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I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Ⅰa期NSCLC患者,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均采用VATS手术治疗,A组(54例)患者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B组(60例)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肺功能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A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B组患者(13.3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唱宽  毛志刚  舒健 《癌症进展》2020,(6):606-60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微创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6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行VATS肺段切除术,n=36)和对照组(行VATS肺叶切除术,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临床转归情况(无瘤生存期、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淋巴结清扫组数和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和DLCO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微创肺段切除术较VATS肺叶切除术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在早期NSCLC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周晓琪 《现代肿瘤医学》2021,(20):3568-3572
目的:探究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胸外科确诊并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7例早期NSCLC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29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设为肺叶切除组,将118例接受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患者设为亚肺叶切除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录入分析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及短期复发情况。结果:亚肺叶切除组患者年龄、术前合并症例数大于肺叶切除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FEV1%、MVV%、FVC%较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亚肺叶切除组FEV1%、MVV%、FVC%整体情况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两组术后1年内均无复发、死亡病例出现。结论: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肺功能保留有重要意义,且对于高龄、术前合并基础病的早期NSCLC患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后极早期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比较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对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15年9月-2016年2月间手术的肺癌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检查测试肺功能。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版本,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①在术后第3天,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lfow, 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 TLCO)、T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O%),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2、0.029、0.045、0.039、0.021、0.018、0.024)。②在术后3个月,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组间比较发现FVC、FVC%、FEV1、FEV1%、PEF、MVV、TLCO、TLCO%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9、0.024、0.044、0.021、0.037、0.029、0.045、0.017)。结论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在术后极早期(术后第3天)与术后3个月,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均为胸腔镜肺段切除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叶切除优于开胸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推荐,大部分可手术切除的肺癌首选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而研究证实肺段切除I期肺癌对肺功能的保护优于肺叶切除。目前,临床上对I期肺腺癌VATS亚肺叶切除能否获得与肺叶切除同等疗效仍未确定,现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I期肺腺癌预后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I期肺腺癌患者,其中VATS肺叶切除222例,亚肺叶切除36例;对两组患者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结果两组匹配患者35例,匹配后VATS肺叶切除组与亚肺叶切除组的术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分别为49.3个月、42.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两组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50.3个月、4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分期分层结果示,Ia期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两组术后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b期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两组术后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a期肺腺癌VATS亚肺叶切除的生存预后不亚于肺叶切除,Ib期肺腺癌建议选择VATS肺叶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6例NSCLC患者分为开胸手术(OT)组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每组63例,OT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VATS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功能指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VATS组患者均成功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VAT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OT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OT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低于本组术前,且VATS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OT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MV)、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本组术前,且VATS组患者的FEV1、MMV、FEV1/FVC均高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GQOL-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VATS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易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绪红  蒋雄  何文法 《癌症进展》2016,14(11):1098-1101
目的 研究全胸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开胸肺叶切除术(PL)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彻底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早期NSCLC患者10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VATS组与PL组,每组各53例.VATS组行VATS治疗,PL组行PL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等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7 d TNF-α、CRP、IL-6、CD3+、CD4+、CD8+及CD4+/CD8+等水平,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复发及1~3年生存情况.结果 VATS组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总输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P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7 d患者血清中的CRP、IL-6、TNF-α与术前的差值均低于PL组各指标手术前后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7 d患者血清中的CD3+、CD4+、CD8+及CD4+/CD8+与本组术前的差值均高于PL组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5.09%)低于PL组(35.85%)(P<0.05);VATS组术后1~3年生存率高于PL组(P<0.05).结论 VATS治疗NSCLC创伤小,对免疫系统影响小,疗效显著,治疗彻底安全,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改良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其余围术期指标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的肺功能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甚(P<0.05)。术后2组的血清相关指标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甚(P<0.05)。术后2组的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提高更多(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改良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早期NSCLC的疗效更佳,不仅可改善其肺功能,还可减轻炎性反应,最终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肺叶袖式切除术是一种针对中央型肺癌的手术,它保留正常肺组织从而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肺功能,同时,它也可以用于治疗因心肺的禁忌证而无法耐受全肺切除的患者。方法:我们针对接受肺叶袖式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对其预后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从而判断此类手术的可行性。结果:患者手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6.92%,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为50.56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肺叶袖式切除有较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该手术可以保护患者的术后肺功能,可作为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一种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对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0年1 月至2006年1 月230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和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T 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 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方式、T 分期、淋巴结清扫均是影响70岁以上Ⅰ期NSCLC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5)。 肺楔形切除组5 年生存率42.2%(35/ 83),肺叶切除组5 年生存率50.3%(74/ 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进一步分层分析T 1a 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的5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 vs . 53.3% ,P > 0.05)。与肺叶切除组相比,肺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短(P = 0.035)、术中失血少(P = 0.031)、术后住院时间短(P = 0.045)。 结论:肺叶切除+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仍是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T 1a 期患者行肺楔形切除可获得与肺叶切除相近的远期收益,同时肺组织损失较小,对肺功能差的高龄T 1a 期患者推荐行肺楔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行标准肺叶切除术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组)与VATS肺叶切除术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VATS组),于术后第7与第14天(早期阶段)及术后1年(晚期阶段)进行对肺功能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用力呼气容积1秒(FEV1.0),与峰值流速(PFR)进行测量。结果 VATS组术后第7天的肺功能指标优于标准组:动脉氧分压测量(氧分压)(P=0.054),动脉血氧饱与度(O2SAT)(P=0.063),FVC(P=0.10),与FEV1.0(P=0.08)。 VATS组术后第7天与第14天的PFR显著优于标准组,(P=0.008,P=0.03)。 VATS组与标准组患者术后静息心率均显著高于术前[VATS组(84.13±17.21)次/分,(73.67±10.32)次/分;标准组(86.13±19.67)次/分,(72.24±14.21)次/分,组间P<0.05];而VATS组于术后第4 d降至术前水平,标准组于术后第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比较,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具有优势,尤其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胸腔镜治疗≤10 mm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早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手术切除及淋巴结切除的合理方式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直径≤10 mm的原发NSCLC的微创切除及淋巴结切除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治疗并有明确病理诊断为NSCLC的共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实性结节5例,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 mGGO)23例,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opacity, pGGO)18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术式,包括VATS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VATS肺楔形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VATS肺段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或仅采用VATS肺楔形切除。其中7例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结果 VATS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23例(mGGOs 15例,pGGOs 4例,实性结节4例),只有1例实性腺癌结节出现N2淋巴结转移,VATS肺楔形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5例(mGGOs 2例,pGGOs 3例)和VATS肺段切除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4例(mGGOs 2例,pGGOs 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仅采用VATS肺楔形切除14例(mGGOs 4例,pGGOs 9例,实性结节1例)。7例Hook-wire定位均成功。围手术期无重大并发症,随访1个月-26个月,平均(13.7±8.7)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直径≤10 mm以mGGO和pGGO为表现的原发性NSCLC淋巴结转移率低,术中可以不进行淋巴结的清扫,实性结节应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或系统性淋巴结清扫。高龄和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可以选择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术前运用Hook-wire定位安全有效,可为VATS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双袖式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中心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全肺切除,观察组行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肺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6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和47.5%(P<0.05)。结论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肺叶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最大限度切除肺癌同时又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103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行肺叶切除术,现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是临床治疗NSCLC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Ⅰ~Ⅱ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PEF和MVV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且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叶菊花  时红云 《癌症进展》2016,14(6):559-56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胸腔镜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全胸腔镜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细胞水平、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全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后、单肺通气结束后、手术结束时,全胸腔镜组CI、CO、MAP、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手术后7 d NK、CD4+、CD8+、CD4+/CD8+免疫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手术后7 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4.55%、18.18%、88.64%,对照组分别为11.36%、25.00%、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侵袭性小,可有效维护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两种手术方式治疗Ⅰb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13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肺叶切除组与肺楔形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与肺楔形切除组相比,肺叶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明显更长,失血量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类型、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肺叶切除组、肺楔形切除组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9%(70/91)、82.1%(32/39),复发率分别为32.9%(30/91)、38.5%(15/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病理类型、T分期、胸膜侵犯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非腺癌类型、存在胸膜侵犯、病理分级越低、T分期越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就越低。病理分级、病理类型、T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非腺癌类型、病理分级越低、T分期越高,患者的复发率越高。结论:对Ⅰb期老年NSCLC患者,肺楔形切除可在保留更多肺组织的基础上取得与肺叶切除相似的远期生存率及复发控制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Long H  Lin ZC  Lin YB  Situ DR  Wang YN  Rong TH 《癌症》2007,26(6):624-628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系统研究很少.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比胸腔镜手术与小切口开胸(minimal incision thoracotomy,MIT)肺切除治疗临床早期NSCLC,比较两种术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探讨胸腔镜肺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CT提示临床早期NSCLC,且肿块直径≤6 cm的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为VATS组(n=17)和MIT组(n=15)两组分别进行手术,VATS组有2例患者因术中不能控制的出血和胸膜广泛粘连转为开胸手术而被剔除.利用肺癌症状量表(Lung Cancer Symptom Scale,LCSS)评估术前和术后第1、3、6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病理分期、肿瘤直径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个月气促评分(VATS vs.MIT:10.9±7.4 vs.17.4±9.6),疼痛评分(VATS vs.MIT:13.7±9.5vs.23.0±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7、0.028);其余症状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切除术后VATS组患者症状变化为:第1个月5个主要临床症状(食欲、疲劳、咳嗽、气促和疼痛)均恶化,其中食欲、疲劳和咳嗽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症状逐渐恢复,除食欲外逐渐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对比小切口肺切除,VATS肺切除术后患者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其生活质量恢复的时间需要6个月.  相似文献   

20.
廖伟  马刚  方翼  王春梅 《癌症》2009,28(6):642-646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留肺功能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影响,以及肺灌注扫描在伴COPD肺癌患者术前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因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伴COPD肺癌组25例,肺功能正常肺癌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及术后30天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st second,FEV1)的改变以及两组间术后FEV1实测值(postoperative 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preoperative predictive 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的差值和比值。对有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肺癌患者单独比较肺灌注扫描ppo’FEV1和公式法ppoFEV1。结果:伴COPD组肺叶切除术后FEV1平均损失百分比小于正常肺功能组(8.98%VS.22.47%,P〈0.05):术后30天实测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差值(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大于对照组(6.90VS.0.83。P〈0.05):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比值大于对照组(1.14VS.1.01,P〈0.05)。行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患者相应的ppo’FEV1-ppoFEV1均数为4.04%,95%置信区间为3.01%~5.07%。结论: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的肺功能损失少于肺功能正常肺癌患者,行肺灌注扫描可能更好地预测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