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及其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灵敏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学确诊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2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28~73(50.77±8.79)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99Tcm -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按切除的病灶重量将全部病灶分为两组,A组:病灶重量≤1.00 g,B组:病灶重量>1.00 g。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显像方法对不同重量组的诊断效能。 结果 22例患者中,共切除病灶58个。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对A、B两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7.83%(11/23)和84.0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08);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A、B两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8.26%(18/23)和85.19%(2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525)。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A组的诊断灵敏度高于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33)。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B组的诊断灵敏度高于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06)。 结论 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诊断灵敏度有影响,当病灶重量较小时,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对其的诊断灵敏度较低;而病灶重量对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的甲状旁腺相关疾病的核医学诊断方法和体会.方法 对25例甲状旁腺相关疾病患者进行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法甲状旁腺显像及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静态显像法显像,同时测定血清PTH和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 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者血清PTH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PHPT较明显.②PHPT和SHPT患者手术前后PTH水平的变化明显,t分别为6.24和6.85,P均<0.01;③PHPT患者全身骨显像常呈典型的代谢性骨病骨显像特点,甲状旁腺99Tcm-MIBI双时相显影阳性率为90%以上;④SHPT患者全身骨显像表现多样,常因血本底偏高,骨/组织放射性计数值降低,使骨显像的清晰度受到影响,但通常以骨摄取显像剂增多为主.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多有不同程度的甲状旁腺增生,达56%以上.结论 甲状旁腺、全身骨SPECT检查结合血清PTH水平测定的方法对甲状旁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的基础上联合减影平面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旁亢)患者术前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序贯纳入本院甲旁亢患者28例。所有患者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前1~2周检测血清甲状腺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值。静脉注射99TcmO4-40~60 MBq后行甲状腺99TcmO4-显像;待采集结束后,再次静脉注射99Tcm-MIBI 600 MBq,行早期99Tcm-MIBI平面显像,后行SPECT/CT融合显像。在行99Tcm-MIBI延迟平面显像后,获得减影平面显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显像技术的诊断效能。显像技术检出病灶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其他数值型变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原发性和继发性甲旁亢患者术前检测PTH水平分别为(102.4±88.8)、(98.2±53.6)pmol/L,血钙水平分别为(2.9±0.3)、(1.9±0.2)mmol/L。28例甲旁亢患者共发现可疑性结节55处,其中40处甲旁亢病灶,15处非甲旁亢病灶。双时相检出19处病灶和2处阳性浓聚灶,其灵敏度为47.5%(19/40)。在双时相诊断甲旁亢病灶为阴性结果的患者中,减影相检出其他5处病灶,提高了病灶检出的灵敏度(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6,P=0.125)。SPECT/CT融合显像检出甲旁亢病灶26处,将双时相和减影相联合分析,检出甲旁亢病灶25处、非甲旁亢病灶4处;将双时相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分析,检出甲旁亢病灶26处、非甲旁亢病灶1处。减影相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与全部联合显像诊断效能相同,检出甲旁亢病灶27处、非甲旁亢病灶1处,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双时相(67.5% vs.47.5%和93.3% vs.86.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35,P=0.02;χ2=4.432,P=0.04)。结论甲旁亢患者在行常规双时相平面显像的基础上联合减影平面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较单纯行双时相平面显像可以提高患者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在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52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患者行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并按照PTH及血钙水平分为A、B、C组[A组(PTH≤130pg/ml、血钙<2.7mmol/L),B组(PTH>130pg/ml、血钙<2.7mmol/L),C组(PTH>130pg/ml、血钙≥2.7mmol/L)],比较其对不同PTH、血钙水平患者显像的阳性率,并以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作为参考,评价其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A、B、C组SPECT/CT阳性率分别为3.23%、46.15%、75.00%,准确性分别为3.70%、60.00%、85.71%;B、C组阳性率、准确性均明显高于A组(P<0.001)。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对于PTH>130pg/ml、血钙≥2.7mmol/L的pHPT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PTH≤130pg/ml、血钙正常的患者诊断价值较低,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APHO)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SPECT/CT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显像及同机或异机CT扫描,获得SPECT全身骨显像和局部SPECT骨显像、CT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图像。分析比较SPECT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组间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例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患者中,9例经穿刺组织病理或随访病情最终转归而确诊,另外2例为转移瘤。其中,SPECT诊断6例,共发现41个病灶出现放射性浓聚;SPECT/CT诊断9例,共发现44个病灶。SPECT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7%(6/9)、50.0%(1/2)和63.6%(7/11);SPECT/CT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9)、50.0%(1/2)和90.9%(10/11),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症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的SPECT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P < 0.05)。结论SPECT/CT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对病灶解剖定位的准确率及骨显像特异度,可用于SAPHO综合征患者的病灶精准定位、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更多隐匿病灶检出以及病灶代谢活性评价等,对SAPHO综合征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99Tcm-MIBI SPECT/CT显像和钼靶X线对女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女性患者83例, 先行99Tcm-MIBI胸部SPECT/CT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 并以延迟显像阳性为判定标准, 再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 并与最终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延迟显像的阳性患者为52例(T/NT值>3.33), 阳性与阴性病灶的早期、延迟显像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且以延时2 h结果更为显著, 最终病理结果证实45例为恶性病灶。99Tcm-MIBI显像结果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73.68%、阳性预测值为80.77%、阴性预测值为90.32%;而钼靶X线对于相同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44%、73.68%, 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36%、63.63%。99Tcm-MIBI显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优于钼靶X线(χ2=4.11, P < 0.05), 但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17, P < 0.05)。 结论 99Tcm-MIBI显像较之钼靶X线的结果判定更为客观, 而两种方法同时运用则能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显著提高影像学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99Tcm-MIBI SPECT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术前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超声或CT能提高诊断和定位的准确率,尤其是对异位的甲状旁腺腺瘤。随着微创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发展,99Tcm-MIBI SPECT/CT在术前准确定位上的价值日益凸显。甲状旁腺病灶的大小、生化指标等因素会影响99Tcm-MIBI显像的灵敏度和定位准确率。对于部分难以准确诊断和定位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1C-蛋氨酸PET/CT、四维CT、术中放射导航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在定位诊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间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6岁)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肾性SHPT患者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99Tc^m-MIBI双时相SPECT/CT显像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SHPT的诊断效能,同时对延迟显像中甲状旁腺摄取的最高放射性比值(T/NT)与患者近期全段PTH(iPTH)水平及术中切除的相应甲状旁腺体积的关系作分析。采用x^2检验、Pearson相关或S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和CDUS诊断SHP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66.67%(44/66)、100%(14/14)、100%(44/44)、38.89%(14/36)、72.50%(58/80)和78.19%(43/55)、52.38%(11/21)、81.13%(43/53)、47.83%(11/23)、71.05%(54/76)。二者诊断SHPT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3和9.26,均P〈0.05),其余3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97、0.04和0.46,均P〉0.05)。最高T/NT与患者iPTH水平及手术切除的相应甲状旁腺体积均呈正相关(r=0.638,rs=0.571,均P〈0.05)。结论^99Tc^m-MIBISPECT/CT显像诊断SHPT的特异性高于CDUS0^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可准确定位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43例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腺癌88例,鳞癌55例),抽取其静脉血测定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并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血清CEA、CYFRA21-1之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血清CEA、CYFRA21-1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腺癌和肺鳞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骨转移灶数目、全身骨显像、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与血清CEA、CYFRA21-1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8例患者证实发生骨转移,病灶共有586个。腺癌骨转移发生率(50/88)高于鳞癌(18/55)(χ2=10.56,P < 0.05);腺癌骨转移病灶数比例(526/586)大于鳞癌(χ2=19.23,P < 0.05);骨转移患者的血清CEA(Z=4.98,P < 0.05)、CYFRA21-1(Z=2.55,P < 0.05)水平高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NSCLC骨转移患者血清CEA与骨转移灶的数目无显著相关性(r=0.141,P>0.05),而CYFRA21-1与骨转移灶的数目具有一定相关性(r=0.502,P < 0.01)。血清CEA、CYFRA21-1水平诊断NSCLC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灵敏度(69.1%、83.8%),但特异度(47.6%、49.3%)、准确率(57.3%、65.7%)较低,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在诊断NSCLC骨转移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3.8%)、特异度(84.0%)、准确率(83.9%),高于血清CEA(χ2=4.09、23.08、24.33,均P < 0.05),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CYFRA21-1(χ2=20.28、12.55,均P < 0.05)及全身骨显像(χ2=21.66、16.05,均P < 0.05)。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及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97.0%)、特异度(93.3%)、准确率(95.1%)分别高于血清CEA(χ2=18.89、38.89、24.33,均P < 0.05)、CYFRA21-1(χ2=6.89、35.50、39.17,均P < 0.05)、单独应用全身骨显像(χ2=12.55、37.17、47.45,均P < 0.05),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独应用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χ2=6.89、9.53,均P < 0.05)。结论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与鉴别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放射性异常浓聚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5例乳腺癌患者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显示的骨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4~8个月后再次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复查。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分析, 部分CT图像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析指导。 结果 在25例乳腺癌患者的37个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中, 确定29(29/37, 78. 38%)个病灶为骨转移灶, 其中有2个椎体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良性病灶; 8(8/37, 21. 62%)个病灶为良性病灶, 其中1个肋骨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骨转移灶, 比较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 P < 0.05)。骨转移灶主要分布于椎骨及肋骨。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2.76%、75.00%、92.31%、54.55%、81.08%和93.10%、87.50%、96.43%、77.78%、91.89%。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 结果: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860±0. 056, 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974±0. 020。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大于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 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 924, P < 0.001)。 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全身骨显像能更好地鉴别出乳腺癌骨病灶的性质, 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必要时应在4~8个月后复查SPECT/CT。  相似文献   

11.
笔者报道了1例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PT)伴巨大甲状旁腺腺瘤的99Tcm-MIBI SPECT/CT显像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了该病的特点,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三发性HPT的认识。三发性HPT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透析患者,其甲状旁腺长期受到低血钙的刺激,部分组织增生后转变为具有自主分泌功能的腺瘤,其发病率较低,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及时进行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可以进一步定性、定位,利于为患者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诊断中^99Tc^m-MIBI显像与血清全段PTH测定结果间的关系。方法对70例临床疑诊甲旁亢患者行血清全段PTH测定和^99Tc^m-MIBI显像。血清PTH〉88ng/L为诊断甲旁亢依据;^99Tc^m-MIBI显像以早期相发现且延迟相显示相对清晰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为病变腺体的检出依据。对照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评价鲫Tcm_MIBI显像对病变甲状旁腺的检出效能及与血清PTH检测结果的关系;并以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PTH水平与病变腺体体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者中最终证实为甲旁亢者38例。^99Tc^m-MIBI显像对70例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90.0%(63/70);在PTH正常组为80.0%(12/15),在PTH升高组为92.7%(51/55);假阳性均见于PTH正常者。若^99Tc^m-MIBI显像诊断甲状旁腺病变以PTH升高为前提,则总体诊断准确性为94.3%(66/70);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甲旁亢患者血清PTH水平与病变腺体体积之间呈正相关(r=0.782,P〈0.001)。结论甲状旁腺病变腺体行^99Tc^m-MIBI显像时应先测定血清PTH,以提高^99Tc^m-MIBI显像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临床疑似有骨转移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9~86(48.8±14.5)岁。将患者分为原发盆腔肿瘤组(63例)和非原发盆腔肿瘤组(85例)。所有患者在首次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后,对骨盆的异常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SPECT、CT、SPECT/CT、MRI)随访6个月至1年,通过随访结果,比较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符合率、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个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 结果 SPECT平面骨显像共检出309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23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7.3%(239/309),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2.9%(208/22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7.3%(34/44)。SPECT/CT融合显像共检出367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34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1%(349/367),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8.4%(299/30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7%(50/57)。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在诊断符合率、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95、28.795、4.546,均P<0.01)。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盆病变中检出的病灶数多于SPECT平面骨显像,原发盆腔肿瘤组检出病灶数多于非原发盆腔肿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5,P=0.036)。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以SPECT/CT最高(84%,52/62),其余依次为SPECT(79%,48/61)、MRI(76%,47/62)和 CT(65%,39/60),其阳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2,P=0.003)。 结论 与SPECT平面骨显像相比,99Tcm-MDP SPECT/CT可以提高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和原发性盆腔肿瘤骨转移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笔者报道了一例纵隔血管脂肪瘤患者的99Tcm-MIBI SPECT/CT显像情况,分别从临床症状、CT及99Tcm-MIBI SPECT/CT亲肿瘤阳性显像、病理诊断等方面介绍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纵隔血管脂肪瘤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纵隔血管脂肪瘤99Tcm-MIBI SPECT/CT亲肿瘤阳性显像未见明显摄取,提示术前多种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观察纵隔血管脂肪瘤的生长方式、内部成份等,有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