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碘对比剂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该类患者合理使用碘对比剂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和同期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经冠状动脉给予碘对比剂致ADR的报告,分别从患者人口学特征、碘对比剂类型、ADR严重程度、发生时间、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和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期间使用碘克沙醇、碘海醇、碘佛醇和碘普罗胺的患者分别为4 631,7 074,13 058,66例,同期共上报71例ADR,发生率为2.9‰。71例ADR中迟发型有64例(90.1%),二次使用后发生ADR有7例(9.9%);严重5例(7.0%),一般66例(93.0%),两者在性别(P=0.221)、年龄(P=1.000)、既往过敏史(P=1.000)、碘对比剂类型(P=0.427)和转归(P=1.000)中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严重ADR中速发型的比例显著高于一般ADR中速发型的比例(P<0.001);ADR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系统(63例,81.8%),其次是泌尿系统(6例,7.8%)和消化系统(5例,6.5%);所有ADR经对症治疗后均转归良好。结论 碘对比剂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ADR以迟发型更为多见,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系统,提示临床在冠状动脉给药时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对ADR的观察时间,且即使患者初次用药后无ADR发生,在后续使用中同样应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增强检查注射碘对比剂前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的合理性.方法 根据注射碘对比剂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实验组预防性用药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塞米松作为CT增强检查前用药,其防止不良反应的效果不理想,应强调综合性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9,(4)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放射科90例CT增强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传统护理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预防性护理组应用预防性护理对策。比较两组CT增强患者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CT增强检查认知、碘对比剂不良反应认知、配合度;碘对比剂过敏、渗漏等CT增强检查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优于传统护理组,P <0.05;预防性护理组CT增强检查认知、碘对比剂不良反应认知、配合度,优于传统护理组,P <0.05;预防性护理组碘对比剂过敏、渗漏等CT增强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对策在CT增强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对检查的认知和不良反应的认知,提高配合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医院收入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选取此次的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在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入院,共有92例患者入选。根据随机抽取双色球方法进行分组,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共46例)与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共46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结果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在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上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应用碘对比剂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减轻生理及心理应激引起心率、血压变化的状态,提高遵医行为,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160例注射碘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碘对比剂常见不良反应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针对碘对比剂常见不良反应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相关病理生理和对策。方法回顾155例慢性呼吸衰竭早期患者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分析不良反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强化处理对策。结果本组病例中仅1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和1例局部渗漏,无严重急性不良反应和延迟性不良反应。结论慢性呼吸衰竭是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之一,使用前需结合临床充分评估和强化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7种碘对比剂静脉注射的临床诊疗中的合理应用,总结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及最佳处理方法。方法:依据对比剂含碘浓度、渗透压、剂量、价格、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μmol·L-1)、基础病史、CT增强扫描部位及对比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初步制定碘对比剂合理应用方案;总结7种碘对比剂所致急性、晚发性及超晚发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特点及相应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7种类型碘对比剂临床应用情况不同;(2)碘对比剂ADR共128例,其中急性94例、晚发不良反应31例、超晚发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在正常范围内;皮肤过敏最常见,共83例(64.8%),胃肠道反应19例(14.8%),呼吸系统17例(13.2%),心血管系统4例(3.1%),中枢神经系统3例(2.3%),泌尿系统1例(0.7%),多系统症状至死亡1例(0.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P=0.021),使用前加热(OR=1.74,P=0.028),注射流速(OR=1.28,P=0.001),扫描部位(OR=0.73,P=0.041)是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使用前加热、注射流速、扫描部位是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正确合理使用碘对比剂能够为患者疾病诊断提供最佳的检查手段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赵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8):2874-2876
目的 分析及探索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对患者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9月至12月间接诊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0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按照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施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筛查高危因素、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不良反应预防、水化治疗及术后护理等内容.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比较脂溶性碘对比剂(碘油)和水溶性碘对比剂(碘水)对不孕症妇女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数字化X线摄影(DR)图像质量和术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均来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不孕症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共625例进行了HSG检查,并具有完整的影像、临床资料,其中碘油组124例、碘水组501例,HSG后随访6~12个月。碘油组中位年龄29.0岁,中位不孕时间22.5个月;碘水组中位年龄30.0岁,中位不孕时间21.5个月。比较两组HSG的显影质量优良率和随访妊娠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2种对比剂HSG均获得了较好的图像。碘油组HSG影像优良率95.97%(119/124),与碘水组[95.41%(478/5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788)。碘油组术后妊娠率为38.71%(48/124),与碘水组[37.92%(190/5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872)。碘油对比剂使宫腔轮廓更加清晰,碘水对比剂显示更多的输卵管细节,二者均未引起严重并发症。结论 常规HSG使用碘油和碘水对比剂,对诊断影像和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碘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预后。方法筛选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碘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PC-AKI)的患者,按照急性肾损伤分层标准将其分为非严重损伤组(A组)和严重损伤组(B组),从基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药物使用情况、转归预后等方面分析两组患者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1 920例患者中发生PC-AKI者90例,其中A组72例(80.00%),B组18例(20.00%),B组中最终需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干预者11例(12.22%)。A组与B组间一般情况、基础肾功能、碘对比剂的使用以及联用肾毒性药物、静脉水化量等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B组合并慢性疾病者更多,其中冠心病(55.56%vs 29.17%)、心肌梗死(27.78%vs 5.56%)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第一诊断为心肌梗死者占45.45%。65.85%的患者在使用对比剂后10 d内肌酐仍高于基线,54.54%的透析患者在出院时仍需透析治疗,81.81%的透析患者出院时死亡或放弃治疗。结论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PC-AKI,当合并这些疾病的患者使用碘对比剂时,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其肾功能的变化。PC-AKI的肾功转归较差,发生PC-AKI后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2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湖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方法:2004年8-12月205例ADR报告就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ADR类型和程度、药品分类、累及器官及严重ADR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ADR涉及112个药品品种.抗感染药引起的ADR 115例,占56.10%;严重ADR 26例,死亡2例;ADR引起皮肤损害较多,共111例,占46.64%.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质量,分析抗肿瘤药物使用中发生ADR患者临床资料,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上报的住院患者ADR报告,收集2014年、2015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肿瘤药发生ADR肿瘤患者病历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ADR报告,按患者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14年、2015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肿瘤药发生ADR病历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015年合格ADR报告共1 053份,男487例(46.25%)、女566例(53.75%);药品种类涉及20类,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心血管系统药、抗微生物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抗肿瘤用药、诊断用药;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共529例(50.24%);新的ADR有30例(2.80%),严重ADR有90例(8.39%)。2014年和2015年抗肿瘤药合格ADR报告186例,严重ADR有25例(13.4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抗肿瘤药致ADR发生的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共有3个指标,分别是: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谷草转氨酶量;抗肿瘤药致ADR发生的多因素分析危险因素共有2个指标,分别是:中性粒细胞数的降低和血小板数的减少。结论:医疗机构需重视ADR监测、加强上报ADR报告质量管理;临床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指标、抗肿瘤药检测危险因素,以便及时得到预警信息,为合理指导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碘造影剂引发过敏反应与不适,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患者因胸闷胸痛十余天使用碘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出现呼吸不畅,颜面部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分析该表现与用药的相关性。结果该临床表现很可能为碘造影剂引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碘造影剂过敏症状在临床中虽然少见,但在临床用药中应注意个体差异。早期预防和正确处理是减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