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雷公藤多苷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雷公藤多苷不良反应情况 ,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 12 3例用雷公藤多苷治疗病人的随访 ,记录其不同时期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雷公藤多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 4.2 % ,分别是消化道症状 (35 .8% ) ,生殖系统损害 (2 2 .8% ) ,感染(13.8% ) ,皮肤黏膜损害 (6 .5 % ) ,血液系统损害(4.9% )及神经系统损害 (1.6 % )。结论 雷公藤多苷不良反应临床上较常见 ,主要是消化系统损害 ,其次为生殖系统及皮肤黏膜损害 ,感染易感性增高等。闭经是影响女性患者治疗的最主要因素 ,而男性生殖系统副作用发生率很低 ,原因尚待深入探讨。同时发现雷公藤多苷比雷公藤其它制剂如生药、煎剂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多苷片的临床不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曾总结了 1993年之前有关雷公藤的毒理及不良反应研究概况[1] ,本文简述近年来临床应用雷公藤多苷片 (简称本品 )所发现的不良反应。1 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红、多形性红斑药疹[2 ] 、结节性红斑[3] 、固定性药疹[4 ] ,发病率约 10 % ,一般在服药半个月后发生上述不良反应 ,也有的患者在服药 2d后便出现过敏症状 ,停药后 ,给予相应的激素、维生素C和抗过敏药治疗 ,多数在1周内症状消失。2 胃肠道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如张欣[5] 用本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38例。平均治疗 4.2个…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多苷片为卫矛科雷公藤属雷公根提取的有效成分制剂,雷公藤作为药物,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莽草。含生物碱、二萜、三萜、苷类。如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甲素、雷酚萜、雷公藤内脂等多种成分。近年来,在临床使用发现有不少不良反应,检索献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多苷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均证明,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慢性荨麻疹、干燥综合征、Graves眼病、肾性蛋白尿等。本文参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版有关文献,综合、分析并归纳了雷公藤多苷近年来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荣  李占芝 《河北医药》1996,18(5):294-295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剂科刘惠荣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李占芝雷公藤系卫矛科属植物,常见药用的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甙片和雷公藤总甙及其他一些制剂.雷公藤多甙片是经过提取精制而成的,与雷公藤片比较,其剂量小,毒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雷公藤多苷的药理学机理和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雷公藤多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结果:雷公藤多苷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炎免疫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等方面。结论:雷公藤多苷是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依赖于对其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臣  吴春敏 《海峡药学》2013,(6):276-277
雷公藤多苷片临床应用时,治疗窗口较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本文统计了近十年来雷公藤多苷片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并就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55例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苷片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4~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苷片致药品不良反应的28篇文献中报道的55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肾炎6例,肾病综合症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口腔扁平苔藓2例,银屑病1例,神经性皮炎1例,结节性回归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明显多于男性,20~39岁患者发病率最高;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从服药后1天至服药半年时间不等;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以血液系统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系统、生殖系统等,有3例死亡病例,其他大部分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轻微,即使有症状较重或严重者,经及时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大多数症状可好转消失。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苷片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服药剂量,并且在服药前和服药期间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加强临床检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靖  周朝阳  黄婷  吴婷玉 《医药导报》2010,29(4):543-545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肾炎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症治疗的效果. 方法 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治疗慢性肾炎患者67例,系统分析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各系统不良反应. 并对其对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2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34.3%. 其中乏力、食欲降低19例(28.4%),转氨酶升高20例(29.9%),恶心、呕吐5例(7.5%),腹痛、腹泻3例(4.5%),胃炎19例(28.4%),失眠4例(6.0%),腰及腿部肌肉痛11例(16.4%),月经失调或停经10例(27.0%),皮疹3例(4.5%),轻度骨髓抑制2例(3.0%),皮肤黑斑病、血小板减少各1例(各占1.5%). 上述患者除皮疹、皮肤黑斑病外,均采用中西医手段做常规对症处理,不良反应缓解率100.0%. 结论 雷公藤多苷口服治疗慢性肾炎效果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合理的对症治疗可缓解不良反应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临床用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显著。雷公藤主要对肝、肾和血液系统等引起毒副作用,成为影响其推广使用的主要障碍。对近年来有关雷公藤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向明 《上海医药》2014,(17):25-27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紫癜性肾炎(急性肾炎型)的患儿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双嘧达莫、维生素C、抗过敏药物、钙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1.2%);治疗组患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雷公藤多苷在儿童中的使用情况,为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抽取广州某三甲医院2011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5年间使用雷公藤多苷住院患者的病历,收集18岁以下患儿相关资料,对其基本情况、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出符合条件的患者584例,其中18岁以下患者66例。男性41例,女性25例。主要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和肾病综合征,其余诊断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住院主要方案为雷公藤多苷单药或联合激素,少数联合免疫抑制剂。部分患儿日剂量超过1.5 mg·kg-1。部分病历缺少知情同意书,但签署率基本随年份增加。结论:雷公藤多苷在临床使用中存在超诊疗常规、日剂量过大,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雷公藤多苷对斑马鱼肝脏损伤的表现及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斑马鱼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浓度、不同给药作用时间下雷公藤多苷对斑马鱼肝脏大小、肝脏不透光度、卵黄囊面积的影响;AO荧光染色考察各实验组斑马鱼肝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考察肝脏组织中与凋亡相关酶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的变化;QRT-PCR考察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改变。结果:雷公藤多苷对斑马鱼的MNLC为383 g·mL-1,LC10为417 g·mL-1。雷公藤多苷在剂量为383,417 g·mL-1时给药24~48 h即可显著性增加斑马鱼的卵黄囊面积。雷公藤多苷在剂量为42.5,128,383 g·mL-1时连续给药48 h后可观察到斑马鱼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Caspase-3活性增加,促凋亡分子Bax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但Caspase-9的活性以及Bcl-2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雷公藤多苷对斑马鱼的肝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增加肝脏面积和延迟卵黄囊的吸收。它可通过激活Caspase-3,促进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的途径诱导肝细胞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14.
藻酸双酯钠为我国首次自主研发的海洋类多糖药物,已广泛投入临床应用,但近年来,不良反应时有报道,本文通过对藻酸双酯钠药理作用及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藻酸双酯钠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其开发安全新剂型、扩大临床适应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雷公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1 mg/kg·d-1,3次/d;研究组在雷公藤多苷片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1.44 g/次,3次/d.两组均以8周为治疗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8周血肌酐、尿素氮Hcy和Cyc C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0.00%)高于对照组(70.00%),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治疗后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Hcy和Cyc C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Hcy和Cyc C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用药8周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雷公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对福建省长乐市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上报的阿托伐他汀所致10例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引起的ADR中,女性7例,男性3例。发生次数最多为心肌、心内膜、心包及瓣膜损害3次(17.65%),肝胆系统损害3次(17.65%)、全身性损害2次(11.76%)、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次(11.76%)、胃肠系统损害2次(11.76%)。结论临床上应加强阿托伐他汀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免疫球蛋白A( 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31)、B组(n=33)和C组(n=32),分别口服贝那普利10 mg· d-1、雷公藤多苷60 mg· d-1及两药联合,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结果 A、B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5.5%,48.5%和75.0%,C组显著高于A、B组( P<0.05);C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显著低于A和B组( P<0.05);3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可显著提高IgA肾病临床疗效,降低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利妥昔单抗的罕见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主要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急性输液反应,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罕见。本文概述了利妥昔单抗相关的罕见不良反应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肺泡出血、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慢性心功能不全、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肿瘤溶解综合征、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以及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旨在为临床安全应用利妥昔单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乙酰半胱氨酸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发生不良反应病例55例,同时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截至2019年6月乙酰半胱氨酸相关个案报道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6例,共计61例,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发生时间、用法用量、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转归、对原患疾病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年龄在40岁以上发生ADR病例数最多;皮肤系统和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ADR发生时间多在用药2 h内;静脉滴注更易发生ADR,占比78.69%;给药剂量和滴速是引起ADR的重要原因,给药剂量为8 g时的严重ADR发生率远远高于4 g;ADR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痊愈。结论:通过分析乙酰半胱氨酸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建议在使用该药品时对其ADR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