正常的突聋患者受损频率听力提高更明显。冷热试验(Caloric Test)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的正常与否对突聋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受损听力的提高无影响。cVEMP和oVEMP都异常的患者治疗无效率比仅其中一项异常的患者高,受损听力恢复程度也比仅其中一项异常的患者差。 结论 oVEMP和cVEMP异常的突聋患者疗效较差,oVEMP和cVEMP正常的突聋患者有更好的听力恢复。oVEMP和cVEMP功能可能是预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前庭功能异常提示突发性聋患者的内耳病变范围较大、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1.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本文总结VEMP在神经耳科学中的应用情况。首先建立VEMP的临床适用的检查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刺激声的选择、刺激强度及给声方式,建立VEMP在振幅、阈值、潜伏期和耳间潜伏期的正常值。临床上常用于:梅尼埃病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前半规管裂综合征和听神经病的诊断定位。VEMP的振幅变化较大.潜伏期的变化较大,而阈值较稳定。梅尼埃病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可以出现振幅的异常或引不出;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和听神经瘤可见振幅和潜伏期异常。听神经瘤还可见耳间潜伏期延长。听神经病主要表现为振幅的异常,振幅减低或引不出。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声刺激较为适宜。VEMP的阈值检查主要用于压力或声音敏感性眩晕;耳间潜伏期的异常主要见于桥一小脑角占位病变:振幅和潜伏期的异常一般没有特异性.可见于累及前庭下神经的病变。 相似文献
12.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6)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在听神经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听神经瘤患者(AN)26名为研究对象,听力正常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 VEMP)测试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分析对比两组之间oVEMPs和cVEMP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听神经瘤组cVEMP和oVEMP的引出率较低,cVEMP的振幅减小,c VEMP和o VEMP的幅度比和不对称比(AR)增大,oVEMP的n10潜伏期较长,cVEMP和oVEMP结果与瘤体大小、听力损失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 VEMP和oVEMP检测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引出率较低、VEMP振幅减小可能有助于听神经瘤筛查和诊断;cVEMP和oVEMP易于操作且稳定性高,联合检查可提高听神经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系统,全面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Cochrane Handbook 5.0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后纳入5篇文献,均为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炎且以冷热试验中半规管轻瘫为观察指标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纳入研究按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综合第1、3、6个月亚组结果显示前庭康复与药物治疗相比未能明显改善受损的前庭功能。第12个月亚组显示前庭康复对半规管轻瘫值影响合并后效应量MD=-3.34[95%CI=-6.38, -0.30],合并效应量检验(Z =2.15,P =0.03),结果显示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半规管轻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观察前庭功能变化,前庭康复与药物治疗前庭神经炎相比,经过1年的时间前庭康复可以明显改善受损的前庭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周性前庭损害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的引出情况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03-2012-03期间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外周前庭损害,并接受门诊和(或)住院治疗的患者13例(14耳),进行双耳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VEMP和cVEMP检测,观察两种电位的引出情况,分析前庭上成分(椭圆/前庭上神经传入通路)和前庭下成分(球囊/前庭下神经传入通路)机能受损的状况。结果:13例(14耳,双侧1例)外周性眩晕患者包括:耳带状疱疹3例(3耳),听神经瘤3例(4耳),Ⅶ+Ⅷ颅神经牵拉伤1例(1耳),前庭神经炎2例(2耳),梅尼埃病3例(3耳),单侧内听道发育不全1例(1耳)。总体oVEMP正常引出2耳(正常引出率为14.3%),cVEMP正常引出3耳(正常引出率21.4%)。结论: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机能受损的情况可以通过临床oVEMP和c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价,其表现形式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与程度不同各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年龄因素对直流电刺激(GVS)诱发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影响。 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61名(122耳)作为研究对象,22~81岁,平均(45.0±13.8)岁。按年龄分为20~40岁组(26例,52耳)、41~60岁组(24例,48耳)以及>60岁组(11例,22耳),分别记录GVS-cVEMP和GVS-oVEMP。计算GVS-c/oVEMP在不同年龄段的引出率、阈值、潜伏期、振幅、振幅不对称比(interaural amplitude asymmetryratio,IAR),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GVS-cVEMP在20~40岁、41~60岁、>60岁年龄段的引出率分别为96.15%、89.58%和95.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VS-oVEMP在20~40岁、41~60岁、>60岁年龄段的引出率分别为98.07%、91.67%和72.13%,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P<0.05)。从参数分析来看,cVEMP的引出率、阈值、p1潜伏期、n1潜伏期、振幅和振幅不对称比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大,oVEMP的引出率下降、阈值增高、振幅减小(P<0.05),其他参数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前庭系统的功能降低,有可能会对直流电刺激诱发的VEMP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对单侧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进行可能发病部位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BPPV组)和38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VEMP和cVEMP检测,分析两种反射的引出率、潜伏期、振幅等数据。结果;BPPV组患侧oVEMP的引出率为46.15%,cVEMP的引出率为67.31%;其健侧oVEMP的引出率为48.08%,cVEMP的引出率为65.38%。对照组左侧oVEMP的引出率84.21%,cVEMP的引出率92.11%;右侧oVEMP的引出率为81.58%,cVEMP的引出率为94.74%。对照组双侧cVEMP和oVEMP的P1、N1潜伏期及N1-P1振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PPV组和对照组cVEMP和oVEMP耳间振幅比及不对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双侧前庭耳石器传导通路功能受损状况,可以通过oVEMP和c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估,并且oVEMP的异常率比cVEMP高。 相似文献
17.
吴玉洁罗彬许为青孙敬武管锐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4):387-391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43例确诊为VM的患者(VM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冷热水试验(caloric test)、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VM组患者中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异常例数分别为10例(23.3%)、14例(32.6%)、18例(41.9%)、14例(32.6%)、13例(3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例(0%)、3例(10.0%)、5例(16.7%)、1例(3.3%)、0例(0%)](P<0.05),而声导抗、cVEMP及vHIT中的水平不对称性比异常例数分别为3例(7.0%)、10例(23.3%)、3例(7.0%),与对照组[分别为0例(0%)、7例(23.3%)、2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VM患者中,oVEMP振幅比(amplitude ratio,AR)及耳间不对称比(interaural asymmetric ratio,IAR)的异常率最高,分别为41.9%及34.9%。结论 V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庭功能损害,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结果有助于VM患者的诊断及与其他前庭性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同步检测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正常人及23例梅尼埃病患者分别进行oVEMP和cVEMP同步检测和单独检测,两种检测方式所用仪器和坐姿相同,检测参数设置相同,分别比较两种检测方式下两组对象oVEMP和cVEMP的振幅、潜伏期、波间期及双侧耳不对称比.结果 正常人左、右耳的oVEMP及cVEMP的引出率、振幅、潜伏期、波间期与不对称比在两种形式同步检测与各方式单独检测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种方式同步检测时梅尼埃病患者的患耳及对侧耳的oVEMP及cVEMP引出率、振幅、潜伏期、波间期及不对称比与各方式单独检测的结果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正常人和梅尼埃病患者,oVEMP和cVEMP检测可同步进行,但检测参数应与单独检测时设置一致.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2)
目的研究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修正对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建立修正后的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及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 VEMP)正常值范围,为临床上准确评估前庭感受器功能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00Hz tone-burst刺激声对20名(40耳)听力正常且无耳蜗及前庭系统疾病的正常青年人进行c VEMP及o VEMP测试。受试者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23.76±2.81)岁。测试强度为100d B n HL,通过ER-3A标准插入式耳机给声,测试时体位采取坐姿。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能引出清晰可重复的c VEMP及o VEMP波形。Tone-burst c VEMP的P1潜伏期为14.13±1.97(ms),N1潜伏期为21.54±2.23(ms),幅值为1.63±0.60(μV)。Tone-burst o VEMP的N1潜伏期为10.15±0.72(ms),P1潜伏期为15.79±1.01(ms),幅值为1.38±1.02(μV)。cVEMP修正前后的振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正前后比值达到40~50倍。结论 EMG修正对振幅标准化有重要意义,其中对c VEMP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建立一组EMG修正后VEMPs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能够更准确评估双侧不对称性。Tone-burst c VEMP及o VEMP引出率高,可作为临床上评估椭圆囊和球囊功能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