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免疫细胞可塑性与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是免疫应答的主要执行者。在不同应激或免疫病理状态下,免疫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潜能,能够转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亚群。转分化的免疫细胞执行特定的免疫功能,从而调控疾病的演进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终末分化的免疫细胞亚群之间能够互相转换,实现类型和功能的转变,即转分化。目前发现T细胞、固有淋巴样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等均存在细胞类型转分化的现象,细胞的转分化调控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免疫细胞的可塑性与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揭示免疫细胞的可塑性调控机制将为深入理解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策略。本文拟将对免疫细胞可塑性的主要细胞类型、免疫细胞可塑性调节机制以及免疫细胞可塑性与疾病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用斑片电压钳位技术(Patch-clamp vecording techniquc)可对免疫系统的细胞中的离子通道进行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已揭示出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通道十分相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通道表达及其功能是可调节的。免疫细胞的通道可塑性有几种形式:T淋巴细胞在发育期间及发育成熟后(如成熟细胞与丝裂原相互作用时)所表达的整个K~+通道以细胞成熟的典型方式发生改变;粘附于固体基质可改变巨噬细胞的导电性质:在细胞激活期间,T细胞的Ca~(2+)通道被IP_3开放,中性粒细胞的Ca(~2+)通道被细胞内Ca~(2+)开放。这些研究表明,在分化的早期阶段和随后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过程中,免疫系统细胞的“导电现象”发生变化,这可能与细胞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宿主肝组织内虫卵的沉积诱发虫卵肉芽肿及其后的纤维化病变。在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已显示Th1细胞主要参与血吸虫虫体抗原的免疫调节反应,而虫卵衍生抗原主要介导Th2细胞免疫反应。研究证明Th1细胞、Th2细胞、巨噬细胞、Treg细胞和IL-17分泌型淋巴细胞对调节虫卵肉芽肿反应和肝脏的纤维化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依然不清。许多研究表明与粘膜及骨髓的免疫失常,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本文就当前对IgAN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病理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HBV免疫病理和病毒清除机理的研究,一直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CTL启动的炎症性因子在病毒清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疾病慢性化进程还存在TH1/TH2因子的不平衡应答以及病毒核衣壳蛋白(HBeAg)的负性免疫调节作用。与此同时,旨在打破HBV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多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案正得到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易复发,难治愈,发病机制不清楚,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它以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为特征,而这些病理特征经治疗后可好转.目前认为激发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反应的因素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涉及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它们均参与银屑病的形成.免疫治疗作为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最新手段,他的成功应用为人类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慢性炎症反应与侵袭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内增生滑膜炎和关节外血管炎,对称性关节腔积液和狭窄,血管翳形成导致关节软骨或者关节附属结构的破坏。RA病程中出现受累关节肿胀疼痛,造成关节畸形、关节僵硬和关节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残疾。近年来,关于神经生长因子(NGF)与...  相似文献   

8.
人体粘膜面积大于 4 0 0M2 ,是机体与外界相隔的最大屏障。机体 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粘膜或从粘膜入侵 ,是病原体入侵的最大门户 ,接触着大量种类繁多的抗原。粘膜内和粘膜下含有大量弥散的淋巴细胞 ,其数量相当于脾脏细胞数 ,或 4 0 %~ 50 %外周循环淋巴细胞数。粘膜免疫细胞不仅数量多 ,而且还有其独特性质。本文就粘膜免疫相关的细胞和分子简述其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病理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免疫病理和病毒清除机理的研究 ,一直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CTL启动的炎症性因子在病毒清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疾病慢性化进程中还存在THl/TH2因子的不平衡应答以及病毒核衣壳蛋白 (HBeAg)的负性免疫调节作用。与此同时 ,旨在打破HBV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多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案正得到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盘状结构域受体(DDRs)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超家族的重要成员,由DDR1和DDR2组成.胶原蛋白与DDRs特异性结合可诱导其酪氨酸磷酸化,从而引起下游细胞信号的转导.目前,研究表明DDRs在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并通过NF-κB、p38 MAPK、JNK、ERK等...  相似文献   

11.
巨细胞动脉炎(GCA),又称颞动脉炎,是一种系统性和肉芽肿性动脉炎。GCA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由于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免疫学的快速发展,GCA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比如,HLA遗传多态性和病原体感染在GCA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肯定;血管壁细胞和免疫细胞被证实参与了GCA的免疫病理损伤。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GCA的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已经成为GCA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从而为治疗GCA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Leukoaraiosis、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和White matter lesions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87年1月—2016年1月的相关文献。选择针对LA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LA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在一般老年人群中LA的患病率在39%~96%,在MRI上主要表现为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脑白质斑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改变。年龄和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慢性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等。L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及排尿障碍等。结论 LA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且伴随多种临床症状。目前,LA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导致的,但其形成机制及治疗策略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纤维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一种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胶原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的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的共同病理表现.其发病机制多样化(如RAAS系统的激活、TGF-β等),信号转导通路复杂,并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全身代谢性疾病息息相关.研究MF的发病机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为治疗提供思路.然而,MF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4.
肢端肥大症患者易合并肿瘤发生,尤其是甲状腺肿瘤和结直肠肿瘤。肢端肥大症肿瘤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总体上高于普通人群,其发病机制多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以及IGF-1信号通路激活相关。对肢端肥大症所致肿瘤合并症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医源性𧿹内翻的发病原因、预防,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分别以“医源性𧿹内翻”“𧿹内翻”“𧿹外翻术后并发症”“病因”“治疗”,以及“iatrogenic hallux varus”“hallux varu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hallux valgus”“etiology”“treatment”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2022年4月发表的有关医源性𧿹内翻病因和治疗的文献共423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证据等级较低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5篇中英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医源性𧿹内翻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治疗方案不当、手术操作不当和术后处理不当等三个方面,且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预防。临床上治疗𧿹内翻以手术矫正为主,术式较多,主要有软组织手术、截骨术、骨移植术,以及关节成形或融合术。其中,软组织松解联合肌腱转位治疗骨力线正常的柔性𧿹内翻疗效较确切,关节融合治疗僵硬性𧿹内翻的疗效可靠且逐渐向微创发展。结论 医源性𧿹内翻是临床多见且严重影响患者足部功能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临床医生对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手段认识不足,治疗较为棘手。国外关于医源性𧿹内翻治疗的报道多为小样本量单一手术的回顾性研究,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而且缺乏对不同术式之间的对比研究,因此各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具有自我更新、快速增殖、多向分化及旁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以及通过与创面中的各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控创面组织细胞的免疫功能等特点,在创面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MSC可能通过与免疫细胞的直接接触及旁分泌细胞因子来调控创面组织细胞的免疫功能,延长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具有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等独特的免疫学特点,为其应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yeast Candida albicans has emerged a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spectrum of diseases caused by this species ranges from vaginal infections, which affect up to 75% of the women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fetime, to deep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ich lead to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Candida albicans may also play a role in the persistence or worsening of some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ctive research is now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genetic factors in the yeast and its host which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Despite these advance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a more extensive therapeutic arsenal, current progress in the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due to Candida remains limited, mainly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diagnosing these infections. The biologist has a key role to play in establishing a dialogue with the clinician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saprophyte/pathogen transition in patie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This review provides a quick synopsis of the modern concepts of Candida pathogenesis with some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illustrating the specifics traits of this yeast in terms of pathogenic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关节炎(PsA)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关节病变与其他组织病变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本文从基因-环境相互作用、血管生成、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滑膜成纤维细胞等方面在PSA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The autoimmune diseas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results from an inability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certain self-antigens and foreign ones. The most common treatment of SLE involves the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to reduce inflammation, but these therapies have serious side effects. Three recent papers i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direct focus on neutrophils, platelets, and interferon-α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LE and reinforce the notion that researchers should seek to discover and devise combination therapies that target thes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0.
黏膜免疫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胜兵  杨倩 《免疫学杂志》2004,20(Z1):66-68
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首道屏障,它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黏膜等.通过不同的免疫途径进行局部免疫,对系统免疫和黏膜免疫系统的各部位产生的效果不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必须选择最佳的免疫途径.本文仅就近年来黏膜免疫的途径及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