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CD146基因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尿路上皮黏膜中CD146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4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D146 mRNA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尿路上皮黏膜(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T分期的升高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其表达水平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46蛋白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尿路上皮黏膜(P<0.01),且随着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的升高,其阳性表达率也增加(P<0.01);CD146蛋白在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14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146蛋白与CD146 mRNA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表明CD146蛋白的表达增强与CD146 mRNA表达的上调相关.结论:CD146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与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望成为评判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建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8,(11):1723-1727
目的:研究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 法)检测ZEB-1 蛋白和E-cadherin 蛋白在171 例胃癌组织和60 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ZEB-1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5),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胃组织,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69,P=0.019)。结论:联合检测E-cadherin 和ZEB-1 对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余永豪 《现代肿瘤医学》2020,(13):2274-2279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微小RNA-146a(miR-146a)、LIN52的表达关系,并对其与患者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7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为胃癌组,另选取距癌组织边缘>5 cm的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为癌旁组织组。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46a、LIN52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LIN52蛋白表达,采用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对5-FU、DDP、ADM、MMC敏感性,应用Pearson法对miR-146a与LIN52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对胃癌患者3年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组相比,胃癌组miR-146a表达水平降低(P<0.05),LIN5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LIN52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miR-146a、LIN52表达均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P<0.05);药敏试验表明,miR-146a、LIN52表达情况与肿瘤细胞对5-FU、DDP的敏感性有关;Pearson法分析显示miR-146a与LIN52呈显著负相关(r=-0.898,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miR-146a高表达组3年内总生存率远高于低表达组(58.8% vs 18.9%)。LIN52阴性患者3年内总生存率远高于阳性患者(74.1% vs 16.7%)。结论:胃癌组miR-146a低表达,LIN52高表达,miR-146a、LIN52与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及预后相关,检测其表达对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在胃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ERK5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K5的表达,分析ERK5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K5低表达29例(82.9%)、高表达6例(17.1%);80例胃癌组织中ERK5低表达51例(63.8%)、高表达29例(36.3%);两者中ERK5蛋白表达有显著有统计学意差异(P<0.05)。在80例胃癌组织中,癌组织中ERK5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ERK5高表达的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结论:ERK5可能是一个促进肿瘤转移的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nm23和CD44s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m23和CD44s基因的表达,应用x2检验和相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nm23和CD44s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46/84)和40.5%(34/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42.9%,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CD44s阳性表达与是否有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CD44s与nm23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D44s和nm23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临床预测胃癌的转移和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catenin、STT3A及PD-L1相关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02月至 2021年10月63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蜡块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β-catenin、STT3A及PD-L1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β-catenin、STT3A及PD-L1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的β-catenin、STT3A及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稳定PD-L1表达糖基化修饰的可能影响因素,为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提供新思路。结果:胃癌组织中β-catenin、STT3A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胃癌组织中,β-catenin与STT3A、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D-L1与STT3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β-catenin、STT3A、PD-L1三种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有关,因此三种蛋白可能与肿瘤的预后相关。此外,β-catenin、STT3A、PD-L1三者之间的的表达呈相关性,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可能存在β-catenin调控STT3A从而调节PD-L1的糖基化过程,从而影响PD-L1稳定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钙网蛋白(CRT)、CD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胃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50例株洲市中心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同时收集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病理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T、CD47的表达,分析两者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及两者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犯深度(T分期)的关系,用Kaplan-Meier绘制两者不同表达下胃癌根治术后3年总生存率曲线。结果 胃癌组织中CRT、CD47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68.0%和5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5)。CRT、CD47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深度正相关;CRT、CD47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生存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CD47是胃癌有潜在价值的标志物,可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与免疫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mi-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Bmi-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2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对照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Bmi-1mRNA表达情况;另外收集我院2002~2004年146例有3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手术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染色,检测Bm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Bmi-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Bmi-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Bmi-1蛋白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7.8%(99/146)。Bmi-1的表达与胃癌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Bmi-1在胃癌组织表达状态与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组织中CD40蛋白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免疫共刺激分子CD40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结肠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CD4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CD40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D40蛋白阳性染色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41.5%,而在正常癌旁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0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CD40分子可能在结肠癌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结肠癌预后判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的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SAP3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配对5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ASAP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SAP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弹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SAP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0%(82/139),在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50),ASA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ASAP3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原发灶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月经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ASAP3与乳腺癌原发灶弹性评分相关(P<0.05)。结论:ASAP3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分子,且与肿瘤硬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染色质重塑因子1(chromatin remodeling factor 1,Rsf-1)可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靶点,因此探讨其在胃癌(gastric cancer)及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萎缩性胃炎、30例肠上皮化生、22例不典型增生Rsf-1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64例胃癌与配对癌旁组织(手术切缘距离肿瘤>5 cm)中Rsf-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别分析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同时分析Rsf-1与p53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sf-1在胃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Rsf-1在胃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和Rsf-1在胃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38,P<0.05),两者在胃癌中共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Rsf-1可能参与了胃癌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对胃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sf-1和p53两者共阳性表达对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Kaiso及p120ctn在胃癌中的表达,并研究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胃癌及20例对应远端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aiso及p120ctn的表达。结果:胃癌中Kaiso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中p120ctn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中Kaiso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中p120ctn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Kaiso和p120ctn在胃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Kaiso和p120ctn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并与胃癌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促血管生成素-2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双向效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 2 (Ang 2 )在胃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RT PCR和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g 2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D34蛋白在 36例胃癌及其相应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胃黏膜组织均见有Ang 2mRNA阳性表达 ,胃癌组织Ang 2mRNA的总体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 (MVD)未见明显相关。胃癌组织Ang 2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胃黏膜组织者 2 7例 ,其癌组织中 ,Ang 2mRNA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 (r=0 .4 11,P <0 .0 5 ) ;同时 ,VEGF阳性表达者的MVD(45 .4 5± 10 .30 )明显高于VEGF阴性染色者 (30 .15± 8.6 9,P <0 .0 5 ) ,即在Ang 2表达上调的情况下VEGF促进血管生成。胃癌组织Ang 2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者 9例 ,其癌组织中Ang 2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的MVD呈负相关 (r =- 0 .75 8,P <0 .0 5 ) ,VEGF的阳性表达者与阴性染色者间 ,MVD差异无显著性 ,即Ang 2抑制血管生成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Ang 2对胃癌血管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脆性位点抑癌基因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的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和WWOX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和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胃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FHIT和WWOX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FHIT和WWOX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尾型同源盒2(caudal type homeobox 2,CDX2)在胃黏膜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XR和CDX2在30例慢性胃炎、50例IM、6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FXR和CDX2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肠化生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利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FXR和CD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IM和胃癌组织中FXR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0%和38.3%,较慢性胃炎组织(13.3%)均显著增高(P<0.05)。与IM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FXR表达显著下降(P=0.040)。FXR高表达与IM患者肠化生程度较重(中重度)相关(P=0.025)。FXR高表达与胃癌患者分化较好(中高分化)相关(P=0.003)。IM和胃癌组织中CDX2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6.0%和26.7%,较慢性胃炎组织(6.7%)均显著增高(P<0.05)。与IM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DX2表达显著下降(P=0.035)。CDX2高表达与IM患者肠化生程度较重(中重度)相关(P=0.004)。CDX2高表达与胃癌患者分化较好(中高分化)相关(P<0.001)。FXR和CDX2表达在慢性胃炎、IM、胃癌组织中均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FXR和CDX2在IM和胃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且显著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IM和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ATB对胃癌细胞糖酵解水平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80例胃癌组织标本以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ncRNA ATB的表达水平并利用葡萄糖、乳酸含量评价ATB对胃癌细胞糖酵解水平的影响。结果:lncRNA ATB在胃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胃癌细胞中敲除ATB后,能够显著降低胃癌细胞摄取葡萄糖和排放乳酸的含量。结论:在胃癌组织中ATB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发现,ATB够促进胃癌细胞糖酵解水平,其能够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细胞骨架相关蛋白SM22α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印迹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M2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RT-PCR和明胶酶图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9的mRNA水平和活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SM22α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SM22α低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MP9 mRNA水平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织中SM22α表达水平与MMP9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SM22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可能通过负性调节MMP9表达抑制胃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